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目前已被认为是一种既安全又有效的手术。国内也在推广应用中,近期效果良好。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角膜内皮损伤可在多年后导致晚期的并发症——大泡性角膜炎,这已引起普遍的重视。近来我们对1986年4月——1989年2月所做的部分人工晶体植入病例进行了内皮镜检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内皮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使用Nikon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观察18只眼白内障囊外摘除加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内皮的变化。发现术后一个月、二个月和三个月内皮细胞下降率分别为27.6%、20.3%和16.8%。作者还发现术中使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透明质酸钠,术后三个月两者内皮细胞密度变化无统计学差异。本文从保护内皮细胞的角度论述了有关开展人工晶体植入术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人工晶体植入角膜内皮损伤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60只眼白内障囊外摘除和后房型人工晶体(IOL)植入术后3~6个月,使用接触型内皮显微镜观察内皮细胞的变化。其中45只眼老年性白内障IOL植入术后内皮细胞损失率为13.58%,10只眼幼年和青年性白内障IOL植入术后内皮细胞损失率为16.60%。从内皮细胞损失率的角度评价我国目前行IOL植入术的手术水平现状,同时评价可能发生的手术意外造成的内皮细胞失代偿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人工晶体植入术角膜内皮变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我们对20只眼人工晶体植入后,使用角膜内皮镜随访观察1至15个月不等,并以32只眼白内障术后作对照组,临床结果如下:对象和方法本组人工晶体植入共19例(20只眼)。老年性白内障16例(17只眼);外伤性白内障2例(2只眼);并发性白内障1例(1只眼)。年龄12—82岁,平均年龄58岁;男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无晶体眼的矫正已成为眼科医生辩论焦点。争论主要集中在接触镜和眼内人工晶体的相对危险和优点。随着接受人工晶体眼数的增加,很多眼科医生关心其并发病。角膜水肿是其并发症之一。本文报告人工晶体植人术后角膜内皮发生的长期改变的观察。 48例病人52眼曾行囊内白内障摘出术,植入人工晶体;32例病人35眼行单纯白内障摘出术。两组病人年龄与观察期限相近。本研究用三种类型人工晶体。手术医生为同一人。术后眼科检查如临床镜面显微镜检查、角膜厚度测量,以及用Langham眼压计测量眼内压。术前证明有内皮异常的病人不包括在本研究内。  相似文献   

7.
目前,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虽常用于矫正无晶体眼的视力,但仍有不少眼科医生继续使用前房型人工晶体。术后由于角膜内皮细胞的丧失,可引起角膜水肿。这种角膜内皮的远期改变,引起了医生们的极大关注。以前曾有报告,在单纯的白内障囊内或囊外摘出术后3个月内,角膜中央部内皮细胞的密度趋于稳定。然而,对植入前房型或后房型人工晶体后,内皮细胞密度的变化,仍有争论。最近的研究表  相似文献   

8.
应用角膜内皮显微镜对43例(52眼)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显示术后内皮细胞丧失率为25.54%,细胞丧失率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关系,表明粘稠剂在应用在术中对角膜内皮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讨论了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查对术前筛选病例,评价手术方式和术者技巧及预后估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角膜内皮功能正常是保持角膜透明的重要条件。内皮具有的生理性屏障作用可阻止房水进入角膜;同时,内皮细胞的膜功能,依靠三磷酸腺苷酶代谢产生的能量,能将次碳酸离子主动地输送入房水,而将液体“泵”出角膜基质,使角膜经常处于“脱水”状态。如果内皮细胞受到外伤、炎症、毒素、变性的影响以致功能障碍时,角膜实质就会发生水肿、增厚而不透明;水分还可进一步积聚至上皮下而形成大疱性角膜病变。成人的角膜内皮细胞不会发生核分裂,当受到损害后,主要通过周围正常细胞的增大、扩展  相似文献   

10.
外伤性无晶体眼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前后角膜内皮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外伤性无晶体眼患者角膜内皮的分布特点及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对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2004年12月至2005年5月于中山眼科中心外伤科2组的所有行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测量患者术前术后角膜5个方位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较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结果21例患者纳入研究,11例行上方角巩膜缘植入PMMA人工晶体,10例行在平坦部玻璃体腔内灌注下经上方角巩膜缘植入PMMA人工晶体缝襻固定术。术前伤口附近及上方角膜比其他位置的角膜的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低417.8个/mm2及141.0个/mm2。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后1周角膜内皮损失约129.2个/mm2,术后1个月比术后1周角膜内皮密度进一步下降。有眼内灌注及缝襻固定比无眼内灌注无缝襻固定的患者术后多丢失的角膜内皮数目大概为124个/mm2。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差异大,手术丢失的角膜内皮细胞的数目与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呈反比。结论多点测量角膜内皮为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提供更客观全面的依据。手术丢失的角膜内皮细胞数目与术前角膜内皮细胞数目呈负相关。人工晶体手术切口应避免角膜穿通口位置。  相似文献   

11.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内皮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情况。方法使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观察20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35眼现代囊外摘除(均合并入工晶体植入)术前、术后三个月角膜中央区内皮细胞变化。结果白内障超声乳化角膜内皮损失率均值为20.8%,现代囊外术组为29.6%,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内皮细胞形态学仅表现为外形的扩大。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的损伤并不大于现代囊外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角膜移植术后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ECCE+IOL)术对角膜内皮细胞(CEC)的影响.方法对18只眼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白内障行ECCE+IOL术,选同期住院的具有健康角膜的白内障患者18只眼做对照,术前和术后3月观察CEC的变化和角膜移植片透明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白内障患者的CEC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明显减少,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增大,但术后其CEC的损失率(13.5%)与对照组(11.6%)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角膜移植片全部透明.结论此类白内障行ECCE+IOL术安全可行,CEC损失小,可维持角膜移植片的透明.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为北京同仁医院白内障治疗中心1998年5至6月间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中随机抽取30例33眼,对其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如下。材料与方法本组白内障患者30例33眼,男13例14只眼,女17例19只眼,年龄38~81岁,平均67.4岁;老年性?..  相似文献   

14.
Fechner自1976年开始在人工晶体(简称IOL)植入术中应用甲基纤维素,但与透明质酸钠相比,甲基纤维素的临床应用价值尚未得到广泛的承认。我们观察了现代白内隙囊外摘除并后房型IOL 植入术中应用甲基纤维素对角膜内皮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一、甲基纤维素:采用2%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简称HPMC)为我院药局药剂室制备。其特点是无色、无味、透明、有良好的粘弹性,无毒、无抗原性、无致炎性,理化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了解外伤性无晶体眼患者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角膜内皮形态及角膜厚度的影响。方法:将2004年12月至2005年5月于中山眼科中心外伤科2组行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所有患者纳入本研究,测量患者术前、术后角膜5个方位的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及角膜厚度,比较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及角膜厚度的变化。结果:纳入研究患者21例,11例行经上方角巩缘植入PMMA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0例在平坦部玻璃体腔内灌注下行经上方角巩缘植入PMMA人工晶状体缝襻固定术。手术前后上方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异系数增加,而六角形细胞的比例下降;其他位置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异系数及六角形细胞的比例都没有明显改变。没有眼内灌注及缝襻固定的患者术后一周及一个月复查角膜厚度均同术前无明显差别;而行眼内灌注缝襻固定术的患者术后一周发现角膜明显变厚。结论:角膜穿通伤口附近的角膜容易出现术后持续性水肿。手术操作容易损伤手术切口附近的角膜内皮。人工晶状体手术切口应避免角膜穿通口位置。短时间的眼内灌注会暂时影响角膜内皮细胞的功能而导致角膜水肿。手术中器械损伤是角膜内皮损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内皮损伤情况。方法 使用Konan非接触型角膜内皮分析仪观察28眼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后角膜中央区内皮细胞变化。结果 28眼术后1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下降21.74%、其中14眼术后3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下降18.12%,经统计学处理(P〈0.01)。细胞形态学表现为代偿性扩大。结论 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测定,对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评判手术预后  相似文献   

19.
拆除角膜缝线矫正人工晶体术后角膜散光钱筱英石浔南昌市第一医院眼科(330008)随着ECCE+IOL的增多,术后散光已引起许多学者注意。作者通过对ECCE+IOL术后散光病例拆除1根或多根角膜缝线来矫正散光、提高视力,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一、临床...  相似文献   

20.
人工晶体置入术是近年来治疗外伤性白内障最理想的方法。国内外文献已有不少报导。它的优点在于避免截接触境的不便,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角膜损害,同时增视效果好,越来越被广大患者所接受,由于外伤后并发症多样,常给手术操作带来许多复杂,人工晶体置入术变得更为困难。为了进一步探讨提高手术成功率的方法,今将我院1990年3月至1991年1月所施行的29例作一报告与分析。临床资料本组29例为单眼外伤性白内障,除1例二期置入后房型人工晶体,余均为一期置入。其中3例为前房型,26例为后房型。人工晶体由美国制造。后房型为“C”型,改良“C”型及“J”型。男性24例,女性5例,右眼11例,左眼18例。年龄最大为58岁,最小为7岁,平均26.5。外伤的性质包括: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