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突发化学中毒事故(Acute Chemical Emergencies)通常是指有毒有害化学物品在生产、使用、贮存和运输等过程中,由于技术因素、自然因素或战争及恐怖活动等造成突发泄漏、燃烧或爆炸,造成或可能造成众多人员的急性中毒或较大的社会危害,需要组织社会性救援的化学事故[1].  相似文献   

2.
化学恐怖事件的特点及医学救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化学恐怖事件是指以有毒有害化学品为手段,造成或可能造成人群伤害、社会恐慌或经济财产损失的恐怖事件,它与化学事故和化学战都归属于突发性化学事件的范畴。化学恐怖事件、化学事故及化学战三者虽然都属同一范畴,但是它们又各自都有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化学恐怖袭击和突发化学事故的医学应急救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化学恐怖袭击是指一个集团或组织利用有毒有害化学品为袭击手段来胁迫、危害另一群人或普通公民以达到其政治、军事目的所采取的一种暴力行为。突发化学事故是指因战争、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化工厂、化学品仓库等化学品集中地域发生的化学性伤害事件。  相似文献   

4.
化学突发事件医学救援作为武警部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卫勤保障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武警部队一项重要的卫生战备工作,是保障化学突发事件伤病员救治、维护社会稳定、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和损失的有效措施。本文针对总结的武警部队参与处置化学突发事件医学救援特点,设立两级医学救援体系,力求达到灵活性、技术性和协同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新华网北京5月25日电 记者25日从公安部获悉,经中央批准、国家反恐怖工作领导小组决定,以新疆为主战场,其他省区市积极配合,开展为期一年的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专项行动,有效应对当前严峻复杂的反恐怖斗争形势,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6.
“9·11”事件使恐怖主义袭击成为全球的主要威胁。我国是一个化工、农药大国,也是化学毒物,农药、鼠药等化学中毒灾害高发生率的地区,境外破坏分子与国内刑事犯罪分子使用军用毒剂与特制化学毒物的事件也曾发生过。可见恐怖袭击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化学恐怖袭击事件在瞬间即可出现大批中毒伤员,展开快速应急处置与正确医学救援十分重要,可以说做好医学防护是控制化学恐怖袭击伤害的中心环节。因此,开展应对化学恐怖袭击事件医学应急救援策略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化学剥皮术—甘醇酸剥皮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化学剥皮术是用一种或数种剥皮剂使表皮和/或真皮部毁坏,使之再生的一种技术。甘醇酸就是诸多阿尔法羟酸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70%甘醇酸溶液属于最浅表剥皮术,本介绍了术前护理、术中操作及术后护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茶在皮肤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茶是一种被广泛接受的保健饮料。近年来研究发现茶及茶提取物有多种药理功能,本文仅对茶的分类、组成和化学结构以及抗氧化、抗癌、抗突变、抗过敏、抗微生物和抗5a还原酶等作用作一简要的介绍。为皮肤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化学换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化学换肤是一种通过化学制剂可控地破坏一定层次的皮肤,使表皮再生和真皮胶原重组,从而达到治疗某些表浅皮肤疾病和抗衰老等目的。  相似文献   

10.
核与辐射恐怖活动比常规恐怖活动性质更特殊、防范更棘手,已经成为反恐面临的重点课题。由于此类事件涉及放射性物质的扩散,会在公众中产生恐慌,对社会政治、经济带来巨大的影响。自从美国发生“9·11”恐怖袭击事件以来,核和放射恐怖袭击具有更大的突发性和危险性。如何防范核和辐射恐怖袭击事件,保证国家和社会安全,保障公众的健康,已成为各国政府和公众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
为保障武警部队完成执勤、处置突发事件、反恐等艰巨任务,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医学院开设了救援医学专业。医用化学是救援医学专业第一学期开设的基础课,与医学联系紧密,与化学事故救援密切相关。在救援医用化学教学中注重研究常见危险化学品的理化性质、检验方法、中毒机制、解毒措施等,以利于学员掌握化学事故医学救援所需化学知识。  相似文献   

12.
恐怖活动已成为现代国际社会的公害。恐怖分子除了使用常规袭击手段外,利用核恐怖袭击的可能性日益增加。“脏弹”正成为可能使用的武器之一。所谓“脏弹”是指利用常规爆炸装置,将放射性物质以液态或固态微粒形式散布到周围环境中,又称为放射性分散装置。脏弹具有制造简单,携带方便,并能与生化武器结合使用,爆炸后,除了造成人员伤亡外,还使大片地区受到放射性污染,杀伤力的大小取决于放射性物质的种类、用量、散布情况,以及爆炸当量。  相似文献   

13.
用免疫细胞化学微波-SP法(MW-SP法)检测了39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5种抗核抗体(IgG、IgE、IgD、IgA、IgM)。结果发现:(1)ANA主要有3种类型:IgG-ANA、IgE-ANA和IgD-ANA,其中IgE-ANA和IgD-ANA的检测有助于IgG-ANA阴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2)近半数的病人其ANA表现为多克隆性,表明ANA的多种成分参与了这些疾病的病理过程;(3)MW-SP法是检测ANA的一种简便、快速、灵敏而特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摘要】 化学剥脱术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皮肤病和皮肤光老化的治疗,如何合理、有效、安全地应用化学剥脱术是目前临床工作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为了规范化学剥脱术的临床应用,中国化学剥脱术临床应用共识专家组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在广泛讨论基础上制定本共识,从化学剥脱术的定义和分类、作用机制、适应证和禁忌证、操作要点、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方面,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5.
黄褐斑是一种好发于中青年女性的治疗周期长、容易复发的常见色素增加性皮肤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对黄褐斑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新型化学剥脱剂的问世、光电治疗技术的革新,黄褐斑的化学剥脱及光电治疗领域也得以迅速发展。该文总结了国内外黄褐斑的化学换肤及光电治疗领域研究成果及新进展,以期为黄褐斑治疗方案的个体化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辅酶Q,是呼吸链中的一种酶,普遍存在下原核与真核生物中,在真菌中,共有9种可变换的辅酶Q类型,即Q-5,Q-6,Q-7,Q-8,Q-9,Q-10和Q-9(H2),Q-10(H2),Q-10(H4)。其中真菌菌丝体中分布最广的辅酶Q型是Q-9。而Q-5,Q-6,Q-7,Q-8存在于酵母样真菌中,个别子囊菌中可发挥氢化型的辅酶Q。应用辅酶Q系统作为真菌分类的化学指标可以避免由于菌细胞形态相近,胞壁的人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兴的化学剥脱剂和新的换肤术不断涌现,化学换肤在皮肤科的应用日益广泛。化学换肤可用于各种类型的痤疮,作为痤疮萎缩性瘢痕和色素性印痕的一线治疗;作为黄褐斑的二线治疗;对改善面部光老化也有较好的效果。化学换肤操作简便,不良反应轻微,是美容护肤的新趋势,在皮肤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辅酶Q,是呼吸链中的一种酶,普遍存在于原核与真核生物中。在真菌中,共有9种可变换的辅酶Q类型,即Q-5、Q-6、Q-7、Q-8、Q-9、Q-10和Q-9(H_2)、Q-10(H_2)、Q-10(H_4)。其中真菌菌丝体中分布最广的辅酶Q型是Q-9。而Q-5、Q-6、Q-7、Q-8存在于酵母样真菌中。个别子囊菌中可发现氢化型的辅酶Q。应用辅酶Q系统作为真菌分类的化学指标可以避免由于菌细胞形态相近、胞壁的化学组成相近、菌对营养需求的相近和免疫学的交叉反应等所带来的分类混乱,使真菌分类更加科学化,是真菌分类学研究的又一新突破。  相似文献   

19.
尽管人类在公共卫生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伴随城市化和工业化,经济全球化,威胁人类自身的危险因素也发生了很大变化n-,突发性化学事故便是其中之一。突发性化学事故通常指有毒有害化学品在生产、使用、储存和运输等过程中突然发生泄漏、燃烧或爆炸,造成或可能造成众多人员的急性中毒或较大的社会危害,需要组织社会性救援的事故。本文就化学事故的类型特点、发生原因及应急救援的实施程序和医学处理做了简要概述,为参与处置化学突发事故的一线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化学剥脱术已广泛应用于多种皮肤科疾病和皮肤年轻化治疗中,国内外均有大量研究证实其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但化学剥脱术对皮肤组织的具体作用机制研究较少。现有文献报道其作用机制包括破坏细胞间连接、杀菌、抗炎、调节细胞周期等,本文就化学剥脱术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