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um.Caarcinoma,EMTC)是老年妇女常见病,尤其在绝经前后。在我院其发病率居女性生殖系恶性肿瘤第二位,仅次于宫颈癌。在术前子宫内膜活检中,腺瘤型非典型增生与高分化腺癌鉴别困难,尤其从细胞形态上无法区别。且部分EMTC局限或局灶性生长,刮宫过程中也易漏诊。近几年来遇到此种病例55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形态学分析,旨在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患者,65岁,主因绝经10年阴道出血2个月入院。近2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出血,量少,仅便后有点滴出血。无腹痛、阴道排液及排脓。无尿急、尿频、尿痛,无腹泻及便秘。2004年3月3日在我院门诊行B超检查示:子宫内膜回声减低,双侧附件未见异常。诊断性刮宫病理报告:宫颈管内膜及炎性坏死组织中可见异型细胞,考虑恶性肿瘤。入院诊断:子宫内膜癌。  相似文献   

3.
4.
23例子宫乳头状浆液性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子宫乳头状浆液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分析,探讨其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自1980年1月~1998年6月,收治子宫乳头状浆液性癌23例,对其临床病理、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全部病例采用手术治疗,术后辅助放疗和/或化疗者18例。56.5%的病例肌层浸润深度超过l/2肌层(13/23),56.5%有子宫外扩散(13/23),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率为54.5%(6/11),几乎缺乏雌、孕激素受体,预后差,随访期内13例死亡。结论:子宫乳头状浆液性癌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与普通的子宫内膜癌明显不同,合理的个体化综合治疗可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李红 《当代医学》2013,(26):101-10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与临床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2例子宫内膜癌的瘤组织进行常规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年龄分布主要以50~60岁年龄段居多,主要症状为无痛性阴道流血,组织学分级主要为高分化腺癌构成比为69%;组织学类型主要为子宫内膜样腺癌,构成比为78%;肌层浸润深度<1/2者,构成比为76%。结论子宫内膜癌的预后与其组织病理学分型和分级,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王光敏  张金玉 《重庆医学》1999,28(5):369-369
子宫内膜癌是老年妇女疾病之一,绝大多数发生在50岁以上。近年来,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近12年间,我院收治子宫内膜癌30例,其中,1994年前治疗27例,1994~1997年治疗3例。现将两阶段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资料来源:1984~1996年,我院妇产科收治子宫内膜癌30例,29例术前分段诊刮,经病理检查确诊,另1例术前诊断子宫肌瘤,手术中冰冻片确诊子宫内膜癌,年龄最长者78岁,最小者40者。绝经后发病时间长者20年,短者2年。绝经后阴道流血24例,月经紊乱6例。…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其中的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UPSC)等属于非激素依赖型内膜癌,虽然在子宫内膜癌中所占比例不到10%,但其侵袭性强、预后差。为提高对UPSC的认识,本文就笔者在临床中接触到的11例UPSC的临床病理特点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2000年1月至 2003年12月63例子宫内膜癌病例,并对手术标本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 PR)、p53 及CerbB-2基因、增殖指标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凋亡抑制基因bcl-2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 分析其表达与临床预后因素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肌层浸润深度的相关性.结果子宫内膜癌主要表现为阴道出血及腹痛.ER、PR表达随着肿瘤分化级别增高而降低; p53以及PCNA表达分别随手术-病理分期期别、肿瘤分化级别、肌层浸润深度的增加而增高,有显著性意义;bcl-2表达则随着以上三项预后指标级别的增加而呈显著性降低; CerbB-2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期别呈正显著相关性.结论 ER、PR、bcl-2表达降低,p53、PCNA和CerbB-2表达升高,提示内膜癌预后差,指示多指标检测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9.
113例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的意义及子宫内膜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1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结果:临床分期误差率I期为13.8%(12/87%),Ⅱ期为80.9%(12/21),Ⅲ期2例术后分期均发生改变。盆腔淋巴肌层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0.05)。结论:病理分期充分反应病变扩散范围,指导术后辅助治疗,判断预后。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与子宫肌层浸润深度,组织学分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癌67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癌 (EC)的临床病理特点 ,为该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 67例子宫内膜癌进行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结果 :67例子宫内膜癌中阴道不规则流血 7d至半年 16例 ,占 2 3 88% ;流血 3年至 9年 2例 ,占 2 98% ;月经经量增多 3年至 10年 3例 ,占 4 48% ;绝经 3月至 5年 2 2例 ,占 3 2 84% ,绝经 6年至 15年 18例 ,占2 6 87% ;绝经 16年至 2 0年 3例 ,占 4 48% ;绝经超过 2 0年 2例 ,占 2 98%。仅 1例无阴道流血 ,只有腰腹疼痛症状 ,占 1 49% ,所以不规则阴道流血是一个很重要的临床表现。结论 :掌握子宫内膜癌的形态特征并结合临床分期 ,对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手术前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以提高临床分期术前诊刮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择我院子宫内膜癌患者28例,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均进行病理检查证实,术前临床分期按1971年FIGO标准,术后病理分期按1988年FIGO分期,分别将术前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术前诊断性刮宫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组织学类型进行比较。结果:术前临床分期总误差率46.4%(13/28),临床分期误差率工期25.0%,Ⅱ期为80%,Ⅲ期为50%。术前病理误诊率14.3%(4/28),总误差率为25.0%(7/28)。结论:术前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术前诊刮病理诊断结果与术后组织学类型间均存在差异。因此,对于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临床上应进行综合检查及评估,以提高临床分期和病理组织学类型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杨晓辉  欧阳婧  李小毛 《广东医学》2020,41(16):1647-1650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的复发情况。方法 对 2000—2012年期间广东地区 64家子宫内膜癌 防治项目协作医院收集到的 5816例子宫内膜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81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 中,3、5、10年无进展生存率为 90.7%、89.5%、88.5%,其中复发病例 689例,占 11.8%,复发时间 3~101个 月,中位复发时间 12个月;术后 1年内复发占 51.1%;术后 5年内复发者占 97.8%。(2)复发部位最常见于 盆腔(58.8%)、肺(18.1%)、骨(10.5%)。(3)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患者的 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 94.0%、89.4%、72.1%、38.8%,Ⅰ 期、Ⅱ 期、Ⅲ 期、Ⅳ 期 患 者 的 复 发 率 分 别 为 6.6%、14.2%、29.8%、 56.0%,随着手术 -病理分期增高,子宫内膜癌患者复发率增高。(4)子宫内膜样腺癌、浆液性腺癌、透明细 胞癌、鳞状细胞癌的复发率分别为 11.3%、29.7%、24.6%、35.7%,Ⅱ型子宫内膜癌的复发率比Ⅰ型子宫内 膜癌高。结论 子宫内膜癌复发率仍较高,子宫内膜癌术后应严格随访至术后 5年,随访重点筛查盆腔情 况,同时应该加强晚期和特殊类型患者的治疗和随访。  相似文献   

13.
朱雅利  孟欣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2):1503-150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2006年1月~2009年1月我科收治的子宫内膜癌病例4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总生存率为95.7%.2例在半年内复发,复发部位均在阴道.死亡2例,其中,1个月死亡1例,6个月死亡1例.结论:临床分期法难以反映Ⅰ期子宫内膜癌子宫外转移及发生不良预后的原因,手术分期法则更具合理性;腹腔细胞学检查对分期、预后估价、指导治疗均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70例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杨玫 《重庆医学》2003,32(8):1061-1062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临床表现、B超检查、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误差,诊刮与术后标本组织学类型及组织学分级的符合率,腹腔细胞学检查,淋巴结清扫以及雌孕激素受体检测的意义。方法 回顾了70例患者临床资料,逐一进行了分析。结果 患者年龄35~68岁,高发年龄47~53岁,临床表现以绝经后阴道出血最多,其次为月经量增多,不规则阴道出血,分别占41.4%、30%、24.3%,有77.8%的患者B超显示宫腔回声异常或宫内膜增厚,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存在很大误差,达22.7%~87.5%,术前诊刮与术后标本病理类型符合率高,为76.9%,病理组织学分级符合率为66.7%~l00%,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率高达88.4%~100%,组织学分级高分化的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率高。结论 阴道异常出血特别是绝经后出血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症状,B超对内膜癌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价值,诊刮是诊断内膜癌以及判断有无宫颈受累的经典方法,应重视腹腔细胞学检查、淋巴结清扫、以确定期别,为以后辅助治疗的选择以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受体水平与肿瘤恶性程度呈负相关,可以反应预后,同时可为激素治疗作指导。  相似文献   

15.
刘瑞霞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2):102-102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内膜样腺癌62倒,是最常见的亚型。绝经前后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病理类型及肌层浸润深度、受体分布方面有统计学差异.且受体水平与肿瘤恶性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能够有效预测子宫内膜癌复发患者预后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3年10月?2019年5月共473例Ⅰ~Ⅲ期接受了标准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数据,术后随访患者复发情况.整体复发包括局部区域复发和不良预后复发.本研究的终点指标为整体复发、局部区域复发和不良预后复发患者的无复发生存(recur...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不同年龄子宫内膜癌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7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资料 ,年龄≤ 45岁的 12例设为A组 ;年龄 >45岁的 61例设为B组。分析 2组患者的子宫肌层浸润深度、细胞分化、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 A组子宫肌层浸润少 ,细胞分化级别低 ,多为内膜样癌 ,淋巴结转移少见。 2组患者临床分期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 45岁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高危因素少于 >45岁子宫内膜癌患者  相似文献   

18.
子宫全切除术后并发阴道残端出血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为降低该并发症的发生率,笔者对我科1979年5月至1992年8月经治的497例子宫全切除术病例进行如下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 将497例分为A、B两组,其中1979年5月~1984年5月经治182例为A组,  相似文献   

19.
<正> 子宫内膜癌是由于宫体内膜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但其恶性程度却较低,生长缓慢,可在相当长时间内局限于子宫。常能通过手术加以控制,甚至获得限制而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收集了11例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合有关文献,对其生存期和病因进行了观察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15例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uterine papillary serous carcinoma,UPSC)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995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5例UPSC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其发病趋势、危险因素、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进行分析。[结果]平均发病年龄63.8岁,80%患者雌孕激素受体阴性,53.3%患者术后手术病理分期高于术前临床分期,P53在60%患者中有表达,中晚期患者血清CA-125水平均有升高。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多数术后辅助化疗、放疗,生存率仍较低。[结论]UPSC不同于子宫内膜样腺癌,具有其特殊性,恶性程度较高,预后差。合理的个体化综合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