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观察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 VBI)患者的疗效及其对左椎动脉( LVA)、右椎动脉 ( RVA)、基底动脉 ( BA)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治疗前根据血流速度将 VBI患者分为低血流组和高血流组 ,根据病因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颈椎病组和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颈椎病组(混合组 )。共 40例患者用葛根素静滴 ,并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各观察指标。结果临床总有效率为92 .5%。动脉粥样硬化组和颈椎病组间未见明显差异 ,二者均优于混合组 ,表明葛根素能改善椎 -基底动脉 ( VBA)供血 ,调整血管搏动指数 ( PI)及阻力指数 ( RI) ,降低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 ,降低红细胞刚性指数 ,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葛根素是临床治疗 VBI可靠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川芎茶调散类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疗效及其对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治疗前根据血流速度将VBI患者分为低血流组和高血流组,根据病因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颈椎病组和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颈椎病组(混合组)。46例患者使用川芎茶调散类方,并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各观察指标。结果:临床总有效率为91.3%。动脉粥样硬化组和颈椎病组、颈椎病组与混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粥样硬化组与混合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川芎茶调散类方能改善椎-基底动脉(VBA)供血,调整血管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降低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降低红细胞刚性指数,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是临床治疗VBI可靠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C形臂x线机下针刀松解枕下三角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影响。方法:将131例VB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采用C形臂x线机下针刀松解枕下三角、刺激风池穴治疗,对照组63例采用静脉滴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71%、对照组为85.71%。治疗组治疗后椎一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增加(P〈0.01)。结论:C形臂x线机下针刀松解枕后三角治疗VBI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观察针刺加药物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疗效。方法选择4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川芎嗪组20例,针刺加川芎嗪组42例,治疗十天为一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两个疗程后,针刺加川芎嗪组不仅在改善头痛、眩晕等临床症状方面,而且在提高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方面优于川芎嗪组。结论针刺加川芎嗪组优于川芎嗪组,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具有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ertebrobasilarin sufficient vertigo,VBIV)的效果。方法: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用丹参川芎嗪治疗,观察组用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结果:观察组基底动脉、左椎动脉以及右椎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红细胞压积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VBIV可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加快血流速度,降低血浆黏度,优化血液流变学指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C形臂X线机下针刀松解枕下三角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影响.方法 将131例VB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采用C形臂X线机下针刀松解枕下三角、刺激风池穴治疗,对照组63例采用静脉滴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71%、对照组为85.71%.治疗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增加(P<0.01).结论 C形臂X线机下针刀松解枕后三角治疗VBI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桂枝加葛根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尼莫地平配合桂枝加葛根汤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给予尼莫地平治疗,2组治疗2周。观察眩晕的缓解程度及一些临床伴随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等改善情况,治疗前后进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并测定左椎动脉、右椎动脉的最大血流速度(Vmax)和阻力指数(RI)。结果治疗组能明显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能使左椎动脉、右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升高,阻力指数(PI)降低,2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桂枝加葛根汤能显著提高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李钢 《中医药研究》2011,(10):1212-1213
目的观察眩晕宁片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96例VBI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予眩晕宁每次2片,每日3次,口服,连服15 d。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每次5mg,每晚1次口服,疗程15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眩晕宁片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显著,且无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脑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0年11月期间,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接收治疗的100例脑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和研究组(给予常规西药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每组50例。分析对比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指标(红细胞比容、血浆黏度、血沉、全血黏度)、椎基底动脉(基底动脉、右椎动脉、左椎动脉)血流速度以及总有效率。结果 经治疗,研究组的血液流变指标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48/5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2%(41/50)(P<0.05)。结论 将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应用于脑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治疗中,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指标,提高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效果显著,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0.
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中老年人的常见多发病,主要由于脑动脉硬化、血黏度增高、颈椎病椎动脉受压等多种因素引起椎基底动脉管腔变窄、血流速度缓慢,脑干前庭系统、小脑缺血所致.  相似文献   

11.
针刺风池、天柱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董宇翔  张萌  孙晓峰 《中国针灸》2005,25(12):841-843
目的:评价针刺风池、天柱穴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VB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采用针刺风池、天柱穴治疗,对照组58例采用口服尼莫地平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9.6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21%.针刺治疗对改善症状及改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有显著的疗效,并优于尼莫地平组(P<0.05).结论:针刺风池、天柱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黄煦霞 《吉林中医药》2011,31(8):774-775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老年VB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治疗组使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对照组使用盐酸丁咯地尔。治疗14 d后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有效40例,总有效率93.02%;对照组有效29例,总有效率67.44%。治疗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来看,治疗组相比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改善和降低血黏度及红细胞压积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能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血黏度,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疗效显著,毒副作用低,易被老年患者接受,显示恰当的单味单体中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3.
蠲浊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蠲浊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1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6例予蠲浊汤治疗,对照组104例予盐酸地芬尼多片治疗。2组均治疗15 d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椎-基底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VS)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75.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收缩期VS均较本组治疗前提高(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LVA、RVA、BA的收缩期VS高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黏度、红细胞比容和纤维蛋白原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黏度、红细胞比容和纤维蛋白原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蠲浊汤治疗痰浊上蒙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TCD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使用葛根素注射治疗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58例VBI患者治疗前后分别以经颅多普勒(TCD)检测。结果:葛根素注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速增快,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能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脑血徨环,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针刺“颈三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针刺“颈三针”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及椎-基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治疗组)80例和药物组(对照组)80例,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5%,对照组为8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针刺穴位在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颈三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明显疗效,对椎-基底动脉异常血流速度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天麻破壁饮片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所致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VBI所致眩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倍他司汀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天麻破壁饮片冲服,2组均治疗14天。对比2组临床疗效,记录患者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平均峰流速(Vm)、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5.0%,对照组8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左、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Vm均较治疗前提升(P 0.05),治疗组左、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Vm提升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治疗组3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天麻破壁饮片联合西药治疗VBI所致眩晕可提高疗效,调节脑动脉血流,降低血液黏稠度。  相似文献   

17.
陈卓伟  徐宁 《新中医》2011,(11):99-100
目的:观察针刺夹脊穴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液流变和血流动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20例门诊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给予针刺颈央脊穴,配合风池穴、百会穴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液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脉动指数(PI)、循环阻力指数(RI)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DV)、基底动脉(BA)及双侧椎动脉(vA)的收缩期峰流速(Vs)和平均峰流速(Vm)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结论:针刺夹脊穴可改善榷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镇肝熄风汤结合针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的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8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患者按掷币法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2),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并配合降压、降脂及降血糖治疗,对照组结合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镇肝熄风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眩晕评估量表(DARS评分)、眩晕障碍调查表(DHI评分)、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椎动脉与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MV)和血管搏动指数(PI)]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95.24%(40/42)显著高于对照组78.57%(33/42),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DARS评分、DH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椎动脉与基底动脉的M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椎动脉与基底动脉的PI、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维蛋白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镇肝熄风汤结合针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疗效明显,可显著降低血液黏度,增加血流速度,改善患者眩晕症状及椎-基底动脉血液循环障碍,恢复脑部供血。  相似文献   

19.
井自兴 《光明中医》2011,26(7):1383-1384
目的研究加味温胆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和外周血流变学指标及纤维蛋白原(Fg)的含量影响。方法选取临床确诊的患者98例,采用加味温胆汤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TCD检测: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平均血流速度(Vm)、血液流变学指标及Fg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1个疗程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消失(或减轻),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加快,血液流变学指标及(Fg)的水平均有显著降低,总有效率94.9%。结论加味温胆汤对VBI有良好的疗效,对预防或延缓脑卒中有积极意义,其治疗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燥湿祛痰,健脾和胃法而增加脑灌注,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纤维蛋白原(Fg)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定眩止晕汤联合长春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92例,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予以长春司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定眩止晕汤。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两组治疗前后血液黏度,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和血管搏动指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6,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和血管搏动指数,SOD,MDA和N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椎动脉、基底动脉的血管搏动指数和MDA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SOD和NO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观察组升高或者降低水平更为明显(P0.01)。结论:定眩止晕汤联合长春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疗效显著,具有改善机体血液黏度和缓解机体氧化应激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