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肝纤维化时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s)特异性地分解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对胶原的沉积和组织结构的改建具有重要作用。肝星形细胞(hepaticstellatecell,HSC,又称fatstoringcell,lipocyte)不仅是肝纤维化时合成ECM的主要来源[1],而且能表达和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2],直接参与ECM的代谢。本文分别测定了正常与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和HSC的MMP…  相似文献   

2.
肝纤维化过程中肝星状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肝星状细胞 (hepaticstellatecell,HSC ;以前称为贮脂细胞、Ito细胞等 )位于肝窦Disse间隙内 ,在肝损伤过程中被激活经表型转化而成为肌成纤维细胞 (myofibroblaster,MFB) ,产生大量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larmatrix ,ECM )促进肝纤维化的形成 ,是肝纤维化形成的中心环节。一、HSC的活化(一 )HSC活化的启动与持续HSC的活化是由静止的HSC向MFB转化的过程。涉及到细胞—细胞间、间质—细胞间相互作用。有学者提出了三步级联活化模式 ,把HSC活化分…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研究发现,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脂肪肝与肝纤维化常相继发生或同时存在,肝星状细胞(hepaticstellatecell,HSC)的激活增殖在其发生中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外有关必需脂肪酸对HSC的增殖影响所见报道极少。本文观察了必需脂肪酸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acid)和亚油酸(linoleicacid)及其刺激的Kupffer细胞(KC)培养的上清液(Kupffercellconditionedmedium,KCCM)对HSC增殖的影响,以探讨必需脂肪酸在脂肪肝肝纤维化中…  相似文献   

4.
肝星状细胞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77,自引:3,他引:74  
近年来已获公认,肝星状细胞是肝纤维化时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lar matrix, ECM)过多产生和沉积的主要细胞来源。 1876年德国 von Kupffer首次描述星状细胞( Sternzellen),后来的文献中又称之为 Ito细胞、脂细胞、贮脂细胞、窦周细胞等等。1996年Hepatology发表了98位著名国际肝病学家的建议,认为仍以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 HSC)命名为宜,此建议已日益被采纳应用。近年关于星状细胞的研究日多,本文只涉及几个问题:细…  相似文献   

5.
肝星状细胞凋亡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十年来对肝纤维化形成的机理研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越来越多的临床及实验证据表明,肝纤维化是可以逆转的[1],这一观点逐渐被广泛接受。肝星状细胞(hopaticstellatecell,HSC)的激活是肝纤维化形成的中心环节[2],HSC在肝纤维化逆转过程中的作用也成为研究热点之一。Burt[3]认为,肝纤维化逆转时HSC的减少是由于激活状态的HSC转化为静止状态。但最新的研究表明,肝纤维化恢复期,激活状态的HSC减少主要通过凋亡机制,而不是表型的转化[4]。几位学者分别对HSC凋亡的机制进行…  相似文献   

6.
贮脂细胞和肝细胞胶原合成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目的为明确肝纤维化过程中细胞外基质(extracelularmatrix,ECM)的细胞来源以及贮脂细胞(fatstoringcel,FSC)和肝细胞(hepatocyte,HC)在肝纤维化胶原合成中的作用.方法用胶原酶和链霉蛋白酶E消化大鼠肝脏,结合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大鼠HC和FSC,在此基础上,用3H脯氨酸掺入结合胶原酶消化法和斑点杂交法,观察HC和FSC胶原的合成及Ⅰ,Ⅲ,Ⅳ型前胶原基因的表达.结果发现体外培养的FSC合成胶原的能力较HC强,约为HC的两倍(P<005);FSC胶原基因表达的水平同样较HC高(P<005).结论FSC在ECM胶原合成中起主要作用,但HC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Smads信息分子与肝星状细胞的活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肝星状细胞 (hepaticstellatecells ,HSC)激活、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 (mymyofibroblasts)是肝纤维化形成的关键。转化生长因子 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 1)是这一病理过程的必需的生物调节因子。TGF β1激活HSC的信息传导经过丝氨酸 /苏氨酸蛋白激酶受体及其下游效应信息分子 ,即Smads蛋白家族 ,启动胶原基因表达[1] 。由于TGF β1与HSC、Smads信息分子和肝纤维化的密切关系 ,有关Smads信息分子家族对TGF β1信息转导的调控和影响…  相似文献   

8.
胰岛素作为一种多功能的激素类蛋白 ,在体内不仅调节着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 ,还促进某些细胞的分裂和增殖[1] 。肝星状细胞 (hepaticstellatecells,HSCs)被视为肝纤维化发生的中心环节。研究HSCs激活和增殖的因素 ,将有助于阐明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我们旨在了解胰岛素对HSCs的生长、增殖作用 ,为探讨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  一、材料和方法1.HSCs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改良Friedman等[2 ] 分离HSCs的方法 ,采用Ⅳ型胶原酶和链酶蛋白酶循环消化分离HSCs,结蛋白 (Desmin…  相似文献   

9.
肝纤维化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燕  刘宝源 《肝脏》2001,6(2):134-135
肝纤维化是继发于肝脏炎症或损伤后组织修复过程中的代偿性反应 ,以细胞外基质 (ECM )在肝内过量沉积为病理特征。肝纤维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个主要健康问题。现已证实肝纤维化发生的中心事件是 :由损伤所引起的肝星状细胞(HSC)的激活及其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 ,从而大量合成各种细胞外基质蛋白 ,沉积于肝脏最终导致肝纤维化。本文就肝星状细胞的激活及调控对近年来肝纤维化形成机制的有关进展作一简介。一、肝星状细胞的活化与ECM的产生HSC是肝脏间质细胞之一 ,位于肝细胞与窦内皮细胞间的Disse腔内。正常时呈静止状态 ,…  相似文献   

10.
星状细胞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宋东眷  刘平 《肝脏》2000,5(3):157-157
肝纤维化是肝脏中纤维生成与降解失去平衡所致。正常肝脏能精密地调节这种平衡 ,以维持细胞外基质 (ECM)的自身稳定 ,肝纤维化时纤维生成超过了纤维降解 ,ECM便过度地在肝脏沉积。这不仅表现为ECM的增加 ,而且ECM的构成成分和肝内分布也发生变化。肝星状细胞 (HSC)既是产生ECM的主体细胞 ,又具备产生降解ECM相关酶类的能力 ,因而目前认为HSC在肝纤维化的纤维生成与降解失衡上发挥重要作用 ,是肝纤维化产生与发展的中心环节。一、星状细胞是细胞外基质生成的主体细胞体外培养表明 ,HSC一经活化就转变为特化的成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