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动态观察肾小球足细胞骨架蛋白α-辅肌动蛋白-4(α-actinin-4)在糖尿病大鼠模型肾组织中表达的变化,探讨α-actinin-4与蛋白尿发生的关系及导致其出现变化的可能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糖尿病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分别于2、4、6、8周末检测每组大鼠24h尿蛋白定量并处死大鼠留取肾标本。电镜观察足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应用酶免法检测肾组织糖基化终产物(AGEs)的含量;应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blot检测α-actinin-4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α-actinin-4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6周糖尿病组大鼠24h尿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增高持续到8周(P〈0.01);透射电镜显示8周糖尿病组大鼠足突出现节段性融合;从4周时糖尿病组大鼠肾组织AGEs含量明显升高(P〈0.05),并持续到8周(P〈0.01);与对照组相比,从4周时糖尿病组大鼠肾组织α-actinin-4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并持续到8周(P〈0.05);与对照组相比,从2周时糖尿病组大鼠肾组织α-actinin-4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并持续到8周(P〈0.01)。结论:α-actinin-4表达降低参与了糖尿病大鼠蛋白尿的发生,而AGEs可能是导致α-actinin-4表达下调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α-actinin(辅肌动蛋白)-4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肌动蛋白交联蛋白,是血影蛋白超家族中的成员之一,在人体内广泛表达,在肾小球主要表达于足细胞,通过调节actinin的聚合和解聚而稳定足细胞细胞骨架结构和足突形态.α-辅肌动蛋白-4的编码基因ACTN4突变可导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家族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还可在足细胞疾病中引起α-辅肌动蛋白-4表达和分布的异常.本文主要就其分子结构、组织学分布、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足细胞疾病中的致病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足细胞分子高表达致阿霉素肾病大鼠发生蛋白尿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目的 动态观察足细胞裂孔隔膜复合体分子nephrin、podocin、CD2AP及α-actinin-4在阿霉素肾病大鼠蛋白尿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蛋白尿发生发展中的分子行为及其机制。方法 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建立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3、7、14、28 d每组处死6只大鼠留取肾脏标本。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实时定量PCR、Western 印迹分别检测各个时间点nephrin、podocin、CD2AP、α-actinin-4的分布、mRNA和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1)14 d肾病组大鼠24 h尿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增高持续到28 d。(2)透射电镜显示14 d肾病组足突不同程度变宽,28 d足突弥漫性融合。(3)与对照组相比,从第7天开始肾病组nephrin和podocin染色从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袢线样分布向不连续粗颗粒样的分布模式转变;CD2AP节段染色增强区逐渐扩大,有的区域呈斑片状和连续线状增强;α-actinin-4从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均匀的点线样分布向不均匀粗颗粒的分布转变,而且随时间进展这种转变逐渐加重。(4)与对照组相比,肾病组于7 d时nephrin mRNA表达显著增高(P < 0.01);podocin mRNA表达14 d时显著增高(P < 0.05),直至28 d(P < 0.05);CD2AP mRNA表达28 d时显著增高(P < 0.05)。(5)与对照组相比,肾病组nephrin蛋白表达28 d时显著增高(P < 0.05);podocin蛋白表达于7 d时显著增高(P < 0.05),而28 d时又显著降低(P < 0.05);CD2AP蛋白表达于14 d时显著增高(P < 0.05),直至28 d (P < 0.05)。(6)α-actinin-4 mRNA与蛋白表达在实验过程中未出现明显变化。结论 nephrin、podocin和CD2AP的表达增加及分布异常是导致阿霉素肾病大鼠蛋白尿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而分子表达的增加是足细胞抵抗损伤的一种代偿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在糖尿病肾病(DKD)足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在足细胞损伤及蛋白尿缓解中的作用。方法(1)本研究纳入了65例诊断患有2型糖尿病(伴或不伴蛋白尿)的患者,并纳入了25例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根据白蛋白/肌酐(ACR)的尿排泄比例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无蛋白尿(ACR<30 mg/g,n=24)、微量白蛋白尿(ACR 30~300 mg/g,n=18)和临床蛋白尿(ACR>300 mg/g,n=23)。另选择25例经肾活检确诊的DKD患者作为DKD组。正常肾脏组织标本均取自泌尿外科同一时期肾脏肿瘤切除患者10例。将各组检测指标进行对比,同时采用实时定量PCR、ELISA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VDR在各组患者的血液、尿液样本和肾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VDR与尿蛋白的相关性。(2)在2型糖尿病肾病小鼠模型中对上述结果进行验证,将遗传背景均为C57BLKs/J的雄性db/db小鼠及同窝出生的db/m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DKD对照组(B组)、DKD二甲基亚砜处理组(C组)、DKD帕立骨化醇(VDR激动剂)处理组(D组),C、D组连续腹腔注射处理8周,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小鼠10周龄时开始连续干预8周,在小鼠22周龄(开始干预后12周)检测各组小鼠体重、血、尿生化指标对比;Western印迹法检测β⁃catenin、VDR的变化;免疫荧光观察足细胞标志蛋白podocin及足细胞损伤蛋白α⁃SMA的表达变化。结果(1)与正常健康对照组相比,无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的糖尿病患者血浆中VDR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较低(均P<0.05);与无蛋白尿组的糖尿病患者相比,微量白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的糖尿病患者血浆中VDR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较低(均P<0.05)。(2)与正常健康对照组相比,无蛋白尿糖尿病组和DKD组患者血浆中VDR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较低(均P<0.05);与无蛋白尿糖尿病组患者相比,DKD组患者血浆中VDR的mRNA和蛋白水平亦较低(均P<0.05)。(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DKD组肾组织中VDR的表达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4)DKD患者血浆中VDR mRNA相对水平与ACR呈负相关(r=-0.342,P<0.05)。(5)各组尿液上清液中VDR的水平与血浆中的水平呈相反趋势。(6)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B组、C组肾小球足细胞β⁃catenin蛋白表达高于D组(均P<0.05),VDR蛋白的表达低于D组(均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B组、C组肾小球足细胞podocin的表达低于D组(均P<0.05),α⁃SMA的表达高于D组(均P<0.05)。结论VDR高表达缓解DKD足细胞损伤及蛋白尿。  相似文献   

5.
乙酰肝素酶在糖尿病肾病大鼠蛋白尿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乙酰肝素酶(HPA)的表达,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大鼠蛋白尿发生中的作用。 方法 SD健康大鼠被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n = 6)、糖尿病6周组(DM6w, n = 10)和糖尿病12周组(DM12w, n = 10),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菌素(STZ)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别于造模后6周和12周末测定各组大鼠相对肾质量、血糖、尿素氮、血肌酐、24 h尿量及尿蛋白量(24 h)等指标,并观察肾脏病理改变。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HPA 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与蛋白尿发生的相关性。 结果 (1)DM6w和DM12w组大鼠的相对肾质量、血糖、尿素氮、24 h尿量及尿蛋白量(24 h)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2)DM6w和DM12w组大鼠HPA mRNA和蛋白表达比健康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 < 0.01)。(3)大鼠肾组织HPA mRNA和蛋白表达与尿蛋白量(24 h)之间均呈正相关 (r = 0.783,P < 0.01;r = 0.793,P < 0.01)。 结论 HPA在糖尿病肾病中的表达升高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动态观察肾小球足细胞及裂孔隔膜分子nephrin,podocin和α-actinin在嘌呤霉素(puromycinaminonucleoside,PAN)大鼠肾病模型肾组织中表达的时相变化,探讨这些分子间及这些分子与蛋白尿发生的关系。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及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PAN注射后12h、1d、36h、2d、5d、10d、15d及20d大鼠肾小球中nephrin,podocin和α-actinin分子分布和表达。结果(1)PAN注射后1d、2d及5d时,尿蛋白量无明显改变;10d时尿蛋白量明显增加(P=0.02);20d时恢复至对照组水平。(2)对照组大鼠肾小球中nephrin和podocin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呈连续线状分布,α-actinin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呈点线状分布。PAN注射1d后,nephrin和podocin的分布即发生改变,表现为断续、非线性分布。nephrin和podocin的分布改变随着尿蛋白的增多而加重,尿蛋白恢复时也逐渐恢复。20d时,α-actinin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呈连续线性分布。(3)免疫荧光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PAN注射后36h(P=0.04)、2d(P=0.03)及5d(P=0.04)时,肾小球中podocin的免疫荧光染色强度明显下降,于第10d降至最低(P=0.006);自15d时逐渐恢复(P=0.007),20d后podocin的免疫荧光强度恢复至对照组水平。nephrin的免疫荧光染色强度在PAN注射第5天后出现下降(P=0.002),持续下降至第10天(P=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发展过程中α-actinin-4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足细胞数目的关系。方法:建立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应用免疫组化及RT-PCR方法观察在糖尿病肾病发展过程中α-actinin-4的蛋白及mRNA表达变化,以及应用WT-1来标记足细胞核,观察足细胞数目的变化。结果:8周时,糖尿病组染色强度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12周时变化更为明显(P〈0.01)。α-actinin-4的mRNA的表达水平在各时间点与组化结果相同。8周时,糖尿病组足细胞数目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12周时变化更为明显(P〈0.01)。α-actinin-4与足细胞数目呈负相关关系(r=-0.957,P〈0.01),足细胞数目与尿蛋白呈负相关(r=-0.95,P〈0.01)。结论:α-actinin-4在糖尿病肾病发展过程中表达增高,并与足细胞数目呈负相关α-actinin-4的表达增高与尿蛋白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发现,糖尿病肾病是目前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微量蛋白尿的产生不仅可以作为临床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指标之一,其持续的存在也是肾脏病进行性发展的独立危险因子.以往肾小球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被认为是蛋白尿产生的基础,现在足细胞病变在蛋白尿形成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探讨足细胞损伤机制不仅有利于阐明糖尿...  相似文献   

9.
氟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足细胞分布及排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DN大鼠足细胞分布及排泄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DN模型组、氟伐他汀治疗组。腹腔注射链脲菌素(STZ)诱导DN大鼠模型。实验10周末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TP)、血清总胆固醇(TC),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尿沉渣足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podocalyxin(PCX)以检测尿液足细胞(UPC)水平;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肾小球上皮细胞蛋白-1(GLEPP1)的分布。结果DN模型组UPC、TP、TC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氟伐他汀治疗组TC、UPC及TP较DN模型组均降低;对照组GLEPP1正常、DN模型组呈节段性明显缺失、氟伐他汀治疗组缺失较轻。UPC与TP呈正相关,与TC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尿液中脱落足细胞检测可作为判断DN病情活动性的标志之一。氟伐他汀可减轻DN大鼠尿蛋白、降低胆固醇、减少足细胞脱落及排泄。  相似文献   

10.
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大鼠蛋白尿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DN)蛋白尿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链脲佐菌素建立大鼠糖尿病肾病模型,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M)、厄贝沙坦干预组(I),另设正常对照组(C).各组干预12周后,分别检测:①血糖、血肌酐、24h尿蛋白定量等;②肾脏病理、电镜以及免疫组化分析;③实时定量RT-PCR分析.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24h尿蛋白含量显著增加,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足细胞nephrin、podocin表达显著减少,通过厄贝沙坦干预治疗,上述指标改善(P<0.05),且蛋白尿的程度与nephrin、podocin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厄贝沙坦可通过拮抗DN大鼠的足细胞损害;减少其尿蛋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足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制备DN大鼠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N组和NAC组。8周后观察尿蛋白排泄量,免疫荧光方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肾皮质nephrin和podocin蛋白表达,透射电镜检测足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N组和NAC组尿白蛋白排泄率增多(P〈0.01),nephrin和podocin蛋白表达减少(P〈0.01或P〈0.05)和肾脏病理病变明显;(2)与DN组比较,NAC组尿蛋白排泄减少(P〈0.01),nephrin和podocin蛋白表达较高(P〈0.01或P〈0.05)和足细胞的病变较轻。结论:NAC对DN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其部分机制与上调nephrin和podocin蛋白表达及改善足细胞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化学分子伴侣4-苯基丁酸(4-PBA)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5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糖尿病肾病组(DN)和4-PBA治疗组(4-PBA),每组各18只。在治疗第4、8及12周末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肾质量指数(KI)、24 h尿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p47phox mRNA的表达变化;Western印迹检测p47phox和硝基酪氨酸(NT)的蛋白表达变化。 结果 与NC组大鼠比较,在4、8和12周时,DN大鼠的KI显著增高(P < 0.05),UAER(mg/24 h)也显著增高(4.92±0.70 比 0.26±0.07、 5.29±0.83 比0.28±0.08、5.54±0.81比0.29±0.04,均P < 0.05)。12周时病理显示DN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积聚;而与DN组大鼠比较,4-PBA治疗组大鼠KI显著降低(P < 0.05),UAER(mg/24 h)亦显著降低(4、8和12周分别为3.71±0.37、3.47±0.36和3.28±0.40,P < 0.05),4-PBA能显著减轻肾脏的病理变化。在4、8和12周,与NC组大鼠比较,DN大鼠肾组织p47phox mRNA表达分别升高了154.72%、148.60%和91.95%(均P < 0.05);p47phox蛋白表达分别升高了118.00%、140.10%和177.82%(均P < 0.05);硝基酪氨酸蛋白表达分别升高了45.29%、59.13%和89.28%(均P < 0.05);尿MDA含量分别增加了2.05倍、2.26倍和2.43倍;尿SOD活性分别下降了64.78%、71.29%和79.32%。与DN组比较,在8和12周时,4-PBA治疗组DN大鼠肾组织p47phox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减少(均P < 0.05);硝基酪氨酸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 < 0.05),且与NC组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另外,在4~12周,4-PBA治疗可显著减少DN大鼠尿中MDA含量,增加尿SOD活性(均P < 0.05)。 结论 4-PBA能显著抑制糖尿病大鼠肾脏病理变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肾组织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糖尿病肾病(DN)大鼠模型,通过观察肾组织足细胞超微结构及其相关分子表达的变化,以及罗格列酮对其的影响,进一步揭示足细胞相关分子在实验性DN发病中的作用及脂质过氧化物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治疗DN的分子机制.为DN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是引起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首要原因[1,2]。DKD的典型特征是尿白蛋白排泄率的逐渐增加,并且常常发展至临床蛋白尿,甚至达到肾病综合征范围内的蛋白尿,而蛋白尿是判定肾病进展及预后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3]。  相似文献   

15.
α-肌动蛋白在肾系膜细胞重塑过程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细胞重塑是细胞在生理、病理情况下发生的形态、结构与功能改变,又称为表型转化。肾小球系膜细胞在肾小球发育过程中及疾病状态下即发生表型改变,其标志为α-肌动蛋白表达的改变。本文就α-肌动蛋白在肾小球系膜细胞表型转化时的表达规律,调控因素及初步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肾小球整合素α3β1的表达及黄芪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6只)、糖尿病模型组(DM组,8只)、氯沙坦治疗组(DL组,8只,10mg·kg^-1·d^-1灌胃)和黄芪治疗组(DA组,8只,5ml@kg^-1·d^-1灌胃)。6周末检测各组大鼠血糖、体重、肾重/体重及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观察肾小球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检测肾小球整合素0.3B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血糖、肾重/体重、UAER、肾小球面积及肾小球容积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体重明显减轻(P〈0.01);黄芪治疗组大鼠血糖无明显变化(P〉0.05),体重有所增加(P〈0.01),余指标均有所降低(P〈0.01或P〈0.05)。糖尿病模型组肾小球整合素α3β1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黄芪治疗组其表达有所升高(P〈0.01)。结论黄芪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部分与上调肾小球整合素α3β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替米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1型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后者经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制作糖尿病模型成功后再将其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和替米沙坦干预组。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24h尿蛋白、血肌酐、血糖、内生肌酐清除率;留取肾组织行HE和Masson染色,对肾小管间质损伤行半定量评分;免疫组化检测肾小管间质MMP-2及α-SMA表达。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模型组大鼠24h尿蛋白、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明显增加,肾小管间质MMP-2及α-SMA表达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与糖尿病模型组相比,替米沙坦组大鼠24h尿蛋白、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减轻,肾小管间质MMP-2及α-SMA表达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替米沙坦对糖尿病肾小管间质病变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肾小管间质MMP-2表达、抑制肾小管上皮-肌成纤维细胞的转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β-肌动蛋白在大鼠精子发生过程中的特殊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找大鼠精子发生相关蛋白,研究β-肌动蛋白在大鼠睾丸组织的表达和分布。方法:用牛血清白蛋白梯度沉降(STAPUT)法从9日龄雄性SD大鼠睾丸中分离出A型精原细胞,从成年雄性大鼠睾丸中分离出粗线期精母细胞、圆形精子细胞;分别提取这3种细胞的总蛋白,进行双向电泳;对所得到的双向电泳图谱用Im ageM aster2D E lite图像分析软件分析,找出差异蛋白,对挑选出的差异蛋白做质谱分析。进一步用β-肌动蛋白抗体做免疫组化的睾丸组织定位研究。结果:在双向电泳图谱中,β-肌动蛋白在A型精原细胞、粗线期精母细胞中表达量较高,在圆形精子细胞中则表达量极少。免疫组化研究发现:A型精原细胞、粗线期精母细胞有阳性颗粒反应,圆形精子细胞则无阳性颗粒反应;在接近成熟的精子细胞中,呈现极强的阳性颗粒反应,并且越接近排放期的精子细胞,阳性反应越强。在接近成熟的精子头部,阳性颗粒反应最强。β-肌动蛋白主要在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的细胞质中表达;在接近成熟的精子细胞中主要表达在细胞核。结论:β-肌动蛋白在精子发生过程中有明显的阶段差异表达,推测其对精子发生起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α-actinin-4在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中表达的变化,并观察通络泄浊方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法制作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通络泄浊方组、科素亚组和通络泄浊方+科素亚组。采用Realtime-PCR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肾组织α-actinin-4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mRNA表达和蛋白明显降低(P〈0.01),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1)。结论:α-acti-nin-4的表达降低参与了糖尿病肾病大鼠蛋白尿的发生;通络泄浊方可以通过上调DN大鼠肾组织α-actinin-4mRNA和蛋白的表达而改善大鼠的肾功能及蛋白尿水平。  相似文献   

20.
探讨凝血状态异常对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免法、双抗体夹心法,检测65例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患者及15例正常人的血浆蛋白C(PC)、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及凝血因子Ⅷ:C、vWF。结果 (1)血浆PC在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DM_Ⅱ)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C)组及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DM_Ⅰ)组;糖尿病临床蛋白尿(DM_Ⅲ)组更低;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呈负相关;(2)血浆GMP-140在DM_Ⅱ组显著高于C组及DM_Ⅰ组,而DM_Ⅲ组更高,与UAER呈正相关;(3)PC与GMP-140、Ⅷ:C、vWF呈负相关。结论 糖尿病肾病早期已显示高凝状态的存在,并可作为观察微血管病变的有价值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