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干扰素α与苦参素两种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与对肝纤维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医院收治的慢性病毒肝炎患者10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干扰素α治疗,研究组给予干扰素α与苦参素联合治疗,比较两组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以及免疫学细胞水平;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完全应答率54.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9.6%(P0.05);治疗前两组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ALT和AST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和层粘连蛋白(L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HA、Ⅳ-C、PCⅢ和LN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CD_4~+、CD8+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治疗后CD_4~+和NK细胞显著升高,CD8+显著降低,且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α与苦参素两种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纤维化和免疫功能,提高完全应答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络病理论指导中医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炎性因子、免疫功能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98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两组均予以保肝、抗病毒等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联合中药汤剂口服;比较两组炎性因子、免疫功能、肝功能、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CD3+、CD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免疫球蛋白Ig G、Ig M、Ig A、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白蛋白(ALB)、白/球蛋白比(A/G)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血清透明质酸(HA)、血清Ⅳ型胶原(IV-C)、层粘连蛋白(LN)、血清Ⅲ型前胶原(PCIII)水平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络病理论指导中医治疗有助于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可能与缓解肝内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我院应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采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0例,观察治疗6个月时HBV-DNA定量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fALB)、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胆碱酯酶(CHE)的改善情况。结果在经过2个月的系统治疗后,观察组在ALT、AST、ALB、CHE四项生活指标上均好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拉米夫定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药物.对于患者肝功能复常及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探究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载量(HBV DNA)和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12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每组6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联合组患者予以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比较2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乙肝表面抗原(HBsAg)血清学转换率、Treg、辅助性T细胞(Th17)、Treg/Th17、CD4+、CD8+、CD4+/CD8+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2周、24周时,2组患者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HBsAg血清学转换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周时,联合组患者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Treg、Th17与Treg/Th1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Treg、Th17与Treg/Th17显著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CD4+、CD8+、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CD4+及CD4+/CD8+显著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CD8+显著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9%,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改善机体病理性免疫反应,调节细胞免疫功能,增强抗病毒效果,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型安肝炎的疗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0年3月我院感染科109例接受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结果本组2例改变治疗方案,给予排除评价。治疗12周后ALT、AST以及HBV-DNA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但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病毒治疗48后ALT、AST以及HBV-DNA均有明显降低,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12周时治疗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降低ALT、AST以及HBV-DNA,减少复发率,提高抗病毒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牛磺酸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5年8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感染患者90例,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保肝治疗和恩替卡韦口服。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牛磺酸熊去氧胆酸口服。两组均用药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疗效、住院时间和病死率。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均低于对照组,白蛋白(AL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77.8%,观察组死亡率4.4%低于对照组17.8%,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牛磺酸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感染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肝功能。  相似文献   

7.
贾文君 《医疗装备》2022,(18):151-153
目的 探讨肝病治疗仪联合优质护理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江西中医院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摸球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优质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肝病治疗仪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肝功能指标[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与总胆红素(TBIL)]及生命质量[采用SF-36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估]。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血清ALT、AST、TBI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血清ALT、AST、TBIL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F-36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病治疗仪联合优质护理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疗效和抗病毒效果。方法收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拉米夫定加苦参素治疗,对照组单用拉米夫定。分别检测ALT、TBIL、HBV DNA、HBV-M、血生化指标,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HBV DNA阴转率在治疗72周、96周分别为90.3%、91.9%;对照组分别为74.2%、72.6%,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在治疗24周、48周、72周、96周分别为25.8%、37.1%、41.9%、43.5%;对照组分别为9.7%、19.4%、19.4%、24.2%,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LT和TBIL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可显著提高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和长期的抗病毒疗效,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复方甘草酸注射液(SNMC)治疗晚期妊娠乙型肝炎患者及新生儿的疗效、安全性及对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HBVac)、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 收集100例医院妊娠晚期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复方甘草酸注射液治疗组(试验组)和腺苷蛋氨酸注射液治疗组(对照组),4周为1疗程,定期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两组孕妇新生儿出生时测量体重、身长,计算Apgar评分,新生儿出生后12 h、1、6个月分别给予HBVac 20、10、10μg肌内注射,同时于出生后12 h及1个月肌内注射HBIG 200 IU;1周岁时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滴度以评估对新生儿联合免疫的影响.结果 两组孕妇年龄、孕周及新生儿体重、身长、Apgar评分,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LT的复常率,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分别为82.0%和60.0% (P<0.05);AST的复常率,试验组亦优于对照组,分别为88.0%和68.0%(P<0.05);两组治疗前后TBil的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1周岁婴儿抗-HBs阳性率分别为92.0%和9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平均抗-HBs滴度为(553.9±72.35)mIU/ml和(537.6士53.54) mIU/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儿联合免疫效果相仿.结论 复方甘草酸注射液能改善患慢性乙型肝炎的晚期妊娠患者的肝功能,且不影响新生儿联合免疫.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恩替卡韦联合康莱特注射液治疗乙型肝炎患者晚期肝癌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1月医院收治76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晚期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和试验两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加康莱特注射液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及稳定率,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ALT、AST、TBIL、ALB 4个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接受治疗后,试验组ALT、AST、TBIL降低幅度以及ALB升高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稳定率为92.11%,高于对照组的6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恩替卡韦康莱特注射液联合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晚期肝癌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和研究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转阴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0年1月—2013年12月之间该院收治的3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用药方案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150例患者采用拉米夫定进行治疗,观察组150例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德福韦酯进行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不同时段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及HBV-DNA转阴率。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82.0%(123/150),对照组总有效率61.3%(92/15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两组患者的ALT、AST及TBIL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但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时两组患者的HBV-DNA转阴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HBV-DNA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确切,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各项肝功能指标,相较于单纯应用拉米夫定小更为显著,且HBV-DNA转阴率较单纯应用拉米夫定也有显著提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甘利欣联合脱氧核苷酸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萍 《职业与健康》2008,24(14):1470-1471
目的观察甘利欣联合脱氧核苷酸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8月—2007年9月来阴市人民医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甘利欣150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组除给予甘利欣以外,联合脱氧核苷酸钠150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2组均以30d为1疗程,共2个疗程。分别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及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酸转肽酶(γ-GT)和血清胆红素(SB)的变化。结果ALT、AST、γ-GT和SB恢复程度以治疗组为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甘利欣联合脱氧核苷酸钠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总胡效率为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3,P〈0.01)。结论甘利欣联合脱氧核苷酸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血清前白蛋白对慢性乙肝患者肝储备功能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43例,分为轻度、中度、重度(43例),分别检测ICGR15、PA及肝功能相关指标。结果中度组ICGR15及PA较轻度组显著下降(P0.05),重度组ICGR15及PA较轻度组、中度组均有显著下降(P0.05)。中度组较轻度组ALT、AST、CHE、TBIL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组ALT、AST、CHE、TBIL较轻度组及中度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LP较轻度组有显著性升高(P0.05)。PA与ALT、AST、ICGR15显著相关(P0.05)。结论血清前白蛋白是反映慢性乙肝患者肝脏储备能力的重要指标,动态观察有助于对患者预后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RNA(HCV-RNA)定量检测及抗丙型肝炎病毒(anti-HCV)检测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诊断中的价值,以及HCV感染对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收集anti-HCV阳性丙型肝炎患者与正常健康人标本分别为40和84例,检测样本血浆中HCV-RNA,血清anti-HCV抗体、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载脂蛋白AI(apoAl)、载脂蛋白B(apoB)、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脂蛋白(a)[LP(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与总胆红素(TBIL)等指标,并结合临床诊断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0例anti-HCV阳性患者中,HCV-RNA阳性率为66.7%,hs-CRP、apoAl、apoB、TG、TC、LP(a)、HDL-C、LDL-C、ALT、AST和TBIL的含量与正常健康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ti-HVC和HCV-RNA的联合检测,对于丙型肝炎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及临床意义,如与生化等指标同时检测,将会对临床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易娟  张志强 《职业与健康》2007,23(22):2044-2045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确立该指标在诊断不同乙肝病毒(HBV)免疫标志物表型中的意义。第1种表型:HBsAg( )、HBeAg( )、抗-HBc( )(1,3,5),第2种表型:HBsAg( )、抗-HBe( )、抗-HBc( )(1,4,5),第3种表型:HBsAg( ),抗-HBc( )(1,5)。方法采用全自动酶法分析技术对临床肝炎患者进行血清TBA、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 IL),血清直接胆红素(DB IL)检测分析。结果411例3种表型肝炎患者TBA检出率分别36.5%,23.7%,27.3%。当ALT活力不高或正常时,肝炎患者的TBA检出率为20%。结论TBA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ALT、AST、TB IL、DB IL的阳性检出率,TBA测定对肝硬化的诊断具有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水飞蓟宾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20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100例,观察组使用恩替卡韦联合水飞蓟宾治疗,对照组使用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的ALT、 TBil、 AST、 HA、 IVC、 LN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水飞蓟宾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能够有效缓解肝纤维化损伤,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与肝纤维化标志物(PCⅢ、Ⅳ-C、LN、HA)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测定100例肝硬化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ALT、AST、TBIL水平和肝纤维化标志物(PCⅢ、Ⅳ-C、LN、H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血清ALT、AST、TBIL水平显著上升(P〈0.05);在肝硬化不同级组之间,血清ALT、AST、TBIL水平随着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增高而逐渐上升,其水平为C级组〉B级组〉A级组,各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PCⅢ、Ⅳ-C、LN、HA)水平显著上升(P〈0.05);ALT、AST、TBIL与肝纤维化指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520~0.797,P=0.000~0.017)。结论联合检测血清ALT、AST、TBIL及PCⅢ、Ⅳ-C、LN、HA水平对肝硬化的早期诊断、评估病情以及预后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惠  王士霞 《中国保健营养》2012,(16):3047-3048
目的探讨血清腺苷脱氨酶在评估慢性肝病进展中的意义。方法观察组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68例,对照组选自社区健康人群,共50例研究对象,分别检测血清ADA、ALT、AST及ALP。结果观察组患者AD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健康观察对象(P<0.05),ADA随病情进展显著升高,分析ADA与ALT、AST及ALP相关性,ADA与三者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ADA有助于检测慢性肝病的进展及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状态变化的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7年1月-2008年3月收治的8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诊治资料,33例患者经干扰素治疗后HBV-BNA转阴设为观察组;51例患者经治疗后HBV-BNA未转阴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同期正常人的CD3+T、CD4+T、CD8+T、HLA-DR、CD18、CD83、CD86水平,总结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状态变化规律.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CD4+T浓度较正常人显著偏低,CD8+T却较正常人显著增高,HLA-DR、CD18、CD83、CD86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外周血CD4+T、CD8+T、HLA-DR、CD18、CD83、CD86恢复至正常值,而对照组仍然未恢复.结论 T细胞、树突细胞DC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转归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与肝硬化的临床意义及与影像学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肝硬化患者177例,慢性肝炎患者61例,选择同期70例健康体格检查者为对照组。比较GP73、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及门静脉主干直径在肝硬化患者、慢性肝炎患者及健康人群之间的差异;根据不同分类标准,比较肝硬化各亚组GP73水平的差异;分析各组GP73与ALT、AST、ALB、TBIL、PT及门静脉主干直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肝硬化组的GP73 水平较慢性肝炎组与对照组明显升高(P < 0.001)。失代偿期肝硬化组血清GP73水平明显高于代偿期肝硬化组(P < 0.001);Child-pugh B级与Child-pugh C级肝硬化组血清GP73水平明显高于Child-pugh A级肝硬化组(P < 0.05)。肝硬化组GP73水平均与血清AST、ALT、TBIl、PT及门静脉主干直径呈正相关;与ALB呈负相关。结论 血清GP73在肝硬化组表达升高,与肝功能损伤指标密切相关,血清GP73对肝硬化的早期诊断及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