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医理与易理初探 1、医易同源关于医易同源之论,学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认为医易同源主要是起源于古代共同的宇宙论与象数理的坚实基础。征之古史所传,《世本》曰:黄帝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臾区占星气,伶伦造律吕、大桡作  相似文献   

2.
海内外对文化寻根,近年有形成一股新潮之势。倘要探寻中华文化之根,我认为其精神象征似涵于《连山》、《归藏》、《周易》,特别是融凝于《黄帝内经》体系之内。因此,对《内经》与《古易》的开拓研究,于振兴中医学术,宏扬中华文化,当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李今庸 《中医药通报》2010,9(1):4-5, 11
1凡相五色之奇脉 《素问·五藏生成篇》说:“凡相五色之奇脉,面黄目青,面黄目赤,面黄目白,面黄目黑者,皆不死也;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也。”  相似文献   

4.
痰痰为中医病理及证候名词。中医除咳嗽哮喘之痰证外,还有其更广泛的涵义。从痰论治,对许多病症(包括一些疑难病症)有意想不到之效,故古人有“怪病皆因痰作祟”之说。治痰是中医有特色的的一种治疗思路与方法。诸种淡证,皆因外感风寒六淫之邪,或由内伤七情、饮食之患,致使气逆液浊,津液停滞  相似文献   

5.
今以吴通温病条辨为主要依据,并着重于不挟湿邢的温病,分为上焦温病、中焦温病和下焦温病三个部分叙述如下: 上焦温病上焦温病主要在肺与心的领域,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故上焦温病可以分为卫、气、营、血四大类。卫分温病上焦卫分温病主要是桑菊饮证和银翹散证。桑菊饮证:温病条辨说:“太阴风温,但欬,身不甚热,微渴者,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并在方后指出:“二、三日不解,气粗似喘,燥在气分者,加石羔、知母;舌绛,暮热甚,燥邪人营,加元参、犀角;在血分者,去薄荷,加麦冬、细生地、玉竹、丹皮;肺甚热,加黄芩;渴者,加花粉。”从这里可以看出:①桑菊饮证属上焦卫分温病的轻证,其证微热(多不恶寒),微渴而欬,是因肺卫温邪轻微而津伤未甚所致,桑菊饮(桑叶、菊花、连翹、苇根、桔梗、杏仁、薄荷、甘草)属辛凉轻剂,故能主治本  相似文献   

6.
挑灯夜读注奇书程老生前有勤读勤批的习惯。日间医事烦忙,夜间补读,必以深宵,直至天曙。所以有“补读斋”、“晚学室”之号。每读书,或有所得,或有意见,必笔于原书之上。数量很多。他的注书姿式也很特别:仰卧,左手持书,右手执笔以书,书在上,笔在下,是反“悬腕”。却能字如蝇头,墨透纸里,实力“奇书”。关于程老的书法,我曾为辑成《程门雪诗书画集》二册影印公世,末有一篇拙稿《述程师书法之梗概》,今节录数语:“师少时力学北碑之深,可于二事证之:其右手食、拇二指凹瘪压缩,至老不复,见其握管用力,有‘指实’之功;其所批注的医籍,眉上阑下,字里行间,密密麻麻如群蚁之攒聚,但字字  相似文献   

7.
第五节补论湿邪本节补论湿邪,与前节关系较密切故提至此。引原文两条,主论述湿温病因及其邪正关系与治法注意。〔原文9〕且吾吴湿邪害人最广,如面色白者,须要顾其阳气,湿胜则阳微也。法应清凉,然到十分之六七,即不可过于寒凉,盖恐湿热一去,阳亦衰微也;面色苍者,须要顾其津液,清凉到十分之六七,往往热减身寒者,不可就云虚寒,而投补剂,恐炉烟虽息,灰中有火也,须细  相似文献   

8.
变法实践录(续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 甘温除热甘温除热亦称甘温除大热。它是以味甘性温的药物为主组成方剂 ,治疗因中气不足及气虚血亏而形成的内伤发热 ,重在扶正以祛邪的一种治疗方法。气虚外感患者 ,也适用此疗法。至于甘温除热法的来龙去脉 ,特别是其“热”的机理何在 ?迄今尚无较完整的答案。个人认识是 :根据《灵枢·营卫生会》篇“谷入于胃 ,以传与肺 ,五脏六腑皆以受气 ,其清者为营 ,浊者为卫”的经旨 ,可以看作是 :营卫既来自中焦水谷之气 ,则中气之和利与否 ,能够影响营卫之和利。即中气和利 ,营卫亦和 ;中气虚馁 ,则营卫不和。营卫不和则热 ,或乍寒乍热。重言之 …  相似文献   

9.
江纪武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6,28(4):256-256,F0003
201Croton solimon Schlecht.苏力巴豆,大戟科。野生草本。液汁:口服用于痢疾和腹泻;外敷治疗疣和皮肤感染。[4]240,[7]73202Cucurbita pepo L.西葫芦,葫芦科。果实:用于治疗头皮屑和丘疹。[4]240203Cuminum cyminum L.孜然芹,伞形科。种子:嚼食用于防治感冒。[5]354204Cunila  相似文献   

10.
青大帝君训: 连朝风雨未曾收,何事新愁触旧愁,且对黄花一夕醉,管他拜将封公候。太上令余来此,与诸君一叙,从一道心虽坚,尚有看不穿处,是以工夫虽无间断,终无效验。岂知放下心,始好安禅定着,息方可养气。一忌念动,念动则神驰。一忌昏睡,昏睡则气散。神驰气散,虽坐七日,不如静观一时。故念止则神凝,神凝则气回,  相似文献   

11.
《质疑录》明代张景岳撰著。景岳名介宾,字会卿,自号通一子,浙江绍兴人。本书共一卷,载医论45篇。质疑者,质正疑难的问题。张氏每依据《内经》、《伤寒论》等古典医籍,批驳刘完素、张从正、李果、朱震亨等著名医家的某些学术论点。所谓“取先圣之经,以辨前贤之误”。所论内容,有属于基础理论探讨的,如《论阳常有余》;有属于诊法辨证的,如《论见血无寒》;有属于治则治法的,如《论伤寒无补法》;有属于前人对  相似文献   

12.
二、壮医理论体系壮医学术于先秦时代已初露萌芽,秦汉以后粗具雏型,故与同时代的《黄帝内经》在某些方面还互相渗透,《内经》综四海之精华,涵融渊博;壮医扬区域之特色,亦有可观。史称秦终皇经营岭南,建制三郡,曾移民实边。但当时五岭以南山岚瘴雾,病疫丛生,秦和秦缓之方,亦难以适应。《后汉书》称马援军吏苦经瘴疫,及马援卒于师,军吏多温湿病。这种状况延续到宋代,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还提到“不可纯用中州伤寒之药”,而是按当地壮医“药用青蒿、石膏及草药服之”。又如壮医自古用田州三七治疗外伤,有独到经验。四七在宗以前中原所未见,至明代李时  相似文献   

13.
隔药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与实验研究共观察患者47例,结合大鼠模型,从免疫学、免疫细胞化学和形态学角度,研究隔药灸对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简称溃结)患者的调整作用,为艾灸防治溃结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结果,隔药灸治疗后溃结患者血清IgM、补体C3、C4、B因子和循环免疫复合物含量均明显下降,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恢复正常,结肠粘膜病变呈基本缓解图象。总有效率为96%。实验发现,隔药灸治疗后大鼠结肠粘膜完整,肠腺几乎由杯状细胞组成,胞浆内含有丰富粘液滴。实验证实,隔药灸通过抑制下丘脑,降低垂体内β-内啡呔的合…  相似文献   

14.
<正> 1 治痿独取阳明语出《素问·痿论篇》。原文是“帝曰:如夫子言可矣。论言治痿独取阳明,何也”?这是《内经》以前对痿证治疗的总结,被后世宗为治痿大法。痿证的范围较大,“治痿独取阳明”这一治则,能不能指导临床实践?从上文可以清楚地看出,黄帝和岐伯对此持怀疑态度。在原文中,岐伯全面地论述了痿的病因病机,指出“所求不得”,“悲哀太甚”,“入房太甚”,“有渐于湿”,“远行劳倦”等均可以致痿。这些意味着治痿不能“独取阳明”,所以岐伯提出要“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筋脉骨肉,各以其时受月,则病已矣”。说明对痿证  相似文献   

15.
十二、理血法(上接1988年第1期31页)血为中焦水谷之精,奉心化赤,藏于肝而统于脾,布于肺而根于肾,内则灌溉脏腑,外则营养经脉,流行不息,全赖气以运之。气者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气逆则血逆,气虚则血脱。是以本法药物,又分行血及止血两部分,而行血药则兼有破瘀作用,主要应用于月经不调,或瘀滞腹痛症瘕,跌仆损伤及血痹痛疮等症。  相似文献   

16.
三、脏象与器能脏象是说明内脏的景象,器能是说明脏器的功能,内经里面已有详细的叙述,我这里只举出几个重点来说明中医对生理、解剖,与病理生理的基本理论概念,用供参考。1.中医对解剖的认识中医的解剖根据,不可否认,它是有一定的物质基础的,内经里说:“若夫八尺之十,  相似文献   

17.
18.
初生之犊猛于虎,老丁掀髯笑不如;诊室阶前崩角谢,成名温热奠基初。丁甘仁先生在日,设诊于白克路的珊家园(今凤阳路仁和里)。老先生医名卓著,身价倍于常医,济万先生依祖父设小号门诊,每日下午祖父出诊后他便接诊。此时正当他羽毛未丰之际。  相似文献   

19.
<正> 利水渗湿药一、茯苓、茯苓皮、赤茯苓茯苓甘平,入心脾经。利水渗湿,治水肿病。脾虚湿困,泄泻适应。宁心安神,惊悸可定。茯苓皮治,功同茯苓;但专利水,无补益性。皮肤水肿,用皮为胜。赤茯苓治,尿短赤症。二、猪苓猪苓其药,甘淡性平。入肾膀胱,治湿热症。利水渗湿,功胜茯苓;但无补益,医淋浊病。三、车前子、车前草车前甘寒,入肝肾肺,及小肠经,治尿  相似文献   

20.
太阳各论麻黄汤证(1)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三)本论所说的“伤寒”,有广狭二义,广义的伤寒包括一切外感病而言,如内经所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的伤寒便是;狭义的伤寒乃专指伤于寒邪的病而言,如本条所称的伤寒便是。寒为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