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单层共培养BMSCs和韧带成纤维细胞(ligament fi broblasts,LFs)经TGF-β1和bFGF-1诱导后,细胞活性、增殖能力和韧带特异性基因及蛋白表达和合成情况。方法 取3月龄SD大鼠,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法分离培养BMSCs,胶原酶消化法获得LFs。取第3代BMSCs和LFs,实验分为6组,分别为未诱导单纯BMSCs组(A组)、未诱导单纯LFs组(B组)、未诱导单层共培养组(C组)和诱导后单纯BMSCs组(D组)、诱导后单纯LFs组(E组)、诱导后单层共培养组(F组)。倒置相差显微镜及MTT法观测各组细胞生长情况;ELISA法检测细胞内Ⅰ、Ⅲ型胶原蛋白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韧带特异性蛋白(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细胞黏合素C、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因表达。结果 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共培养细胞可形成一单细胞层生长,F组最快融合至90%以上。MTT检测示,培养9 d时F组吸光度(A)值最高,D组次之,B组最低,与其余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示细胞内Ⅰ、Ⅲ型胶原蛋白浓度中,F组浓度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D、E组Ⅰ型胶原蛋白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Ⅲ型胶原蛋白浓度高于D组(P<0.05)。A~F组Ⅰ、Ⅲ型胶原蛋白浓度比值分别为1.17、1.19、1.10、1.25、1.17、1.18,D组明显高于其余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示,Ⅰ、Ⅲ型胶原及纤维连接蛋白基因表达量F组最高,细胞黏合素C D组最高,基质金属蛋白酶2 E组最高,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层共培养BMSCs和LFs经TGF-β1和bFGF-1诱导后,细胞活性、增殖能力、韧带特异性基因及蛋白均增高,可作为韧带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2.
不同浓度的IL-1β和TGF-β1对大鼠肋软骨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人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体外培养的SD大鼠肋软骨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不同剂量IL-1β和TGF-β1作用48h后软骨细胞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表达水平.采用RT-PCR方法检测细胞Ⅱ型胶原、aggrccanase-1,2、aggreean的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IL-1β可以促进软骨细胞aggreeanase-1,2的表达,从而降低多聚蛋白聚糖的含量,破环细胞外基质结构,减少II型胶原的含量,使细胞呈现去分化的表现,对软骨细胞起负性生调节作用.低浓度的TGF-β1对软骨细胞起保护的作用;高浓度的TGF-β1(100ng/m1)在促进蛋白多糖表达的同时也促进软骨细胞蛋白多糖的降解,从而打破软骨的代谢平衡,起负性调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背景:多基因联合转染具有增强功能基因协同效应、消除短板差异等作用,因而目前被受到广泛重视。目的:观察以逆转录病毒(RV)为载体,介导白介素-1受体拮抗蛋白(IL-1Ra)基因单独转染及其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共同转染兔膝软骨细胞后的表达,及对其增殖代谢的影响。方法:构建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2-IL-1Ra-GFP 与 PLNCX2-TGF-β1-RFP,将其转染至包装细胞 PT67,待形成阳性克隆后扩增培养,收集病毒上清,并计算病毒上清滴度。将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分为空白转染组、PLNCX2空载体转染组、IL-1Ra单基因转染组及IL-1Ra +TGF-β1双基因转染组。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进行瞬时基因表达(细胞转染后48 h)及稳定基因表达(筛选后4周)的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IL-1Ra、TGF-β1及Ⅱ型胶原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生长周期比例。结果:PLNCX2-IL-1Ra-GFP 与 PLNCX2-TGF-β1-RFP 转染包装细胞后分别有绿色荧光与红色荧光表达;空白组与PLNCX2空载体转染组的上述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ELISA检测示基因转染组有明显基因表达;与空白组及PLNCX2空载体转染组相比,双基因转染组IL-1Ra、TGF-β1、Ⅱ型胶原含量明显提高,IL-1Ra基因转染组IL-1Ra含量提高明显,但TGF-β1、Ⅱ型胶原含量提高不明显;双基因转染组软骨细胞位于S期的比例明显增高,与其他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逆转录病毒载体构建成功,基因转染软骨细胞后可获得稳定表达,双基因转染的软骨细胞生物学活性优于单基因转染,为基因治疗骨关节炎(OA)的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代次正常软骨细胞和关节炎软骨细胞对琼脂糖-B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的促进作用.[方法]分离新西兰兔BMSCs,正常软骨细胞.制作兔关节炎模型,提取兔关节炎软骨细胞.将BMSCs和低熔点琼脂糖复合成凝胶块,放在自制的六孔板网格架上,构建兔软骨细胞-BMCSs共培养系统.在3、7、14 d取各组琼脂精BMSCs凝胶块进行实时定量PCR、GAG含量检测.[结果]兔关节炎模型制作成功,关节面色泽较灰暗,关节软骨粗糙.Normal PO-BMSCs组的Ⅱ型胶原基因表达明显增强,Normal P3-BMSCs组Ⅰ、Ⅱ型胶原及蛋白聚糖基因表达均未见明显增强,OA PO-BMSCs组蛋白聚糖基因表达明显增强,OA P3-BMSCs组Ⅰ型胶原基因表达水平在3个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Normal PO-BMSCs组的GAG含量为5.7±0.49μg/mg(湿重),较对照组有明显上升.OA PO BMSCs组GAG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三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兔正常PO软骨细胞与兔关节炎PO软骨细胞所分泌的形态发生素能够有效促进B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而兔正常P3软骨细胞的促分化作用微弱,兔关节炎P3软骨细胞不能促进B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5.
龙华  袁华  马保安  鱼兵  裘秀春  范清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16):1239-1241,i0003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感染对兔关节软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观察其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对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质量。[方法]以腺病毒Adeno-X^TM为基因转移载体,制备携带TGF-β1基因的高滴度腺病毒液感染兔关节软骨细胞,通过光电镜、免疫细胞化学、Northern杂交及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等方法观察软骨细胞形态、增殖及外源基因的表达。再将其与骨基质明胶(BMG)支架相复合移植修复同种异体关节软骨缺损。[结果]腺病毒感染软骨细胞后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可检测出外源基因编码蛋白的表达,Northern杂交显示Ⅱ型胶原表达水平增加,TGF-β1的表达显著增加了原代软骨细胞S/G2/M期细胞比例。将其复合于骨基质明胶上,经组织染色和电镜观察可见软骨细胞贴附于BMG表面和孔隙内大量增殖,在体移植修复实验组新生组织为透明软骨,关节面平整,软骨下骨完全重建再生。[结论]软骨细胞经携带TGF-β1基因的腺病毒感染后,能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可用于制备组织工程化软骨。  相似文献   

6.
TGF-β1和Ki67在原发性乳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TGF-β1和Ki67在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二者表达与原发性乳腺癌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评估和治疗乳腺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251例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TGF-β1和Ki67的表达,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TGF-β1在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54.98%(138/251),Ki67在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72.11%(181/251)。Ki67表达与TGF-β1表达有关(P〈0.05)。结论TGF-β1信号通路的异常导致原发性乳腺癌细胞增殖异常,而表达为肿瘤细胞Ki67升高。联合检测TGF-β1和Ki67可能有助于原发性乳腺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非接触性共培养环境下,BMSCs定向分化为类髓核细胞在共培养时间上的差异性,寻找适合体内移植的最佳时间。方法取6只8周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体重1.5~2.0 kg)骨髓及椎间盘髓核,分离、培养BMSCs和髓核细胞并进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取原代髓核细胞和第2代生长良好的BMSCs体外建立非接触性共培养模型。观察共培养后第1、3、5代BMSCs的形态学变化并绘制生长曲线;RT-PCR检测共培养5、10、15 d BMSCs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共培养5、10、15、20、25、30 d BMSCs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蛋白的表达。结果 BMSCs相对特异性标记物CD44、CD90表达阳性,造血细胞表面标记物CD34、CD45表达阴性。髓核细胞Ⅱ型胶原、蛋白聚糖表达阳性。共培养后2周BMSCs形态发生明显变化,呈多角形、不规则形;共培养后3代内,BMSCs生长速度无明显差异,随着传代次数增加,细胞增殖明显减慢。RT-PCR检测示共培养后10、15 d BMSCs蛋白聚糖和Ⅱ型胶原mRNA表达明显高于5 d时(P<0.05),而10 d与15 d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示共培养后随时间延长细胞表达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蛋白逐渐增加,5、10、15 d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 d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非接触性共培养环境下,BMSCs在髓核细胞诱导下可向类髓核细胞分化,表达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在共培养15 d时达到相对稳定,此时较适合进行体内移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TGF-β1和IGF-1基因转染大鼠BMSCs后,目的基因分泌情况及向软骨细胞的分化效果,为构建新型的组织工程软骨种子细胞提供思路. 方法 6周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只,体重约150 g.扩增、提取质粒pcDNA3.1-IGF-1、pcDNA3.1-TGF-β1,酶切、电泳鉴定并测序.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分离法,分离、纯化Wistar大鼠BMSCs,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原代和传代BMSCs形态学改变,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表面标志.将TGF-β1和IGF-1基因单独或共转染第3代BMSCs,按转染情况分为5组未转染组(A组)、转染空载体组(B组)、转染TGF-β1组(C组)、转染IGF-1组(D组)、TGF-β1与IGF-1共转染组(E组).对转染后细胞进行筛选,MTT法测定筛选后细胞的增殖活性,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筛选后细胞的表达. 结果 电泳显示IGF-1和TGF-β1两目的基因条带,基因测序与Gene-Bank cDNA序列相符.大鼠BMSCs原代细胞接种24 h后可见少量贴壁突起细胞,4、5 d开始形成典型的BMSCs簇状增生,9、10 d细胞生长即可达80%~90%融合;传代后细胞形态较均一.免疫荧光法检测BMSCs的CD29、CD44呈阳性反应,CD34、CD45呈阴性反应.转染24 h后有少量细胞死亡,筛选3周后细胞克隆形成,至第4周细胞可传代,多数细胞变成多边形,部分细胞边界不清,呈圆形,核偏位,核周颗粒明显.MTT法测定A、B、C、D、E组细胞在490 nm波长处的吸光度(A)值,分别为0.432±0.038、0.428±0.041、0.664±0.086、0.655 ±0.045和0.833 ±0.103.A、B组与C、D、E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A、B组以及C、D、E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目的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TGF-β1表达以C组最多,分别为0.925 ±0.0220、124.341 7 ±2.982 0,E组次之,分别为0.771 7±0.012 0、101.766 7±1.241 0(P<0.01);IGF-1表达以E组最多,分别为1.0200±0.026 0、128.171 7±9.152 0,D组次之,分别为0.465 0 ±0.042 0、111.045 0 ±6.248 0(P<0.01);Ⅱ型胶原表达以E组最多,分别为0.980 0 ±0.034 0、120.355 0 ±12.550 0,C组次之,分别为0.720 0 ±0.026 0、72.246 7 ±7.364 0(P<0.01). 结论 通过TGF-β1和IGF-1基因共同转染BMSCs修复软骨缺损是一个较有前景的发展方向,对组织工程软骨应用于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猪TGF-β1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并转染BMSCs,为构建组织工程骨软骨提供TGF-β1修饰的BMSCs,作为持续、高效的种子细胞。方法将已获取的目的基因TGF-β1cDNA包装至慢病毒载体中,通过PCR及基因测序对阳性克隆进行鉴定,并测定病毒滴度。取2月龄巴马香猪(体重约15 kg)骨髓制备BMSCs,取第2~3代用于实验。用TGF-β1重组慢病毒载体以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为10、50、70、100、150分别转染BMSCs,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并以Western blot检测不同MOI值的转染效果,确定最佳MOI值。用TGF-β1重组慢病毒载体以最佳MOI值感染BMSCs作为实验组,以空载体转染的BMSCs(空载体组)及未转染的BMSCs(空白组)作为对照,通过RT-PCR、免疫细胞化学染色、ELISA等方法检测TGF-β1基因及蛋白在BMSCs中的表达情况,并检测Ⅱ型胶原表达情况。结果经PCR及基因测序鉴定TGF-β1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并成功转染BMSCs,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强绿色荧光;Western blot示MOI为70时转染效果最佳;RT-PCR示实验组TGF-β1基因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空载体组及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示实验组TGF-β1蛋白及Ⅱ型胶原呈阳性表达,而空载体组及空白组呈弱阳性或阴性表达;ELISA示实验组TGF-β1蛋白至转染后21 d仍有较高表达。结论 TGF-β1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可成功转染BMSCs,TGF-β1蛋白可长期、稳定表达,促使BMSCs向成软骨细胞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10.
地塞米松抑制TGF-β1对人α1(I)前胶原基因的转录激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与TGFβ1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对人α1(I)前胶原基因启动转录的影响。方法:人皮肤及瘢痕成纤维细胞原代、传代培养。采用FuGENE转染试剂,分别瞬间转染含人α1(Ι)胶原基因5'侧翼序列-2.5kb与报告基因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的重组体phCOL2.5至人皮肤及瘢痕成纤维细胞。ELISA法测定地塞米松及TGFβ1作用24h后,转染了phCOL2.5的2种成纤维细胞的报告基因CAT表达量。结果:地塞米松能抑制转染了phCOL2.5重组体的人皮肤及瘢痕成纤维细胞CAT表达量,且能拮抗TGFβ1对转染了phCOL2.5重组体的2种成纤维细胞CAT表达的上调作用(P<0.05)。结论:在正常皮肤及瘢痕成纤维细胞中,地塞米松均能抑制人α1(Ι)前胶原基因的启动转录,且能拮抗TGFβ1对人α1(Ι)前胶原基因的转录激活。  相似文献   

11.
反义TGF-β1抑制Ⅲ度烫伤愈合中瘢痕形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反义TGF-β1对Ⅲ度烫伤愈合中瘢痕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 SD大鼠Ⅲ度烫伤后,分3组进行处理:①反义TGF-β1脱氧寡核苷酸;②反义TGF-β1重组质粒;③空白对照。分别于烫伤后1,3,5,14dRT-PCR、免疫组化检测TGF-β1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烫伤后5,14,21,28,60d原位杂交检测I型胶原mRNA的表达变化,病理检测炎性细胞浸润反应和胶原分布状况。结果 反义作用组在烫伤后14d内TGF-β1mRNA和蛋白质和表达均减少。原位杂交显示对照组在14dⅠ型胶原mRNA开始表达,28d达到高峰,随后减少,反义作用组无此现象,一直保持低表达。病理染色显示反义作用组炎性细胞浸润少,炎性反应低,胶原合成减少。结论 反义TGF-β1可抑制Ⅱ度烫伤愈合中瘢痕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不同培养条件下脂肪干细胞与软骨细胞共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病理状态下软骨细胞能否诱导脂肪干细胞(ADSC)向软骨细胞分化以及可能的最佳条件,以便为临床修复关节软骨损伤提供可能的新途径.[方法]分离共培养新西兰大白兔骨关节炎模型的ADSC和软骨细胞,根据不同血清浓度(10% FBS和2% FBS)和不同培养空间(纤维蛋白凝胶支架和无支架单层培养)分组,共培养14 d后,胰酶消化终止.倒置显微镜观察和透射电镜观察共培养后ADSC的形态变化.甲苯胺蓝染色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共培养后ADSC的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的表达水平.RT-PCR检测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的基因转录水平.[结果]共培养7 d后部分ADSC变圆,14d时ADSC形态高度分化与成熟软骨细胞相似,其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的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均增高,尤以10%FBS支架共培养组最为明显.[结论]与病理状态下软骨细胞共培养后,ADSC可以被诱导成软骨样细胞.高浓度血清三维培养可以增强这种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软骨微环境对软骨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本实验探讨软骨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共培养体外构建软骨的可行性.方法 分别培养猪软骨细胞与人成纤维细胞,将两种细胞按3:7(软骨细胞:成纤维细胞)比例混匀,以5.0×107/ml终浓度接种于聚羟基乙酸支架(PGA,直径9mm,高2mm)作为共培养组,相同终浓度单纯软骨细胞和单纯成纤维细胞分别接种于相同支架作为阳性对照及阴性对照.每组各接种3例标本,每例接种细胞悬液200μl.全部标本均体外培养12周后取材,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等检测对构建软骨进行评价.结果 各组细胞均与材料支架粘附良好.体外培养12周后,阳性对照组(软骨细胞组)及共培养组均形成成熟的软骨样组织,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显示有成熟的软骨陷窝样结构及Ⅱ型胶原表达.软骨细胞组在体外培养过程中能基本保持复合物初始的大小和形状,形成的软骨在组织学上也教为均匀一致.共培养组在培养过程中稍有缩小,在复合物的周边区域形成了均质的软骨样组织,但在近中心区域存在一定量的纤维性组织.阴性对照组(单纯成纤维细胞组)在体外培养过程中逐渐皱缩变形,未形成软骨样组织.结论 软骨微环境在体外软骨分化及软骨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软骨细胞与成纤维细胞体外共培养能形成软骨样组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在不同滚压参数下,滚压载荷生物反应器对BMSCs-琼脂糖复合体中兔BMSCs向软骨细胞诱导分化的作用。方法分离2.5月龄新西兰兔BMSCs,培养至第3代后与低熔点琼脂糖复合成凝胶块,并在自制模具中形成直径4 mm、高4 mm的圆柱形BMSCs-琼脂糖复合体。将样本分别在0.4 Hz、3 h/d基本参数下比较压缩量10%、20%、30%(分别为A1、A2、A3组),以及0.4 Hz、20%压缩量基本参数下比较20 min、3 h、12 h滚压时间(分别为B1、B2、B3组)对B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的作用,以静态培养作为对照组。在培养24 h及7、14、21 d时取各组标本进行死活细胞检测、实时定量PCR检测、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GAG)含量检测及组织学染色观察。结果死活细胞检测:14、21 d时,A1、A2组活细胞比率均显著高于A3组,B1、B2组活细胞比率均显著高于B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定量PCR检测:各实验组7、14、21 dⅡ型胶原及蛋白聚糖(Aggrecan)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21 d时,A1、A2组Ⅱ型胶原、Aggrecan mRNA表达均高于A3组,B1、B2组均高于B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指标A1、A2组间及B1、B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AG含量检测:14、21 d时,A1、A2组GAG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A3组,B1、B2组GAG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和B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1 d时A1、A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30,P=0.027)。组织学观察:21 d时,A2组和B2组出现明显蓝染,可见软骨陷窝样结构;而A1、A3组和B1、B3组蓝染效果较差,分布稀少。结论滚压载荷生物反应器在0.4 Hz、20%压缩量、3 h滚压时间参数下,能更有效地促进BMSCs-琼脂糖复合体中兔BMSCs向软骨细胞诱导分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SPIO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软骨细胞共培养的可行性,为临床修复关节软骨损伤寻找新途径.[方法] 分离、扩增新西兰大白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和软骨细胞,根据SPIO标记(50μg/ml)和不同培养环境(共培养、单独培养)分4组,每天在倒置显微镜观察共培养后BMSCs的形态变化,共培养14 d后,免疫组化检测Ⅱ型胶原表达情况,阿利新蓝法检测蛋白多糖(GAG)表达水平.[结果] 共培养7 d后标记的部分BMSCs变圆,14 d时BMSCs形态高度分化与成熟软骨细胞相似,其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的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均增高,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1.软骨细胞微环境能有效诱导B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2.SPIO可以安全、有效地标记BMSC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软骨共培养体系诱导小鼠ES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 GFP标记的小鼠ES细胞初步分化为EB后,将EB消化为单个细胞,同猪关节软骨细胞按一定比例(1∶3)昆合后接种于PGA材料,体外培养1周后植入裸鼠皮下3周取材.对照组为EB细胞接种组及软骨细胞接种组.取材后行连续冰冻切片,切片分别做荧光拍照,HE染色及甲苯胺蓝染色.结果 组织学结果显示,EB细胞接种组形成畸胎瘤;软骨细胞对照组形成软骨组织;实验组形成软骨组织和畸胎瘤的混合体.甲苯胺蓝染色结果和荧光照片对照结果显示,部分软骨组织GFP阳性,由小鼠ES细胞分化而来.结论 软骨共培养体系可以诱导小鼠ES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但得到的软骨组织不纯,混有畸胎瘤组织.  相似文献   

17.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其受体在人肾部细胞系和正常肾细胞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和RT-PCR方法,检测二种人肾癌细胞系和一种原代培养肾纤维母细胞TGF-β1及其Ⅰ和Ⅱ型受体的表达情况。结论由于人肾癌细胞系表达Ⅱ型受体量减少或丢失,因而对TGF-β1抑制作用减弱,这可能是肾癌细胞系呈侵袭性生长的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18.
SD大鼠糖尿病创面与正常创面中TGF-β1、TGF-β3的表达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正常创面与糖尿病模型创面肉芽组织中TGF-β1、TGF-β3不同时段表达水平的差异,探求糖尿病创面“难愈”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实验性正常创面及糖尿病创面背部全层皮肤缺损模型,分别于不同时段(3天、7天、11天)取材,EnVision二步法免疫组化测定,并行图像扫描定量分析TGF-β1、TGF-β3水平变化。结果:创伤后3天、7天和11天,正常创面模型组TGF-β1表达分别为(25.56±6.86)、(24.79±5.62)和(28.57±6.39),TGF-β3表达分别为(39.69±5.46)、(23.20±2.45)、(13.69±3.63)。而糖尿病溃疡模型组TGF-β1表达分别为(7.10±3.74)、(9.47±1.72)和(7.87±2.53),TGF-β3表达分别为(14.99±1.87)、(18.72±5.01)和(8.68±3.39)。糖尿病性创面肉芽组织中各时段(3天、7天和11天)TGF-β1及TGF-β3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创面组(P<0.05)。结论:SD大鼠糖尿病创面TGF-β1及TGF-β3的低水平表达,可能是创面愈合迟缓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TGF-β2转染关节软骨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观察人关节软骨细胞在体外单层培养过程中的去分化,以及转染TGF-β2在关节软骨细胞内的表达和对去分化的抑制作用。方法 从手术中切除的软骨组织中分离培养成人关节软骨细胞,通过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已构建的pcDNA3.1( )/TGF-β2转染到体外单层培养的软骨细胞中,采用RT-PCR,ELISA、组织学染色、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的方法.分别对转染组和未转染组的第1、6、9代细胞进行检测,比较目的基因表达、软骨细胞形态以及胶原和多糖生物合成的差异.结果 经多次传代后,未转染软骨细胞在体外单层培养过程中逐渐走向去分化.TGF-β2、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聚糖体的表达逐渐减低.而Ⅰ型胶原的表达增高,目的基因在转染组各代软骨细胞内均得到表达,转染后细胞保持软骨细胞的形态,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聚糖体表达虽有降低.但均高于未转染的同代细胞,而Ⅰ型胶原表达增高的程度低于未转染细胞。结论 人关节软骨细胞在体外单层培养中有去分化趋势;pcDNA3.1( )/TGF-β2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人关节软骨细胞获得成功.在转染后关节软骨细胞内稳定表达.并对软骨细胞的去分化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膀胱癌)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3)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这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ABC法对38例首发膀胱癌中TGFβ1和TGFβ3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高分化、浅表性、随访无复发的膀胱癌中TGFβ1与TGFβ3在胞浆中的表达显著高于低分化、浸润性、随访复发的膀胱癌。结论:胞浆内TGFβ1与TGFβ3可能在早期胱癌中起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