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马兜铃酸(AA)刺激后肾小管上皮细胞再生的影响。方法:以5、10、20雠倒AA刺激LLC—PK1细胞株,同时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EPO(5、10、20U/ml),另设对照组。各组细胞培养24h后.TUNEL法原位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检测细胞PCNA的表达。结果:TUNEL结果表明,经AA5μg/ml刺激后.核染色阳性的细胞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而AA10μg/ml、20μg/ml刺激后,核染色阳性的细胞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P〈0.05);经EPO干预后,EPO 10U/ml和EPO 20U/ml可明显降低AA10μg/ml组阳性细胞的百分比(P〈0.05)。免疫组化显示:经AA5μg/ml刺激后,细胞核PCNA阳性表达增加,而经AA10μg/ml、20μg/ml刺激后,细胞核PCNA阳性表达逐渐减弱;加入不同剂量的EPO后,AA10μg/ml组PCNA阳性细胞均增多(P〈0.05)。结论:EPO可抑制AA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并促进细胞的再生,这可能是EPO对马兜铃酸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之一,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导致HaCaT细胞凋亡过程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B(PPAR[3)的表达情况,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对HaCaT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将培养的HaCaT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TNF—α小剂量组(10ng/ml TNF-α处理)、TNF—α大剂量组(20ng/mlTNF-α处理)、EGF+TNF—α小剂量组、EGF+TNF—α大剂量组,后2组先用20ng/mlEGF培养4h后,再分别予以10、20ng/ml TNF—α处理。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easpase.3)荧光检测试剂盒测定caspase-3的活性,噻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以5、10、20、40ng/ml的EGF处理HaCaT细胞,采用反转录.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PAR[3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与TNF-α小剂量组[(32±6)%]、TNF-ct大剂量组[(57±6)%]比较,EGF+TNF—α小剂量组、EGF+TNF-α大剂量组细胞凋亡率[(20±3)%、(28±4)%]明显下降(P〈0.01),caspase-3活性降低、存活率上升(P〈0.01)。20ng/mlEGF处理细胞时,PPAR[3mRNA及其蛋白表达最强。结论EGF在抑制TNF-α导致的HaCaT细胞凋亡的同时,亦增强细胞中PPARβ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小檗胺诱导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檗胺体外诱导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噻唑蓝(MTT)法检测10、20、30和40mg/L小檗胺作用于PC-3细胞24、48、72h的吸光度(A)值;流式细胞仪检测小檗胺作用后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小檗胺作用后bcl-2、bax和Survivin表达变化。结果各浓度组小檗胺作用48h。细胞抑制率分别为(13.60±1.49)%、(31.79±2.31)%、(54.16±3.09)%和(63.72±2.4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檗胺对PC-3细胞的抑制作用呈时间-浓度依赖性;40mg/L小檗胺作用24、48、72h,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1.44±3.27)%、(50.32±4.03)%和(63.46±3.7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小檗胺浓度的增高,凋亡率随之升高,细胞周期呈现G0/G1期、S期细胞比例增多,G2/M期细胞比例减少趋势;电镜扫描可见典型的“凋亡小体”;40mg/L小檗胺作用72h,PC-3细胞中bax的表达增加、Survivin表达减少(P〈0.05),而bcl-2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檗胺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和影响细胞周期的方式抑制PC-3细胞的增殖,并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诱导凋亡的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Survivin、上调bax蛋白的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与三氧化二砷(As2O2)具有协同效应治疗胰腺癌的药物。方法以胰腺癌细胞系SWl990为研究对象,观察5-氟尿嘧啶(5-Fu)、健择(Gemcitabine)和全反式维甲酸(AT—RA)与As2O3共同作用对细胞的影响。通过台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生长和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AnnexinV或PI阳性细胞的含量,评价以上药物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结果5-Fu和Gemcitabine与As2O3无协同效应。单独应用As2O3或ATRA均抑制SWl990细胞生长,不诱导细胞凋亡。其中,对照组活细胞密度为(8.5±0.3)×10^5个/ml,As2O3组为(4.4±0.1)×10^5个/ml,ATRA组为(6.7±0.2)×10^5个/ml。但是,As203和ATRA共同处理SWl990细胞后,细胞生长明显抑制,并诱导细胞凋亡。对照组活细胞密度为(8.5±0.3)×10^5个/ml,As2O3+ATRA组为(3.3±0.1)×10^5个/ml;对照组细胞活力为(92,0±1.2)%,As2O3组为(90.0±1.3)%,ATRA组为(93.0±1.4)%,As2O3+ATRA组为(65.0±2.1)%;对照组Annexin V和PI阳性细胞的含量为(6.0±1.2)%,As2O3组为(11.0±3.3)%,ATRA组为(5.0±1.4)%,As2O3+ATRA组为(37.0±5.3)%。结论As2O3和ATRA可协同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两者联合应用可能作为胰腺癌辅助治疗的另一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IGF-1R的siRNA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在人肺腺癌A549中对IGF-1R表达抑制及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设计并构建了pENTR/U6-shRNA-1和pENTR/U6-shRNA-2,同时设计并构建了pENTR/U6-shRNA—luc作为对照,转染A549细胞,48h后检测IGF-1R表达及分析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相对于对照组,pENTR/U6-shRNA-1和pENTR/U6-shRNA-2转染组IGF-IR 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22.1±2.5)%和(80.1±3.9)%,蛋白的表达分别为(15.2±3.1)%和(47.1±4.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NTR/U6-shRNA-1转染组抑制了Akt的磷酸化,增加了3%乙醇诱导的细胞凋亡作用,并使77.5%细胞停留在G0/G1期。结论IGF-1R的siRNA表达载体能有效地抑制IGF-1R的表达和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继发感染致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病变加重的机制。方法 24只SD大鼠平均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坏死性胰腺炎(ANP)组、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INP)组。8h后抽血测定血清淀粉酶、α-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1,并取胰腺组织行光镜、电镜检查和细菌培养。结果 (1)胰腺组织细菌培养阳性率:对照组为0(0/8);ANP组为12.5%(1/8);INP组为100%(8/8)。(2)光镜检查结果:对照组未见出血、坏死改变;ANP组可见出血,偶可见点灶状坏死,中等量炎细胞浸润;INP组出血常见,多见片状的坏死,大量炎细胞浸润。(3)电镜检查结果:对照组未见异常改变;ANP组可见分泌颗粒增多,粗面内质网轻度扩张;INP组可见分泌颗粒明显增多,粗面内质网扩张明显。(4)对照组、无菌性胰腺坏死(SNP)组、INP组的血清淀粉酶、α—TNF、IL-1检测结果分别为[(1903.8±224.6)U/L,(19.03±5.09)pg/ml,(7.73±0.92)pg/l],[(9371.4±1451.8)U/L,(48.55±14.92)Pg/ml,(20.36±4.90)pg/l],[(16980.0±2745.3)U/L,(131.40±39.17)pg/ml,(32.03±5.57)pg/l],其中INP组和SNP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升高(P〈0.01),INP组比SNP组有明显升高(P〈0.01)。结论 (1)继发感染可导致无菌性胰腺坏死病变明显加重;(2)以促炎细胞因子过度分泌为特征的全身炎症反应可能是继发细菌感染致无菌性胰腺坏死病变加重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存活素反义寡核苷酸诱导肾癌细胞凋亡及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存活素反义寡核苷酸封闭存活素的表达对肾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的存活素反义寡核苷酸技术转染肾癌细胞786-0。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及RT-PCR方法检测存活素蛋白及mRNA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检测癌细胞抑制率。酶标免疫测定caspase-3活性。结果存活素反义寡核苷酸能显著降低存活素蛋白和mRNA的表达,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效应。转染后的肾癌细胞出现了大量凋亡小体。400、600、800 ng/ml反义寡核苷酸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0.54±0.72)%,(12.80±0.38)%,(22.30±1.23)%,较空白对照组[(6.05±0.48)%]和正义对照组[(5.70±0.41)%]显著增加(P〈0.05)。反义寡核苷酸各组caspase-3的相对活性分别为0.052±0.009,0.078±0.004和0.092±0.002,与空白对照组(0.027±0.008)和正义对照组(0.028±0.00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存活素反义寡核苷酸能显著下调存活素基因表达,明显促进肾癌细胞786-0凋亡并抑制其增殖;可能是通过上调caspase-3表达来促进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落新妇甙对心脏移植效应性T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PKB)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方法分离BALB/C小鼠心肌细胞(2×10s/m1)和C57BL/6小鼠的脾细胞(1×10^6/ml),前者作刺激细胞,后者作反应细胞,进行混合细胞培养,建立小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体外模型。实验分4组:对照组,心肌细胞与脾细胞混合培养;3个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落新妇甙组加入落新妇甙(15μg/ml);落新妇甙加P13K激动剂组加入落新妇甙(15μg/ml)和P13K激动剂IL-8(20μg/ml);落新妇甙加P13K抑制剂组加入落新妇甙(15μg/ml)和P13K抑制剂LY294002(20μmol/L)。TUNEL法检测T淋巴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T细胞P13K和Bcl-2蛋白表达情况。RT-PCR法检测T细胞PKB mRNA表达情况。结果落新妇甙组T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74.2±11.7)%对(34.2±9.6)%,P〈0.01],P13K、PKB、Bcl-2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落新妇甙加P13K抑制剂组T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落新妇甙组,P13K、PKB、Bcl-2显著低于落新妇甙组(P〈0.01)。落新妇甙加P13K激动剂组T细胞凋亡指数和Bcl-2表达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落新妇甙诱导心脏移植效应性T细胞凋亡与其抑制PI-3K/PK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
bcl-xL基因转染对脊髓损伤半胱氨酸蛋白酶-3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bcl—xL基因转染对大鼠脊髓损伤Caspase-3表达的影响和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制备大鼠胸段脊髓T8,9压迫损伤模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bcl—xL组,将阳离子脂质体质粒混合后直接注入大鼠损伤脊髓,伤后1、3和7d利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bcl—xL和Caspase-3表达情况;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观察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bcl—xL组各时间段Caspase-3表达明显降低(P〈0.05),TUNEL阳性凋亡的神经细胞明显减少(P〈0.05)。结论 外源性bcl—xL基因体内转染在损伤脊髓的过度表达可减少脊髓不完全性损伤后凋亡,可能与其下调Caspase-3的有关。  相似文献   

10.
雄激素对前列腺癌细胞PAR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在前列腺癌特异性高表达的癌基因前列腺雄激素调节基因(PAR)对雄激素的反应及其机制,探讨通过抑制PAR基因治疗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可能性。方法用细胞计数检测双氢睾酮对LNCaP、PC3细胞增殖的刺激效应,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双氢睾酮对LNCaP、PC3细胞PAR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双氢睾酮和其拮抗剂联合作用对LNCaP细胞PAR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低浓度(0.001~1nmol/L)双氢睾酮刺激可促进LNCaP细胞增殖,且刺激效应随双氢睾酮浓度升高而增强,在0.1nmol/L浓度时达最大,细胞计数为(27、54±0.71)×10。爪/孔,为对照组(16.13±1.03)×10。爪/孔的(170.74±0.78)%;同时使PAR基因mRNA表达水平上调在0.1nmol/L浓度时最高,为对照组的(272.42±8.24)%,P〈0.05);高浓度(10、100nmol/L)双氢睾酮则抑制其增殖和PAR基因表达,在10nmol/L和100nmol/L浓度,细胞计数分别为(12.02±0.41)×10。/孔、(11.13±1.92)×10^4/孔(P〈0.05);PAR基因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76.64±2.47)%和(52.97±1.07)%,(P〈0.05)。这一调节效应可以为氟他胺所阻断。双氢睾酮对PC3细胞生长及PAR基因mRNA表达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PAR可能是雄激素.雄激素受体通路下游的前列腺癌特异性癌基因,有望成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基因和药物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通路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缺血再灌注(IR)损伤过程中细胞凋亡的调控及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的保护作用。 方法 正常培养的HK-2细胞,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IR组、LY294002干预组(PI3K-Akt阻断剂,10 μmol/L)、LiCl干预组(GSK-3β阻断剂,20 μmol/L)、rHuEPO干预组(20 U/L)、rHuEPO+LY294002干预组、rHuEPO+LiCl干预组。Western印迹法检测Akt(Ser473)、GSK-3β(Ser9)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活性; MTT法检测细胞活力;Annexin V和PI染色结合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凋亡。 结果 IR损伤诱导HK-2细胞凋亡率上调(15.20%±1.43%)、Akt活性水平下降、GSK-3β及caspase-3酶活性水平上调,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IR组相比,LY294002干预使细胞凋亡率进一步上调(18.20%±2.06%)、Akt活性水平下调、GSK-3β及caspase-3酶活性上调,LiCl干预使细胞凋亡率下调(12.30%±0.85%)、Akt活性水平上调、GSK-3β及caspase-3酶活性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rHuEPO干预与IR组相比,细胞凋亡率下降(11.10%±1.62%)、Akt活性水平升高而GSK-3β及caspase-3酶活性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rHuEPO干预相比,rHuEPO+LY294002双干预细胞凋亡率升高(13.40%±1.94%)、Akt活性水平下降而GSK-3β及caspase-3酶活性上调,rHuEPO+LiCl双干预细胞凋亡率下调(7.50%±1.31%)、Akt活性水平上升而GSK-3β及caspase-3酶活性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IR损伤可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Akt活性降低及GSK-3β活性升高,影响caspase-3依赖的外源性凋亡途径可能是其凋亡机制之一。rHuEPO可通过增强Akt活性,降低GSK-3β及caspase-3酶活性,从而减轻细胞凋亡,对HK-2 IR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白花蛇舌草对人胶质瘤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白花蛇舌草在体外对胶质瘤U87细胞株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白花蛇舌草含药培养基(0、5、10、15、20ml/L)处理U87细胞不同时间(24、72 h)后,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其对U87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照组与实验组细胞的凋亡差异,免疫印迹法检测U87细胞中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 经白花蛇舌草5、10、15、20ml/L处理后,U87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呈显著的剂量依赖性;经白花蛇舌草(5、10 ml/L)处理后U87细胞的凋亡率分别增加到(5.22±0.29)%、(8.38±0.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9±0.05)%(P<0.01);白花蛇舌草可明显上调U87细胞中Caspase-3的蛋白表达,且呈浓度依赖性.讨论白花蛇舌草对胶质瘤U87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可能通过上调Caspase-3基因的表达从而诱导细胞凋亡实现.  相似文献   

13.
红细胞生成素对高糖诱导肾小管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红细胞生成素(EPO)是否可以抑制高糖诱导的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及其相关机制。 方法 传代培养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渗透浓度对照组(OC组)、高糖组(HG组)、高糖+EPO 50 U/ml组(E1组)和高糖+EPO 100 U/ml组(E2组)。免疫荧光检测NRK-52E细胞有无EPO受体(EPOR)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高糖对EPOR表达的影响。流式细胞仪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荧光探针CM-H2DCF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水平。RT-PCR检测bcl-2、bax、capases-3 mRNA的表达。 结果 (1)NRK-52E细胞表达EPOR,且高糖可刺激EPOR表达增加。(2)高糖可诱导NRK-52E细胞凋亡,与葡萄糖相同渗透浓度的甘露醇不能明显诱导细胞凋亡。E1、E2组细胞早、晚期凋亡率显著低于HG组(P < 0.05)。(3)高糖刺激 NRK-52E细胞后,细胞内ROS产生增多,bcl-2 mRNA的表达下调,bax、caspase-3 mRNA的表达上调。EPO可以抑制细胞内ROS的产生,上调bcl-2 mRNA 表达,下调bax、caspase-3 mRNA 表达。 结论 EPO可能通过EPOR的介导,缓解高糖诱导的氧化应激,上调bcl-2 mRNA表达,下调bax、caspase-3 mRNA表达,抑制NRK-52E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肾脏的急慢性炎症与肾脏疾病的进展密切相关,本研究拟探讨姜黄素对内毒素(LPS)所致肾脏炎症的抑制作用。方法:SPF级昆明种小鼠40只,鼠龄6~8周,体重20~25g。小鼠分为3组:(1)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模型组(LPS组):腹腔注射LPS(1mg/kg和5mg/kg);(3)治疗组(LPS+姜黄素):动物先腹腔注射姜黄素(1mg/kg或5mg/kg)3d,然后腹腔注射LPS1mg/kg或5mg/kg。于处理后6h取材,切取部分肾组织用10%甲醛固定,HE染色,进行病理学观察。部分肾组织用于MCP-1mRNA检测。将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培养于KSF培养液中,设正常对照组给予正常培养液,LPS刺激组(1ng/ml,100ng/ml和10μg/ml),LPS刺激+姜黄素(5μmol/L和50μmol/L)处理组,分别培养4h和24h后收集细胞,应用Real-timePCR检测各组细胞MCP-1的表达。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CP-1的表达。EMSA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NF-κB的活性。结果:腹腔注射LPS(1mg/kg和5mg/kg)虽未引起光镜下肾脏组织的病理改变,但可显著增加小鼠肾脏MCP-1 mRNA的表达,分别增加20倍和26倍,而姜黄素处理可降低LPS所诱导的肾脏MCP-1 mRNA的表达,尤以LPS(1mg/kg)+姜黄素(1mg/kg)为明显(下降至基础值的2.5倍)。应用不同浓度的LPS刺激HK-2细胞4h,HK-2细胞MCP-1 mRNA表达量显著增加,且呈剂量依赖的效应(分别增加1.60、2.15和14.7倍)。而以100ng/ml的LPS刺激HK-2细胞4h,观察姜黄素的干预作用,可见不同浓度的姜黄素(5μmol/L和50μmol/L)可显著抑制LPS所诱导的HK-2细胞MCP-1 mRNA的表达,且以50μmol/L姜黄素干预组为明显。同时EL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MCP-1的表达结果相似。EMSA结果显示NF-κB的DNA结合活性随LPS的浓度增加而增加,而应用姜黄素预处理后,由LPS所诱导的增高的NF-κB的DNA结合活性随之下降。结论:早期给予姜黄素治疗,能明显改善LPS诱导的小鼠肾脏趋化因子MCP-1的表达,从而发挥其肾脏损伤的保护功能;而体外研究表明姜黄素可抑制LPS所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MCP-1表达,其作用可能与抑制细胞NF-κB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丹酚酸B对马兜铃酸(AA)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HK-2)TGF-β1与p38 MAPK表达的影响。方法:HK-2细胞传代培养并同步后,培养液中加入不同药物,分为AA诱导组:AA20μg/ml;丹酚酸B干预组:以AA20μg/ml诱导,并分别加入不同浓度丹酚酸B(5、10、20、40μg/ml);对照组(不加任何药物)。培养24 h、48 h、72 h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TGF-β1mRNA表达,ELISA检测TGF-β1蛋白合成,免疫印迹检测MKK、p38 MAPK蛋白表达。结果:AA诱导24 h、48 h后,细胞TGF-β1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MKK、磷酸化p38 MAPK(p-p38 MAPK)蛋白合成增加。丹酚酸B干预后,可降低TGF-β1 mRNA及蛋白的过表达,MKK、p-p38 MAPK蛋白的合成有下降趋势,在干预48 h后,对TGF-β1的抑制作用随丹酚酸B剂量增加而作用明显。结论:丹酚酸B可能通过下调TGF-β1的表达,部分抑制了p-p38 MAPK的过表达,从而可能减轻马兜铃酸诱导的HK-2细胞凋亡、转分化及炎细胞浸润等病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乌司他丁对法洛四联症手术患者肝、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8例法洛四联症患者分为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乌司他丁组患者于术前1h、术后1h和24h静脉滴注乌司他丁,剂量为每次10000U/kg;对照组患者不给予乌司他丁。两组患者于术前、术后1h、10h、24h、48h和72h分别留取10ml新鲜尿液和2ml血液,检测肝肾功能的各项指标。记录每小时进液量、尿量、纵隔、胸腔引流量、呋塞米用量、机械通气和重症监护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各种心律失常和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无围术期死亡。乌司他丁组与对照组比较呋塞米用量少、尿量多、机械通气时间短;乌司他丁组尿蛋白和尿酶检测的异常高峰值低于对照组(术后10h,尿微量白蛋白:65.2±58.3mg/Lvs.71.8±58.9mg/L;尿转铁蛋白:5.8±3.6mg/Lvs.7.4±5.4mg/L;尿免疫球蛋白G:26.9±20.3mg/Lvs.31.3±23.3mg/L;术后1h尿NAG:61.4±81.6U/Lvs.76.1±48.5U/L;P〈0.05),异常持续时间短(P〈0.05),术后48h和72h基本接近术前水平。对照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在术后各时间点均升高(P〈0.01),而乌司他丁组无明显改变(P〉0.05)。乌司他丁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上升程度低于对照组(术后10h 144.4±20.8U/Lvs.202.7±74.1U/L,P〈0.01),术后48h和72h基本接近术前水平。结论对法洛四联症患者围术期使用乌司他丁是保护肝肾功能的有效措施,其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否可以抑制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及其抑制凋亡的相关机制。方法传代培养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H1组(1mmol/L H2O2)、H2组(5mmol/LH2O2、E组(H2U+EPO组)。细胞免疫荧光检测NRK-52E细胞是否表达EPO受体(erythropoietin receptor,EPOR)。荧光探针氯甲基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酯(CM—H2DCFDA)标记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流式细胞仪Annexin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RT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ell lymphoma/L eukemia-2,Bcl-2)家族中Bcl-2和BaxmRNA的表达。结果NRK52E细胞表达EPOR。H2O2引起NRK-52E细胞内ROS水平升高,上调BaxmRNA表达、下凋Bcl-2mRNA表达,诱导NRK-52E细胞凋亡。EPO可以抑制H2O2诱导的ROS水平升高、Bcl2mRNA表达下调、BaxmRNA表达上调及NRK-52E细胞凋亡。结论EPO可以缓解H2O2诱导的氧化应激、上调Bcl-2mRNA表达、下调BaxmRNA表达,抑制H2O2诱导的NRK52E细胞凋亡,发挥肾小管细胞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脂多糖(LPS)建立大鼠内毒素血症导致肾脏损伤模型,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为防治内毒素引起的肾脏损伤提供依据。方法将40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EPO对照组、LPS组和LPS+EPO组。LPS组和LPS+EPO组大鼠尾静脉注射LPS(10 mg/kg)建立肾脏损伤模型,对照组给予同等量生理盐水,30 min后,EPO对照组和LPS+EPO组给予rh EPO(5 000 U/kg)经尾静脉注射。其余两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在LPS注射后的6 h和24 h每组分别处死5只大鼠,生化分析仪测定大鼠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Cr)水平,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注射后24 h处死大鼠制备肾组织切片,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大鼠肾脏病理结构改变,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大鼠肾脏超微结构改变。应用免疫印记方法检测大鼠肾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KT)、磷酸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p-AKT)以及核因子-κB(NF-κB)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组和LPS+EPO组大鼠血清BUN、Cr和TNF-α水平升高(P均〈0.05);LPS组以上3个指标升高程度显著高于LPS+EPO组(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LPS组p-AKT和p-AKT/AKT表达增强(p-AKTP=0.000、p-AKT/AKTP=0.000)、NF-κB表达增强(P=0.012);与LPS组比较,LPS+EPO组p-AKT和p-AKT/AKT表达下降(p-AKTP=0.002、p-AKT/AKTP=0.005),NF-κB表达下降(P=0.066)。光镜下LPS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间质水肿和淋巴细胞浸润;LPS+EPO组亦可见间质水肿和淋巴细胞浸润,但较LPS组减轻。电镜下LPS组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化,线粒体固缩和内皮细胞增生;LPS+EPO组肾小球滤过膜增厚,远曲小管上皮细胞内线粒体轻度肿胀和溶酶体增多,损伤较LPS组减轻。结论 EPO可通过减轻炎症反应、减轻组织损伤有效的保护LPS导致的肾损伤,其机制可能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AA)在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转分化中的可能作用,及温阳活血方拮抗转分化机制。方法:(1)MTT法检测不同浓度温阳活血方含药血清对NRK-52E细胞增殖的影响。(2)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不同浓度AA(0、5、10、20、40μg/ml)对NRK-52E细胞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影响。(3)ELISA法检测AA刺激下Col-Ⅰ的表达及温阳活血方对其调控作用。(4)Real-Time PCR法检测温阳活血方对TGF-β1mRNA、ET-1mRNA、VEGF mRNA等肾间质纤维化相关因子的调控作用。结果:(1)AA5μg/ml、AA10μg/ml、AA20μg/ml、AA40μg/ml均可刺激NRK-52E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AA10μg/ml浓度下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较强。(2)AA刺激NRK-52E细胞12h、24h、48h后,Col-Ⅰ的表达水平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强。(3)马兜铃酸刺激NRK-52E细胞24h后,TGF-β1mRNA表达上调(P〈0.05),VEGF 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1),ET-1mRNA的表达显著上调(P〈0.01),Col-Ⅰ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温阳活血方干预下,TGF-β1mRNA表达下调(P〈0.05),VEGF 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1),ET-1mRNA有下调趋势,Col-Ⅰ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结论:(1)马兜铃酸可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发生。(2)温阳活血方具有拮抗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