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报告我国某些地区在学龄前儿童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为21.73%。HBV能否通过密切接触传播有待调查,本文对所管地段散居与托幼机构772名学龄前儿童及HBsAg阳性的儿童父母与密切接触者进行了HBV感染情况的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
将HBsAg阳性和阴性儿童按1:1配对后,再“反馈”性调查其父母感染HBV之血清学标志情况。结果阳性组的父母总感染率76.74%,而阴性组父母总感染率为59.28%。HBsAg阳性儿童的家长HBsAg、HBeAg阳性率非常显著的高于阴性儿童的家长,且以阳性儿童的母亲HBsAg、HBeAg阳性率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广东顺德地区肝癌高发的主要危险因素、肝癌发生的家庭相关模式以及HBV感染对肝癌家庭相关的影响。方法20062008年在广东顺德进行原发性肝癌的病例对照家系研究;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估计危险因素与肝癌的关联,父母受累、同胞受累与先证者肝癌关联的OR值描述肝癌的家庭相关。结果在未考虑HBsAg状态时,同胞表型与肝癌的关联OR值为3.34(95%CI:1.149.75);父母表型与肝癌关联的OR值为0.92(95%CI:0.332.56)。考虑HBsAg状态后,同胞表型和肝癌关联的OR值有所降低,为2.94(95%CI:0.949.25);HBsAg阳性可增加肝癌的风险,调整的OR值为4.38(95%CI:2.447.87)。结论广东顺德地区HBV感染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肝癌具有家庭聚集性,主要表现为同胞间的相关,且受HBV感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海南省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海南省影响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因素,为制定乙肝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按容量比例概率(PPS)和机械抽样方法,调查12~24月龄儿童及其母亲和小学一年级新生乙肝疫苗免疫史,采集被调查儿童静脉血3ml,同时采集12~24月龄儿童母亲血5ml,用ELISA法检测儿童HBsAg携带状况和母亲乙肝病毒感染状况。结果全省抽查12-36月龄儿童666名,一年级新生528名,母亲501名。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率分别为91.59%、41.48%;及时接种儿童HBsAg携带率为1.21%,不及时接种者为7.12%;及时接种儿童中HBsAg携带率12~36月龄为0.49%,一年级新生为3.2.%;HBsAg携带率全程接种儿童为2.35%,未接种儿童为11.67%;母亲中HBsAg、HBeAg双阳性所生儿童HBsAg携带率最高,为13.79%,HBsAg单阳性所生儿童为1.52%,HBsAg阴性母亲所生儿童为0.24%,三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56.76,P0.01);新生儿乙肝母婴阻断率为94.16%,母亲HBsAg单阳性者阻断率为98.32%,HBsAg、HBeAg双阳性者阻断率为84.68%。12-36月龄儿童中携带HBsAg的均为母亲双阳或单阳者,6名携带HBsAg儿童及时接种率仅为16.67%。结论海南省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后有效阻断了母婴传播,对母亲HBsAg阳性,特别是双阳性母亲所生携带HBsAg儿童,虽不能排除宫内感染的可能性,但不及时接种乙肝疫苗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接种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 本院2004-2008年出生,母亲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且完成乙肝疫苗联合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接种的儿童85人,电话调查出生后是否母乳喂养以及HBsAg、HBsAb阳性情况.结果 调查儿童中HBsAg阳性1人,HBsAg阳性率为1.18%;HBsAb阳性36人,HBsAb阳性率为42.35%.阻断成功率为98.82%,调查儿童中母乳喂养儿童44人,母乳喂养儿童HBSAg阳性率为0%.结论 儿童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以有效降低HBV垂直传播率;阻断效果与母亲是否患“大三阳”有关,母乳喂养不会增加儿童感染机会.  相似文献   

6.
1150名中学生HBV感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 115 0名中学生HBV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 ,结果显示HBsAg阳性 131人 ,阳性率为 11 39% ;在初中与高中学生中 ,HBsAg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男性的感染率 (13 90 % )高于女生 (8 39% ) ,且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在有明确乙肝疫苗接种史的学生中 ,未发现有HBsAg阳性者 ;在HBsAg阳性的学生中 ,HBV DNA阳性占 5 4 96 % ,表明病毒处于复制阶段 ;对 4 18名中学生HBV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显示 ,HBV感染与家庭成员乙肝病史、输血及血制品的应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了解发生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婴儿的转归情况.方法:对402名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的宫内感染等情况进行远期随访.所有随访到的母亲和孩子的血清检测肝功能和HBV标志物、结果:随访到59对母亲和孩子.59例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中,出生时5例HBsAg阳性,其中3例HBsAg持续阳性,且这3例HBsAg持续阳性的儿童全部为HBsAg、HBeAg阳性母亲所生;2例HBsAg阴转并产生抗-HBs;母亲HBV标志物血清学在分娩前后变化明显.结论:母亲HBeAg阳性是婴儿发生HBV宫内传播的主要危险因素,尤其是孕妇既往HBsAg携带分娩时HBeAg阳性是婴儿发生HBV宫内传播后形成乙肝病毒携带的危险因素;婴儿的免疫无应答应判定为宫内感染;HBsAg阳性母亲妊娠过程中乙肝加重,同时也增大了宫内感染的危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为提高乙肝母婴阻断实施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张家港市抽取299名母亲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1~3岁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抽取307名相同年龄组母亲为HBsAg阴性的儿童作为对照,完成调查并检测乙肝相关指标。结果母亲为HBsAg阳性儿童与对照组儿童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的母亲感染类型、分娩方式及性别对儿童乙肝感染率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乙肝母婴传播确实存在,乙肝疫苗和HBIG的联合免疫能有效阻断乙肝母婴传播,母亲乙肝感染类型、分娩方式及性别差异不会影响乙肝母婴阻断效果。应进一步规范乙肝疫苗和HBIG的联合免疫,阻断乙肝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9.
王小兰 《宁夏医学杂志》2003,25(11):674-674
为了解矿区儿童HBsAg的水平 ,我们对接种了乙肝疫苗的 10 5名儿童 ,3年后进行调查 ,结果HBsAg阳性率 37.1%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矿区内 10 5名儿童 ,男 5 7例 ,女 4 8例 ,年龄 3岁半 ,母亲HBsAg阴性。出生 2 4小时内注射乙肝疫苗第 1针 ,按 0、1、6程序注射完乙肝疫苗。疫苗为深圳康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重组 (酵母 )乙肝疫苗 ,剂量 5微克 /支。化验方法为空腹采集静脉血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做乙肝全套。2 结果HBsAg阴性 6 6例 ,HBsAg阳性 39例 (男 2 0例 ,女 19例 ) ,阳性率 37.1%。其中男性阳性率 35 .1,女性阳性率39.6 …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在我市中学生中的感染状况。方法:选择2000年~2007年市区参加高考13635例学生测定HBsAg,并对检出阳性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3635例学生中检出阳性288例(0.02%),2000年~2007年间HBsAg感染率无显著差异。阳性感染学生中母亲阳性者116例,父亲阳性者21例,父母均阳性者48例。结论:中学生HBsAg感染率相对稳定,阳性感染与垂直传播和密切接触有关,群集可增加HBsAg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杨波  潘捷云  王军 《热带医学杂志》2012,12(9):1140-1142
目的分析儿童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降低其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20岁常住儿童及青少年,对其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及主要乙肝感染危险因素等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检测乙肝血清学指标,按是否感染HBV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并拟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366名调查对象中感染HBV70例,感染率为19.12%;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密接者HBsAg状况、乙肝疫苗接种史、出生地点是影响儿童感染HBV的危险因素。结论当前降低HBV感染率的工作重点在于发现HBsAg阳性孕妇并建议其到较好的医院分娩,同时改善卫生状况较差的地区特别是农村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广州市某管区入幼儿园体检儿童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方法:于2000~2004年对龙归华侨医院儿童保健门诊新入园体检的3 554名儿童空腹抽静脉血3ml, 用酶法(IFCC)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结果:3 554名入园体检儿童检测出HBsAg阳性73例,总阳性率为2.05%, HBV感染模式以HBsAg、HBeAg、抗-HBc阳性感染为主,占63.03%.HBsAg阳性率在男、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广州市户籍儿童与非广州市户籍儿童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ALT异常升高率为1.07%(38/3 554),HBsAg阳性与阴性的儿童ALT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儿童抗-HBs阳性率为38.67%(1 374/3 554).结论:在儿童入园体检中进行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查,不仅可筛查出HBsAg阳性儿童,还可检测出抗-HBs未阳转儿童,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可最大限度地保护乙肝病毒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13.
1993年对兰溪市某村作乙型肝炎抗原流行病学调查,受检人数2300人,结果HBsAg阳性340人,阳性率为14.77%,抗HBs阳性302人,阳性率13.12%。1家庭人口与HBsAg阳性的关系对340户1201人作HBsAg检查.发现家庭内人口数增多,居住条件拥挤者.阳性户所占总数的比例增高,平均每户阳性人数也相应增高.但随者家庭人口数的继续增高,家庭成员HBsAg阳性率并不再呈正比递增(见表1).2父母HBsAg阳性对子女的影响在完整的108户调查中,父母二人或一人有HBsAg阳性者,其子女HBsAg携带率为56.33%,而父母HBsAg阴性者,其子女HBsAg携带…  相似文献   

14.
刘芳  朱祥坤 《重庆医学》2008,37(5):504-506
目的了解大学生HBV感染、肝功情况及相关防治状况,为更好服务于高校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某高校2006级3516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清晨空腹抽血查肝功、HBV血清标志物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测3516名学生中,HBsAg阳性占282例,阳性率为8.02%,其中男200例,阳性率9.68%,女82例,阳性率5.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来自农村2264名,HBsAg阳性196例,阳性率8.66%,来自城市1252名,HBsAg阳性86例,阳性率6.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少数民族239名,HBsAg阳性19例,阳性率7.95%,汉族3 277名,HBsAg阳性263例,阳性率8.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sAg阳性率低于全国的HBsAg阳性率9.09%的水平,男生高于女生,城乡学生无差别,汉族与少数民族无差别;得知自身HBV感染的方式以被动检查发现为主,"大三阳、小三阳"为主要感染模式,应引起足够重视;母婴传播危害大,加强预防高危人群HBV感染和严格实施"0-1-6工程",是提高人口素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西宁地区自然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感染的状况,我们以反向被动血凝试验(RPHA)对西宁地区的工人、学生、儿童及退离休老年人1520例,年龄5~60岁以上,未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者进行了HBsAg的检测.其中儿童组(5~10岁)252名,中青年组(16~49岁)818名,老年组(50~60岁以上)450名。诊断试剂由卫生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操作与结果判断均按说明书进行.1520名HBsAg阳性94例,总感染率为6.2%.其中男性900名,阳性57例,感染率6.3%;女性652名,阳性37例,感染率5.7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152例具有同胞患原发性肝癌家族史的肝癌先证者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组人群HBV感染率为81.58%,感染标记类型有12种,其中68%为抗-HBc阳性伴HBsAg和/或抗-HBe阳性:发病高峰年龄为30~49岁,占72%;男女性别比为5.6:1,男性显著多于女性,但有母患肝癌家族史的患者女性同胞也易患肝癌(P<0.025)。提示具有同胞患肝癌史、年龄在30~39岁、尤其是抗-HBc阳性伴HBsAg和/或抗-HBe阳性的男性乙肝患者为PHC最易感人群,应密切关注警惕PHC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本项目为儿科传染病领域应用基础研究,系统深入地研究了宫内感染在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传播免疫失败中的地位、宫内感染引起免疫失败的机制以及产前、产时、产后综合措施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和宫内感染免疫失败后的对策。 1.通过对624名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随机分组,按0、1、6单用乙肝疫苗或出生时注射HBIG100IU,然后于1、2、7月龄接种乙肝疫苗,随访6.34±1.71年。发现89例慢性HBV感染儿童,其中82%在6月龄以前出现HBsAg阳性,随年龄增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影响学龄前儿童体格生长的危险因素、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与儿童体格生长之间关系 ,探讨 Hp感染对学龄前儿童体格生长的影响。 方法 整群抽样选择无症状入托儿童 4 80名 ,进行社会经济状况、饮食卫生习惯及父母身高、体重问卷调查 ,儿童膳食调查 ,体格生长指标测量 ,并随访 1年。同时检测血清 Hp抗体、外周血细胞分析、血清铁蛋白和白球蛋白含量及头发 Zn、Fe、Ca含量。对 Hp抗体阳性者进行粪 Hp抗原检测 ,抗体阴性者在研究结束前再次检测血清 Hp抗体。比较不同年龄段 Hp感染与未感染儿童间体格生长指标及年增长值的差别。对生长迟缓、低体重、消瘦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 χ2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 L ogistic回归分析 ,在排除可能的混杂因素后 ,探讨 Hp感染是否仍为影响学龄前儿童体格生长的独立因素。所有数据由 EPI Info5 .0 1 a系统管理 ,SPSS统计软件包(1 0 .0 )统计分析。 结果  Hp感染 6 4名 ,未感染 2 87名 ;1年后 1 5例失访 ,未感染组 9例血清抗体转阳性。随访结束 ,Hp感染 5 9名 ,未感染 2 6 8名 ,其中男性 1 88名 ,女性 1 39名 ,年龄 3岁 4个月~ 7岁 7个月。两次调查结果 :感染组、抗体单阳性组及未感染组生长迟缓患病率分别为 5 1 .6 %~ 4 0 .7% ,5 5 .0 %~ 4 4 .3% ,31 .4 %~  相似文献   

19.
某医科大学学生中病毒性甲型与乙型肝炎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调查了某医科大学712名新生的甲、乙型肝炎感染情况。发现:抗-HAV阳性533人,占74.86%,HBsAg阳性13人,占1.83%,抗-HBc阳性113人,占15.87%,抗-HBs阳性207人,占29.07%。抗-HBs的S/N值(标本与阴性对照比值)>50者44人,占6.18%,HBV感染率为为35.39%。对251人追踪1年的观察中,无一人感染乙肝,有4人感染甲肝,均为隐性感染。建议在招生时严格把好HBsAg筛检关,尽量减少HBsAg漏检,并对无乙肝保护力的学生给予乙肝疫苗接种,预防乙肝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榆林市城区居民(健康体检者)1705例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及其乙肝“两对半”感染模式的调查。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定性检测被检者血清HBV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五项指标,结果:1705份血清标本中HBsAg阳性者91份,阳性率5.3%;HBsAb阳性者724份,阳性率42.5%;“大三阳”17份,占所调查人群的1%,占HBsAg阳性者18.7%;“小三阳”47份,占所调查人群的2.7%,占HBsAg阳性人群的51.6%;HBsAg、HBcAb两项阳性者26份,占所调查人群之1.5%,占HBsAg阳性人群的28.6%,结论:榆林市城区居民HB sAg阳性的检出率明显低于资料报道我国人群HBsAg检出率(9.8%)[1];HBsAb阳性率较高(42.5%),可能与城区居民保健意识增强,接种乙肝疫苗有关,“小三阳”感染模式明显多于“大三阳”感染者“小三阳”模式与HBsAg、HBcAb两项阳性模式为HBsAg阳性者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