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胸椎旁阻滞对开胸患者开胸前心功能的影响、术后镇痛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开胸手术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全麻组(I组)、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Ⅱ组)和胸椎旁阻滞复合全麻组(Ⅲ组).Ⅱ、Ⅲ组根据手术切口部位在全麻前20 min行相应的硬膜外或胸椎旁间隙给药.采用血流动力学监护仪分别于进入手术室后安静状态(T0)、硬膜外或胸椎旁间隙阻滞20 min(T1)、全麻诱导后插管前(T2)、气管插管后(T3)4个时段监测三组HR、无创MAP、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加速度指数(ACI)、外周血管阻力(SVR)和收缩时间比率(STR),同时记录ECG和SpO2;并观察术后镇痛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T2时I和Ⅱ组HR、MAP、CI、CO、SVR、ACI较T0和Ⅲ组明显下降(PcC0.05);STR较Ⅲ组明显上升(P<0.05).Ⅲ组心电图ST段下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I组和Ⅱ组(P<0.05).三组患者对术后镇痛满意率相似.Ⅲ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I组和Ⅱ组(P<0.05).结论 全麻及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开胸患者心功能影响大,术后并发症较多;而椎旁阻滞系单侧脊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心功能和呼吸功能影响相对较轻,适宜于单侧开胸手术及术后镇痛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单纯全麻和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下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并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老年患者42例,随机均分为单纯全麻组(G组)和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组(GE组).记录气腹前5min (T1)、气腹后10 min(T2)、30 min(T3)、90min(T4)、180min(T5)、解除气腹后30 min(T6)及术毕(T7)各时点HR、MAP、CVP、气道压(Paw)、PaCO2、pH和血糖(Glu),以及手术时间、气腹时间、出血量、丙泊酚与瑞芬太尼用量、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术后躁动发生率.结果 与G组比较,GE组瑞芬太尼用量较少,术后拔管时间较短,躁动发生率较低(P<0.05).两组T2~T7时HR、MAP、CVP、Paw、PaCO2及Glu值均增高,pH值下降(P<0.05).T2、T3、T6、T7时G组HR、MAP较GE组增快升高明显(P<0.05);T2~T7时G组Glu较GE组升高明显(P<0.05).结论 老年患者腹腔镜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中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纯全麻相比,血流动力学更稳定,阿片类药物用量更少,术后苏醒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3.
硬膜外阻滞对胸科手术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及硬膜外镇痛对胸科手术患者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胸科手术(肺叶切除或食管中下段切除)患者22例,随机分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GEA组)和全麻组(GA组),每组11例.分别测定全麻诱导前(基础值)、术中1、3 h、术后1、3 d的血栓弹性描记图(TEG)、血液粘度、红细胞变形聚集指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聚集指数(PA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纤溶酶原抑制物(PAI-A)的水平.结果GEA组PT、APTT显著性高于GA组(P<0.01);GEA组红细胞聚集指数较GA组显著性降低(P<0.05);GEA组血液粘度较GA组显著性降低(P<0.05);GEA组血小板聚集功能显著性增强(P<0.05),GA组无改变;GEA组t-PA无显著性变化,而GA组术后1 d显著性升高(P<0.05);两组PAI-A均无显著性变化;TEG参数R、K在GA组显著性缩短(P<0.05),而GEA组无显著性变化;两组ANG均在术后3 d时显著性增大(P<0.05);GEA组MA术后3 d显著性高于GA组(P<0.01);GA组CL30、CL60术后1 d升高,并显著性高于GEA组(P<0.05).GEA组TPI术后3 d显著性高于GA组(P<0.05).结论胸段硬膜外阻滞及术后镇痛能够抑制胸科手术应激反应引起的凝血功能增强,可降低红细胞的聚集、降低血液粘度、改善术后纤溶抑制,对血小板聚集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胸椎旁神经阻滞对开胸于术后静脉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肺叶切除术的患者102例,随机分成二三组:Ⅰ组,32例,单纯全麻;Ⅱ组,36例,于全麻诱导后行胸椎旁神经阻滞;Ⅲ组,34例.于全麻诱导前行硬膜外阻滞.三组均于术毕缝皮时启动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泵行芬太尼、氟比洛芬酯静脉镇痛,分别于患者清醒拔除气管导管后即刻(T1)、术后24 h(T2)、48 h(T3)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启动自控按钮次数及背景输注总量.结果 三组24、48 h PCIA泵的背景输注总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Ⅲ组在T1、T2时的VAS均低于Ⅰ组(P<0.05),术后48 h内启动自控按钮次数明显少于Ⅰ组(P<0.05).结论 在开胸手术前行胸椎旁神经阻滞或硬膜外阻滞可以增强芬太尼、氟比洛芬酯的静脉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和术后镇痛对胸壁结核患者术后T细胞亚群比例及血浆皮质醇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ASAⅠ或Ⅱ级择期行胸壁结核病灶清除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静脉复合全麻+术后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B组:静脉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术后PCIA,C组:静脉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术后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CEA),分别于麻醉前30min(T0)、术后4h(T1)、术后1d(T2)、术后2d(T3)、术后3d(T4)及7d(T5)晨抽取外周静脉血2ml,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和CD8+,用放免法测定各时点血浆皮质醇水平,记录T1~T4各时疼痛VAS和镇静RSS评分。结果 T1、T2时A组的VAS评分明显高于B、C组(P<0.05);C组的RSS评分明显高于A、B组(P<0.05)。在T1和T2时三组患者的CD3+、CD4+、CD8+、CD4+/CD8+均明显低于T0时(P<0.05,P<0.01);C组T4时恢复至T0水平,A组和B组T5时恢复至T0时水平。T3、T4时A、B两组血浆皮质醇水平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静脉复合全麻基础上联合硬膜外阻滞和PCEA可使胸壁结核病灶清除术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各亚群比例较早恢复到术前水平,其机制与抑制皮质醇水平上升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胸段硬膜外镇痛 (TEA)对开胸手术病人血糖、胰岛素和皮质醇水平的影响。方法  2 0例在地氟醚麻醉下行开胸手术病人 ,随机分为TEA组和对照组。于麻醉前、术中 90分钟、术毕 6 0分钟和术后第 1、2、3天测定血糖、胰岛素及皮质醇浓度 ,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结果 两组病人血糖均自术中 90分钟时明显升高 ,术毕 6 0分钟达峰值 ,术后第 1、2天仍居高不下 (P<0 0 5或P <0 0 1)。TEA组术中及术后胰岛素水平无明显改变 ;对照组术后第 1、2天胰岛素水平升高明显 (P <0 0 5或P <0 0 1)。TEA组病人皮质醇仅术毕 6 0分钟时明显升高 (P <0 0 5 ) ,而对照组于手术中 90分钟明显升高 ,并持续到术后第 1、2天 (P <0 0 5 )。两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均明显下降 (P <0 0 5 ) ,于术后第 3天TEA组恢复接近麻醉前水平 (P >0 0 5 ) ;而对照组至术后第 3天仍低于麻醉前值 (P <0 0 5 )。结论 TEA可缓解开胸手术应激反应 ,减轻术后糖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两种不同的镇痛方法围术期皮质醇浓度、血糖 /胰岛素的变化规律 ,我们观察和测定了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病人术后行硬膜外腔病人自控镇痛 (PCEA)和全麻术后肌注镇痛病人围术期皮质醇、血糖、胰岛素浓度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40例择期开胸手术病人 ,ASAⅠ~Ⅱ级 ,无糖尿病、皮质醇增多症等内分泌疾病 ,分为A、B两组 ,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见表 1。表 1 患者一般情况性别(男 /女 )年龄(y)体重(kg)手术时间(min)A组 12 / 848± 5 2 5 9± 6 3 130± 18 5B组 10 / 10 5 2± 4 2 5 1± 4 712 8± 16…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GEA)和全麻(GA)对后腹腔镜下手术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40例后腹腔镜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GE组和GA组,均行异氟醚静吸复合全麻.GE组全麻诱导前行1.5%利多卡因加0.2%布比卡因硬膜外阻滞,麻醉平面维持在T4左右.分别于入室镇静后(T0)、气腹前(T1)、气腹后30 min(T2)、60 min(T3)、拔管后10 min(T5)记录MAP、HR的变化,并测定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浓度,记录异氟醚的吸入浓度.结果 T1~T3时,GE组MAP明显低于T0时,且明显低于GA组(P<0.05).T5时两组HR均明显快于T0时(P<0.05).T2、T3、T5时GE组ET、CGRP明显低于GA组(P<0.05).T2、T3时GA组ET明显高于T0时(P<0.05).T3时GA组CGRP明显高于T0时(P<0.05).T1~T4时GE组异氟醚MAC值显著低于GA组(P<0.05),T2~T3时两组MAC值均显著高于T1时,T4时显著低于T1时(P<0.05).结论 与GA比较,GEA可以有效地减轻后腹腔镜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术中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对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后患者T细胞亚群及止浆皮质醇的影响.方法 22例择期行OPCABG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A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E组),每组11例,术后均采用吗啡静脉镇痛(PCIA).分别于麻醉前(T1)、术毕(T2)、术后第1天(T3)及第3天(T4)抽取外周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以化学发光法测血浆皮质醇.结果 与T1比较,两组血浆皮质醇在T2和T3均明显升高(P<0.05),但E组患者升高程度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T2和T3 CD3 、CD4 和CD4 /CD8 均较T1明显下降(P<0.05).但与E组比较,A组T3及T4 CD3 、CD4 、CD4 /CD8 下降更明显(P<0.05),且E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在T4已恢复至T1水平(P>0.05).结论 全麻对OPCABG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将减轻此抑制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对老年开胸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和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脂联素(ADP)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行开胸手术老年患者80例,男52例,女28例,年龄65~80岁,BMI 18.6~26.6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麻组(PG组)和单纯全麻组(GA组),每组40例。PG组采用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麻,GA组采用单纯全身麻醉。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即刻(T0)、诱导插管后(T1)、切皮后15min(T2)、拔管前即刻(T3)的HR和MA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于麻醉前即刻,切皮后15min、术后1和7d分别采集静脉血样检测血清MMP-9、ADP浓度。采用MMSE于术前1d和术后7d对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并记录。记录两组患者术后7dPOCD情况。结果与T0时比较,T2-T4时GA组HR明显增快、MAP明显升高(P0.05)。与GA组比较,T2-T4时PG组HR明显减慢、MAP明显降低(P0.05)。与麻醉前即刻比较,切皮后15min、术后1和7d两组血清MMP-9浓度明显升高(P0.05),ADP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GA组比较,切皮后15min、术后1和7dPG组血清MMP-9浓度明显降低(P0.05),ADP浓度明显升高(P0.05)。术后7dPG组发生POCD 4例(10.8%),明显低于GA组8例(22.2%)(P0.05)。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麻能改善老年开胸手术患者早期术后认知功能,该麻醉方式同时也可抑制MMP-9和促进ADP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不同麻醉方式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方法 择期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102例,性别不限,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50~75岁,体重45~70 ks,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n=34):单纯全麻组(GA组)、全麻联合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组(CGTA组)和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组(CGEA组).术后拔除气管导管后送至麻醉后恢复室(CPACU),患者入室时记录VAS评分.PACU期间评价疼痛程度,VAS评分>3分的患者接受静脉吗啡滴定,VAS评分≤3分时停止吗啡滴定,接静脉自控镇痛泵和/或硬膜外镇痛泵.滴定结束时记录吗啡总用量,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GA组和CGTA组比较,CGEA组术后中重度痛发生率降低(P<0.01);GA组、CGTA组和CGEA组患者术后重度痛发生率、入室时VAS评分及吗啡总用量依次降低(P<0.01);CGEA组镇静发生率低于GA组(P<0.01),三组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麻、全麻联合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和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与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应用于开胸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03-2018-05间行开胸手术的166例患者,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2组,每组83例。A组施行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B组施行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结果 (1)麻醉前(T0)时2组MA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后15 min(T1)、30 min(T2)、45 min(T3),2组MAP水平均较T0时降低,但A组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舒芬太尼用量及苯福林使用例数均较B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3 h、6 h、12 h、24 h,2组安静状态下VAS评分均低于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咳嗽状态下VAS评分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与胸段硬膜外阻滞在胸科手术镇痛方面均具有良好效果,且胸段硬膜外阻滞在术后咳嗽状态下镇痛效果更佳,而椎旁神经阻滞在降低术中应激反应、减少舒芬太尼用量及苯福林使用例数方面优势更明显,更有利于促进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丁硕  满忠 《腹部外科》1997,10(6):268-269
观察硬膜外阻滞加气管内全麻(简称GA+Epi)和单纯气管内全麻(简称GA)用于上腹部手术、30例ASAⅠ~Ⅱ患者随机分成GA组和GA+Epi组,两组性别、年龄、体重及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全麻用药相同。两组于麻醉前、气管插管后、术中、技管后进行MAP、HR、RR和SPO2监测。结果表明:GA+Epi组插管后及术中MAP、HR波动小,相对稳定,与G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可使全麻用药量减少,气管技管时间提前,且硬膜外阻滞术后有较好的止痛作用,明显减轻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期间及术中刺激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4.
胸科手术创伤大,应激反应强,术后疼痛剧烈,对患者的恢复不利.术后镇痛方法包括口服或肠道外给药、周围神经阻滞、椎管内阻滞或阿片类用药等[1].肋间神经冷冻镇痛技术操作简便,镇痛效果好[2];文献报道的开胸术后肋间神经冷冻镇痛均在全麻开胸时实施.本研究观察全麻(GA)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GEA)下开胸术后肋间神经冷冻镇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术后硬膜外镇痛对老年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术后硬膜外镇痛对老年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影响 ,探讨其对部分血小板功能的作用。方法  98例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 ,随机分为镇痛组 (E组 )和对照组 (C组 ) ,每组 4 9例 ,镇痛组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 +术后持续硬膜外输注镇痛 ,对照组采用复合全麻 +术后间断肌注哌替啶镇痛。分别于麻醉前、手术结束 1h和术后 2 4h抽取肘静脉血 ,采用流式细胞术双色免疫荧光染色测定血小板表面CD4 1/CD6 1、CD6 2P、CD6 3的表达量 ,同时测定血浆皮质醇和血糖水平 ,监测记录血压和心率。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 (VAS)法评定镇痛效果。结果 对照组术后CD6 2P、CD6 3、CD4 1/CD6 1明显增高 ,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与镇痛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术后硬膜外持续输注镇痛安全可靠 ,可有效地抑制机体应激反应 ,阻滞交感神经兴奋 ,缓解血小板活化 ,是改善老年患者术后高凝状态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神经周围注射与静脉应用复合头皮神经阻滞对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颅内动脉瘤手术病人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A组采用DEX 1μg/kg静脉注射,B组采用DEX 1μg/kg混合罗哌卡因头皮神经阻滞。两组病人入室后超声引导下行双侧头皮神经阻滞,之后常规全麻诱导气管插管。记录病人诱导前(T0)、插管后5分钟(T1)、切皮时(T2)、锯颅骨时(T3)、手术结束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T0、T2和术后6小时(T5)的血皮质醇水平,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的用量,记录病人的镇痛持续时间和需补救镇痛例数。结果两组病人T1~T4各时间点的MAP均低于T0时水平,A组病人T1~T4各时间点的HR均较T0时下降,B组病人的HR只在T1、T4这两个时点低于T0时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病人T1、T2两时点的MAP和T1、T2和T3等时点的HR水平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T2、T5两时点的血皮质醇均较T0时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病人T5时点皮质醇水平分别为429.4 nmol/L、378.6 nmol/L,B组较之A组病人的血皮质醇显著降低(P0.05)。A组和B组病人术后镇痛持续时间分别为652.8 min、736.4 min,B组较之A组病人术后镇痛持续时间更长(P0.05);B组仅有1位病人需补救镇痛,较A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与静脉应用相比,DEX神经周围注射复合头皮神经阻滞能使血流动力学更平稳,延长术后镇痛时长,可减轻围术期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TPVB)应用于单侧开胸手术的安全性及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40例单侧开胸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全麻诱导前行开胸肋间TPVB,R组注入0.5%罗哌卡因15ml,D组注入含有右美托咪定0.75μg/kg的0.5%罗哌卡因15ml,30min后开始全麻诱导。术后行椎旁自控镇痛。记录注药前(T0)、注药后5、10、15、20、30min(T1~T5)、气管插管前(T6)、气管插管后(T7)的MAP、HR、BIS以及椎旁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平面宽度及并发症等。记录术后24h追加吗啡镇痛次数、咪达唑仑镇静次数、呕心呕吐及患者镇痛满意度等。结果两组TPVB范围及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0时和R组比较,T4、T5时D组HR明显减慢,MAP、BIS明显降低(P0.05)。与T6时比较,T7时R组HR明显增快、MAP、BIS明显升高(P0.05)。术后镇痛期间,与R组比较,D组追加吗啡和咪达唑仑次数、呕心呕吐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0.75μg/kg复合0.5%罗哌卡因15 ml诱导前行TPVB,术后右美托咪定0.1μg·kg-1·h-1及0.5%罗哌卡因2ml/h持续TPVB,可安全用于单侧开胸手术和术后镇痛,较单用0.5%罗哌卡因TPVB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不同麻醉方法及术后镇痛对食管癌手术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4(IL-4)及干扰素-γ(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食管癌或贲门癌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四组:Ⅰ组全凭静脉麻醉,术后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Ⅱ组麻醉方法同Ⅰ组,术后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Ⅲ组采用静脉麻醉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术后行PCIA;Ⅳ组麻醉方法同Ⅲ组,术后行PCEA.于麻醉前(T0)、切皮后2 h(T1)、术毕(T2)、术后24 h(T3)、术后48 h(T4)采集外周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IL-4、IFN-γ浓度,以IFN-γ/IL-4评估Th1/Th2亚群比值;于术后24、48、72 h以VAS评估术后镇痛效果.结果 Ⅱ、Ⅳ组患者在静息和活动后各时点的VAS均明显低于Ⅰ组(P<0.05),Ⅳ组在静息和活动后各时点的VAS均明显低于Ⅲ组(P<0.05),Ⅱ组在术后72 h的静息VAS和48、72 h活动后VAS也明显低于Ⅲ组(P<0.05).与T0时比较,Ⅰ、Ⅱ组血浆IFN-γ/IL-4的比值在T2时明显下降(P<0.05),Ⅲ、Ⅳ组该比值在T3时开始明显下降(P<0.05).T2时Ⅲ、Ⅳ组血浆IFN-γ/IL-4比值均明显高于Ⅰ、Ⅱ组(P<0.05),T3、T4时Ⅳ组该比值均高于Ⅰ组(P<0.05).结论 食管癌开胸手术患者无论术中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或术毕应用硬膜外镇痛均能减低疼痛,且术后硬膜外镇痛较静脉镇痛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60例全麻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超前镇痛组(P组)和对照组(C组),两组均行硬膜外镇痛(PEA),镇痛药液均为5 μg/ml芬太尼+0.15%罗哌卡因.P组切皮前20 min硬膜外腔注入镇痛液15 ml,接镇痛泵以3 ml/h速度持续PEA;C组手术结束后开始PEA.于硬膜外穿刺前(T0)、术后2 h(T1)及次日早晨8时(T2)测定血浆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记录术后2、6、12、24 h的疼痛评分.结果 T1时P组镇痛效果优于C组(P<0.05).两组T1及T2时血浆Cor、ACTH和CRP含量均高于T0时(P<0.05);T1及T2时血浆Cor、ACTH和CRP含量P组均低于C组(P<0.05).结论 5 μg/ml芬太尼复合0.15%罗哌卡因PEA可为上腹部手术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硬膜外超前镇痛较硬膜外术后镇痛能更有效地抑制围术期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在开胸手术术中及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择期行开胸手术的患者4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全麻复合椎旁神经阻滞组(P组)和单纯全身麻醉组(G组)。P组患者于全麻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于开胸侧切口所在肋间胸椎旁注射0.5%罗哌卡因12~15ml。所有患者术后均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记录两组患者切皮前、插管后手术前、切皮后5min、手术结束前及术后2h的MAP、HR。记录术中芬太尼用量及术后2、6、12、24和48h安静及咳嗽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满意度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P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顺利完成椎旁神经阻滞,未见与穿刺引起的相关并发症。与G组比较,P组切皮后5min 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P<0.05);P组术后2、6、12时点的安静及咳嗽时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P组芬太尼用量减少(P<0.05),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镇痛满意度较好(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的椎旁神经阻滞定位准确,操作成功率高,用于胸科手术能有效镇痛,明显减少术中及术后静脉镇痛药的需要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