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究生活方式护理管理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至两组,研究组患者护理期间实施生活方式护理管理,对照组患者护理期间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空腹血糖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致残率及致死率进行调查。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均有降低,但研究组患者降低幅度更为明显,数据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6.15%)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5.38%),数据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致残率(15.38%)和致死率(9.23%)显著低于对照组致残率(30.77%)和致死率(21.54%),数据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护理期间实施生活方式管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患者致残率、致死率明显降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贾敏 《中国校医》2003,17(4):337-337
脑梗死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 ,具有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 ,是严重危害我国老年人生命与健康的疾病。为探讨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因素 ,以便在 2型糖尿病患者中加强监测 ,减少脑梗死的发生 ,本文对 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 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①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 (脑梗死组 ) :35例 ,为我院 1997年 1月~ 2 0 0 2年 10月经颅脑CT或MRI确诊的患者 ,男 19例 ,女 16例 ,年龄 (70 .2 5± 8.6 3)岁 ,其中合并高血压病 19例。② 2型糖尿病未并发脑梗死组 (对照组 ) :10 1例 ,为…  相似文献   

3.
张世华 《职业与健康》2012,28(23):2986-2987,2990
目的探讨脑梗死再发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为疾病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112例复发脑梗死患者与136例初发脑梗死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比较其临床特点和发病因素。结果初发脑梗死5 a内为再发高峰期,再发脑梗死治疗效果差,致残率高(χ2=5.11,P0.05)。脑梗死再发者伴高血压、糖尿病者明显多于初发者(χ2值分别为12.51和8.70,均P0.01),而且血脂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者也明显高于初发者(P0.01)。结论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高纤维蛋白原等都是脑梗死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脑梗死再发高峰期及长期的二级预防应以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和高纤维蛋白原为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4.
李国忠 《职业与健康》2009,25(12):1330-133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发病特点。方法对具有轻微神经系统症状的2型糖尿病患者行头颅CT扫描,选择具有阳性结果的病例记录其梗死部位及临床症状。结果38例入选病例均符合诊断标准,其中多发性梗死27例,单侧梗死11例。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症状轻微,应充分提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中MMP-9及IL-17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5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33例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患者和42例正常人血清中MMP-9、IL-17水平,分析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MMP-9与NIHSS评分的关系以及IL-17与MMP-9之间相关性。结果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患者血清MMP-9、IL-17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合并脑梗死的糖尿病患者血清中MMP-9和IL-17水平高于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患者;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MMP-9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4922,P〈0.01)。结论血清MMP-9和IL-17水平可作为评估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死风险的有效手段和评价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正>进展性脑梗死是指在发病6 h后至1周内,由于脑梗死缺血的进展或组织坏死的加重而出现神经功能恶化的一类脑梗死。其发生率为26%~43%,致残率和致死率较一般脑梗死高,是影响病人预后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脑血管病治疗中的难点。我们研究了近年来资料完整的进展性脑梗死106例,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屈杏芬 《现代医院》2005,5(11):42-43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肝病患者并发糖尿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42例老年慢性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从临床及实验室表现、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老年慢性肝病合并糖尿病以消化症状为主要表现,很少出现典型的症状;糖尿病会加重肝功能损害,并发症发生率高。结论严格控制血糖,可减少老年慢性肝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入住我院的脑梗死患者156例,按照年龄大小分为老年组和青年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危险因素统计分析以及实验室检验;结果:青年组者吸烟、饮酒、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比例分别明显高于老年组,青年组脑梗死患者冠心病、高血压病、高敏C反应蛋白比例明显低于老年组,青年组单梗死灶梗死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组,但多梗死灶梗死比例明显低于老年组,老年组存在脑萎缩患者,青年组无脑萎缩,青年组头痛比例显著高于老年组患者,老年组患者意识障碍、偏瘫以及大小便失禁比例显著高于青年组,上述比较结果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研究总结脑梗死的临床特点,能够提高诊断治疗效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降低致残率、致死率.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患病率也在逐年上升,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的,终身性疾病,其并发症多,致残、致死率高。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是一种与遗传、环境、代谢关系极为密切的复杂疾病,是2型糖尿病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所以护理非常重要。1用药护理糖尿病患者若合并高血压时就应对其密切观察严格控制。一般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应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即  相似文献   

10.
李英  ;唐英琪 《现代保健》2014,(34):98-100
目的:探讨分析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并总结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月30日-2014年1月30日本院的150例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为伴糖尿病组,另选取同期的150例脑梗死不合并糖尿病患者为不伴糖尿病组。给予不伴糖尿病组患者常规临床基础治疗,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伴糖尿病组患者相关干预措施,分析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并总结有效的防治措施。结果:伴糖尿病组中的高血压及心电图异常的比例显著高于不伴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意识障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伴糖尿病组的胆固醇水平、甘油三酯水平、红细胞压积显著高于不伴糖尿病组,治疗有效率80.00%高于不伴糖尿病组的5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复杂,有效的防治措施可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改善患者预后,可行性高,临床患者可考虑加大推广治疗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
急性脑梗死血糖升高是指非糖尿病患者在急性脑梗死后m现短期高血糖现象.一部分急性脑梗死患者,即使以前没有糖尿病也可能发生高血糖或糖耐量异常~([1]) ,其病死率和致残率较一般脑梗死患者高,是目前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与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关系已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06年1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51例,对其进行监测血糖、使用降糖药、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健康教育、监测生命体征、预防和控制感染等护理干预方法,分析比较其护理干预前后的各项指标。结果:对51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显效29例(56.9%),有效17例(33.3%),无效5例(9.8%),与护理干预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大大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幅降低疾病致残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以及2型糖尿病患者患双相情感障碍的风险都显著高于普通人群,已有研究证据提示两者之间可能存在共同的发病机制。双相情感障碍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行为方式的自我管理能力较低,并发症发病风险增加,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增加。本文就双相情感障碍和2型糖尿病流行情况、两者的联系及其可能的机制、健康危害及干预策略和措施作一综述,以提高研究者对该类患者的重视,为深入开展双相情感障碍和2型糖尿病的病因学及干预研究提供一定的流行病学证据。  相似文献   

14.
一、选择题:1.(多选)以下哪项是脑梗死的临床特征:()A.发病急B.高致死率C.高致残率D.症状很轻2.(多选)导致慢性肾脏疾病的主要因素包括:()A.肾毒性药物B.肾血管疾病C.自身免疫性疾病D.多囊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影响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该院在2008年2月—2011年1月期间接收诊治1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作为实验组,并将同期接诊的130例非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临床特点。结果实验组总体有效率为70%,对照组总体有效率为84.6%,并且实验组的高血压、高血脂的发生率及血清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血症及高Hcy血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影响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该院在2008年2月—2011年1月期间接收诊治1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作为实验组,并将同期接诊的130例非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临床特点。结果实验组总体有效率为70%,对照组总体有效率为84.6%,并且实验组的高血压、高血脂的发生率及血清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血症及高Hcy血症。  相似文献   

17.
进展性脑梗死主要是指在患者发病后的6 h~1周时间内,虽然采取了正确积极的治疗措施,但是患者的病情仍然持续恶化。进展性脑梗死相比脑梗死致死率和致残率更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进展性脑梗死的诊疗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但是目前临床关于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尚没有形成统一明确的认识,因此对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以及发病机制的研究有助于疾病的诊疗。近些年很多专家学者针对进展性脑梗死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认识。本文对近些年关于进展性脑梗死危险因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进展性脑梗死疾病的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梗死为老年患者中常见的临床急症,该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都比较高。因此,脑梗死应尽早的给予及时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相关危险因素,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将医院在2013年1月-2017年12月接诊的52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作为临床观察组,选取同期接诊的5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等作为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中TG、LDL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FPG、MA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合并脑梗塞发病原因不但与血糖水平高有关,而且与患者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有关,积极预防或治疗糖尿病,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及调节血脂,对预防及减少脑梗塞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脑血管病是全世界范围的常见病、高发病,致残率、死亡率高。引起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很多,目前认为2型糖尿病(T2DM)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对于T2DM患者脑梗死发生的预测及预防缺乏有力依据和有效方法。本文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T2DM)、合并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DMCI)及非糖尿病非脑梗死患者(NDMNCI)分别行颈动脉B超检查及血脂、血糖、纤维蛋白原测定,以明确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相关因素与T2DM及脑梗死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