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黄芪在机体免疫功能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而在对急性颅脑损伤干预中是否具有神经元保护作用,且其发挥作用的途径何在?目的观察黄芪对脑损伤后脑组织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单位兰州军区神经外科研究所.对象实验于2001-09/12在兰州军区神经外科研究所实验室完成.取健康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3组脑损伤组(n=24),黄芪组(n=24),对照组(n=6),损伤组与黄芪组均分为伤后0.5,2,6和24 h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6只动物.方法脑损伤组和黄芪组制备脑损伤模型,对照组仅开骨窗,不致伤.黄芪组致伤后立即腹腔注射黄芪200 mg/kg,用化学定量法检测大鼠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点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结果54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脑损伤组、黄芪组大鼠在伤后0.5 h一氧化氮合酶活性较对照组升高[46.44±13.45)(43.15±12.43),(40.46±12 85)nkat/L,P<0.05],伤后2 h达高峰[(67.49±22.45),(64.26±19.78)nkat/L,P<0.01],伤后6 h开始下降[(63.46±24.68),(52.91±21.36)nkat/L,P<0.01],伤后24 h降至基础水平[(41.23±12.57),(40.92±12.25)nkat/L,P>0.05].黄芪组在伤后2,6 h一氧化氮合酶活性较损伤组明显降低(P<0.01,0.05).结论颅脑损伤后,受损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呈节段性升高,黄芪可通过抑制损伤后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活性,起到保护创伤神经元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黄芪对脑损伤后脑组织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的影响 ,探讨黄芪对急性颅脑损伤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脑外伤模型 ,采用化学定量法对大鼠脑外伤后脑组织中 NOS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大鼠脑皮质中 NOS活性在伤后 0 .5 h〔(46 .4 4± 13.4 5 ) nmol/ L〕较正常对照组 (40 .4 6± 12 .85 ) nm ol/ L明显升高 (P<0 .0 5 ) ,2 h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 (P<0 .0 1) ,6 h开始下降 (P<0 .0 1) ,2 4 h降至基础水平〔4 1.2 3±12 .5 7) nm ol/ L〕。黄芪治疗组伤后 2 h〔(6 4 .2 6± 19.78) nmol/ L〕、6 h〔(5 2 .91± 2 1.36 ) nmol/ L〕NOS活性较损伤组明显降低〔分别为 (6 7.4 9± 2 2 .4 5 ) nmol/ L 和 (6 3.4 6± 2 4 .6 8) nmol/ L,P<0 .0 1和 P<0 .0 5〕。结论 :颅脑损伤后 ,受损脑组织中 NOS活性升高 ;黄芪可通过抑制损伤后 NOS活性 ,起到保护创伤神经元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脑损伤后脑组织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影响,探讨亚低温对急性颅脑损伤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脑外伤模型,采用化学定量法对大鼠脑外伤后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大鼠脑皮质中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在伤后4 h(47.44±13.45)nm o l/L,较正常对照组(41.46±12.85)nm o l/L明显升高(P<0.05),6 h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1),12 h开始下降(P<0.01),24 h降至基础水平(42.23±12.57)nm o l/L。亚低温治疗组伤后4 h(65.26±19.78)nm o l/L、12 h(53.91±21.36)nm o l/L。一氧化氮合酶活性较损伤组明显降低,分别为(68.49±22.45)nm o l/L和(64.46±24.68)nm o l/L(P<0.01和P<0.05)。结论:颅脑损伤后,受损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升高;亚低温可通过抑制损伤后一氧化氮合酶活性,起到保护创伤神经元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对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脑损伤后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180只SD大鼠随机分成以下三组:假手术组、脑创伤组、7-硝基吲唑(7-NI)组,此三组分别划分为伤后3,6,12,24,48,72h六个时相组,每个时相组均为10只大鼠,采用Marmarou法制造大鼠重型弥漫性颅脑创伤模型,运用原位末瑞标记TUNEL法和免疫组化法,观察三组不同时相点海马CA1区的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和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1)假手术组偶见TUNEL阳性凋亡细胞及Bcl-2阳性细胞。(2)脑创伤组,伤后各时相点均出现TUNEL阳性凋亡细胞及Bcl-2阳性细胞,先上升后下降。(3)7-NI组,伤后6,12,24h凋亡细胞明显下降而Bcl-2阳性细胞却明显上升(同脑创伤组比较P〈0.05)。结论:在脑损伤的早期,nNOS能够通过抑制Bcl-2的表达来促进神经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5.
经穴输氧对大鼠颅脑损伤后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经穴输氧治疗大鼠颅脑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50只被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损伤对照组、电针组(取百会、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穴电针治疗)、常规治疗组(给予仙台合剂4.17ml/kg)、经穴输氧组(将氧气按0.1L/min输入穴位)5组。后3组大鼠制备脑损伤模型。各组除给予常规治疗外进行对应治疗,7d后活杀动物取双侧脑组织,检测脑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变化,并进行脑组织病理观察。结果:与假损伤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可显著降低伤侧及对侧脑组织NOS活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且经穴输氧组伤侧NOS活性显著低于电针组和常规治疗组(P〈0.05和P〈0.01)。治疗前创伤各组双侧大脑半球不对称,伤侧半球明显肿胀,挫伤中心区有出血、神经细胞坏死,挫伤周边神经组织水肿,细胞肿胀,毛细血管塌陷,有血管外出血;治疗后各组基本为正常脑表现。结论:经穴输氧对治疗脑损伤后遗症有效,可以改善脑部血供,纠正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具有保护神经细胞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燕  刘郁 《急诊医学》2000,9(3):158-159
目的 研究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大鼠小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变化,以探讨NO、NOS与急性CO中毒脑损伤的关系。方法 实验用Wistar大鼠26只,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C组),CO染毒组(CO组)。采用改良的Griess法、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小脑组织中NO、NOS活性。结果:CO中毒后小脑组织中NO明显增高(P〈0.05),NOS活性明显降低(P〈0.01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大鼠急性放射性脑损伤后脑内一氧化氮含量及其认知能力和行为变化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8/2005-06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鼠类实验室完成。选择4个月龄健康Wistar雄性大鼠12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正常对照组及治疗组3组,每组40只。模型组及治疗组动物均置于放射系数为零的暗箱内,入60^Co治疗仪(放射源)进行照射,平均放射剂量为0.8Gy/min,每野的放射剂量为2.25Gy,总剂量为4.5Gy/min,照射160-170s。对照组设假辐射对照。照射1h后模型组和治疗组均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0mg/(kg&;#183;d),综合治疗组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100mg/(kg&;#183;d),连续给药2周。采用单程逃避实验观察%。照射后不同时期大鼠认知能力变化,并以Griess比色法检测屯。照射后不同时期大鼠脑内一氧化氮含量变化。结果:12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以单程逃避实验观察大鼠认知能力:照射前各组完成逃避的百分比差异性无显著性。经啦。照射后,各相同的时间段内,模型组、治疗组比对照组完成逃避的百分率明显减少(F=169.716-286.04,P〈0.05)。②3组一氧化氮含量比较:模型组、治疗组额叶和海马区域比对照组明显升高(F=52.4.124.9,77.9-200.8,P〈0.05)结论: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能改善放射性脑病大鼠的认知能力,减少脑内一氧化氮的含量,达到保护放射性脑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急性一氧化碳 (CO)中毒大鼠小脑组织中一氧化氮 (NO)、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的变化 ,以探讨NO、NOS与急性CO中毒脑损伤的关系。方法 :实验用Wistar大鼠 2 6只 ,随机分为两组 :正常对照组 (C组 ) ,CO染毒组 (CO组 )。采用改良的Griess法、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小脑组织中NO、NOS活性。结果 :CO中毒后小脑组织中NO明显增高 (P <0 0 5 ) ,NOS活性明显降低 (P <0 0 1)。结论 :急性CO中毒脑组织损伤与小脑组织中NOS活性受抑制、NO含量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9.
黄芪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幼鼠一氧化氮、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观察黄芪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幼鼠脑组织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新生大鼠右侧颈总动脉结扎术,制备幼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观察黄芪注射液对制模即刻及第2、4日脑组织含水量、头部脑血流量、脑组织NO和MDA含量变化。结果:模型组幼鼠脑组织含水量增加,脑血流量减少。NO、MDA含量增高;而应用黄芪注射液各组脑组织含水量降低,脑血流量明显增加,NO、MDA含量明显降低。结论:黄芪具有消除幼鼠脑组织水肿,增加脑组织血流量,抑制脂质过氧化损伤,降低NO及自由基损伤代谢产物MDA含量的作用,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瑞  王为忠  杨建军  季刚  李继鹏  雷毅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0):4030-4031,i005
目的:研究同种大鼠小肠移植后内源性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的变化及一氧化氮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以大鼠小肠移植为研究对象,16只SD大鼠进行同系移植作为对照组.8只SD大鼠和8只Wistar大鼠进行同种移植作为实验组,两组移植后分别于第3,5,7天同时取血液及小肠组织,病理为常规苏木精一伊红染色观察,血清一氧化氮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S和iNOS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在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早期实验组血清一氧化氮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术后第3,5,7天t值分别为9.7900,9.0073,6.3159,P&;lt;0.01),小肠组织NOS及iNOS活性亦显著高于对照组(NOS术后第3,5,7天t值分别为5.9318,9.1237,3.0457,iNOS术后第3,5,7天t值分别为3.2008,5.4930,4.8170,P&;lt;0.01)。结论:大鼠小肠移植后NOS及iNOS变化与排斥反应相关,血清一氧化氮水平的检测可作为干预移植措施始动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测定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人的血清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比较和分析他们之间的差异,探讨NOS活性以及一氧化氮(NO)能神经系统的功能变化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采用比色法分别测定首发未用抗精神病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临床症状缓解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缓解组)和正常对照者的血清NOS活性。结果研究组的血清NOS活性为6.3665±1.2260(n=39),明显高于症状缓解组(4.1204±0.9908,n=27,P<0.01)和正常对照组(3.2660±1.0320,n=27,P<0.01);症状缓解组的NOS活性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NOS活性明显增高,L-精氨酸-NO神经通路功能的紊乱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之一,也可能成为一个新的治疗靶系统。  相似文献   

12.
组织器官及培养细胞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氧化氮合酶有重要的病理生理功能,组织器官及增减细胞NOS活性测定是主要研究手段。NOS活性测定可分为分分光度法和同位素法,前者依反应原理不同又可分为三种。NOSD活性测定的样品制备要使用多种蛋白酶抑制剂,如不使用,则应尽快测定。同位素测定NOS活性可不制备细胞提取物。  相似文献   

13.
组织器官及培养细胞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氧化氮合酶(NOS)有重要的病理生理功能,组织器官及培养细胎NOS活性测定是其主要研究手段之一。NOS活性测定可分为分分光度法和同位素法,前者依反应原理不同又可分为三种.NOS活性测定的样品制备要使用多种蛋白酶抑制剂,如不使用,则应尽快测定。同位素法规定NOS活性可不制备细胞提取物。  相似文献   

14.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中一氧化氮合酶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一氧化氮在脑缺血缺氧时是一种重要并且具有复杂作用的损伤因子,但由于一氧化氮不仅在脑缺血及再灌注中有量的增加,而且在不同的脑缺血模型中作用也不尽相同,文章旨在探讨一氧化氮在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中的作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80—01/2005—01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cerebral ischemia,cerebral anoxia,nitric oxide synthase”.分别组合进行检索,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1994—01/2005—05的相关文章,检索词“脑缺血,脑缺氧,一氧化氮合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时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实验包括上述IT预组和对照组的文献,筛除非随机的实验,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以随机对照实验作为纳入标准。排除综述和重复性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56篇关于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中一氧化氮合酶的作用的随机和未随机试验,30个试验符合纳入标准,排除20篇重复性实验,6篇综述。资料综合:30个试验干预措施选用了脑缺血缺氧性损伤中3种一氧化氮合酶的神经毒性作用与神经保护性作用,其中位于神经元中的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具有神经毒性作用,位于大脑内皮细胞中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位于炎性细胞和胶质细胞中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既有神经毒性作用又有神经保护作用。结论:一氧化氮合酶在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诊断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进展程度及损伤情况,并且针对不同阶段利用一氧化氮合酶选择性抑制剂,一氧化氮合酶相关基因敲除技术以及RNA干扰技术等,发挥其调节和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同种大鼠小肠移植后内源性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synthase,NOS)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nitricoxidesyn-thase,iNOS)的变化及一氧化氮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以大鼠小肠移植为研究对象,16只SD大鼠进行同系移植作为对照组,8只SD大鼠和8只Wistar大鼠进行同种移植作为实验组,两组移植后分别于第3,5,7天同时取血液及小肠组织,病理为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血清一氧化氮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S和iNOS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在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早期实验组血清一氧化氮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术后第3,5,7天t值分别为9.7900,9.0073,6.3159,P<0.01),小肠组织NOS及iNOS活性亦显著高于对照组(NOS术后第3,5,7天t值分别为5.9318,9.1237,3.0457,iNOS术后第3,5,7天t值分别为3.2008,5.4930,4.8170,P<0.01)。结论:大鼠小肠移植后NOS及iNOS变化与排斥反应相关,血清一氧化氮水平的检测可作为干预移植措施始动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变化及意义.[方法]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各20例,健康成人20例作为对照,采集外周静脉血,同位素二步色谱法测定三组基础状态及组胺、NG-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干预下血小板NOS活性.[结果]ACS患者血小板NOS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组胺干预后对照组血小板NOS明显增加(P0.05);心绞痛组血小板NOS活性低于心梗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L-NAME干预后三组NOS活性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血小板NOS活性降低是ACS患者血小板激活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任昭君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0):106-108
目的:观察大鼠在不同功能状态运动训练下骨骼肌一氧化氮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变化情况,探讨运动训练对机体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3-04/06在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院生理实验室完成。选取雄性wistar大鼠56只,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训练组,每组28只。训练组大鼠进行8周的跑台训练,训练时间40~60min,每周6d。训练结束后,各组大鼠分别在圆形塑料桶中进行2d适应性游泳,每天15min。第3天,两组大鼠分别于安静状态、定量负荷运动(尾部负重,在塑料桶中游泳,迫使大鼠不断游动40min)后、力竭运动(尾部负重,在塑料桶中游泳,迫使大鼠不断游动,至大鼠沉入水面下10s不能自主浮出水面,且放在乎板上无法完成翻正反射为止)后即刻、力竭运动24h后麻醉处死,每个时相点7只大鼠。分别测定各组大鼠不同时相点骨骼肌中一氧化氮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活性。 结果:56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各组大鼠不同时相点骨骼肌中一氧化氮含量比较:安静状态下,训练组大鼠骨骼肌中一氧化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t=-2.42,P〈0.05)。与安静状态相比,对照组大鼠在定量负荷运动后骨骼肌中一氧化氮含量显著升高(t=-4.60,P〈0.01)。②各组大鼠不同时相点骨骼肌中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比较:安静状态下,训练组大鼠骨骼肌中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t=-2.81,P〈0.05)。与安静状态相比,对照组大鼠在定量负荷运动后、力竭运动后即刻以及力竭运动恢复24h后骨骼肌中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显著升高(t=-2.56,-2.25,-2.51,P〈0.05)。 结论:运动训练能够提高大鼠安静状态下骨骼肌中一氧化氮的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但运动训练不同功能状态下一氧化氮含量与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变化不甚一致,说明体内一氧化氮含量除受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制约外,可能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特异性阻滞剂氨基胍阻滞急性心肌梗死后大鼠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分析其诱发的大量一氧化氮在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中的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2-07/2003—05在郑州大学医学院药理实验室完成。选择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即盐酸氨基胍组、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每组20只。①盐酸氨基胍组,即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异丙肾上腺素剂量为80mg/kg,腹腔注射)应用氨基胍600mg/(kg&;#183;d)腹腔注射。②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组,即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用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③空白对照组,即正常大鼠腹腔注射同等容量(10mL/kg)生理盐水。各组给药时间均为4周。给药结束后,采用硝酸还原法测定血清一氧化氮、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以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情况;记录左心室内压及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下降速率等血液动力学指标;测定组织学指标包括左心室/体质量比及心肌细胞直径。 结果:6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组大鼠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及一氧化氮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盐酸氨基胍组和空白对照组(F=56.231,32.560,P〈0.01)。②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组大鼠的左心室/体质量比值显著高于盐酸氨基弧组、空白对照组[(2.62&;#177;0.035,2.42&;#177;0.038,2.42&;#177;0.039)mg/g(F=47.842,P〈0.01)]。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组大鼠的心肌细胞直径显著大于盐酸氨基胍组、空白对照组[(10.54&;#177;0.56,7.41&;#177;0.33,7.26&;#177;0.37)μm(F=31.140,P〈0.01)]。 结论: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急性心肌梗死后高表达及诱发大量一氧化氮促进心室重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大鼠急性放射性脑损伤后脑内一氧化氮含量及其认知能力和行为变化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8/2005-06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鼠类实验室完成。选择4个月龄健康Wistar雄性大鼠12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正常对照组及治疗组3组,每组40只。模型组及治疗组动物均置于放射系数为零的暗箱内,入60Co治疗仪(放射源)进行照射,平均放射剂量为0.8Gy/min,每野的放射剂量为2.25Gy,总剂量为4.5Gy/min,照射160~170s。对照组设假辐射对照。照射1h后模型组和治疗组均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0mg/(kg·d),综合治疗组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100mg/(kg·d),连续给药2周。采用单程逃避实验观察60C0照射后不同时期大鼠认知能力变化,并以Griess比色法检测60C0照射后不同时期大鼠脑内一氧化氮含量变化。结果:12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以单程逃避实验观察大鼠认知能力:照射前各组完成逃避的百分比差异性无显著性。经60C0照射后,各相同的时间段内,模型组、治疗组比对照组完成逃避的百分率明显减少(F=169.716-286.04,P<0.05)。②3组一氧化氮含量比较:模型组、治疗组额叶和海马区域比对照组明显升高(F=52.4-124.9,77.9-200.8,P<0.05)结论: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能改善放射性脑病大鼠的认知能力,减少脑内一氧化氮的含量,达到保护放射性脑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