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期喂养方式对婴幼儿肥胖发生及转归的影响,为临床有效预防提供策略。 【方法】 回顾调查522名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体检的2岁儿童,按其0~4个月喂养方式不同分成母乳喂养组与人工喂养组,比较两组儿童在不同月龄(3、6、9、12、18及24个月)时超重及肥胖的发生率;并纵向观察3月龄组超重及肥胖儿童随月龄增长超重及肥胖的转归情况。 【结果】 人工喂养组儿童各月龄肥胖发生率、超重加肥胖发生率呈先递增后递减趋势,母乳喂养组则呈现随月龄增加递减趋势。其中18月龄母乳喂养组儿童肥胖发生率显著低于人工喂养组,12、24月龄母乳喂养组儿童超重加肥胖发生率显著低于人工喂养组(P<0.05);两组中3月龄发生超重及肥胖的儿童在后期各月龄肥胖发生率逐渐下降,以母乳喂养组下降更明显(P<0.05)。 【结论】 早期母乳喂养对2岁以内儿童超重及肥胖的发生有保护作用;母乳喂养对早期超重及肥胖儿童后期超重及肥胖的发生亦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夜间喂养终止时间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余姚市妇幼保健院足月出生并纳入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的418例婴幼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在6月龄后是否继续夜间喂养分为继续组(n=270)和终止组(n=148),比较两组婴幼儿30月龄时身高、体重、超重肥胖发生率以及龋齿患病率。结果两组婴幼儿30月龄时,继续组身高显著低于终止组,继续组超重以及超重肥胖发生率显著高于终止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χ2值分别为6.283、5.279、8.173,均P<0.05);两组婴幼儿体重以及肥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18例研究对象中,53例出现龋齿,龋齿患病率为12.68%,继续组的龋齿患病率以及龋齿数均显著高于终止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χ2值分别为7.392、5.283,均P<0.05)。结论6月龄后继续夜间喂养会严重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显著增加超重肥胖率以及龋齿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浆瘦素水平与婴儿早期母乳喂养之间的关系。方法从6所幼儿园筛出肥胖儿童239名,选其中60名儿童为肥胖组,另选择体重正常的60名儿童作为对照组按性别、年龄1∶1配对。用免疫放射法测定儿童血浆瘦素水平与婴儿早期喂养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肥胖儿童血浆瘦素水平(21.17±2.21)μg/L较正常儿童(4.51±0.24)μg/L,显著升高,p<0.001。早期母乳喂养≥4个月龄儿童肥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人工喂养显著高于对照组,均为p>0.01。婴儿早期母乳喂养时间对儿童血浆瘦素水平的影响组间比较显示母乳喂养4~6个月龄、母乳喂养≥7月龄间无差异,与人工喂养、母乳喂养≤2个月龄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1、p<0.05;母乳喂养≤2个月龄较人工喂养低,p<0.05。结论生后4个月的母乳喂养可以降低儿童期血浆瘦素水平,有助于预防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北京市城区婴幼儿肥胖发生状况及家长喂养方式与婴幼儿肥胖的关系,为儿童肥胖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北京市城区12个社区中1~35个月儿童4654人为研究样本,采用世界卫生组织身长别体重≥中位数+2个标准差计分为肥胖判断标准,对其中215名肥胖儿家长和215名正常体重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人群肥胖发生率为4.7%。肥胖儿中父母超重和受教育程度低的比例高于正常体重儿,肥胖儿总的能量摄入高于正常体重儿,生后4个月内肥胖儿母乳喂养的比例低于正常体重儿、人工喂养和添加辅食的比例高于正常体重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婴幼儿肥胖的早期干预应关注喂养方式,包括提倡母乳喂养和避免过早添加辅食。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湖北省6~23月龄婴幼儿超重肥胖状况及出生因素和早期喂养方式对婴幼儿超重肥胖的影响,为预防及控制儿童超重肥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PPS抽样方法,调查湖北省贫困地区6县6~23月龄婴幼儿及其看护人,以WHO性别月龄别BMI为超重肥胖的标准。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调查婴幼儿2 667人,其中男童1 438人(53.92%),女童1 229人(46.08%);超重209人(7.84%), 肥胖151人(5.66%)。出生时为巨大儿的婴幼儿超重率较高,男童肥胖率高于女童,剖腹产的婴幼儿肥胖率较高,出生后前6个月纯母乳喂养是婴幼儿肥胖的保护因素(P均<0.05)。结论 湖北省贫困地区婴幼儿超重肥胖问题不容忽视,男童、剖腹产出生、出生后前6个月为非纯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发生肥胖的风险较高,需积极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婴幼儿过敏风险评估情况及早期喂养干预的预防效果。方法依据自愿原则,采用随机数字法将300例婴幼儿分为观察组(早期喂养干预)和对照组(正常喂养),每组均行婴幼儿过敏风险评估表调查,据此又分为高风险、中低风险两组,干预4个月,比较各组过敏性症状发生率及生长发育指标,同时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婴幼儿过敏性症状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婴幼儿过敏风险评估表显示高风险147例,中低风险153例,其中发生过敏性症状139例(46.33%),皮肤症状居首位(92例);观察1组婴幼儿6个月龄过敏性症状总发生率高于观察2组(P0.05),低于对照1组(P0.05),且观察2组过敏性症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四组6个月龄身长、体质量、头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族过敏史、喂养方式、辅食添加时间、接触宠物为婴幼儿过敏性症状发生危险因素。结论早期过敏风险评估及早期喂养干预对降低婴幼儿过敏性症状的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需加强婴幼儿家长健康教育,提高其预防意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喂养方式和早期BMI增量与1岁婴幼儿超重和肥胖的关联。方法选取出生日期在2012年1-6月,定期进行儿童保健检查的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出生、3个月、6个月、12个月对身高、体重进行测量,同时在《儿童保健管理健康检查表》上记录社会人口统计学和喂养情况等信息。最终,有完整资料的共1 113份,其中男孩590名,女孩523名。使用χ2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岁婴儿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分别为22.80%和6.20%。巨大儿、父母文化程度高、人工喂养、0-3个月和3-6个月BMI增量大的1岁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了多种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4个月内纯母乳喂养是1岁时婴儿超重和肥胖的保护因素(OR=0.62,95%CI:0.42-0.92),较大的0-3个月BMI增量(OR=1.52,95%CI:1.39-1.67)和3-6个月BMI增量(OR=1.43,95%CI:1.27-1.61)是1岁婴儿超重和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纯母乳喂养对婴幼儿超重及肥胖的发生有保护作用,而早期快速的增长是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期身高、体重发育的影响,比较不同喂养方式婴儿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儿保门诊定期体检的0~1岁健康婴儿为研究对象,以生后6个月内的喂养方式分为纯母乳喂养组、混合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比较3组婴儿3月龄、6月龄和1周岁时身高、体重发育情况和超重、肥胖的发生率。结果纯母乳喂养组、混合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儿童分别为103、152和34例。男婴在3、6月龄时,不同喂养组儿童的身长和体重均值无统计学差别,在12月龄时母乳喂养组儿童身长明显低于人工喂养组(t=3.22,P<0.05),体重明显低于混合喂养组(t=1.97,P<0.05)和人工喂养组(t=3.01,P<0.05)。女婴在3、6月龄时,不同喂养组儿童的身长和体重均值无统计学差别,在12月龄时母乳喂养组女婴体重明显低于人工喂养组(t=1.96,P<0.05)。在3月龄时超重的发生率以混合喂养组最高,6、12月龄时均以人工喂养组发生率最高,且在12月龄时人工喂养组明显高于母乳喂养组(χ2=4.29,P<0.05)。肥胖的总体发生率在3、6、12月龄均以人工喂养组最高,且在6月龄时人工喂养组明显高于母乳喂养组(χ2=3.88,P<0.05)。结论人工喂养的婴儿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均高于母乳喂养儿,母乳喂养对预防超重和肥胖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母乳中生物活性成分胃生长素、脂联素、瘦素水平及喂养方式与母乳喂养婴儿超重的关系,旨在为儿童肥胖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德阳市人民医院门诊进行正常体检的3个月龄超重的婴儿120例作为超重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正常体检的3个月龄内体质量正常的婴儿12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婴儿均为母乳喂养。收集两组产妇母乳,检测两组母乳中生物活性成分胃生长素、脂联素、瘦素水平,并发放喂养方式调查问卷,分析其与母乳喂养婴儿超重的关系。结果超重组出生后1个月、2个月、3个月母乳中胃生长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母乳瘦素及脂联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超重组出生后2个月、3个月喂奶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超重组出生后2个月、3个月喂奶间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母乳胃生长素水平与喂奶次数呈正相关关系(r=0. 171,P0. 05),与喂奶间隔时间呈负相关关系(r=-0. 184,P0. 05)。结论婴儿食欲受母乳胃生长素水平影响,随其增高而增进,是婴儿出生后早期体质量增长过快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早期喂养方式对0-3岁婴幼儿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 2008年对辽宁省本溪市某镇医院101名新生儿进行0~6月喂养方式调查和身长、体质量测量,并追踪至2岁和3岁进行体格测量。以6个月时喂养方式为分组依据,分析不同喂养方式对2岁和3岁幼儿体格发育的影响。结果 3个月时婴儿母乳喂养率为41.6%,6个月时下降为0;6月时不同喂养方式对0~3岁婴幼儿身高发育没有明显影响,但人工喂养组3岁幼儿体质量明显高于混合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乡镇婴儿母乳喂养率很低,早期喂养方式对3岁时幼儿体质量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Feeding practices in 105 counties of rural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CKGROUND: China has the largest population in the world with more than 70% of the people living in rural areas. Over 34% of children under the age of 5 years are responded to show moderate or severe growth stunting, so 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Emergency Fund and Chinese Ministry of Health conducted this large-scale survey in China. This study aimed to learn the feeding practice, to find the problems in child-feeding practice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government to develop an approach to child malnutrition in rural China. METHODS: A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survey 21,036 mothers of children with age of 0-24 months. RESULTS: Of the 20,915 children, 98.22% were breastfeeding and 24.36% were exclusively breastfeeding. The proportion of children with weekly protein intake was 78.47%. Among the infants under 4 months, the risk of pneumonia in the group of exclusive breastfeeding was 1.69%, while in the group of non-exclusive breastfeeding was 3.63%, showing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risk of diarrhoea in the group of exclusive breastfeeding and in the group of non-exclusive breastfeeding among the infants under 4 months was 24.37% and 40.86%, respectively, also showing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For children with age 4-6 months, the complementary feeding contributed to a higher prevalence of diarrhoea, but not pneumonia. CONCLUSIONS: The breastfeeding was very common, but the exclusive breastfeeding was quite low and the exclusive breastfeeding for children under the age of 4 months decreased the risks of pneumonia and diarrhoea. For children with age 4-6 months, the exclusive breastfeeding could decrease the risk of diarrhoea, too. Protein intake was insufficient for children in rural China. The rural people lacked health knowledge and were greatly influenced by traditional feeding practices.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预后的影响,为改善早产儿脑损伤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4年1月—2018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新生儿病房住院期间诊断脑白质损伤,出院后在本院儿童健康发展中心随诊至矫正胎龄12月的131例早产儿的资料,分为母乳喂养组(n=69)和人工喂养组(n=62)。比较两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期间日增体重、住院时间、肠外营养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院内感染率、以及在住院期间所患疾病发生率;比较两组患儿矫正2、6、12月龄体重,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总运动发育商和小儿神经运动心理发育评分。结果 母乳喂养组院内感染率(25%)和早产儿脑室白质周围白质软化发病率(11%)比人工喂养组低(5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χ2=4.431、5.380,P<0.05);矫正2月龄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总运动发育商(95.5±8.8)较人工喂养组(91.1±6.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8,P<0.05)。结论 母乳喂养对早产儿脑室白质损伤预后改善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母亲孕期增重和婴儿的喂养方式与儿童肥胖之间的关系,为制定降低儿童肥胖率的相关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湖北省江陵县人民医院所在区域内的4家幼儿园中的951名儿童及其家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儿童及母亲的孕期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儿童的身高、体重、婴儿喂养方式等。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肥胖与母亲孕期增重和婴儿喂养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放调查问卷951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940份,调查问卷的回收率为98.84%。受访儿童中肥胖的发生率为10.00%(94/940)。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母亲孕期体重增加>15 kg的儿童肥胖发生率高于孕期体重增加未超过15 kg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的儿童肥胖率低于未进行纯母乳喂养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孕期体重增加>15 kg是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P<0.05),婴儿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是儿童肥胖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母亲孕期体重增加>15 kg和婴儿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是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应引导孕妇适当控制体重增长,鼓励产妇采用纯母乳喂养婴儿,降低儿童肥胖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纯母乳喂养和纯人工喂养对足月儿及早产儿在6个月体格发育、智力、运动发育、气质类型及气质各维度得分的影响。从而进一步论证母乳喂养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重要性,为推进0~6个月纯母乳喂养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方法 本课题选取足月儿97例和早产儿67例。即共分为四组A组为足月母乳喂养组(54例)、B组为足月人工喂养组(43例)、C组为早产母乳喂养组(38例)、D组为早产人工喂养组(29例)。测量A、B、C、D四组在出生、42 d、2、3、6个月时的体重、身长和头围,并计算其净增值。测试6个月时(早产儿纠正月龄6个月时)的智力发育指数、运动发育指数、气质类型及气质各维度得分,进行比较。结果 生长发育方面,母乳喂养的婴儿在出生~42 d、42 d~2个月、2~3个月三个时间段体重净增值大于人工喂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足月儿来说,母乳喂养分别在2~3个月、3~6个月两个时间段和出生~42 d、2~3个月两个时间段,对应的身长和头围净增值较人工喂养多,对于早产儿来说,母乳喂养分别在出生~42 d、42 d~2个月、2~3个月、3~4个月四个时间段和42 d~2个月、2~3个月两个时间段,对应的身长和头围净增值较人工喂养多。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6个月测量的智力、运动发育指数较人工喂养的高。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在小儿气质形成上无差异。结论 纯母乳喂养不论对足月儿还是早产儿6个月时的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均较纯人工喂养高,而体格发育优势主要集中在出生后前3个月,而足月及早产婴儿在6个月时的气质类型与是否母乳喂养无明显的关联。  相似文献   

15.
中国2岁以下婴幼儿喂养状况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分析中国2岁以内婴幼儿喂养状况及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全国1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43个调查点中选取7204名2岁以下婴幼儿,利用婴幼儿家长调查问卷了解儿童喂养状况。结果2006年中国6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为49.2%,城市为51.9%,农村为48.5%。6~24个月婴幼儿配方奶、普通奶类、谷类、畜肉类、水产品、蛋类、豆类及蔬菜水果的平均添加率分别为41.8%、47.6%、94.4%、78.0%、59.9%、87.4%、64.9%和90.2%。结论中国2岁以内婴幼儿喂养状况需要关注,纯母乳喂养率偏低,过早添加辅食与辅食添加不及时同时存在。尤其农村6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呈下降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攀枝花市东区纯母乳喂养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攀枝花市东区315名2岁以内婴幼儿母亲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将293份合格问卷运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母乳喂养坚持到18个月以上仅占1.4%,纯母乳喂养到4~6个月只有34.5%。结论 开奶时间越早、纯母乳喂养的方式、自觉母乳量可以满足婴儿使母亲更倾向于纯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研究地区流动儿童婴幼儿喂养现状,以发现存在的主要喂养问题。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两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以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标准问卷,分别对广东和浙江两省各一个流动人口密集的区市的2 055名2岁以下儿童看护人进行问卷调查,对8个婴幼儿喂养指标进行了描述与分析。结果 调查地区流动儿童婴幼儿早开奶率为18.0%、纯母乳喂养率为13.6%、1岁时持续母乳喂养率为17.0%、2岁时持续母乳喂养率为5.2%、辅食及时添加率为81.1%、辅食添加种类合格率53.9%、辅食添加频率合格率为26.9%、辅食合理添加率为16.9%。 结论研究地区流动儿童母乳喂养和辅食添加的情况水平差,提示流入地应加强对流动人口中婴幼儿喂养的健康促进,改善保健服务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