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J形钩在方丝弓、直丝弓技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系统介绍J hook的制作、临床不同使用目标的口内矫治器及口外牵引力设计 ,并就其优缺点、适应症进行了讨论。方法 对 16例临床病例J形钩应用进行总结。结果  1.J形钩用于加强支抗时 ,磨牙前移量被控制在拔牙间隙的 1/3内 ;2 .J形钩能有效压低上前牙。结论 认为J形钩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多用途口外后方牵引装置  相似文献   

2.
多曲方丝弓技术在直丝弓矫治完成阶段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6例直丝弓矫治完成阶段Ⅱ类磨牙关系的病人.运用多曲方丝弓进行矫治,取得了良好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武璐璐  张苗苗  邵玶 《口腔医学》2007,27(8):396-398
目的直丝弓与方丝弓矫治技术支抗丧失的比较研究。方法选择安氏Ⅰ类错患者60名,平均年龄14岁,牙列轻、中度拥挤,恒牙牙合,均拔除4个前磨牙,弱支抗。患者均分为两组,一组用MBT技术,另一组用标准方丝技术。结果两组相比,MBT对切牙垂直方向及转矩和下颌磨牙倾斜角度的控制较好。结论与标准方丝技术相比,MBT的支抗丧失较少,在临床上是一种简洁而有效的矫治技术。  相似文献   

4.
5.
将尖牙向后结扎法应用于直丝弓矫正器及方丝弓矫正器的平整、排齐牙列阶段,对其应用于两种矫正器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方丝弓矫正器上应用尖牙向后结扎法,同样获得良好的效果,且排齐上牙列的速度快于直丝弓矫正器。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八十年代末问世的滑动机制直丝弓矫治技术的矫治原理,临床操作程序进行了简要的介绍。该技术对支抗控制较好,更符合生理的轻力矫治原理,简化临床操作,缩短了矫治疗程,但却可达到高质量的矫治效果。很值得在我国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MEAW技术在直丝弓矫治器中矫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探讨其矫治特点。方法:选择0.022″系统的直丝弓矫治器,使用MEAW技术对10例Ⅲ类错[牙合]和3例前牙开[牙合]病例进行矫治。结果:13例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矫治效果。结论:在直丝弓矫治器中使用MEAW技术矫治错[牙合]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亚力山大矫治技术在拔牙病例矫治中的作用。采用该技术对11例拔除双尖牙的患者进行矫治,平均疗程24个月,均达到上、下牙排列整齐、覆盖覆(牙合)正常,磨牙、尖牙关系中性。提示该技术可较理想地用于拔牙病例的矫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使用传动直丝弓矫治器与滑动直丝弓矫治器在安氏Ⅱ1错病例矫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16例上颌轻度前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第一组用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第二组用滑动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前及矫治后分别拍摄X线头颅定位片,测量颌骨及牙齿的位移变化。并记录矫治完成时间。结果:传动直丝弓矫治组的平均矫治完成时间为14个月,滑动直丝弓矫治组平均为17个月,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例矫治前后头影测量差值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例均获得了良好的矫治效果。结论: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比滑动直丝弓技术在安氏Ⅱ1错病例矫治平均能缩短3个月治疗时间,且不需要第二磨牙加强支抗即能达到很好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张晓燕 《口腔医学》2010,30(3):158-160
目的 总结多曲方丝弓技术(multiloop edgewise arch wire,MEAW)在错牙合畸形矫治末期进行精细调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5例患者,经直丝弓技术矫治后期遗留磨牙支抗丧失,前牙覆牙合覆盖过深或磨牙前倾,局部小开牙合或上下牙尖窝关系不紧密,中线偏斜等问题,采用MEAW技术配合颌间牵引进行调整。结果 经过3~6个月的咬合调整,全部病例均覆牙合覆盖关系正常,尖窝关系良好。结论 MEAW技术配合颌间牵引用于直丝弓矫治末期的咬合调整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方丝弓固定矫治器用于再植牙的临床疗效是否优于传统的再植术。方法:利用方丝弓固定正畸术的矫治原理和矫治方法,应用于脱落牙的再植。结果:经临床疗效分析,证实方丝弓矫治器对脱落牙的再植固定成功率与软组织的医源性损伤程度均优于传统的再植方法。结论:使用方丝弓固定矫治器于脱牙再植中疗效优于传统再植术。  相似文献   

12.
上颌牙列及方丝弓矫治器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快速建立高精度的上颌方丝弓矫治器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通过多层螺旋CT扫描,获得上、下颌骨及牙列的数据,采用Mimics、Catia及ABAQUS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包括上颌牙列、牙周膜、牙槽骨、方丝弓矫治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观察计算机模拟矫治力作用下上颌中切牙应力分布。采用激光散斑剪切实验力学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建立了包含方丝弓矫治器的上颌牙列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机模拟作用下的应力分布情况与激光散斑剪切试验结果相近,模型的精确性得到了初步有效的验证。结论所建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仿真性好,方法便捷有效,为采用有限元法进行正畸生物力学分析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同时可为临床矫治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方丝弓矫治技术中应用尖牙向后结扎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尖牙向后结扎应用于方丝弓矫治技术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和使用方法。方法临床选择20名拔除第一双尖牙的病人,在方丝弓矫治的牙列排齐整平阶段,应用尖牙向后结扎,在镍钛圆丝的引导下,远中移动尖牙,研究尖牙与第二双尖牙靠拢的速度,并在尖牙移动前后拍摄X线牙片协助评价疗效。结果 尖牙与第二双尖牙靠拢的速度为0.80-1.05mm/月,平均速度0.90mm/月,且不同直径Ni-Ti圆丝引导下速度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尖牙向后结扎应用于方丝弓矫治技术的牙列排齐整平阶段,疗效明显,并缩短方丝弓矫治的疗程。  相似文献   

14.
滑动法在标准方丝弓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标准方丝弓中应用滑动法关闭间隙的疗效。方法:利用X线头影测量,对12例正畸患者拔除4个第一双尖牙的矫治前后进行测量研究。结果:方丝弓矫治中滑动法关闭间隙与关闭曲法比较,磨牙倾斜及前移(支抗消耗)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下切牙倾斜移动较多(P<0.05),结论:滑动法在标准方丝弓中的应用能有效地控制磨牙支抗,下切牙有倾斜移动,在标准方丝弓技术中可选择性采用滑动法关闭间隙。  相似文献   

15.
关闭拔牙间隙时二种正畸方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滑动直丝弓技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对比研究传统方丝弓的关闭间隙技术,探讨适合的矫治程序,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或安氏Ⅰ类双颌前突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研究组采用滑动直丝弓技术,对照组采用标准方丝弓技术,对两组关闭间隙前后的X线头颅片分别进行测量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节省支抗上略有差别,研究组治疗后上中切牙平均伸长0.5mm,对照组平均伸长1.4mm,经统计学检验二者差异有显著性。研究组治疗后上中切牙转矩平均减少5.0°,对照组转矩平均减少8.0°,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每次复诊时间研究组比对照组平均少6.5分钟,平均疗程前者比后者短15周,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结论滑动直丝弓技术拔牙病例的磨牙支抗需求略多于标准方丝弓技术,但有利于维持前牙覆和切牙位置。同时临床治疗时间较短,操作较简单。  相似文献   

16.
方丝弓矫治器三维有限元力学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以有限元方法建立方丝弓矫治器的力学分析数字模型。方法:采用powerSHAPE3040造型软件,在已有的下颌三维数字模型基础上,划出托槽槽沟中心平面(H)、颊面牙体长轴和托槽中心,以其为基准,构建下颌左侧牙列槽沟为0.018in(1in=2.54cm)的托槽模型。这些托槽在各牙位的槽底厚度相同,托槽槽沟在同一H平面。然后据此托槽和H平面构建出0.016in×0.022in的平直方丝模型。再用ANSYS分析系统将这些三维模型转化为三维有限元模型。牙、牙周膜、牙槽骨和托槽以4点四面体单元划分,弓丝以10点四面体单元划分。结果:获得下颌牙列及其托槽和平直方丝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该托槽槽底带有转矩,所建平直方丝在H平面上与托槽槽沟均匀接触,因此初始状态彼此无作用力。结论:该模型初步建立了用三维有限元法对固定矫治技术进行全牙列分析的平台。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and compare the difference in the level of pain using the visual analog scale (VAS) between cases treated with the edgewise appliance and Invisalign. In addition, the cause of pain and discomfort in the Invisalign cases was identified.

Methods

The sample consisted of 145 cases for the edgewise group (EG; n = 55), Invisalign group (IG; n = 38), and edgewise and Invisalign group (EIG; n = 52). VAS scores were collected during the first three stages (first stage: 0 to 7 days, second stage: 14 to 21 days, and third stage: 28 to 35 days) and at the end of the treatment (overall VAS score). Evaluation of the cause of pain was categorized into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problem (category 1: non-smoothed marginal ridge or missing materials, category 2: deformation of attachments, and Category 3: deformation of the tray). Statistical comparison of VAS scores between groups was performed by two-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Results

A significantly higher VAS score was observed at 3 and 4 days after, at 1, 2, and 3 days after, and at 2 and 3 days after in stages 1, 2, and 3, respectively, in EG compared to EIG and IG.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in overall VAS scores between EG and IG in intensity of pain, number of days that pain lasted, and discomfort level. Only intensity of pain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EG and EIG. Most of the causes of problem in the Invisalign cases were deformation of the tray.

Conclusions

Invisalign may offer less pain compared to the edgewise appliance during the initial stages of treatment. In the use of Invisalign, deformation of tray must be carefully checked to avoid pain and discomfort for the patients.  相似文献   

18.
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前牙开畸形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艳红  王春玲 《口腔医学》2005,25(3):160-163
目的研究多曲方丝弓(MEAW)技术矫治前牙开牙合前后颌面部软、硬组织变化,探讨MEAW技术矫治开牙合的机制,并总结影响其疗效的因素。方法分析比较15例成人前牙开牙合患者应用MEAW进行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变化。结果矫治后上下磨牙直立并略压低,上、下颌切牙伸长且上切牙内收,牙合平面平整,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上下唇略内收。结论MEAW技术通过使前后牙及牙槽发生变化,有效矫治成人前牙开牙合。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