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膜癌病(MC)临床诊断的可行性流程化策略.方法 对5例病理学确诊M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总结.结果 5例患者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有或无肿瘤病史;临床有脑/脊膜神经轴线受损的症状体征,包括不同程度颅高压症状、脑脊膜包裹的颅神经和脊神经受损症状体征及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压力高,生化有一定改变,脑脊液中找到腺癌细胞;5例均有肿瘤标志物CEA的升高;1例患者的磁共振检查发现脑膜可见多发条状、结节状强化灶.结论 脑脊膜轴线受损症状、体征是MC定位诊断依据,规范化脑脊液查找到肿瘤细胞是病理确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膜癌瘤病(MC)的临床、磁共振(MRI)和脑脊液细胞学特点和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M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临床最常见的三种症状依次为:头痛26例(78.8%)、呕吐24例(72.7%),头晕16例(48.5%);体征依次为脑神经(多累及第Ⅱ、Ⅲ、Ⅳ、Ⅵ、Ⅶ、Ⅷ)受累25例(75.8%),腑膜刺激征阳性24例(72.7%),视乳头水肿16例(48.5%);头部MRI可见脑膜强化和不同程度腩积水;腰穿压力增高,脑脊液(CSF)检查可有细胞数高、蛋白增高、糖和氯化物降低,29例(87.9%)经CSF细胞学检查发现了癌细胞.结论 脑膜癌瘤病临床缺乏特异性表现,反复多次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并结合MRI结果可提高对本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脑膜癌病68例脑脊液细胞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脑脊液检查对诊断脑膜癌病的重要意义。方法对68例确证的脑膜癌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等;仅15例患者的头部MRI增强扫描显示脑膜异常强化;脑脊液压力均增高,细胞数增多45例,常呈中-重度增加,并以激活型单核细胞增加为主,68例患者在脑脊液中均发现肿瘤细胞。结论脑膜癌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缺乏特异性,脑脊液检查尤其是细胞学检查是诊断该病的可靠依据,而进行多次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脑膜癌病     
目的 探讨脑膜癌病(MC)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依据.方法 采用临床病例分析统计方法,对45例M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MC以颅内高压和脑膜刺激征为主要临床表现,头CT及MRI平扫检查均无异常发现,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和头MRI增强扫描可有阳性发现.结论 MC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头MRI增强扫描对诊断MC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反复脑脊液检查找到癌细胞是确诊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12例肺癌致脑膜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12例经脑脊液细胞学证实的肺癌致脑膜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首发症状多为头痛、呕吐,头颅CT或MRI检查多无异常发现,脑脊液检查颅内压均有不同程度增高,脑脊液生化检查蛋白升高者多见,细胞学检查均见癌细胞,形态与原发肿瘤相似,经治疗后25%的患者获得缓解.结论 对以头痛、呕吐发病,伴颅内压增高及脑膜刺激征,且CT及MRI检查无明显异常者,应高度警惕脑膜癌病的可能,鞘内注射加全身化疗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告1例首发表现为Fisher综合征的脑膜癌病(MC),探讨其临床表现、影像及脑脊液(CSF)改变的特点。方法对1例首发症状表现Fisher综合征的MC进行病史采集和临床查体,分析其影像和CSF结果。结果患者以典型的Fisher综合征起病,后逐渐出现纳差、呕吐等颅高压表现,头颅MRI表现为脑干脑膜广泛强化,PET-CT提示肺癌并脑膜及骨转移。CSF发现肿瘤细胞。结论首发症状为Fisher综合征的肺癌转移致MC临床罕见,临床症状的多样性是MC容易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脑膜癌病(MC)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5例脑膜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及脑脊液细胞学特征。结果本组患者平均年龄50.4岁,起病前均无前驱感染史,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四肢乏力、智能下降、癫痫、视物模糊。3例颅脑磁共振(MRI)增强检查发现局部脑膜呈明显线状强化,余2例颅脑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5例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均发现肿瘤细胞。结论 MC的诊断依赖于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其中脑脊液中检出肿瘤细胞是诊断的金标准,反复腰椎穿刺检查可提高阳性率。  相似文献   

8.
脑膜癌病(MC)是肿瘤细胞广泛转移并浸润软脑膜、蛛网膜下腔的一种恶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颅高压、脑膜刺激征和(或)精神障碍等非特异性的症状,因此临床误诊率较高。现将我院脑脊液细胞学确认为MC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早期临床误诊原因以助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脑膜癌病(MC)是肿瘤细胞广泛转移并浸润软脑膜、蛛网膜下腔的一种恶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颅高压、脑膜刺激征和(或)精神障碍等非特异性的症状,因此临床误诊率较高。现将我院脑脊液细胞学确认为MC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早期临床误诊原因以助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脑膜癌病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脑膜癌病的临床特点及脑脊液细胞学改变。方法:对1998年9月到2004年12月收治的20例 经脑脊液细胞学证实的脑膜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首发症状多以头痛、呕吐为主,可伴脑神经和 脊神经损害及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检查颅内压均不同程度增高,另外还可表现细胞数、蛋白升高,糖、氯化物下降;细胞学 检查均发现癌细胞,其中有四例经丫啶橙荧光染色结果阳性。结论: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发现癌细胞是诊断脑膜癌病的重 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脑膜癌病5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脑膜癌病(MC)的临床和脑脊液(CSF)细胞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59例确诊为M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中老年患者占91.5%(54例);呈亚急性或急性起病,病情进展较快;疾病早期多不发热(55例,93.2%);头痛(57例)、呕吐(45例)及视盘水肿(21例)等颅内压增高症状为突出表现;32例(54.2%)出现脑神经受累,以视神经、展神经受累多见,其次为动眼神经、面神经及前庭蜗神经等;59例均有脑膜刺激征,其中31例(52.5%)较明显;59例CSF细胞学检查均找到癌细胞。结论 MC的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确诊依赖于CSF细胞学检查找到癌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临床及神经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我院收治的5例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总结其临床、脑脊液细胞学、神经影像学特点及药物治疗的效果。结果 5例患者均在发病早期确诊葡萄膜炎,并出现头痛症状,3例出现脑膜刺激征,所有患者颅脑MRI强化扫描均显示软脑膜较均匀强化。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均增高[(4 - 196)×106/L]。5例患者经大剂量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假性脑膜炎是Vogt -小柳-原田综合征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表现,脑脊液细胞学检查主要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增高,颅脑MRI平扫及强化对该病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大剂量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脊液鼻漏合并颅内压增高的治疗经验。方法 6例脑脊液鼻漏合并颅内压增高患者,其中3例直接行漏口修补术,术后1个月内都复发,置腰大池引流管控制脑脊液漏后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同时对漏口进行修补;另3例在置腰大池引流管控制脑脊液漏后只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结果 6例患者脑脊液鼻漏都愈合,随访6~24个月未见复发。结论脑脊液鼻漏合并颅内压增高时,单纯修补漏口而不解决颅内压增高问题,不能根本上治疗脑脊液漏,对于颅底没有大面积骨质缺损者,单纯解决颅内压增高就可以治愈脑脊液鼻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以神经系统症状首发的脑膜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7年12月确诊为脑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归纳分析。结果86.96%(20/23)患者以头痛首发,52.17%(12/23)为头痛伴呕吐。MRI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59.09%(13/22)伴脑室系统扩大;CT表现为幕上脑室系统扩大(1例)。肿瘤原发灶主要源于肺癌,约占65.22%(15/23),其他来源为结肠癌、淋巴瘤、胃癌和星形细胞瘤(腰髓)各占4.35%(1/23),来源不详者占17.39%(4/23)。脑脊液压力明显升高者占82.61%(19/23);肿瘤标志物以癌胚抗原升高者较为多见,血清筛查为11/17例、脑脊液为7/10例。结论脑膜癌临床症状以头痛伴呕吐常见;影像学检查主要表现为脑膜强化或伴交通性脑积水;实验室检查以颅内高压为特征性改变,血清和脑脊液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明显升高。原发灶主要来源于肺癌,脑脊液细胞学检出肿瘤细胞为诊断"金标准"。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5例GFAP星型胶质细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参考国内外文献报道,探讨GFAP星型胶质细胞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通过对宣武医院2018年-2020年收治的5例GFAP星型胶质细胞病患者一般临床信息、临床症状、脑脊液结果、脑电图结果、影像学特征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及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5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57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肢体乏力、记忆力下降、睡眠增多、尿便障碍、发热等,有1例患者除上述表现外还伴有癫痫发作;脑脊液检查均显示蛋白及细胞数不同程度的增高,4例患者出现脑脊液寡克隆区带及脑脊液特异性寡克隆区带阳性、24 h鞘内合成率不同程度的增高。脑电图显示不同程度的慢波;头部核磁可见颞叶、侧脑室旁、基底节及胼胝体异常信号,有3例患者延髓、颈髓及胸髓可见异常信号。5例患者均给予激素治疗,且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GFAP星型细胞病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为脑病、脑膜炎及脑脊髓炎等表现,且脑脊液均有不同程度的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表现,影像学检查可见脑、脑膜、脊髓和视神经受累,大部分对激素反应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分流系统阻塞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分流系统阻塞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分流系统脑室端阻塞5例,腹腔端6例,泵本身阻塞1例。经再次手术后,12例随访半年至2年,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分流系统阻塞是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注意手术时机、分流管的选择、分流管安放的位置和深度、提高手术技巧、严格无菌操作,以及术前对脑脊液蛋白和细胞成分增高者做相应处理,对预防分流系统阻塞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结核性脑膜炎和脑膜癌病的早期鉴别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ar meningitis,TBM)和脑膜癌病(meningeal carcinomatosis,MC)临床均可表现为颅内压增高,脑神经和脊神经损害、脑脊液蛋白质水平升高、葡萄糖和氯化物水平降低以及MRI呈脑膜强化表现等,早期二者鉴别诊断比较困难。笔者通过回顾性研究,对这两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比较,以探讨早期鉴别诊断的要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侧脑室-矢状窦分流在复杂性脑积水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侧脑室-矢状窦分流术治疗的10例复杂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评估及术中情况采取低压泵连接或直接连接两种手术方式。结果术后1个月,10例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 3个月后6例患者可自行行走,3例患者因原发病仍卧床,腰穿脑脊液压力及常规、生化检查均正常; 1例患者术后症状部分缓解,仍有高颅压症状,腰穿脑脊液压力偏高,术后3个月脑脊液检查完全正常后,再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症状消失。结论侧脑室-矢状窦分流对脑脊液检查异常的复杂性脑积水的治疗,在恰当的病例选择下,有一定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作者报道了4例脑积水儿童患者因分流管堵塞致脑脊液(CSF)水肿的病例。其中3例沿引流管有大面积的CSF水肿,尽管脑室压力增高,但无脑室扩大。 4例患儿均为男性(7~19岁)。例1为脊髓脑脊膜膨出,例2,软骨发育不全,例3,神经纤维瘤,例4,枕部脑膜膨出,均接受了脑室—腹腔分流术,脑室管末端侧孔长度为1.8~2.5cm。临床症状有头痛、呕吐及分流管皮下积液,出现于分流术后1~16月。患者入院后脑室内压力增加,脑脊液的细  相似文献   

20.
1965年Raymond Adams和他的同事描述了一个新的伴有精神运动迟缓,步态不稳和尿失禁的临床痴呆综合征。系隐袭发病,有特征性气脑影像:脑室扩大,因蛛网膜下腔阻塞,大脑皮质表面则无气体显示。腰穿时脑脊液压力正常。脑脊液分流术后病人临床症状改善。其病原学和病理生理学尚未明了。可能于脑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手术,脑血管疾病,脑膜脑炎之后发生,也可能与伴有脑干胶质瘤,第三脑室囊肿,小脑血管母细胞瘤,导水管狭窄,以及异位基底动脉压迫第3脑室等有关。约半数病人没有明显病因。所有病因均与脑脊液的循环和吸收障碍有关;从而导致脑室内压力增高,并因脑室扩张而压力减低。由于脑室周围纤维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