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研究磁共振成像(MRI)对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并发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50例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并发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观察分析患者临床诊断结果。结果 50例患者经MRI检测后,5例患者出现脑实质、脑膜、脑池异常;头部平扫及增强扫描T1WI可见其不同程度的薄膜增厚,有明显强化,5例患者合并脑结核瘤,同脑实质粟粒型结核病灶呈多发小结节状强化。结论 MRI在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并发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中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能力,可将增强磁共振检测方式作为主要的检测方法,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增强CT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临床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的125例患者的头颅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平扫发现异常40例,增强检查发现异常115例。CT平扫表现为基底池透光度降低、边界模糊、狭窄,脑实质单发或多发结节,结节周围可见低密度水肿区,基底节区腔隙性梗死,脑积水;增强后显示基底池明显强化,脑实质结节灶均匀或环状强化。结论增强CT扫描较CT平扫能更有效显示结核性脑膜炎的各种病理改变,为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治及疗效观察提供可靠的证据。  相似文献   

3.
MRI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MRI动态增强扫描的检查质量和其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垂体微腺瘤的MRI平扫、Gd-DTPA动态增强扫描及常规延迟增强扫描图像,判断Gd-DTPA动态增强扫描图像质量,以及统计MRI平扫、Gd-DTPA动态增强扫描及常规延迟增强扫描检出率。结果:MRIGd-DTPA动态增强扫描成功率为100.0%,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常规延迟增强扫描对病灶检出率分别为43.8%(21/48)、91.7%(44/48)、66.7%(32/48)。三种不同的扫描方法病灶检出率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MRIGd-DTPA动态增强扫描是相对简单、易行、成功率高的检查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可作为MRI诊断垂体微腺瘤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GD-DTPA增强MRI对颅内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9例颅内结核性脑膜炎的MRI表现,Gd-DTPA增强的作用和追踪MRI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MRI显示脑膜炎14例,表现为蛛网膜腔狭窄和消失,脑脊液分房。在增强MRI上,受累的脑膜呈线形、弥漫性斑状和结节状或环状显著性增强。结核性脑膜炎合并结核瘤2例,结核性脑脓肿2例,脑梗塞1例。结论结核性脑膜炎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点,增强MRI可以清楚地显示出结核性脑膜炎受累的形态学和病理学改变。因此,MRI检查对颅内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无论是在急性期或慢性期,均优于CT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在各期结核性脑膜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临床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磁共振表现。结果:69例中,Ⅰ期15例,Ⅱ期40例,Ⅲ期14例,磁共振对各期结核性脑膜炎均能显示病变,尤其是MR增强扫描,对脑内粟粒性结节及脑膜炎性病变显示最佳,粟粒性结节常位于皮髓交界区,脑膜炎性病变则以脑底部明显。结论:磁共振平扫和增强是结核性脑膜炎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任永芳  朱海旭  曲源  王艳 《海南医学》2010,21(20):103-105
目的探讨颅内结核MRI的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颅内结核患者的MRI表现,全部病例均根据临床表现、胸片、脑脊液检查以及手术病理或药物治疗随访等建立诊断。结果其中单纯结核性脑膜炎4例,颅内结核瘤并脑膜炎3例,粟粒型脑结核5例,颅内结核瘤11例。结核性脑膜炎的MRI主要表现为脑梗塞、脑积水、脑膜及脑基底池的异常增强。结核瘤MRI平扫在T2WI上呈等、低信号或高信号,增强扫描环形或结节状强化为其特征表现。结论 MRI对颅内结核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并可对其进行分型及治疗后的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脑结核的MRI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对45例经临床诊治证实的颅脑结核的MRI表现进行分析,每例患者行横轴位平扫T1WI、T2WI、T2flair及增强后的横轴位T1WI和矢状位T1WI扫查。结果:结核性脑膜炎14例、脑实质结核7例、结核性脑膜脑炎22例。结论:MRI检查可为颅脑结核提供定性、定位、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膜炎CT、MRI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2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82例病毒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CT扫描36例,CT增强扫描18例,MRI扫描28例,通过CT、MRI检查情况的对比、分析,进一步探讨CT、MRI检查小儿病毒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结果病毒性脑膜炎病灶主要位于基底节区、丘脑、脑室旁、皮层下及皮层部位,CT平扫为低密度病灶,脑回样强化或室管膜及脑膜下显著强化;MRI扫描T_1WI呈等低信号、T_2WI呈高信号,脑回样强化或无强化。结论 CT、MRI检查对小儿病毒性脑膜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螺旋CT增强延迟5min后扫描针对颅内小结核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34例患有结核性脑膜炎疑颅内小结核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和分析后行螺旋CT增强扫描后延迟5min后再行螺旋CT平描,从而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更好的诊断。结果:经过螺旋CT增强后延迟5min再扫描后发现,28例呈阳性,其中呈阳性9例又行MRI的检查,与CT结果相符。结论:采用螺旋CT增强后延迟5min再扫描方法诊断早期颅脑小结核瘤切实可靠。主要是增强延迟等到血管期过后才能看到平扫及常规螺旋CT增强扫描不易检出的早期小的结核瘤。相比于MRI检查更为经济实用,适合于牧业地区及磁共振尚未普及地区。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24例结核性脑膜炎的CT表现及其产生的病理基础分析,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采用常规头颅CT扫描及增强扫描对24例结核性脑膜炎病人及其影像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CT平扫异常表现为(1)蛛网膜下腔渗出,鞍上池、环池、侧裂池变窄、模糊,甚至消失.(2)脑积水.(3)脑梗塞.(4)脑炎.(5)脑白质水肿.结论 CT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意义很大,在做脑脊液检查时应进行CT检查,最好CT平扫+增强,以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MRI增强T1WI BRAVO(T1WI FLAIR容积扫描)、增强T2WI FLAIR CUBE(T2WI FLAIR容积扫描)两种扫描序列及其联合应用在脑膜炎性病变诊断中的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5月确诊脑膜炎性病变患者50例,并选择正常志愿者35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及志愿者均在常规T2WI FLAIR平扫后行T1WI BRAVO及T2WI FLAIR CUBE增强扫描,增强扫描两种方法交替进行,分析脑膜炎性病变在不同扫描序列上的影像学特征,对比两种增强方法独立应用及联合应用诊断脑膜炎性病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50例患者中病毒性脑膜炎21例,结核性脑膜炎16例,化脓性脑膜炎13例。在病毒性脑膜炎中,增强T2WI FLAIR CUBE优于增强T1WI BRAVO和平扫T2WI FLAIR;在结核性脑膜炎中,增强T1WI BRAVO优于增强T2WI FLAIR CUBE和平扫T2WI FLAIR;化脓性脑膜炎中,增强T2WI FLAIR CUBE、增强T1WI BRAVO和平扫T2WI FLAIR 三者无差别。增强T1WI BRAVO和T2WI FLAIR CUBE显示脑膜炎性病变的敏感性分别是54.00%和64.00%,特异性分别为85.70%和88.60%,两者联合应用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是78.00%和80.00%。结论:两种增强方法诊断脑膜炎性病变各有千秋,但增强T1WI BRAVO、增强T2WI FLAIR CUBE两种扫描序列联合应用能显著提高脑膜炎性病变的检出率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及MRI对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 IHPCC)的综合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手术或病理学证实为IHPC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64层螺旋CT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和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比较2种检查方法的图像质量、诊断符合率。结果:CT平扫结果显示肿块呈较低密度或近似等密度,增强扫描后早期强化明显者仅14例,延迟后内部不均匀强化者45例;MRI平扫结果显示T1WI低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后早期边缘强化44例,延迟后内部不均匀强化者48例;CT、MRI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符合率均高于单独诊断( P<0.05);64层螺旋CT的图像质量优于MRI检查( P<0.05)。结论:64层螺旋CT和MRI均是诊断IHPCC的有效方法,但前者图像质量更高,临床上结合CT和MRI检查能够提高IHPCC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头颅核磁共振(MRI)的影像学改变特征。方法将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73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常规增强扫描、头颅核磁共振平扫和脑脊液检查,观察其影响学改变特征。结果 MRI平扫和增强检查结果中发现异常征象并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的有64例(87.67%),异常征象表现为颅内多发性结核瘤51例(79.69%)和脑膜强化13例(20.31%);脑脊液检查结果显示,53例出现异常改变(72.60%)。结论经MRI平扫发现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中有87.67%的患者出现异常,提高了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结核性脑膜炎的CT、MRI表现。方法 应用西门子somatonARC型CT与O.5T Philips MRI检查,35例结核性脑膜炎中,25例做过头颅CT检查,10例行MRI检查。结果 CT平扫对脑结核的检出率为80%,CT增强扫描与MRI检查对脑结核的检出率均为100%。结核性脑膜炎的CT,MRI表现呈多样件,其病损类型主要为基底池、环池、侧裂池、脑沟的渗出物;脑积水;脑梗塞;脑白质水肿;结核瘤;结核性脓肿。结论 CT,MRI均可显示结核性脑膜炎的病变部位,范围,病损类型,在继发脑梗塞及脑积水改变,MRI较CT显示更明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结核性脑膜炎的MRI及CT影像学表现进行总结,并对比分析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从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共47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MRI及CT扫描检查,总结两种检查的影像学表现,并对各自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T的诊断敏感度为89.4%,MRI的诊断敏感度为97.9%,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结核性脑膜炎而言,MRI和CT检查均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MRI敏感性更好,临床应用时应该相互补充,提高诊断敏感性,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I)对小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6月我院经病理活检或手术证实为小肝癌的25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25例患者在确诊前均行MRI增强检查及MRI平扫,分析患者影像学特点。结果;患者经MRI平扫共确定30处病灶。经MRI增强扫描共确定37处病灶,与MRI平扫相比,增强扫描更敏感,发现病灶处更多(P〈O.05)。结论:MRI平扫与增强扫描相结合,可达到优势互补,达到提高小肝癌诊断准确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的MRI表现,探讨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RI表现。结果MRI能清楚地显示结核性脑膜炎的病理改变(脑膜脑炎、脑积水、脑梗死),具有特征性表现,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可靠的依据。结论MRI对于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游建友 《中外医疗》2012,31(31):58+60-58,60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症状、诊断以及治疗方法。方法对该院收治的8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大都呈现出慢性或者亚急性起病,经过正规抗结核治疗,临床治愈为48例,好转为18例,12例没有好转,自动出院或者转院进行治疗,2例死亡。结论患者的脑脊液特点以及头颅CT或者MRI检查作为诊断结核性脑膜炎一个重要的指标,早期诊断以及科学合理治疗可以有效增强结核性脑膜炎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析脑膜结核和脑室结核的MRI表现,评估MRI对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脑膜结核和脑室结核病例的MRI表现,特别是对其行钆喷酸葡胺(Gd-DTPA)增强扫描后的表现进行分析。结果:37例病例中,脑膜结核20例,脑室结核10例,脑膜结核伴脑室结核3例,脑膜结核伴脑结核4例。MRI平扫发现病灶20例,位于基底池的脑膜病灶14例,6例为室管膜病灶;增强扫描有25例脑膜异常强化,脑膜、脑内粟粒型结核灶14例,室管膜异常强化12例,伴脑室内肉芽肿3例,颅神经受损1例;22例发现并发症。结论:MRI能清楚显示结核性脑膜炎和脑室结核的病理改变,其MRI表现具有特征性,特别是MRI增强扫描是诊断脑膜结核和脑室结核的最佳影像手段。  相似文献   

20.
CT、MRI对小儿病毒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探讨CT、MRI对小儿病毒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材料及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6例小儿病毒性脑膜炎CT和MRI表现。结果:在46例小儿病毒性脑炎中,38例有阳性发现,病毒性脑炎病灶多位于皮层、皮层下、脑室旁脑白质内、丘脑及基底节区。CT平扫为低密度,MRI上T2WI呈等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无强化或脑回样强化。结论:通过CT和MRI检查,特别是增强MRI检查,有助于小儿病毒性脑膜炎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