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脑缺血梗塞区及梗塞周围区的病理和代谢改变SarbottamShrestha综述李承晏余绍祖审校对脑梗塞病人梗塞区及梗塞周围区病理和代射过程改变的研究将促使我们去探索新的治疗方法,降低脑梗塞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一、脑缺血的代谢改变葡萄糖氧化是脑能量的主要...  相似文献   

2.
对小脑后下动脉(ACPI)的小脑供应区及其梗塞的研究很少,核磁共振成像对颅后凹虽能作无损伤性的精确检查,但不能明瞭梗塞与病变区动脉情况的相互关系,本文报告28例ACPI 供应区梗塞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明确梗塞的解剖区域、不同类型梗塞中每一种的发生频率、以及动脉病变的部位与性质等问题是有用的。Salp(?)trière 1963年1月至1982年4月共有162例小脑梗塞尸检资料,占同期尸检数的1/24。其中64例有详细的临床资料,作了从心脏到小脑的动脉的  相似文献   

3.
分水岭梗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水岭梗塞的研究进展王耀南(综述)安治华(审校)分水岭梗塞(WatershedInfarction,简称WI),又称边缘带梗塞、终端带梗塞、低血流梗塞、非区域梗塞等[1~4、10]。是指相邻两条动脉供血区边缘带局限性缺血造成的梗塞。约占全部脑梗塞的1...  相似文献   

4.
脑分水岭梗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水岭梗塞(Watershed WS)是指脑、心、肾等器官内较大的相邻血管供血区之间的边缘带一种局部缺血性损害,特别是脑 WS 最易发生。这种梗塞约占全部脑梗塞的10%。脑 WS 的诊断以前只是病理解剖才能诊  相似文献   

5.
多梗塞性痴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随机对102例经CT诊断为多发性脑梗塞患者进行了智能检测,主要根据认识能力甄别检查法(CCSE)和功能活动调查法(FAQ),发现39例符合多梗塞痴呆,63例为多发性脑梗塞。该法可作为多梗塞痴呆的早期判定标准。本文还观察了梗塞数目、面积和梗塞部位与痴呆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小脑梗塞占脑梗塞的2%。Amarenco等辨认出一种小脑边界区梗塞(CBI)的亚型,其最显著的临床特征为长期持续存在的姿势性症状,其原因不明。幕上边界区梗塞通常被认为是低血流量梗塞,而新近被分类出的CBI可以是栓塞性梗塞或与高可凝状态有关。本文通过对大血管动脉硬化及心源性栓塞的系统研究以描述14例CBI时卒中的推断性机制。 本研究包括9男5女,年龄29~84岁,无一例有神经外科手术史、严重头外伤或大脑动脉或动静脉畸形。全部病人行标准血液检查。12例行ECG及24小时连续ECG监测。所有病人行二维经胸心脏回声及经食道心脏回声检查。除一例行二次CT外,其余行MRI。所有病人行颈动脉多普勒超声图及B型  相似文献   

7.
偏头痛发作期出现的缺血性脑梗塞临床上少见,其发病机制尚未确知.偏头痛性缺血性脑梗塞最常见于大脑中动脉供应区,少数报道为单侧大脑后动脉(PCA)供应区梗塞,而双侧PCA梗塞迄今未见报告.本文介绍1例年轻偏头痛患者出现双侧PCA梗塞.患者,37岁男性.有偏头痛病史17年,每次头痛发作均有视物变形、暗点和近记忆障碍,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后双额区出现轻到中度搏动性疼痛、怕光和不适等.每月发作1~2次,最近,发作频率增加.在近某次发作后记忆障碍和视力改变持续存在.颅脑CT扫描发现左侧颞-枕区梗塞,椎动脉造影显示左侧PCA闭塞,用阿斯匹林和潘生丁治疗.一周后患者再次出现视物变形,严重的近记忆障碍和弥漫的搏动性头痛.偏头痛家族史阳性.神经学检查发现顺行性记忆缺失,逆行性记忆中度减损;  相似文献   

8.
血清载脂蛋白ApoA_1、ApoB_(100)及比值在脑卒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旨在探讨血清载脂蛋白ApoA_1、ApoB_(100)及比值在不同类型脑卒中的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中载脂蛋白ApoA_1、ApoB_(100),检测对象包括脑梗塞95例、脑出血38例、对照组43例。脑梗塞组中,皮层动脉区梗塞26例,穿通动脉区梗塞69例;初发梗塞57例,复发38例;根据是否伴有高血压分为脑梗塞正常血压组37例,脑梗塞高血压组58例,将各组的ApoA_1值、ApoB_(100)值及其比值进行比较。结果:脑梗塞全组、皮层动脉区脑梗塞组和穿通动脉区梗塞组的ApoA_1及A/B之值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减低,ApoB_(100)浓度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增高,脑梗塞复发组ApoA_1较脑梗塞初发组有显著性减低,ApoB_(100)值在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脑出血组的ApoA_1、ApoB_(100)及其比值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脑梗塞高血压组与脑梗塞正常血压组的ApoA_1、ApoB_(100)值无显著性差异,提示载脂蛋白的ApoA_1、ApoB_(100)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与国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和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9.
双侧脑桥臂区梗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侧脑桥臂区梗塞辽宁沈阳新生医院刘洋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曲方,何祥,陈蓓报道本文报告两例双侧脑桥臂区梗塞.例1:说话吐字不清,呈暴发性语音.双眼球水平性眼震,咽反射迟钝,四肢肌力大致正常,双手轮替动作笨拙,指鼻不准,双下肢跟膝胚不准。右侧半身痛觉减...  相似文献   

10.
脑梗塞后抑郁与梗塞部位的关系及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脑梗塞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及其与梗塞部位及数量的关系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SDS抑郁自评量表及HAMD抑郁量表筛查后统计发生率并用统计法对梗塞部位和数量进行分析,观察帕罗西汀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效果。结果:总发生率为35.7%,多发性梗塞、前部脑梗塞及皮质部脑梗塞的患者抑郁发病率高。帕罗西汀可显著改善或治愈脑梗塞后抑郁,总有效率为62.2%。结论:梗塞后抑郁发病率高,抑郁发生和梗塞部位及数量相关。帕罗西汀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1.
CT显示在基底节、内囊或皮质下白质大于1.5cm的脑梗塞同较小的皮质下梗塞相比,可能更多见于脑栓塞。较小的皮质下梗塞传统将其归类于腔隙性梗塞,通常为高血压性小血管闭塞所致。深部大而积脑梗塞产生的临床综合征同腔隙性梗塞相似,但前者可能同时伴有皮质受累症状。本文研究了51例病灶累及内囊、基底节或皮质下白质的大面积脑梗塞,以评价潜在的颈动脉、心脏栓子源以及梗塞后失语症、偏侧忽略和注视麻痹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大块脑梗塞中出血性梗塞的病理特点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报告24例大块脑梗塞的脑局解病例,对其中16例HI的病理特点及发生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证实:HI占本组大块脑梗塞的发生率为71.4%,脑血栓HI的发生率为60%。HI多发生在梗塞灶的边缘区及皮质区,以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出血为主。HI的发生与梗塞的体积及动脉血压增高有关。其发生机制可能是周边区或皮质区侧枝循环建立和脑水肿导致静脉回流障碍,血液淤滞所致。本文还证实溶栓治疗与其它治疗比较并未见出血扩大。  相似文献   

13.
脑分水岭梗塞是发生于脑的较大动脉供血区之间脑组织的梗塞。主要位于大的皮层动脉供血区之间、基底节区小动脉供血区之间的边缘带脑组织。此种梗塞约占全部脑梗塞的10%。本文收集了94例,通过本研究总结出了一些规律和经验,希望能对本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一些依据,特别是希望重视体循环低血压及血压波动较大对产生脑分水岭梗塞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脑梗塞中皮层动脉与深穿支动脉的病理基础不一,前者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主,后者则以透明脂质变性和/或纤维蛋白样坏死为主,有人发现三酸甘油脂、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对皮层梗塞的危险较深部梗塞的大,高血压对两者的危险则相反。我们测定了这两类梗塞急性期患者的血小板和红细胞4项参数,以探讨血小板、红细胞与大脑皮层梗塞和深部梗塞发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脑再梗塞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了解脑梗塞再发的原因、危险因素。方法对45例脑再梗塞者及114例初次脑梗塞者的伴发疾病及血脂类、凝血、纤溶系统和抗心磷脂抗体指标综合分析。结果脑再梗塞者伴高血压者明显多于初次脑梗塞者,且其血PAI-1活性和纤维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初次脑梗塞者。结论高血压、血浆PAI-1活性升高及高水平纤维蛋白原是脑梗塞再发的危险因素,缺血性中风的二级预防应以降血压、降血纤维蛋白原及改善血纤溶系统活性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Nimodipine,NIM)预处理和梗塞后给药对脑缺血区神经元保护作用的差异。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模型;尼莫地平给药方式为单预处理、单梗塞后给药或预处理+梗塞后治疗;红四氮唑(TTC) 染色测定脑梗塞体积百分比;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测定动物海马组织中Caspase-3 mRNA和Bcl-2 mR 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尼莫地平预处理+梗塞后治疗组、单预处理组及单治疗组的脑梗塞体积百分比均显著小于对照组,而前三组相比,预处理+梗塞后治疗组的脑梗塞体积百分比小于单预处理组及单治疗组,但单预处理组及单治疗组间无明显差异。Caspase-3 mRNA表达量为对照组最高,单治疗组次之,单预处理组又次,预处理+梗塞后治疗组最低;Bcl-2mRNA在各组的表达量与Caspase-3 mRNA相反。结论:尼莫地平预处理+梗塞后治疗的方式对缺血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最强,单预处理次之,而单梗塞后治疗的保护作用最弱。  相似文献   

17.
脑分水岭梗塞是指两条主要脑动脉供血交界区的脑梗塞,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其发生率占10%[1],由于CT与MRI的广泛应用,对其病因及临床特征等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为进一步探讨脑分水岭梗塞的类型,病变部位及临床特点,回顾性分析23例经头颅CT和MRI证实的脑分水岭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改变,认为血流动力学障碍易导致对称性观测脑分水岭梗塞,然而最终梗塞部位还与Willis动脉环状态,动脉狭窄程度及例支循环状态有关,心脏附壁血栓或大动脉溃疡狭窄处栓子可选择性进入分水岭终未血管导致脑分水岭梗塞。其临床表现复杂,但有一定特点,经溶栓扩血管药物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8.
多梗塞性痴呆成因研究:附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对31例多梗塞性痴呆(MID)进行了分型,即皮质、皮质下梗塞型,多发脑腔梗型,Binswanger型,分水岭梗塞型及限局性双侧丘脑梗塞型。并从脑梗塞部位、梗塞体积、脑萎缩、脑白质低密度(WMLA)等方面对MID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光化学诱导大鼠脑皮质梗塞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大鼠尾静脉注射光敏染料孟加拉红后,采用绿色激光在其颅骨表面作定向照射,形成大脑皮质区梗塞模型,对实验组大鼠进行照射前后的神经功能评定,结果表明神经功能的行为 分明显降低,病理形态学观察亦显示照射的皮质感觉运动区呈不可逆的缺血损害。本文就脑梗塞模型的优缺点及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大脑皮层梗塞与穿支动脉梗塞某些危险因素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性调查了444例脑梗塞住院病人,将其分为皮层动脉梗塞与穿支动脉梗塞,观察了两种类型脑梗塞病人高血压,糖尿病及吸烟饮酒者比例,以及发病时间,年龄及性别分布。结果发现,PACI病人高血压者明显多于CACI病人,而后者同时具有烟酒嗜好者比例明显高于前者,但在女性中,PACI与CACI间高血压者比例无明显差异,而CACI病人糖尿病患者比全坑于PACI病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