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姜黄素对K562细胞STAT5信号分子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了解姜黄素对信号分子的影响 ,探讨其抗白血病的分子机制。方法 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用原位杂交法检测细胞STAT5mRNA的表达。用免疫印迹法 (Westernblot ting)检测细胞STAT5蛋白的表达。结果 ①姜黄素抑制K5 6 2细胞增殖与作用时间及姜黄素浓度分别呈依赖关系 ,最适作用时间为 12h ,最适作用浓度为 2 5 μmol L。②姜黄素组K5 6 2细胞STAT5mRNA表达的阳性率为 19% ,与K5 6 2细胞组 (31% )相比明显减少 (P <0 .0 1)。③姜黄素组K5 6 2细胞STAT5蛋白的表达 (A值为 15 2 6 6± 76 9)与K5 6 2细胞组 (A值为 2 5 781± 12 4 0 )相比明显减低 (P <0 .0 1)。结论 姜黄素能抑制K5 6 2细胞STAT5信号分子的活化及表达 ,进一步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TAT3,5基因在缺氧性海马神经元细胞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分离新生Wistar大鼠双侧海马进行体外培养,采用Tripure试剂提取海马神经元细胞的总RNA,自行设计大鼠STAT3,STAT5和阳性对照HPRT的PCR引物序列,通过半定量的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常氧组、低氧2,6,12h组海马神经元细胞的STAT3和STAT5基因的表达水平;采用PCR产物纯化试剂盒纯化PCR产物,而后用四色荧光法直接测序。结果:图像分析结果显示低氧培养2h组海马神经元细胞中STAT3,5mRNA表达水平升高,目的片段与HPRT的光密度比值分别为0.57±0.11和0.64±0.09,在低氧6h组(0.85±0.14和0.86±0.11)达最高,与正常组(0.34±0.12和0.40±0.08)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t=-24.59~-7.37,P<0.01)。低氧12h组的表达量低于6h组,但高于正常组(P<0.01)。测序显示,PCR扩增的产物STAT3,STAT5与大鼠Genbank中的序列完全一致。结论:低氧增强海马神经元细胞中STAT3,5基因的表达,在低氧所致的脑损伤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研究异常瘢痕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LA-DR,-DQ,-DP及CD1a分子的表达及分布,探讨免疫遗传因素在异常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10例瘢痕疙瘩患者、10例增生性瘢痕患者、10例扁平瘢痕患者和1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LA-Ⅱ类分子(HLA-DR,-DQ,-DP)及CD1a分子的表达及分布.结果①HLA-DR+,-DQ+,-DP+及CD1a+细胞数量在瘢痕疙瘩患者、增生性瘢痕患者、扁平瘢痕患者和正常人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组外周血HLA-DR+细胞(813.16±62.77,883.11±146.71;F=10.613,P<0.01,-DQ+细胞(420.12±94.25,439 24±146.65;F=5.143,P<0.01),-DP+细胞(259.40±57.43,271.93±70.38;F=9.177,P<0.01)及CD1a+细胞(580.15±108.48,648.94±185.46;F=8.581,P<0.01)的积分光密度高于扁平瘢痕和正常人组外周血HLA-DR+(636.22±133.95,597.88±166.36),-DQ+(302.77±89.77,308.57±44.05),-DP+(192.96±51 32,159.01 ±31.99)及CD1 a+(423.53±142.36,368.67±117.18)细胞的积分光密度,表明瘢痕疙瘩患者和增生性瘢痕患者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LA-DR,-DQ,-DP及CD1a蛋白含量高于扁平瘢痕患者和正常人组.结论瘢痕疙瘩患者和增生性瘢痕患者外周血HLA-DR,-DQ,-DP及CD1a蛋白含量的增高提示瘢痕的超常增生可能与机体免疫遗传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姜黄素干预人肺癌干细胞caspase-3与p53后对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选技术从肺癌细胞株A549中分选出CD44 +/CD133+的肺癌干细胞(carcinoma-initiating cells,CICS);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姜黄素对肺癌干细胞增殖的影响;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肺癌干细胞系中caspase3和p53的mRNA和蛋白水平;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姜黄素对肺癌干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姜黄素浓度增加至40 μmol/mL后,姜黄素处理组的肺癌干细胞增殖抑制率大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姜黄素对肺癌干细胞体外增殖抑制呈显著的剂量依赖性(IC50为61.06 μmol/mL).姜黄素处理组肺癌干细胞中caspase-3和p53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3.64±0.59,4.98±0.82)高于阴性对照组(1.00±0.04,0.99±0.07)和空白对照组(0.99±0.07,1.03±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姜黄素处理组肺癌干细胞中caspase-3和P53蛋白表达水平(0.65±0.12,0.43±0.05)高于阴性对照组(0.05±0.02,0.08±0.03)和空白对照组(0.09±0.03,0.12±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0.05).姜黄素处理组侵袭细胞数(26±15)少于阴性对照组(82±13)和空白对照组(7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姜黄素能上调caspase-3及p53的表达,能显著抑制人肺癌干细胞在体外的增殖及侵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光波/微波(LW/MW)抗原修复对CD44v6抗原性的影响及CD44v6基因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以及转移等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LW/MW-枸椽酸缓冲液(CA)修复抗原,微波-LSAB免疫组化染色,图像分析78例NSCLC中CD44v6的光密度(IOD)值与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间关系.结果:LW、MW、LW/MW-CA抗原修复处理的IOD值显著高于未修复组的IOD值(P<0.01);MW和LW/MW抗原修复处理的IOD值显著高于LW(P<0.01),LW/MW高于MW(P<0.05).78例NSCLC的CD44v6阳性细胞的IOD值(131.7±11.8)与10例正常组织的IOD值(92.5±12.4)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148.8±12.7)与无淋巴结转移组(116.9±14.9)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组织学类型、不同分化程度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LW/MW抗原修复处理可以显著提高CD44v6的IOD值;CD44v6表达强度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NSCLC病人预后和发生转移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TAT3,5基因在缺氧性海马神经元细胞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分离新生Wistar大鼠双侧海马进行体外培养,采用Tripure试剂提取海马神经元细胞的总:RNA,自行设计大鼠STAT3,STAT5和阳性对照HPRT的PCR引物序列,通过半定量的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常氧组、低氧2,6,12h组海马神经元细胞的STAT3和STAT5基因的表达水平;采用PCR产物纯化试剂盒纯化PCR产物,而后用四色荧光法直接测序。结果:图像分析结果显示低氧培养2h组海马神经元细胞中STAT3,5mRNA表达水平升高,目的片段与HPRT的光密度比值分别为0.57&;#177;0.1l和0.64&;#177;0.09,在低氧6h组(0.85&;#177;0.14和0.86&;#177;0.11)达最高,与正常组(0.34&;#177;0.12和0.40&;#177;0.08)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T=24.59~-7.37,P&;lt;0.01)。低氧12h组的表达量低于6h组,但高于正常组(P&;lt;0.01)。测序显示,PCR扩增的产物STAT3,STAT5与大鼠Genbank中的序列完全一致。结论:低氧增强海马神经元细胞中STAT3,5基因的表达,在低氧所致的脑损伤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应用地塞米松后骨髓基质细胞中骨保护素与核因子κB活化受体配体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地塞米松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1/09在仲恺农业技术学院生理生化教研室实验室完成.选择雄性6周龄SD大鼠4只,抽取大鼠股骨骨髓,使用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有核细胞,贴壁分离法获取骨髓基质细胞,以2×104/cm2的密度接种进行细胞传代与分组实验.实验分2组,对照组继续用原培养液培养;实验组在原培养液基础上加入地塞米松(浓度10-7mol/L)诱导培养.两组细胞继续培养1周后,抽取总RNA进行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析.比较两组骨髓基质细胞中骨保护素与核因子活化受体配体基因的表达水平.骨保护素与核因子κB活化受体配体mRNA表达量用β-actin表达量来标准化.结果①骨保护素mRNA表达水平(骨保护素/β-actin)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1.21±0.12,2.05±0.11(t=10.320,P<0.01)].②核因子κB活化受体配体mRNA表达水平(核因子κB活化受体配体/β-actin)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2.53±0.14,1.17±0.19(t=11.525,P<0.01)].③核因子κB活化受体配体/骨保护素mRNA表达水平比值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2.21±0.17,0.62±0.08(t=16.925,P<0.01)].结论加入地塞米松后骨髓基质细胞骨保护素分子合成减少,从而减弱其对核因子κB活化受体配体-核因子κB活化受体信号轴的抑制作用,因此破骨细胞分化及骨吸收作用相对增强,导致骨重建失衡.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细胞冻融抗原 (CLA)致敏的树突状细胞 (DC)对特异性抗白血病的作用 ,将CM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在体外用CLA致敏 ,再与CML患者的经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共同培养。应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观察其对自身CML细胞 ,K5 6 2细胞和Raji细胞的杀伤活性 (CIK +CLA DC组 ) ,与未致敏的DC +CIK(CIK +DC组 ) ,CIK组及CIK +CLA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效靶比为 2 5∶1时细胞杀伤活性最强 ,在该效靶比下 ,4组细胞对自身CML细胞的杀伤活性分别为 (6 8 8± 14 2 ) % ,(5 2 5± 9 4 ) % ,(2 0 7± 7 5 ) %和 (2 4 2± 8 7) %。CIK +CLA DC组杀伤活性最强 ,与其余 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CIK +DC组比CIK组杀伤活性强 (P <0 0 1) ;CIK组与CIK +CLA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CIK +CLA DC组在效靶比为 2 5∶1时对自身CML细胞 ,K5 6 2细胞和Raji细胞的杀伤活性分别为 (6 8 8± 14 2 ) % ,(14 6± 6 2 ) %和 (12 7± 10 2 ) % ,与K5 6 2细胞和Raji细胞比较 ,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CIK对CML患者自身细胞具有一定的杀伤活性 ;CIK与CML DC共培养组对自身CML细胞杀伤活性比CIK组强 ;CIK与CLA抗原致敏CML DC共培养组具有最强的杀伤活性。CLA抗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黄素对IL-1诱导下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IL-1β作用于平滑肌细胞,并用大黄素进行干预,实验设置对照组、IL-1β组、大黄素干预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周期变化;RT-PCR检测各组细胞PCNA、CyclinD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PCNA、CyclinD1蛋白的表达以及JAK2、STAT 3的磷酸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L-1β组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增加(P<0.01),与IL-1β组相比大黄素干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降低(P<0.01).IL-1β组S期细胞所占比例(50.71±4.17)%,显著高于对照组(30.91±2.04)%(P<0.01).大黄素干预组S期细胞所占比例(32.34±4.35)%,显著低于IL-1β组(P<0.05),同时其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48.83±4.55)%显著高于IL-1β组的(33.88±1.67)%(P <0.01).与对照组相比IL-1β组PCNA、CyclinD1 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都显著升高(P <0.01),而大黄素干预组PCNA、CyclinD1 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IL-1β组(P <0.05).与对照组相比IL-1β组JAK2、STAT3蛋白磷酸化程度显著增加(P<0.05),与IL-1β组相比大黄素干预组JAK2、STAT 3蛋白磷酸化程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大黄素能够抑制IL-1β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并且其抑制作用与JAK2/STAT 3信号通路的阻断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大鼠骨骼肌拉伤后肌肉再生修复的影响.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体质量约250 g,随机区组法分为3组,每组6只肌肉拉伤后给bFGF组、拉伤后给生理盐水对照组以及假拉伤组.用万能材料测试仪对大鼠腓肠肌造成拉伤后,于损伤肌肉皮下肌膜外注射bFGF(200AU/d×6)或生理盐水,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再生肌纤维中结蛋白的表达(用其积分光密度integra optical density,IOD表示).结果生理盐水对照组结蛋白IOD值(25.79±10.44)×103显著高于假拉伤组(9.28±4.83)×103(t=13.85,P<0.01),bFGF治疗组肌肉结蛋白IOD值(34.48±10.62)×103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25.79±10.44)×103组,差异具有显著性(t=24.08,P<0.01).结论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可以促进肌肉拉伤后的结蛋白表达,提高肌肉再生能力,从而改善肌肉损伤后的结构修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姜黄素在体外对人结肠癌细胞Caco-2生长增殖及其抗肿瘤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结肠癌细胞Caco-2,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姜黄素在相同浓度下、不同时间对于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并计算半数抑制量(IC50)值;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环氧合酶-2(COX-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mRNA的表达影响。结果 MTT:相同干预浓度姜黄素抑制人结肠癌细胞增殖,其24 h,48 h,72 h的IC50分别为:205.737±14.929μmol/L、102.023±6.809μmol/L、86.627±9.005μmol/L;RT-PCR:人结肠癌细胞Caco-2正常对照组及姜黄素干预组MMP-9 mRNA灰度值分别为:0.786±0.101、0.310±0.046,P<0.05;COX-2 mRNA灰度值分别为0.830±0.173、0.063±0.035,(P<0.05)。结论姜黄素可能通过抑制COX-2及MMP-9的mRNA的表达来抑制结肠癌细胞Caco-2增殖。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吲哚美辛作用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细胞增殖抑制过程中JAK2、STAT1和STAT5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变化及细胞内分布,揭示吲哚美辛抑制CML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采用MTT及台盼蓝拒染法检测吲哚美辛对CML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用Western blot分析CML细胞JAK2、STAT1和STAT5蛋白质表达,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观察STAT1和STAT5在吲哚美辛干预的CML细胞中的定位及变化,结果表明:400μmol/L浓度的吲哚美辛能明显抑制CML细胞增殖及STAT1、STAT5蛋白质表达,但对JAK2蛋白无影响;STAT1和STAT5主要分布于细胞胞浆中。结论:吲哚美辛可抑制CML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药物下调STAT1、STAT5蛋白质表达或与阻断细胞生长信号传导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内皮缩血管肽(Endostatin)反义寡核苷酸转染骨髓基质细胞后在骨髓移植(BMT)小鼠骨髓造血恢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脂质体作为转染载体,转染不同剂量的 FITC 标记的 Endostatin 反义寡核苷酸,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最佳转染条件下转染率,用 RT-PCR 和 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最佳转染条件下 Endostatin 反义寡核苷酸对 BMT 后不同时间点小鼠骨髓基质细胞 Endostatin mRNA 及其蛋白质和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VCAM-1)mRNA 及其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实验分为4组:①正常组:未经任何处理组;②BMT 组:空白对照组;③BMT+转染Endostatin 反义寡核苷酸组;④BMT+转染 Endostatin 错义寡核苷酸组。结果①在体外成功地将 En-dostatin 反义寡核苷酸导入骨髓基质细胞,转染率达86%;②以 Endostatin 反义寡核苷酸转染骨髓基质细胞后,BMT 后不同时间点骨髓基质细胞 Endostatin mRNA 及其蛋白表达被显著抑制[Endostatin 的灰度值分别为(0.09±0.03)~(1.44±1.19)和(0.02±0.02)~(0.14±0.05)](P<0.01或P<0.05),表明转染成功;③Endostatin 反义寡核苷酸转染有效促进了 BMT 后不同时间骨髓基质细胞 VCAM-1mRNA 及其蛋白表达[VCAM-1的灰度值分别为(1.60±0.92)~(8.05±0.87)和(0.07±0.02)~(0.67±0.09)](P<0.01或P<0.05);④Endostatin 错义寡核苷酸对 BMT 后不同时间骨髓基质细胞 Endostatin 和 VCAM-1的表达基本无影响(P>0.05)。结论 Endostatin 反义寡核苷酸可降低Endostatin 表达,增强 VCAM-1的表达,从而促进骨髓微血管生成,改善基质细胞与造血细胞之间和细胞外基质与造血细胞之间的联系而影响骨髓造血。  相似文献   

14.
白血病患者血管新生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白血病患者骨髓血管新生情况,分析血管新生相关因素内皮抑素(E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在急、慢性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体标记免疫组化法观察骨髓血管新生情况,ELISA法测定血浆ES和VEGF水平,流式细胞术(FCM)分析新鲜分离的白血病细胞表面VEGFR表达。结果 26例初诊的急性白血病(AL)和 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微血管密度 (MVD)分别为 (20. 78±7. 75) /高倍镜视野(HP)和(28. 67±7. 32) /HP,较对照组 [ (9. 29±3. 53) /HP]明显增高 (P<0. 01),治疗后获缓解者骨髓MVD[AL缓解患者为(11. 33±5. 66) /HP,CML缓解患者为(17. 00±8. 04) /H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 05和<0. 01),AL缓解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AL和CML患者血浆ES、VEGF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 05),化疗后获完全缓解(CR)的AL患者血浆ES和VEGF含量和CML CR患者的ES水平均降低至正常水平 (与对照组相比,P值均 >0. 05),但CML患者的VEGF水平仍高于正常对照(P<0. 01)。A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表面VEGFR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表达,而 3例CML和 5例正常对照骨髓均为VEGFR低表达。结论 初诊白血病患者存在骨髓血管新生及血浆ES、VEGF水平增高,AL细胞不同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iR-467b调控JAK/STAT信号通路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ATDC5细胞增殖及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将ATDC5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LPS组、NC mimics组、miR-467b mimics组。于转染培养48 h后收集细胞并进行后续实验:采用ELISA检测各组细胞TNF-α、IL-1β水平;采用q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miR-467b的表达水平;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蛋白质印迹和q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JAK/STA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蛋白质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组和NC mimics组ATDC5细胞TNF-α、IL-1β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miR-467b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MTT实验结果表明:LPS组在24、48、72 h的吸光度值显著降低(P<0.05)。蛋白质印迹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LPS组和NC mimics组ATDC5细胞STAT1、STAT3、JAK2、p-STAT1、p-STAT3、p-JAK2蛋白表达水平及STAT1、STAT3、JAK2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C mimics组相比,miR-467b mimics组TNF-α、IL-1β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而miR-467b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过表达miR-467b后,细胞在24、48、72 h的吸光度值显著升高(P<0.05),而STAT1、STAT3、JAK2、p-STAT1、p-STAT3、p-JAK2蛋白表达水平及STAT1、STAT3、JAK2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LPS刺激ATDC5细胞后可通过激活JAK/STAT3信号通路引起细胞炎性损伤,过表达miR-467b后可抑制JAK/STAT3信号通路的活化,降低ATDC5细胞的炎症水平。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JAK/STAT3)信号转导通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用牛磺胆酸钠建立SAP大鼠模型,取血清备用.将经原代培养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随机分组,对照组加入不含SAP大鼠血清的Dulbecco改良Eagle培养基(DMEM)培养液;SAP组加入含SAP大鼠血清的DMEM培养液;SAP+AG490组用JAK激酶抑制剂AG490预处理细胞,加入含SAP大鼠血清的DMEM培养液.用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EMSA)检测STAT3活化状态;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RNA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水平;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C(SP-C)表达和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凋亡.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SAP组STAT3活性增强,STAT3 mRNA和蛋白表达均增强,SP-C蛋白表达下降(2 h SP-C荧光指数0.69±0.02比1.02±0.03,P<0.01),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凋亡增加[(11.55±1.10)%比(5.30±0.36)%,P<0.053;与SAP组比较,SAP+AG490组STAT3活性减弱,STAT3 mRNA和蛋白表达减弱,SP-C蛋白表达下降(2 h SP-C荧光指数0.48±0.10比0.69±0.02,P<0.01),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凋亡增加[(13.92±0.82)%比(11.55±1.10)%,P<0.053.结论 提示JAK/STAT3信号转导通路参与了SAP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study, we aimed to evaluate the cytotoxic and apoptotic effects of zoledronic acid on K562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CML) cells and to examine the roles of STAT genes on zoledronic acid-induced apopto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zoledronic acid decreased proliferation, and induced apoptosis in K562 cells in a dose- and time-dependent manner. mRNA and protein levels of STAT3, -5A and -5B gene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zoledronic acid-treated K562 cells. These data indicated that STAT inhibition by zoledronic acid may be therapeutic in CML patients following the confirmation with clinical studie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二烯丙基二硫(DADS)对白血病细胞株 HL-60的生长抑制作用和对 HL-60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FGF)mRNA 的表达及 VEGF 蛋白分泌的影响。方法采用 MTT 法观察DADS 对体外培养的 HL-60细胞的生长抑制;应用 ELISA 法检测药物作用前后 HL-60细胞培养上清液中 VEGF 蛋白的含量;半定量 RT-PCR 法检测药物作用前后 HL-60细胞 VEGF mRNA 表达水平。结果DADS 对 HL-60细胞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效应,0.625,1.250和2.500μg/ml DADS 作用 HL-60细胞24 h 的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8.19±3.34)%,(16.79±2.07)%,(21.30±2.72)%;作用48 h 的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1.93±3.93)%.(22.81±2.31)%,(30.74±2.03)%;作用72 h 的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6.68±2.37)%,(28.54±3.26)%,(36.59±2.37)%,其对 HL-60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与药物浓度有明显依赖关系(r>0.9,P<0.01),各实验组随作用时间增加抑制率明显增加(r>0.7,P<0.01);0.625,1.250,2.500 μg/ml DADS 作用 HL-60细胞48 h 和72 h 与空白对照相比均能下调HL-60细胞 VEGF mRNA 的表达及 VEGF 蛋白的分泌(P<0.01),三个不同浓度 DADS 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下调 HL-60细胞 VEGF mRNA 的表达及 VEGF 蛋白的分泌效果与药物浓度呈相关性(r>0.9,P<0.01)。结论 DADS 能明显抑制 HL-60细胞的增殖;DADS 可能通过抑制 HL-60细胞 VEGF mRNA 的表达及 VEGF 蛋白分泌发挥抗白血病的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