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探讨饰胶蛋白聚糖(DCN)对大鼠系膜细胞(MsC)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信号转导分子MAPKs和p21表达的影响&#65377;方法 经脂质体介导将DCN基因转染体外培养的大鼠MsC,筛选和鉴定后,收集阳性细胞克隆的培养上清(DCN上清),将其加入正常MsC的培养液中,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65377;用Western 印迹法分别检测MAPKs,包括细胞外调节激酶(ERK)1/2&#65380;应激活化蛋白激酶(SAPK)/氨基末端激酶(JNK)和p38和p21蛋白表达;用免疫荧光法观察p21在细胞中的表达&#65377;结果 DCN上清明显抑制正常MsC的增殖, G2-M期细胞数明显减少,仅为对照组的35%(P < 0.05); 磷酸化ERK1/2及SAPK/JNK表达增强, 分别为对照组的2.2倍&#65380; 1.4倍及1.7倍&#65380; 1.8倍;磷酸化p38无明显变化&#65377;DCN抗体呈浓度依赖性抑制磷酸化ERK1/2&#65380; SAPK/JNK的表达上调&#65377;DCN上清还可使细胞p21的表达明显增强,而DCN抗体也同样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其上调表达的作用, ERK1/2 及SAPK/JNK通路抑制剂U0126和circumin均可抑制其上调表达的作用,分别为对照组的64%和61%;而p38通路抑制剂SB203580则对其无影响&#65377;结论 DCN对肾MsC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经ERK1/2&#65380;SAPK/JNK和p21蛋白介导&#65377;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饰胶蛋白聚糖(DCN)拮抗肾小球硬化进展的作用是否与其抑制系膜细胞(MsC)转化生长因子βⅠ、βⅡ型受体(TGF-βRⅠ、TGF—βRⅡ)表达有关。方法经外源性TGF-βⅠ刺激培养的大鼠肾MsC,采用RT—PCR、Western印迹法检测其TGF-βRⅠ、TGF-βRⅡ的表达。用脂质体介导法将DCN基因转染MsC,经筛选和鉴定,用RT—PCR、Western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法分别观察DCN基因转染对TGF-βRⅠ、TGF-βRⅡ表达的影响。结果经外源性TGF-βⅠ刺激的正常MsC,其TGF-βRⅠ、TGF-βRⅡ基因转录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且呈时间依赖性,于作用24h达高峰。与转染空载体的MsC(1P-1)相比,转染。DCN基因的MsC克隆(3D-5,7D-1)的TGF-βRⅠmRNA表达分别为对照组的20%和32%,TGF-βRⅡmRNA表达分别为对照组的64%和59%;TGF-βRⅠ蛋白表达分别为对照组的34%和25%,TGF-βRⅡ蛋白表达分别为对照组的49%和57%。同时转染DCN基因也能阻止MsC对外源性TGF-βⅠ刺激所致的两种受体表达升高作用。结论过表达DCN基因的MsC,其TGF-βRⅠ、TGF-βRⅡ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这可能是DCN拮抗由TGF-β介导的肾小球硬化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与醛糖还原酶(AR)在非高糖条件下对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人系膜细胞(HMC)细胞外基质成分纤连蛋白(FN)表达的影响。 方法 应用醛糖还原酶抑制剂(ARI)、ERK信号通路抑制剂U0126、转染pCDNA3-AR及AR-siRNA分别作用于HMC后,再用TGF-β1刺激,观察刺激前后HMC表达FN的情况。Western印迹检测HMC内FN和AR的变化,实时定量PCR鉴定转染和干扰效果。 结果 HMC在TGF-β1作用后,AR、FN 和磷酸化ERK(p-ERK)蛋白表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分别升高了1.8、1.9倍(均P < 0.05)和5.1倍(P < 0.01)。使用ARI孵育后,再用TGF-β1刺激,与单独使用TGF-β1刺激组比较,FN蛋白表达量约为对照组的30%(P < 0.01);用ERK信号通路抑制剂后,再用TGF-β1刺激,FN蛋白表达量约为对照组的10%(P < 0.01);转染pCDNA3-AR后,HMC中AR mRNA表达增多,为对照组10倍以上(P < 0.01),FN蛋白表达增加到对照组的2.5倍(P < 0.05),再用TGF-β1刺激,FN蛋白表达增加到对照组的3.6倍(P < 0.05);转染AR-siRNA后,HMC中AR mRNA表达减少,干扰效率大于80%(P < 0.01),AR、FN及p-ERK蛋白表达减少,分别约为对照组的20%、24%、7%(均P < 0.01),再用TGF-β1刺激,FN蛋白表达仍然减少,为对照组的25%(P < 0.01)。 结论 AR基因参与TGF-β1诱导的HMC细胞外基质表达过程的调控,在肾小球硬化过程中起一定作用,且这一过程与ERK信号通路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根据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分子WSHW序列人工合成的六肽(GGWSHW,G肽)对由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过度活化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以未处理HK-2细胞为正常对照,以AⅡ刺激HK-2细胞(AngⅡ组),选择合成TSP1和TGF-β1最佳刺激浓度和时间。刺激前加入10μmol/LG肽进行干预(G肽组),并以AngⅡ受体阻断剂洛沙坦(losartan)为抑制对照( losartan组)。分别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TSP1和TGF-β1以及细胞外基质纤连蛋白(FN)和纤溶酶原活化物抑制剂-1(PAI-1)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观察TSP1和TGF-β1的表达以及两者共表达。ELISA法检测培养细胞上清液中活性TGF-β1、总TGF-β1、FN和PAI-1的分泌含量。Western印迹检测TGF-β1信号转导蛋白Smad2及磷酸化Smad2(p-Smad2)表达水平。结果AngⅡ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方式促进HK-2细胞合成TSP1和TGF-β1(优化后分别为6h的1μmol/L,12h的0.1μmol/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ngⅡ组TSP1与TGF-β1阳性共表达的细胞数上调5.4倍;总TGF-β1和活性TGF-β1水平分别增加1.8和2.0倍;p-Smad2蛋白水平明显上调;FN和PAI-1 mRNA转录水平分别上调3和1.5倍,且细胞上清液中两者含量分别增加2和1.9倍。G肽对TSP1和TGF-β1 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无显著性影响,且对总TGF-β1分泌无明显抑制作用,但可显著抑制活性TGF-β1的水平。此外与losartan组比较,G肽组p-Smad2蛋白表达减少28.9%。FN和PAI-1 mRNA转录水平分别下调34.5%和26%,且细胞上清液中两者含量分别减少11%和8.9%。结论TSP1肽抑制物体外能通过有效竞争抑制TSP1致HK-2细胞的TGF-β1活化作用,并可相应下调FN和PAI-1的合成分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α-1,6核心岩藻糖基转移酶(FUT8)小分子干扰RNA(siRNA)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TGF)β-Smad2/3信号通路的影响。 方法 HK-2细胞共分为6组:正常组、阴性对照组、TGF-β1组、TGF-β1加FUT8干扰组、TGF-β1加阴性对照组、FUT8干扰组。利用外源性TGF-β1激活HK-2细胞TGF-β-Smad2/3信号通路。应用siRNA技术沉默FUT8。用免疫荧光方法测定细胞表面核心岩藻糖链表达;用免疫沉淀、凝集素免疫印迹以及免疫双染的方法测定FUT8基因沉默后TGF-βⅡ型受体(TGF-βRⅡ)、TGF-βⅠ型受体(ALK-5)的核心岩藻糖基化变化,并检测Smad2/3蛋白表达和磷酸化(p)-Smad2/3蛋白表达及其核转位的变化。 结果 与正常组及阴性对照组相比,加入5 μg/L的TGF-β1孵育HK-2细胞48 h,能显著上调 TGF-βRⅡ和ALK-5蛋白表达水平(P < 0.05),导致p-Smad2/3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 0.05),并促使其发生核转位。HK-2细胞表面存在核心岩藻糖链表达。与正常组及阴性对照组相比,TGF-β1孵育后,TGF-βRⅡ与ALK-5两种受体的核心岩藻糖链均显著升高(P < 0.05),FUT8 siRNA能显著抑制TGF-βRⅡ与ALK-5核心岩藻糖链表达(P < 0.05),从而抑制p-Smad2/3表达升高(P < 0.05)及其核转位,但不影响TGF-βRⅡ和 ALK-5的蛋白表达(P > 0.05)。 结论 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TGF-βRⅡ和ALK-5蛋白翻译后的核心岩藻糖基化修饰是它们发挥生物学功能所需要的,阻止TGF-βRⅡ和ALK-5的核心岩藻糖基化,能抑制TGF-β-Smad2/3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大鼠系膜细胞(MsC)中碱性调宁蛋白(calponin)h1与TGF-β1的表达 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制备大鼠抗thy-1系膜增生性肾炎模型(ATG)。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 法、Western印迹、RT-PCR等方法分别从蛋白和核酸水平检测calponin h1和TGF-β1在肾炎模型 第1、3、5、7、14、21、28天组织中的表达:采用细胞免疫化学和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培养大鼠 MsC中calponin h1的表达;应用Western印迹和RT-PCR的方法观察精氨酸和乙醇分别孵育后 大鼠MsC中calponin h1和TGF-β1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少量表达calponin h1和不表达TGF-β1 的正常组比,肾炎3 d组至14 d组calponin h1表达明显增强,7 d组至28 d组TGF-β1表达显 著增强(P<0.05)。calponin h1表达定位于大鼠MsC胞浆内。精氨酸作用后大鼠MsC TGF-β1表 达增强,calponin h1表达减弱;乙醇作用后大鼠MsC表达calponin h1升高,表达TGF-β1降低。 结论 ATG大鼠MsC中calponin h1表达在肾小球病变早期增强.后期减弱;而TGF-β1表达则 在肾小球病变中晚期显著增强。calponin h1可能具有负反馈调节TGF-β1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终末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介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和胶原(Col)Ⅰ合成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正常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NRK52E),应用自制的AGE-牛血清白蛋白(BSA)刺激NRK52E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不同时间磷酸化(P)Smad2/3核转位情况。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TGF-β1的水平。RT-PCR方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E-钙黏着糖蛋白(cadherin)和ColⅠmRNA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α-SMA、E-cadherin和ColⅠ蛋白的表达。同时观察TGF-β1中和抗体对AGE-BSA上述效应的阻断作用。结果基础状态下,NRK52E细胞存在低水平p-Smad2/3核表达(16%)。与BSA对照组比较,AGE—BSA以时间依赖方式上调NRK52E细胞p-Smad2/3核转位,其高峰出现在30min(68%比30.5%,P〈0.01)和24h(76%比31.3%,P〈0.01)。AGE—BSA显著上调α-SMA和ColⅠ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E-cadher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能促进NRK52E细胞合成和分泌TGF-β1。TGF-β1中和抗体能明显抑制AGE—BSA介导的24hp-Smad2/3核转位(25.2%,P〈0.01),但不能阻抑30min活化高峰;能明显抑制AGE-BSA介导的α-SMA和ColⅠmRNA和蛋白表达.以及显著地上调E-cadher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AGEs通过TGF-β依赖和非依赖途径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Smads信号通路活化,促进其向肌成纤维母细胞转分化和ColⅠ的合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淫羊藿和女贞子配伍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大鼠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48只SPF级8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淫羊藿组、女贞子组、淫羊藿和女贞子配伍组(配伍组)、雷洛昔芬组。对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造模,术后1周开始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至术后13周结束。运用酶免法检测血清TGF-β1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和免疫荧光法(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IF)检测骨组织中TGF-β1、p-Smad2/3和Smad7蛋白表达,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法检测骨组织中TGF-β1、Smad2、Smad3和Smad7 mRNA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淫羊藿、女贞子配伍组能增加大鼠血清TGF-β1含量(P<0.05),上调骨组织中TGF-β1、Smad2、Smad3的mRNA表达和TGF-β1、p-Smad2/3的蛋白表达(P均< 0.01),下调骨组织中Smad7的mRNA和蛋白表达(P均< 0.01),且配伍组对上述指标的调节作用优于淫羊藿或女贞子单用。结论 淫羊藿和女贞子配伍可以调节PMOP大鼠TGF-β1/Smads信号通路中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调节骨代谢。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c-Jun通路对连接蛋白43(Cx43)表达的影响及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TEMT)中的作用。 方法 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TGF-β1(10 μg/L)组和TGF-β1(10 μg/L)+JNK选择性抑制剂SP600125(50 μmol/L)组。用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印迹检测JNK、c-Jun、连接蛋白43(Cx43)、上皮细胞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肌成纤维细胞标志物α-SMA的表达。用RT-PCR检测Cx43的mRNA水平。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荧光漂白恢复(FRAP)技术检测NRK-52E细胞间通讯功能。 结果 TGF-β1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α-SMA、JNK、c-Jun表达上调(均P < 0.05),Cx43、E-cadherin表达下调(均P < 0.05),Cx43的mRNA水平下降(P < 0.05),细胞间通迅功能下降 (P < 0.05)。JNK抑制剂处理后,上述改变明显减轻。 结论 TGF-β1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内JNK表达上调,增加c-Jun活性,从而抑制Cx43的表达和降低细胞间通迅功能,导致TEMT。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右归丸对骨性关节炎大鼠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64只成年SD大鼠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5只。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右归丸组、抑制剂组采用经典的Hulth法建立膝骨性关节炎模型,造模6周后,右归丸组灌服20 g/(kg·d)的右归丸;抑制剂组腹腔注射100μg/(kg·d)的TGF-β1/Smads信号通路抑制剂SB431542,同时灌服20 g/(kg·d)的右归丸;模型组灌服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8周。末次给药24 h后取关节软骨组织,制作病理切片观察软骨病理改变,采用ELISA法检测软骨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与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软骨组织中Ⅱ型胶原蛋白与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阳性表达,采用RT-PCR法检测软骨组织中TGF-β1、Smad2、Smad3 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软骨组织中TGF-β1、p-Smad2、p-Smad3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抑制剂组软骨组织Mankin评分降低(P0.05),软骨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与白细胞介素1β水平降低(P0.05),Ⅱ型胶原蛋白阳性表达升高(P0.05),MMP-13阳性表达降低(P0.05),TGF-β1、Smad2、Smad3 mRNA表达升高(P0.05),TGF-β1、p-Smad2、p-Smad3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抑制剂组比较,右归丸组软骨组织Mankin评分降低(P0.05),软骨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与白细胞介素1β水平降低(P0.05),Ⅱ型胶原蛋白阳性表达升高(P0.05),MMP-13阳性表达降低(P0.05),TGF-β1、Smad2、Smad3 mRNA表达升高(P0.05),TGF-β1、p-Smad2、p-Smad3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右归丸对骨性关节炎大鼠软骨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TGF-β1/Smads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丹酚酸A对5/6肾切除(Platt法)大鼠肾组织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Smads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酚酸A组、科素亚组,采用Platt法复制慢性肾衰竭大鼠模型,术后8周分别观察大鼠肾组织BMP-7、Smad6、TGF-β_1蛋白及基因的表达,p-Smad2/3、p-Smad1/5/8的蛋白表达。结果:各治疗组大鼠肾组织BMP-7、Smad6、p-Smad1/5/8的表达较模型组升高(P0.01 or P0.05),TGF-β_1、p-Smad2/3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弱(P0.01 or P0.05)。结论:丹酚酸A可能是通过诱导BMP-7、Smad6、p-Smad1/5/8蛋白表达,抑制p-Smad2/3蛋白表达,调节BMP-7/Smads/TGF-β_1信号通路,抑制了TGF-β_1信号向细胞核内转导的通路,从而抑制细胞外基质增生,起到延缓肾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信号蛋白Smads的表达水平和活性状况,探讨其在细菌性腹膜炎介导腹膜纤维化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通过腹腔注射E.coli ATCC25922造成大鼠急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动物模型。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TGF-β1、p-Smad2/3和Smad7在大鼠腹膜组织的表达和活化,以单位面积的平均荧光强度半定量地分析其蛋白水平的表达及动态变化。应用RT-PCR的方法分析TGF-β1、Smad3和Smad7在基因水平的表达。结果 E.coli腹腔注射后大鼠血白细胞显著降低而腹水白细胞显著升高。组织学显示间皮下层水肿样增厚,脏层和壁层腹膜大量炎症细胞灶性浸润。免疫荧光结果显示TGF-β1和p-Smad2/3广泛表达于炎症细胞、间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半定量的免疫荧光结果显示TGF-β1、p-Smad2/3和Smad7的表达都呈双峰样上调,但Smad7的整体表达水平一直很低。TGF-β1、Smad3和Smad7 mRNA的表达水平与其蛋白表达水平基本一致。结论炎症状态下腹膜组织TGF-β1/Smad信号通路显著上调和激活。腹膜间皮细胞的活化以及其TGF-β1和p-Smad2/3的高表达,抑制性信号蛋白Smad7的低表达,可能参与了腹膜炎介导腹膜纤维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复方积雪草合剂对IgA1诱导的大鼠系膜细胞(MsC)的增殖及分泌白细胞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用体外实验的方法,将MsC经培养及传代,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复方积雪草合剂高、中、低组,泼尼松组及代文组;经IgA1诱导后分别予以上述各药含药血清;用计数板对MsC进行计数、用RT-PCR及ELISA法分别检测IL-6 mRNA、TGF-β1 mRNA及其蛋白质的表达。结果:实验显示,复方积雪草合剂能抑制IgA1诱导的MsC增殖(与模型组比较P〈0.05),且高、中剂量组明显优于其他治疗组;同时复方积雪草合剂能使MsC分泌IL-6 mRNA、TGF-β1 mRNA及其蛋白质下降(与模型组比较P〈0.05),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尤其对IL-6的抑制作用更明显。结论:复方积雪草合剂可抑制IgA1诱导的MsC增殖,并减少IL-6 mRNA、TGF-β1 mRNA及其蛋白质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上调TGF-β抑制性信号蛋白Smad7表达对大鼠腹膜纤维化模型腹膜间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方法30只160~170 g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6);腹膜纤维化模型组(n=12):予腹腔注射4.25%腹膜透析液与脂多糖;空载体组(n=6):模型成功后转染pTRE与pEFpurop-Tet-on质粒;Smad7治疗组(n=6):模型成功后转染pTRE- m2 Smad7与pEFpurop-Tet-on质粒。第14、28天杀检大鼠,取脏层腹膜组织,用RT-PCR方法检测TGF-B1、α-SMA、E-钙黏蛋白(E-cadherin)基因的表达;用Western杂交或间接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TGF-β1、Smad7、磷酸化(p)-Smad2/3、α-SMA、E-cadherin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GF-β1、p-Smad2/3及α-SMA的表达显著上调(p〈0.01);E-cadherin的表达显著下调(P〈0.01)。与模型组、空载体组比较,Smad7治疗组p-Smad2/3及α-SM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E-cadherin的表达显著上调,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Smad7可通过抑制受体调控信号蛋白Smad2/3的活化,阻止高糖透析液及脂多糖介导的腹膜间皮细胞转分化,从而防止腹膜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肾淋巴循环障碍对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其与TGF-β1、Smad2/3表达变化的关系。 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淋巴循环障碍模型组和假手术对照组各24只。分别在术后1、2、4、8周每组各处死6只。测定尿蛋白量(24 h)和Scr。PAS和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用实时PCR检测TGF-β1、Smad2/3、I型胶原(ColⅠ)mRNA的表达量。用免疫组化和(或)Western 印迹方法检测肾组织ColⅠ、TGF-β1、Smad2/3和磷酸化Smad2/3(p-Smad2/3)的蛋白表达量及主要表达部位。 结果 模型组大鼠尿蛋白显著增加,随着时间推移肾功能逐渐减退,并出现明显的组织病理改变,小管间质损伤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或P < 0.01),并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肾组织中ColⅠ、TGF-β1、Smad2/3、p-Smad2/3的蛋白和(或)基因表达水平也明显增高(P < 0.01),且主要表达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及肾间质。 结论 肾淋巴循环障碍可导致大鼠肾脏功能及小管间质的损害,并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加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TGF-β-Smad途径,导致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作用,及其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PI3K-Akt信号通路的关系。 方法 (1)将体外培养的HK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TGF-β1(5 μg/L,下同)组、VEGF组(100 μg/L,下同)、TGF-β1+VEGF组。HK2细胞体外培养48 h,用免疫组化双染方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E钙黏蛋白的表达。(2)将体外培养的HK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TGF-β1组、VEGF组、TGF-β1+VEGF组、PI3K-Akt信号通路阻断剂LY294002组(25 μmol/L,下同)、TGF-β1+LY294002组、VEGF+LY294002组、TGF-β1+VEGF+LY294002组。HK2细胞体外培养48 h,用Western印迹和RT-PCR方法检测α-SMA和CTGF的表达;用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纤连蛋白(FN)和I型胶原(ColⅠ)的表达。 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GF-β1组α-SMA表达比正常对照组增强,而E钙黏蛋白表达减弱; TGF-β1+VEGF组α-SMA表达比TGF-β1组显著减弱,而E钙黏蛋白表达增强。 TGF-β1组α-SMA、CTGF蛋白和 mRNA及FN、ColⅠ表达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强(均P < 0.05);TGF-β1+VEGF组α-SMA、CTGF蛋白和mRNA及FN、ColⅠ表达比TGF-β1组显著减弱(均P < 0.05);TGF-β1+VEGF+LY294002组α-SMA、CTGF蛋白和 mRNA及FN、ColⅠ表达比TGF-β1+VEGF组显著增强(均P < 0.05)。 结论 VEGF能抑制TGF-β1诱导的体外培养的HK2细胞发生EMT,其机制可能与VEGF下调HK2细胞CTGF表达及减少细胞外FN、ColⅠ合成有关。VEGF的这种作用可能部分通过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实现,其确切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CF-β1)对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基因启动子活性的调控作用,以及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途径对该生长因子作用的影响。方法构建含有人类CTGF基因启动子的报告基因pCTGF-luc,将其瞬时转染HK-2细胞。通过检测荧光素酶的活性观察TGF-β1和MAPK途径抑制剂对CTGF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TGF-β1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方式上调HK-2中CTGF基因启动子的活性。最佳刺激浓度是5ng/ml,最佳刺激时间为12h,荧光素酶相对活性分别为对照组的1.82倍和2.10倍(P〈0.05)。应用PD98059、SB203580和SP600125分别特异性抑制MAPK途径的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蛋白激酶p38(p38MAPK)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通路,对TGF-β1上调CTGF启动子活性的作用有不同影响。PD98059显著增加HK-2中pCTGF-luc的基础活性.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0.5~10μmol/L)促进TGF-β1的上调作用。SB203580对pCTGF-luc基础活性无影响,但以剂量依赖方式显著抑制TGF-β1的激活效应。而SP600125对基础状态和TGF-β1刺激下CTGF基因启动子活性无影响。结论TGF-β1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方式上调HK-2中CTGF基因启动子活性,在转录水平调节CTGF表达。MAPK途径的ERK和p38MAPK通路可影响TGF-β1的这一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Smad核转录共抑因子(SnoN)在TGF-β1致人近端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探讨SnoN蛋白对TGF-β1所致的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的人近端小管上皮细胞(HK-2),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TGF-β1(5ng/ml)组和TGF-β1(5ng/ml)+MG-132(5μmol/ml)组。Western-blot检测细胞中SnoN蛋白水平的改变和Smad2/3磷酸化水平的改变;半定量RT-PCR方法观察细胞中SnoN mRNA表达的改变。免疫荧光检测间充质细胞标记物α-SMA的表达。结果:Western-blot的结果显示:(1)TGF-β1作用于细胞,SnoN蛋白表达迅速减少,10min为对照组的38%,并呈时间依赖进行性减少,60min较0min降低89%(P〈0.01),24h有所恢复但仍较0min明显降低(P〈0.01);TGF-β1+MG-132组中SnoN蛋白表达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GF-β1组相比,SnoN蛋白水平明显上调。(2)半定量RT-PCR显示:TGF-β1作用于细胞后,与SnoN蛋白表达不同,SnoN mRNA迅速升高,60min其表达增高近1倍(与0min比较,P〈0.01);TGF-β1+MG-132组中SnoNmRNA的表达与TGF-β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TGF-β1诱导细胞10min即可引发Smad2/3磷酸化(与0min比较,P〈0.01),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中磷酸化的Smad2/3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TGF-β1+MG-132组中,Smad2/3磷酸化蛋白的表达减少80%(P〈0.01)。(4)TGF-β1作用于细胞24h后免疫荧光检测到重新表达的α-SMA,TGF-β1+MG-132组α-SMA的表达被抑制。结论:TGF-β1可诱导SnoNmRNA表达上调,但SnoN蛋白的表达遭遇泛素系统的降解显著减少,SnoN蛋白水平的下调可能是TGF-β1导致小管上皮细胞纤维化作用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Lefty蛋白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介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将人Lefty质粒转染入离体培养的HK-2细胞,使其稳定表达Lefty蛋白。对正常对照组(A组)和Lefty转染组(B组)细胞给予10ng/mlTGF-β1刺激后,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第6、12、24、48小时磷酸化Smad2/3(p-Smad2/3)表达水平,并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程度。结果TGF131刺激后,A组p-Smad2/3表达水平和细胞凋亡程度较刺激前升高(P〈0.05),而B组上述指标均低于A组(P〈0.05)。结论Lefty蛋白可拮抗TGF-19J/Smad信号转导通路,减轻TGF-β1介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虫草多糖(Cp)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的影响。 方法 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的Cp(0、0.01、0.1、1、5、10 g/L)对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 增殖的作用。用不同浓度的 TGF-β1(0、0.1、0.5、1、5、10 μg/L)作用HK-2细胞48 h及5 μg/L的TGF-β1作用不同时间(0、12、24、48和72 h),以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钙黏蛋白(E-cadherin)、纤连蛋白(FN)的表达。用递增浓度的Cp(1、5、10 g/L)预处理HK-2细胞24 h后,观察其对TGF-β1效应的干预作用。 结果 Cp以剂量依赖方式促进HK-2细胞增殖(P < 0.05)。TGF-β1无论在转录水平还是蛋白水平皆能诱导HK-2细胞 α-SMA、FN表达上调,而下调E-cadherin表达。分别用1、5、10 g/L Cp预干预24 h后,同单独5 μg/L TGF-β1刺激组相比,上述因子表达被不同程度逆转。在转录水平,α-SMA mRNA表达被抑制率分别为37.98%、68.08%、84.36%;FN mRNA表达被抑制率分别为46.97%、63.82%、81.85%;E-cadherin mRNA表达分别增加0.67倍、2.69倍、5.43倍(均P < 0.05)。在蛋白水平,α-SMA蛋白表达被抑制率分别为33.40%、47.75%、68.50%;FN蛋白表达抑制率分别为16.26%、65.92%、80.30%;E-cadherin蛋白表达分别增加1.33倍、3.19倍、4.29倍(均P < 0.05)。Cp能明显拮抗 TGF-β1 诱导的HK-2细胞的表型改变。 结论 Cp能有效阻止TGF-β1诱导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转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