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骶骨肿瘤的后路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我院自1998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8例原发性骶骨肿瘤患者资料,均行后路手术治疗,通过术后症状改善、复发、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无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发生,16例获得随访,随访4~86个月,平均36.8个月,术后患者疼痛、麻木症状均较术前缓解,术后有4例复发。结论通过后路切除原发性骶骨肿瘤,疗效良好,术前准备充分可明显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道手术治疗椎管内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脊柱后路减压、脊柱后路减压加内固定手术、脊柱前路减压加内固定3种手术方法,治疗椎管内转移性肿瘤6例。结果:6例中肩部疼痛消失4例、减轻2例,不完全截瘫恢复正常1例,4例中括约肌功能恢复1例,未见内固定松动、畸形。结论:椎管内转移性肿瘤手术目的是缓解疼痛、改善生存质量、在可能情况下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脊柱转移性肿瘤的手术切除和脊柱稳定性重建的外科疗效。方法:对29例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进行脊椎肿瘤切除减压.单纯植骨或钛网、人工椎体植骨加椎弓根钉棒或钢板螺钉内固定.一期重建脊柱稳定性,术后根据病理结果均给予化疗、放疗和激素等综合治疗。观察术后局部疼痛缓解,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及脊柱椎节的稳定性情况。结果:随访6个月~62个月,平均26个月。所有病人术后局部疼痛缓解.脊髓神经功能无加重损伤,其中12例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恢复。术后影像学检查提示:脊柱内固定物在位.椎体序列恢复良好,椎间高度恢复。结论:脊柱转移性肿瘤的手术切除和脊柱稳定性重建的外科疗效肯定,适应征具备者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晏铮剑  邓忠良  柯珍勇  陈富  陈亮 《重庆医学》2012,41(15):1482-1483
目的探讨经皮中央纵向穿刺技术在治疗骶骨转移性肿瘤中应用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1年10月,在C型臂X线引导下应用经皮中央纵向穿刺技术治疗骶骨转移性肿瘤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11个椎体均顺利完成,每椎平均手术时间21.3min。S1、S2、S3椎体平均注入骨水泥分别为4.2、2.8、2.0mL,骨水泥外漏1椎(S3),无神经损害并发症发生。术后3dVAS评分[(3.25±0.90)分]较术前[(6.25±1.09)分]明显下降(P<0.05)。结论通过中央纵向穿刺途径行经皮骶椎成形术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等特点。适于对骶骨转移性肿瘤的穿刺活检及强化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颈胸段椎管内肿瘤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2001年3月~2010年5月收治的31例颈胸段椎管内肿瘤患者进行不同方式的手术处理.结果所有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29例患者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术后半年时平均JOA评分14.2分(10~17分),ASIA分级C级1例,D级12例,E级18例.结论外科手术对颈胸段椎管内肿瘤有理想疗效,术中正确处理肿瘤与硬脊膜的关系是治疗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6.
尹之玮  唐六一  胡豇  俞阳  林书   《四川医学》2024,45(4):343-346
目的 探讨脊柱骨母细胞瘤不同手术治疗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脊柱骨母细胞瘤患者16例,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12~61岁,平均24.9岁。病变位于颈椎2例、胸椎10例、腰椎4例。症状以局部疼痛为主,昼夜不分明。2例伴有神经症状,均为胸椎病变病例,Frankel C级1例,Frankel D级1例。肿瘤按Enneking分期:Ⅱ期10例,Ⅲ期6例。手术方式:Ⅱ期行扩大切除术,Ⅲ期行全脊椎切除术。结果 全部病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25.8个月。无术后切口感染、脑脊液漏,无术后神经症状加重,1例Frankel D级病例神经功能术后改善为Frankel E级,1例Frankel C级术后改善为Frankel D级。所有病例末次随访经检查症状体征及影像学CT、MRI肿瘤均未复发。结论 脊柱骨母细胞瘤应按中间性肿瘤(局部浸润型)对待,手术治疗防止术后肿瘤复发是关键。外科手术对Enneking分期Ⅱ期病例行肿瘤扩大切除术、Ⅲ期行全脊椎切除术可以防止术后肿瘤复发,得到满意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麦荫文  许鹏雍  凌尚准  陆文忠  陈俊  韦文 《广东医学》2008,29(12):2069-2071
目的 探讨骶骨原发性肿瘤的切除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13年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骶骨肿瘤24例,通过症状改善率、复发率、并发症等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无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7个月至9年,平均38.3个月,疼痛缓解有效率76.4%,总体神经功能改善,总复发率29.2%(7/24)。结论 通过后路或前后路联合切除骶骨原发性肿瘤,近中期效果良好。切除范围是预后的关键,保留S1~3骶神经根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辅助手段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AF钉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AF钉手术治疗脊柱骨折37例,部分患者行椎板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结果 术后椎体前缘高度97.5%恢复,椎管狭窄全部解除,瘫痪恢复按ASIA分级:A级10例中5例无变化,3例恢复至B级,2例恢复至C级;B级18例中恢复至C级8例,恢复至D级6例,恢复至E级4例;C级6例中4例恢复至D级,2例恢复至E级;D级3例全部恢复至E级。脊柱的稳定性得以恢复。结论 AF钉复位内固定柞板切除减压是—种治疗脊柱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发性骶骨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1999年12月~2004年5月收治的24例原发性骶骨肿瘤患者,其中脊索瘤12例,骨巨细胞瘤7例,神经纤维瘤2例,动脉瘤样骨囊肿2例,骨肉瘤1例,均行手术切除,配合术后放疗或化疗,术后平均随访2.8年。结果 24例无术中死亡,20例功能恢复满意(83.3%),术后发生尿失禁直肠损伤各1例,术后复发4例(16.7%),术后5年内死亡4例(16.7%)。结论 积极手术切除是原发性骶骨肿瘤的有效治疗手段,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判断术中出血,坚持后继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腰转移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胸、腰椎转移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后4例3个月内死亡,39例随访3个月-36个月,平均18.5个月,所有患者手术后疼痛得到缓解甚至消失,脊髓压迫症状改善或缓解。结论胸、腰椎转移性肿瘤的手术治疗能够稳定和重建脊柱,改善或缓解脊髓压迫症状,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术中彻底切除肿瘤、减压及坚固内固定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6年3月我科收治的8例脊柱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疼痛,脊髓损伤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B级1例,C级4例,D级3例,所有患者均行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椎弓根螺钉加椎间钛网自体骨固定,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等指标,术后随访3~24个月,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VAS评分、脊髓损伤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10~600 min,平均438 min;术中出血量800~7500 mL,平均3000 mL;VAS评分由术前(8.56±0.77)分下降至末次(4.12±0.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例因选择性肿瘤动脉栓塞发生截瘫,术后双下肢肌力0级,只能佩戴支具坐轮椅;;Frankel级别从D级跌至A级,余均获得改善;术中发生1例硬脊膜撕裂伴脑脊液漏,予以缝合修补,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未发生中枢系统感染;还有1例神经根牵拉损伤,术后通过营养神经等对症处理已恢复。结论全脊椎切除术在脊柱转移瘤的应用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期,是一种积极的外科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张建  刘建  顾光学  何维栋  霍永峰 《河北医学》2010,16(12):1452-1454
目的:探讨侧块螺钉在颈椎单开门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000年2月至2007年8月间共38例行侧块螺钉固定的患者进行随访分析。36例患者中发育性颈椎管狭窄19例,长节段后纵韧带骨化合并黄韧带钙化8例,颈椎多节段退变压迫脊髓8例,多节段颈椎不稳6例,颈椎前路术后行2次手术1例,无骨折脱位脊髓损伤4例。结果:本组38例中36例(94.7%)获得随访,术后随访6月-7年,平均随访3年。脊髓功能Frankle分级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A级恢复至B级1例,B级恢复至C级1例,恢复至D级1例。有C级恢复恢复至D级4例,完全恢复2例:D级24例级完全恢复。结论:颈椎侧块螺钉固定能改善颈痛,能提供较稳定的固定,避免再关门,是颈椎后路单开门辅助治疗十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骶骨肿瘤7例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骶骨肿瘤在脊柱肿瘤中较为多见 ,往往因发现较晚或已侵犯骶神经 ,给治疗带来难度和危险性 ,但手术切除仍为多数骶骨肿瘤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对 7例骶骨肿瘤患者的手术治疗作一报道。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7例 ,男 3例 ,女4例 ,年龄 2 8~ 6 5岁 ,平均 4 6岁 ;肿瘤性质 :骨软骨瘤 2例 ,骨囊肿 1例 ,骨巨细胞瘤 1例 ,脊束瘤 2例 ,转移性肿瘤 1例。侵犯部位 :骶 2以上 3例 ,骶 2以下 4例。1.2 治疗方法 除骨科常规准备外 ,手术前 3d作肠道准备 ,当日清洁灌肠 ;术前 2 4h内行双侧髂内动脉栓塞 ;备血 8~12u。1.3 手术…  相似文献   

14.
Ⅰ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天志  朱美忠  权正学  陈滔  邹文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0):1691-1692,1686
目的:探讨Ⅰ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可行性、指征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椎结核38例,17例有椎管内压迫,16例有神经功能损害,后凸畸形Cobb角9°~30°。术前ASIA分级:B级1例,C级5例,D级9例;术前VAS评分5~10分,平均7.6分。椎体间植骨病例均采用自体骨。术后继续四联标准疗程抗结核药,随访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指标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获得12~48个月的随访,椎体间植骨病例6个月随访时均获得融合,后凸畸形Cobb角矫正至2°~10°,随访丢失1°~2°,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神经功能损害术后获得不同程度改善,ASIA分级:1例B级恢复至D级;1例C级恢复至D级,4例C级恢复至E级;D级共11例,10例恢复至E级,1例无改变。末次随访时VAS评分1~3分,平均1.5分,VAS评分改善平均6.1分。结论:选择正确的适应证和手术时机,Ⅰ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可达到椎管内减压、脊柱矫形、融合和脊柱恢复稳定的目的,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一期L型切口全脊椎整块切除术(total enbloc spondylectomy,TES)治疗胸椎肿瘤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7例胸椎肿瘤患者行一期L型切口全脊椎整块切除术?结果:无术中死亡及脊髓医源性损伤等并发症?随访8~1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局部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C级中1例恢复到D级,1例恢复到E级,D级中2例恢复到E级,复查X线片未发现脊柱失稳现象,内固定材料无断裂?结论:经一期L型切口全脊椎整块切除术切除胸椎肿瘤,创伤相对较小,手术视野显露清楚,内固定容易操作,肿瘤切除彻底,并发症少,是一种切除胸椎肿瘤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原发性骶骨肿瘤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方法及随访结果。方法:复习文献,分析12例原发性骶骨肿瘤的患者,其中脊索瘤8例,骨巨细胞瘤3例,骨肉瘤1例。均行肿瘤切除,术后放疗或化疗。随访5~7年。结果:1例脊索瘤及2例骨巨细胞瘤患者术后局部复发,再次手术切除,其他患者经随访术后局部及全身未见复发。结论:脊索瘤在原发性骶骨肿瘤中的发病率居首,患者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原发性骶骨肿瘤的治疗应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颈椎前路钛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下颈椎外伤的体会。方法: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钛板内固定术。结果:本组病倒术后均经6个月以上随访,融合时间为3~4个月,平均3.2个月。Frankel分级为A级者5例,脊髓功能无恢复,但相对应的神经根症状明显缓解;B级者4例,脊髓功能2例恢复到C级,1例恢复到D9级;C级者1例,为一陈旧性屈曲压缩骨折,脊髓功能恢复到D级,无神经根症状。结论:与传统治疗不稳定型下颈椎外伤方法相比操作简单,稳定性可靠,对判断脊髓功能恢复情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飞  张元豫 《新疆医学》2009,39(9):22-26
目的:对低位腹主动脉间歇性阻断技术与控制性降压麻醉控制骶骨肿瘤手术失血的疗效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15例骶骨肿瘤在运用低位腹主动脉间歇性阻断技术与控制性降压麻醉控制技术后采用单纯后方入路或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切除骶骨肿瘤。结果: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术中平均出血900ml(200—2800m1),术后引流量为平均700ml(400—1200m1)。本组4例术后疼痛基本消失或遗有轻痛,大小便功能障碍者仅有i例完全康复,余3例无明显改善亦未加重。8例骶骨脊索瘤中1例随访3年未见复发;未发现与腹主动脉阻断相关的性功能障碍及大小便障碍。结论:低位腹主动脉间歇性阻断技术与控制性降压麻醉控制可以大大减少术中出血量,使术野清晰,术中采用这两项技术的联合应用可以满意的完全切除骶骨肿瘤,但术后引流量较多,仅比手术中出血量平均少200ml,因此可考虑术中结扎舷内动脉即骶正中动脉,减少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尿管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80年1月至1999年5月的15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结果:15例手术后均经病理检查证实。其中G1级4例.G2级8例,G3级3例;A期3例,B期4例,C期3例,D期5例。首发症状以肉眼血尿最常见,治疗以手术为主。结论:早期诊断:合理的治疗和预防复发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骶骨肿瘤切除和重建方式。方法对11例原发性骶骨肿瘤患者行肿瘤切除及重建。全骶骨切除术后给予内固定器重建骨盆环,并给予相应的放疗与化疗。结果术后疗效均较满意,患者腰骶部疼痛及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随访6个月至3 a,死亡1例,10例在术后3个月至1 a基本完全恢复,能从事一般工作和体力活动。结论手术切除原发的骶骨肿瘤是最佳的治疗方法,应尽可能重建稳定骨盆环,使患者早期下地活动,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