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矿化蚕丝基骨材料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仿生制备矿化蚕丝基骨材料在修复兔节段性骨缺损中的作用.[方法]骨缺损模型的设计为:在兔双侧桡骨上各做一个大约1.5 cm的骨缺损,在一侧植入矿化蚕丝基骨材料,另一侧作为对照,未植入任何材料.观察时间阶段为术后4、8、12周.[结果]在术后4、8、12周,分别行大体观察、放射线,组织学切片观察骨缺损的愈合情况.术后12周植入矿化蚕丝基骨材料的一侧兔桡骨缺损完全愈合.对照组缺损处未见骨愈合.[结论]矿化蚕丝基骨材料是比较理想的骨缺损的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 本实验将探讨同种松质骨作为 BMP的载体修复节段性骨缺损。方法 将 rh BMP- 2复合同种松质骨载体 (其中含 rh BMP- 2 0 .4 mg)植入兔桡骨 15 m m人工缺损处 ,以新鲜自体松质骨植入 ,单纯同种松质骨植入作为对照 ,通过放射学骨缺损修复 L ane评分 ,Nilsson骨愈合组织学评分 ,扫描电镜观察 ,比较术后 4、8、12周各组修复骨缺损的效果。结果  rh BMP- 2复合同种骨载体组术后 4、8、12周各项评分与同期自体骨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明显优于单纯同种骨组 (P<0 .0 5 )。结论  rh BMP- 2具有高效的骨诱导能力。同种骨是一种较理想的 BMP载体 ,rh BMP- 2复合同种松质骨载体的骨修复效果与自体骨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对骨折愈合质量的影响及影响骨代谢的可能机制。方法制备同种异体松质骨。将36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在两侧桡骨干中段处造成长10mm的骨缺损,以制备骨缺损动物模型。A组为同种异体骨移植复合他汀类药物局部应用(12只),术后第1天于骨折局部皮下注射5%辛伐他汀液(5mg/kg)1次,后连续注射5天,1日2次;B组为同种异体骨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移植(12只);C组为单纯同种异体骨移植(12只)。术后2、4、8、12周行大体观察、X线摄片检查、骨密度检查、病理学检查和生物力学检查。术后12周用生物力学试验机作三点弯曲试验,并与正常桡骨比较。结果术后各组均无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X线摄片检查、骨密度检查、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同种异体骨移植复合他汀类药物局部应用组(A组)无论在新骨成骨量、成骨速度和时间上均优于单纯同种异体骨移植组(C组)。术后12周的X线片和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A、B两组差别不大,基本达到骨愈合。生物力学检查结果示A组的三点弯曲试验最大应力明显高于C组(P<0.01),A组和B组无统计学差异,但B组的最大应力值略高于A组。结论辛伐他汀(10mg/kg/d)局部应用可促进兔桡骨缺损经同种异体骨移植后的骨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4.
同种异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纤维蛋白修复骨缺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 esenchym al stem cells,MSCs)的体外培养,以及同种异体MSCs复合纤维蛋白修复兔股骨髁松质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在日本大耳兔双侧股骨髁制作0.6 cm×1.0 cm松质骨缺损,左侧植入同种异体MSCs纤维蛋白复合物,右侧单纯植入纤维蛋白。分别于术后2、5、8周行放射学、组织学检查,以了解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单纯植入纤维蛋白的一侧不能自行愈合。植入复合物的一侧术后2周可见少量骨组织生成,5周可见大量模糊骨痂,术后8周骨缺损基本愈合。除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外,各期均未见明显免疫排斥反应。[结论]同种异体MSCs复合纤维蛋白可有效修复兔股骨髁松质骨缺损,8周内机体的免疫排斥反应较弱。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重组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复合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用基因重组的方法提取TGF-β,与同种异体骨复合后植入兔桡骨缺损区,采用同体双侧对照方法,进行X线摄片,组织学及放射性核素骨扫描检查,结果:术后8-12周,复合物移植侧移植骨与桡骨断端全部连接,成骨,单纯植骨侧移植骨与桡骨断端无连接,成骨差,结论:重组TGF-β复合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缺损效果良好。β  相似文献   

6.
组织工程化骨修复猕猴长段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9  
目的 探讨用生物衍生骨材料和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复合后构成的组织工程化骨对异体猕猴长段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 于猕猴胫骨结节抽取MSCs并使诱导分化为成骨样细胞,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培养后与人源生物衍生骨材料体外复合构成组织工程化骨,植入15只异体猕猴修复桡骨2.5cm长段骨缺损作为实验组;用单纯生物衍生骨材料修复对侧同样骨缺损作为对照组;另取2只猕猴双侧桡骨同样部位和大小骨缺损旷置作为空白组。术后1、2、3、6和12周时各处死3只动物取材,空白组12周取材,行大体观察、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1、2和3周移植物周围组织反应较明显,6周后明显减轻,12周时基本消失。实验组标记成骨样细胞于术后6周仍存在,术后12周基本消失;骨缺损部位骨样组织、软骨、编织骨和板层骨出现时间均较对照组早,且骨愈合时间提前3~6周。实验组骨缺损以多点方式直接成骨,对照组则从两端以“爬行替代”方式成骨。空白组术后12周骨缺损均无愈合。结论 生物衍生骨材料和MSCs复合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异体植入修复猕猴长段骨缺损可超越骨段移植的“爬行替代”过程,使骨缺损能较快愈合。生物衍生骨材料和同种异体MSCs复合组织工程化骨可作为构建骨组织工程的一种较好选择方式。  相似文献   

7.
用同种异体骨基质明胶修复颅骨大面积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同种异体骨基质明胶促进颅骨大面积缺损愈合的实验结果。以家兔颅顶骨直径1.0mm圆形骨缺损作为颅骨缺损模型,分别植入同种异体骨基质明胶、脱钙骨基质和不脱钙骨。植入后4周、8周、12周进行X线摄片和组织学位检查,结果表明同种骨基质明胶没有免疫排斥反应,并具有良好的骨诱导作用。术后8周已有大量新骨出现于骨缺损中央部,12周已使骨缺损完全愈合。说明同种骨基质明胶是修复儿童颅骨缺损较理想的植骨材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纤维蛋白复合脱蛋白松质骨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的载体修复兔节段性骨缺损。[方法]于36只青紫蓝兔两侧桡骨干处造成1.5cm缺损,采用三种方法进行处理:A组,植入脱蛋白松质骨、纤维蛋白、BMP的复合物;B组,植入脱蛋白松质骨;C组,空白对照。术后2、4、8、12、16周进行放射学、组织学和电镜检查。[结果]A组骨缺损区在成骨活跃程度、骨再生量和再生髓腔结构等方面均显著优于B组,使骨缺损得到了较彻底的修复。B、C两组均不能产生骨性愈合。[结论]脱蛋白松质骨复合纤维蛋白是较理想的BMP载体材料,以三者的复合物修复骨缺损可达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和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复合物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的疗效。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2只,切除兔双前肢桡骨中下段1 cm连同骨膜的骨质造成骨缺损,选择左侧前肢为实验侧,右侧前肢为对照侧。实验侧缺损区植入富血小板血浆加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对照侧缺损区单纯植入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术后第2、4、8和12周分别处死3只实验动物,进行大体观察、X线片、组织学、新生骨面积图像分析和透射电镜等观察两侧桡骨愈合情况。结果术后所有动物无感染、死亡,植入物无脱落。大体标本和X线片显示:术后2周实验侧和对照侧在人工骨与宿主骨交界处均有较多肉芽组织,实验侧略多。第4、8周实验侧人工骨表面及孔隙被新生骨组织包裹填充,人工骨与自体骨吻合好;对照侧骨痂主要限于人工骨两端,与对侧比较相对较幼稚。第12周,实验侧骨缺损修复完全,人工骨表面被皮质骨完全包裹;对照侧在人工骨两端区域有板层骨形成,表面未见连续性骨痂。组织学和透射电镜观察显示: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实验侧骨细胞生长明显优于对照侧,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富血小板血浆加人工骨复合对管状骨缺损的修复有明显的加速愈合功能。  相似文献   

1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复合物修复兔桡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明  曹豫江  张德文  罗聪  倪滨  江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24):1896-1899,1902
[目的]通过新西兰大白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离体培养后与去抗原牛松质骨复合植入新西兰大白兔桡骨缺损处,比较修复节段性桡骨缺损的效果,初步探讨治疗骨缺损的组织工程学方法。[方法]新西兰大白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离体培养、纯化、扩增后在等同于细胞培养的条件下与去抗原牛松质骨(BCB)复合培养,制成MSCs/BCB复合物并经电镜扫描证实复合物有细胞生长。制成同种异体新西兰大白兔桡骨干15mm节段性动物模型,MSCs/BCB复合物通过手术移植入动物模型桡骨缺损处,通过X线放射学、组织学、生物力学检测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空白组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术后2、4、8、12、16周实验组与实验对照组放射学检查评价新骨生成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组织学检查新骨生成速度、生成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16周生物力学三点抗弯曲实验载荷、弯曲应力检测,实验组与实验对照组新骨生成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标本与正常基本一致。空白对照组各时点均无新骨形成,最后缺损由纤维组织充填。[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骨组织工程中适宜的种子细胞。去抗原牛松质骨能够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复合培养,移植入异体新西兰大白兔后未见明显免疫排斥反应,是可以选择的细胞载体。MSCs/BCB复合物植入修复兔桡骨缺损能够加速新骨形成,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单纯BCB植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自行研制合成的骨形成蛋白2(BMP2)活性多肽与Ⅰ型胶原复合煅烧骨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的作用.方法 实验分3组.A组:单纯煅烧骨组;B组:含Ⅰ型胶原的煅烧骨组;C组:BMP2活性多肽与Ⅰ型胶原复合煅烧骨组.3组材料植入前分别电镜扫描观察.取大白兔36只,随机分成3组,建立桡骨中段10 mm骨缺损模型,分别将材料植入兔桡骨缺损处,术后4、8、12周行X线评分,8、12周行组织形态学观察与评分,比较各组植入材料的成骨作用以及取材后抗折强度.结果 36只大白兔均进入结果分析,(1)复合材料电镜扫描结果:孔隙率高,复合结构紧密;(2)术后不同时间X线评分示C组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织学观察,8周时评分为:A组4.67±0.52、B组5.33±0.52、C组6.83±0.41.12周评分为:A组评分为6.17±0.41、B组为7.33±0.52、C组为8.67±0.52;(4)各组植入材料抗折强度的测定:术后12周,C组材料抗折强度明显高于A组和B组.结论 单纯煅烧骨及复合材料组均有修复骨缺损的能力,但以复合BMP2活性多肽的含I型胶原的煅烧骨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观察冻干同种异体骨和冻干异种骨骨移植治疗骨缺损的效果。方法:48只中国大白兔一侧桡骨造成1cm骨缺损,随机分为同种异体骨组和异种骨组,每组24只,分别植入两种移植骨,术后4、8、12周分批取材,进行X线片和组织学检查,然后做对比分析。结果:术后4周异种骨组的X线片,Gary X线评分与同种异体骨组有统计学差异,而术后8周同种异体骨组组织学检查以及组织学评分与异种骨组有统计学差异,在其他时期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冻干异种骨具有很好的成骨效果,可以作为修复骨缺损的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13.
同种异体骨移植在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移植在骨肿瘤手术中应用的范围、效果以及排异反应等问题.方法:1983年10月~2003年3月在骨肿瘤手术中使用异体骨移植120例。其中肿瘤刮除、异体松质骨移植102例;肿瘤刮除、异体大块皮质骨和松质骨移植12例;肿瘤段切除、异体股骨干移植2例;肿瘤段切除、异体半关节移植3例;肿瘤切除、大块异体骶骨移植l例:结果:120例中只有2例出现较轻的排异反应,表现为手术后切口渗出较多,3个月后停止渗出,切口愈合.其余病例均一期愈合.结论:同种异体骨在骨肿瘤手术中应用范围,一、效果好、很少出现排异反应,在骨缺损填充物中占有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4.
聚乳酸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载体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探讨聚乳酸(polyldac acid,PLA)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bon 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载体的可行性及观察其诱导成骨能力。方法 手术造成日本大耳白兔左尺骨中上段12mm骨缺损实验模型。随机分为实验。对照及空白组,实验组植入以PLA为载体的BMP10mg、对照组植入以牛松质骨基质为载体的BMP10mg、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术后摄X线片观察各组不同时相骨缺损修复情况,并于术后第4、8、12周观察各组缺损内组织学变化。图像分析骨小梁的生成量。结果 实验修复情况优于对照组,无论是骨连接发生时间还是骨成熟时间,实验组均较对照组提前2周左右,同期骨生成量也明显多于对照组,而空白组缺损内主要形成纤维组织。结论 PLA可以作为BMP的载体修复骨缺损,它比异种松质骨基质载体的成骨效  相似文献   

15.
Karaoglu S  Baktir A  Kabak S  Arasi H 《Injury》2002,33(8):679-683
Using an experimental model of segmental bone defect in the ulna of rabbits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n bone healing of fresh cancellous autograft (FCA), demineralized deep-frozen allograft (DDA), and demineralized deep-frozen allograft covered with free autogenous periosteum (DDAwP). Radiologically, it was found that the results of the FCA and DDAwP groups were superior to those of the DDA group. This superiority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fter the 3rd to the 9th week for the FCA group, and the 6th to the 9th week for the DDAwP group. However, bone formation and union in the DDA group reached the same level of those in the other groups after 12 weeks. When the all histological findings were compared at the 12th week, the FCA and DDAwP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uperior to the DDA group in terms of proximal union. On distal union, the FCA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superior to the DDA group. Biomechanically, the FCA and DDAwP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uperior to the DDA group in terms of maximum torque and energy absorption. The DDAwP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e DDA group in term of stiffness. We conclude that ossification could be more easily achieved if demineralized deep-frozen allograft is covered with periosteum when faced with the need for quicker and better quality bone integration.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束植入联合同种异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兔股骨头坏死骨缺损模型的可行性,探索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一种新方法.方法:36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成A、B、C3组,每组12只,所有动物的双侧股骨头均参加实验.用液氮冷冻法造模,股骨头钻孔造成骨缺损.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同种异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组,C组为同种异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联合血管束植入组.分别于术后2、4、8、12用处死3只实验动物.所获的股骨头标本分别做组织切片HE染色,进一步测算股骨头冠状截面的血管密度及新生骨小梁在骨缺损区所占的面积百分比,做统计分析.结果:C组股骨头缺损区2周时可见新生骨小梁和原始毛细血管形成,8周时新生骨小梁板层状或编织状,毛细血管丰富,12周时骨小梁变宽变粗,排列规则,可见成熟的骨小梁及新生骨髓.B、C两组股骨头冠状截面的血管密度及新生骨小梁在骨缺损区所占的面积比,2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12周时C组股骨头冠状截面的血管密度及新生骨小梁在骨缺损区所占的面积比均比同时期B组大.结论:体外培养的同种异体骨髓基质干细胞能在股骨头坏死骨缺损区形成新生骨小梁,可以用作异体移植.植入股骨头坏死骨缺损区的血管束可以有效改善股骨头的血运,促进新生骨小梁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异体软骨痂移植的初步结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通过观察异体软骨痂移植后的生物学过程判断其作为植骨材料的可行性。方法 将1只SD大鼠的双侧股骨干造成闭合骨折,1周时切开获取软骨痂,-196℃冻存2周后移植于5只SD大鼠的左侧胫骨干部分缺损区(此骨缺损模型的成骨活动只表现为膜内化骨的方式),右侧植入异体松质骨作为对照组。将取材标本制成不脱钙切片,经亮绿和藏红T染色。结果 术后1周取材1例,缺损区实验侧和对照侧均未见有软骨组织和骨组织形成。术后2周处死其余4只大鼠,实验侧(3/4)可见有软骨组织和骨组织形成。骨组织内已有髓腔形成,骨组织周围是软骨组织,与宿主骨之间有纤维组织相隔。结论 异体软骨痂移植后未被吸收,可经软骨内化骨的方式产生骨组织,为软骨痂作为植骨材料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了初步依据。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