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讨论肝病患者与血浆凝血四项指标检测的关系.方法 采用希森美康CA510型血凝仪测定60例肝病患者和20例正常人群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同(TT),进行比较.结果 肝病患者不同病程期凝血4项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异常,除急性肝炎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与对照组比较都存在PT、APTT、TT延长,FIB明显下降.结论 血浆凝血4项指标检测可客观评价肝病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2.
脑梗死患者血浆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凝血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自2005年6月—2007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58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含量(Fbg)、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的检测,同时选取180例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 脑梗死患者血浆PT、APTT、TT、PLT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Fbg、MPV、PDW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CT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参数的异常对诊断脑梗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红细胞(RBC)参数和血小板(PLT)参数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检测208例慢性乙肝患者和40例健康者RBC参数(RBC计数、RDW、MCV)和PLT参数(PLT计数、PDW、PCV),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慢性肝炎重度RBC、RDW(P<0.05)、PLT(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慢性重型肝炎和肝硬化RBC、RDW、MCV、PLT、MPV,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RBC参数和PLT参数可反映慢性肝病肝损程度和病情轻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红细胞(RBC)参数和血小板(PLT)参数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检测208例慢性乙肝患者和40例健康者RBC参数(RBC计数、RDW、MCV)和PLT参数(PLT计数、PDW、PCV),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慢性肝炎重度RBC、RDW(P<0.05)、PLT(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慢性重型肝炎和肝硬化RBC、RDW、MCV、PLT、MPV,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RBC参数和PLT参数可反映慢性肝病肝损程度和病情轻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常规凝血功能指标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eckman-Coulter Gen.S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103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和100例正常对照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同时采用凝固法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并互相间进行比较分析。另外根据下肢静脉曲张患者FIB≤3.0 g/L(A组)和FIB>3.0 g/L(B组)进行分组比较上述参数的变化,分析其变化的规律。结果: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组PLT(206.0±50.7)、MPV(8.26±0.85)、PT(13.18±0.69)、FIB(3.20±0.70)与正常对照组PLT(185.2±40.9)、MPV(10.07±1.19)、PT(13.26±1.41)、FIB(2.98±0.65)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0.01)。下肢静脉曲张患者B组PT明显缩短,PLT显著增高(P<0.05)。结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血液存在一定的高凝状态,有并发静脉血栓形成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6.
魏新素  张平安  吴泽刚 《职业与健康》2011,27(19):2202-2203
目的观察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者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30例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患者和9例HCV感染后肝硬化患者,并选择40例体检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小板参数和凝血功能。结果 HCV感染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与对照组、CH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V感染后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时间与对照组、CH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V感染后肝硬化患者纤维蛋白原较CHC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C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功能正常,但CHC后转化为肝硬化后血小板参数和凝血功能均存在不同程度异常。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与血小板参数检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肝脏是凝血因子合成的主要场所,人体内14种凝血因子有12种是肝脏参与合成的,肝脏在体内的止凝血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肝病时往往发生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异常,检测凝血功能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1]。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及其相关参数和凝血指标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2例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PLT、PCT、MPV、PDW)、凝血指标(PT、TT、APTT、FIB),并与5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小板及其相关参数和凝血指标进行比较,同时肝功能分级后组间血小板及其相关参数也进行了比较。[结果](1)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LT、PCT显著下降,MPV、PDW显著升高;肝功能B、C级与A级比较,C级PLT和PCT下降显著,MPV、PDW显著升高。(2)肝硬化患者PT、TT、APTT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FIB明显降低。[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血小板及凝血异常,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可以反映肝病的肝损程度和病情轻重,指导临床治疗及其预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血小板参数以及凝血功能方面相关指标进行检测观察,与疾病发生情况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150例,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62例、轻度子痫前期组50例与重度子痫前期组38例,另选取同期收治的正常晚期妊娠妇女62例作为正常晚期妊娠组。对各组妇女的凝血功能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小板参数指标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变化情况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与正常晚期妊娠组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轻度子痫前期组与重度子痫前期组患者的PT、TT、APTT均明显降低,FIB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正常晚期妊娠组比较,轻度子痫前期组与重度子痫前期组患者的PLT明显降低,MPV、PDW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上述指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且随着疾病的加重,PT、TT、APTT、PLT明显降低,FIB、MPV、PDW明显升高(P0.05)。结论凝血状态和血小板变化情况与患者疾病发生情况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临床上可通过加强对上述两种指标进行检测,有利于更好地评估和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抽取肝病患者(包括慢性肝炎、重症肝炎、肝癌、肝硬化)及健康对照者静脉血2mL,采用Sysmex XT-18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PLT和MPV。结果重症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PLT显著低于对照组,而MPV高于对照组,慢性肝炎组PLT稍低于对照组,MPV基本正常。结论通过监测PLT和MPV,对初步评价肝病患者肝脏受损程度及患者出血倾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出血患者血小板4项参数及凝血因子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出血患者血小板参数与凝血因子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4例肝硬化出血患者出血前第13、7、d的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平均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进行动态检测,同时将患者初入院的相应指标作为对照组,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PLT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出血患者出血前1 d3、d、7 d具有明显下降的趋势,PDW、P-LCR、PT则明显升高。PCT、MPV无明显差异。结论:肝硬化患者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血小板功能缺陷及凝血功能障碍易合并消化道出血,动态监测其综合测定值有助于作为肝硬化患者出血倾向的预警,指导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研究32例高龄冠心病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对血小板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利用血栓弹力图、流式细胞仪、血小板聚集仪三种检测方法,观察服用氯吡格雷前和服用7d后患者血栓最大幅度(MAthrombin、MAADP)、ADP诱导血小板抑制率、P选择素、活化GPⅡb/Ⅲa、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的改变。结果连续服用氯吡格雷7d后,血小板抑制程度显著增加,MAADP显著减少(P<0.01);血小板表面表达的P选择素、活化GPⅡb/Ⅲa明显减少(P<0.01);血小板聚集率明显减少(P<0.01)。结论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在服用氯吡格雷治疗后能够获得确切的抗血小板聚集效果。  相似文献   

13.
妊高征患者血小板活化与凝血纤溶检测指标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贺建同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2):3165-3166
目的:观查妊高征患者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活化及凝血纤溶等指标变化,探讨妊高征与凝血纤溶系统的关系。方法:采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95例妊高征患者,30例正常晚期孕妇和30例正常非孕妇进行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а-颗粒膜蛋白(GMP-140)、抗凝血酶Ⅲ(AT-Ⅲ)、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imer)进行测定。结果:与正常非妊娠组和正常晚期妊娠组相比,妊高征组PLT、AT-Ⅲ显著降低(P<0.01),MPV、PDW、GMP-140、TAT、Fib和D-二聚体显著增高。结论:妊高征凝血功能的变化是一个从高凝到高凝纤溶平衡,再到纤溶亢进的DIC前状态的过程,以上指标能较好反映妊高征患者病情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分析妊娠晚期导致孕妇血小板及凝血检测结果异常的原因、发生频率以及检测方法上要注意的问题。方法:以2008年9月~2009年8月间的住院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妊娠并发症分类,以正常晚期妊娠妇女作为对照,分析血小板参数、凝血常规四项(PT、APTT、TT、FIB)。结果: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组和妊娠糖尿病(GDM)组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值高于对照组;②妊高征组血小板降低、MPV升高、凝血指标未见明显异常。③妊娠糖尿病组的PT、APTT、FIB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④妊娠晚期孕妇发生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以妊娠生理性原因和重度妊高征为主(58.4%和20.7%),其他原因还包括:双胎妊娠、母儿血型不合、EDTA依赖性假性PLT减少。结论:多种妊娠相关性疾病可引起妊娠晚期孕妇的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参数异常,同时需要注意鉴别EDTA依赖性假性PLT减少,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5.
孟锐  靳维华 《中国保健营养》2012,(14):2469-2470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变化,比较各组间血小板四项参数差异及治疗前后变化。方法收集我院心内科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期间10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3组。按病情给予抗血小板治疗、PCI治疗及其他常规治疗,服药治疗10天后重复检查测定血小板四项参数,比较治疗前后变化及各组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间的差异。结果①入院时UA组和AMI组血小板计数(PLT)均低于对照组(P<0.05),MPV、PDW和PCT均高于对照组(P<0.05),以AMI组更为显著。②治疗10天后UA组PDW、PCT较治疗前降低(P<0.05);AMI组MPV、PDW、PCT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③治疗后SAP、UA、AMI组PLT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各组患者MPV均高于健康体检组(P<0.05)。结论血小板四项参数可作为观察冠心病病情变化、实现个体化治疗和判断预后的检查标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感染现状及其对肺功能、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合肥市滨湖医院就诊的112例AECOPD患者为研究组,采用14C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情况,根据是否存在Hp感染分为Hp感染组和Hp未感染组,另选取112例同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和研究组内Hp感染与Hp未感染患者凝血功能、肺功能指标和APACHEⅡ评分的差异。结果 AECOPD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中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均高于对照组,抗凝血酶原Ⅲ(AT-Ⅲ)低于对照组(P<0.05);肺功能指标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FEV1/FVC均低于对照组(P<0.05);112例AECOPD患者中Hp感染阳性68例,感染率为60.71%;Hp感染组APACHEⅡ评分高于Hp未感染组;凝血功能指标血浆FIB和DD高于未感染组,AT-Ⅲ低于未感染组(P<0.05);肺功能指标FEV1、FVC和FEV1/FVC低于未感染组(P<0.05)。结论 AECOPD组患者Hp感染阳性率较高,合并Hp感染可以加重AECOPD患者的肺功能和凝血功能障碍,推进疾病的恶性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浆凝血系统的变化、发病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112例AP患者中SAP组48例,MAP组64例。检测患者血浆凝血指标PT、APTT、FIB、D-D二聚体。结果:与MAP组比较,SAP组PT、APTT、FIB及D-dimme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dimmer与APACHEⅡ评分有一定相关性。SAP组病死率(6.25%)与MAP组(0)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SAP患者存在血浆凝血功能紊乱及微循环障碍,检测血浆凝血指标有助于评估AP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超滤法对小儿先心术后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改良超滤组(A组),平衡超滤+改良超滤组(B组)和常规体外循环,不用超滤(C组)。监测患儿体外循环(CPB)前和CPB后的血小板计数(PLT)、CPB前的活化凝血时间(ACT)、CPB后30 min及60 min的ACT、CPB时间及术后出血量。结果:CPB前后的PLT差值、出血量A组与C组,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体外循环转流时间和CPB前后不同时间ACT的差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改良超滤法及平衡超滤+改良超滤法均可提高先心病患儿术后PLT水平并减少出血量,而平衡超滤法对凝血功能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美能与思美泰治疗妊娠合并HBV病毒感染后肝功能及凝血指标的变化.方法:116例妊娠合并HBV病毒感染患者随机分成美能组和思美泰组各58例.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水平以及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并对妊娠结局进行汇总.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T、AST、TBIL以及TBA均明显下降(P<0.05),且美能组ALT、AST、PT下降幅度大于思美泰组(P<0.05),美能组PT明显缩短(P<0.05),两组妊娠结局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美能治疗妊娠合并HBV病毒感染患者,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对孕妇和胎儿影响小,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