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多发性硬化(MS)患者血清及脑脊液(CSF)中神经节苷抗体的分布,研究其在MS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改良Marcus法检测20例MS患者血清和CSF神经节苷酯抗体的水平。结果 20例MS患者CSF和血清神经节苷酯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5%,65%;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神经节苷酯抗体与参与了MS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2.
3.
多发性硬比(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病变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存在着体液免疫异常和细胞免疫异常。本文通过检测CSF及血清碱性髓鞘蛋白(MBP)抗体水平,以阐明其体液免疫机制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研究表明,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在多发性硬化(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已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我们测定了MS患者血清和脑脊液(CSF)中可溶性ICAM1(sICAM1)的含量变化,旨在探讨sICAM1在MS发病中的作用。资料:MS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脊液寡克隆区带CSFOB和头颅MRI的变化对诊断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5例怀疑多发性硬化(MS)的患者进行脑脊液的寡克隆区带和头颅MRI的检查,研究两者和MS间的关系。结果:确诊多发性硬化的患者均有脑脊液的寡克隆带和头颅核磁共振(头MRI)异常。结论:脑脊液寡克隆带和头MRI两者结合对诊断发硬化(MS)有重要监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血清催乳素测定对癫痫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清催乳素测定对癫痫的诊断价值李国良章蓓谢光洁谌兵来尹蓉姜海燕鲁杨血清催乳素(PRL)水平升高是鉴别癫痫性与非癫痫性发作的一项指标。我们运用临床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对癫痫发作后PRL升高值标准及发作值/基础值比率标准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资料和方法:癫...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不同病因的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CSF)中的免疫球蛋白(Ig)各组及腺苷脱氨酶(ADA)含量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3组脑膜炎患者的CSF标本32份,对其中的Ig成分及ADA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结脑患者的CSF中ADA含量显著升高,IgG显著增高(P<0.01);化脑患者CSF中IgG显著增高(P<0.01),ADA无显著性变化;病脑患者CSF中Ig、ADA均没有显著性变化。结论 对脑膜炎患者CSF中Ig各组分及ADA含量的联合测定对病因的鉴别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和脑脊液 (CSF)降钙素原 (PCT)检测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法测定 6 1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血清和CSF的PCT ,其中病毒感染 33例 ,细菌感染 2 8例。结果 细菌感染患者血清PCT阳性率明显高于病毒感染患者 (P <0 .0 0 1) ,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感染诊断的特异性为 78.8%、敏感性为 10 0 %、阳性预测值为 80 .0 %、阴性预测值为 10 0 %。CSF的PCT检测结果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血清PCT升高是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感染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9.
脑脊液tau蛋白检测可能为散发性Creutzfeldt-Jakob病(CJD)辅助诊断指标之一。但是,国人CJD与西方不同,推测其含量也可能有若干区别。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脑血管疾病急性期(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血清Leptin和胰岛素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脑出血急性期患者30例(男16,女14),脑梗死急性期患者30例(男15,女15)和正常对照30例(男15,女15),应用放射免疫血方法检测各组血清Leptin和胰岛素的含量。结果 在脑出血组,血清Leptin[男性(5.94±1.50)ng/ml,女性(14.30±5.20)ng/ml]比正常对照组[男性(3.49±1.20)ng/ml,女性(7.45±2.32)ng/ml]显著增高(P<0.001);而在脑梗死组血清Leptin水平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在脑梗死组血清胰岛素水平[(18.20±5.37)μIU/ml]比正常对照组[(15.56±3.28)μIU/ml]明显增高(P<0.05);而在脑出血组,这种差异无显著性。在脑出 血和脑梗死组,血清Leptin和胰岛素水平呈正相关(脑出血组P<0.001,脑梗死组P<0.001)。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高Leptin血症可作为脑出血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而高胰岛素血症可作为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脑血管疾病急性期,血清Leptin和胰岛素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并且血清Leptin和胰岛素呈正相关,提示了二者在脑血管疾病发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定量感觉检查(QST)及其联合神经传导速度(NCV)测定对多发性神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多发性神经病患者进行QST以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检测,并比较各项检查的异常率。结果 QST的异常率(83.3%)显著高于SCV和MCV(50.0%,26.7%)(均P<0.05);SCV的异常率显著高于MCV(P<0.05)。QST联合SCV的异常率为95.0%,显著高于MCV的异常率(P<0.05)。结论 QST对多发性神经病的检出率较高,QST联合SCV对多发性神经病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脊液寡克隆区带CSFOB和头颅MRI的变化对诊断多发性硬化 (MS)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2 5例怀疑多发性硬化 (MS)的患者进行脑脊液的寡克隆区带和头颅MRI的检查 ,研究两者和MS间的关系。结果 :确诊多发性硬化的患者均有脑脊液的寡克隆带和头颅核磁共振 (头MRI)异常。结论 :脑脊液寡克隆带和头MRI两者结合对诊断发硬化 (MS)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临床孤立综合征(CIS)患者急性期脑脊液白细胞介素6(IL-6)等10 种细胞因子 水平对疾病复发和转归为多发性硬化(MS)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 年1 月至2017 年 8 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住院的急性期CIS 患者33 例,其中男9 例,女24 例,中位入组年 龄35 岁。使用Luminex 液相芯片法检测脑脊液细胞因子白介素(IL)-6、IL-4、IL-2、IL-10、IL-13、IL-17A、 IL-21、IL-23、干扰素γ(IFN-γ)水平;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 对患者进行门诊随访,记录其复发、转归为MS 的情况。比较复发及未复发者脑脊液细胞因子的差异。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Cox 回归模型分析脑脊液细胞因子对CIS 患者复发及转归为MS 的预 测价值。结果 入组患者随访时间为10.7~39.9 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3.4(17.6,29.1)个月。11 例(33.3%) 患者在随访期出现临床复发,其中4 例诊断为MS。另有2 例患者虽然未出现临床复发,但随访MR 发现 新发病灶最终诊断为MS。复发的CIS 患者首次发病时脑脊液IL-6 水平显著高于未复发的CIS 患者[1.9 (1.4,7.9)ng/L 比1.1(0.9,1.5)ng/L;Z=-2.904,P=0.003]。ROC 曲线分析显示,IL-6 在判断复发时最佳临界 值为1.37 ng/L。单因素Cox 回归结果显示,脑脊液IL-6 > 1.37 ng/L 不能预测CIS 复发(HR=1.54,95%CI: 0.40~5.92,P=0.533)。转归为MS 和未转归为MS 的CIS 患者首次发病急性期脑脊液IL-6 等10 种细胞因 子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本研究所观察的脑脊液IL-6 等10 种细胞因子可能不是 预测CIS 患者复发或转归为MS 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探讨联合分析脑脊液中Tau蛋白和Aβ1 4 2含量作为生化指标对诊断阿尔茨海默病的意义 ,以及患者年龄、痴呆严重程度对脑脊液中Tau蛋白和Aβ1 4 2含量的影响。方法 :利用夹心酶联免疫法进行同份标本同时测定 ,分析了 6 3例阿尔茨海默病 (AD)患者与 4 9例帕金森病 (PD)、2 2例非阿尔茨海默型痴呆、10例血管性痴呆、11例正常颅压脑积水以及 2 4例非痴呆的神经科患者脑脊液中Tau蛋白和Aβ1 4 2的含量。 结果 :AD组脑脊液中Tau值 (pg mL)明显升高 (491.3± 379.9) ,Aβ1 4 2值 (pg mL)明显降低 (486 .1± 2 93.5 )。脑脊液中Tau值及Aβ1 4 2值与年龄或痴呆的严重程度MMSE得分值间无相关性。结论 :同时测定脑脊液中Tau和Aβ1 4 2含量较单独测定Tau值或Aβ1 4 2值对于AD的诊断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这一方法对于AD的诊断以及其他类型痴呆和不伴痴呆的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意义。但对于区别混合型痴呆的意义尚难确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和肽素及N末端脑钠素原的影响。方法将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胞二磷胆碱治疗,实验组给予神经节苷脂治疗。对比2组血清和肽素水平、N末端脑钠素原水平、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血清和肽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N末端脑钠素原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92.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61%(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可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和肽素及N末端脑钠素原水平,改善炎症反应,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sporadic Alzhei mer disease,SAD)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4-11—2005-10作者医院门诊及住院SAD患者43例,其中轻度痴呆18例,中度痴呆19例,重度痴呆6例。对照组35例为同期体检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外周血清BDNF水平。结果SAD组和对照组间性别(χ2=0.0042,P=0.9483)、年龄(t=0.38,P=0.7023)及血清BDNF水平(t=0.60,P=0.552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轻、中、重度SAD组及对照组间血清BDNF水平比较亦无统计学意义(F=0.89,P=0.4526)。结论SAD患者外周血清BDNF水平无明显变化,血清BDNF水平不能作为SAD诊断的标志物,也不能反映痴呆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