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β淀粉样蛋白的沉积是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的始发因素,所形成的老年斑是其最基本的病理改变。因此,靶向β淀粉样蛋白措施是AD最有潜力的治疗方法,也是AD的研究热点。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在γ分泌酶介导下裂解成β淀粉样蛋白,如能抑制γ分泌酶的活性,则可有助AD病的治疗。然而,  相似文献   

2.
阿尔采末病(AD)是一种进行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原因是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的聚集和沉积。Aβ是由淀粉样蛋白前体经β-分泌酶和γ-分泌酶剪切代谢生成,而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裂解酶1(BACE1)是该过程的限速酶,抑制BACE1的活性可减少Aβ的产生,因此BACE1成为人们关注治疗AD的热门靶点。本文对近年来BACE1靶点在阿尔采末病治疗中的研究和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β-淀粉样蛋白(Aβ)是老年斑的主要成分,有明显的神经细胞毒性作用,在阿尔采末病(AD)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降低脑中Aβ的生成量是治疗AD的策略。Aβ是由β-和γ-分泌酶裂解其前体蛋白(APP)而生成,其中β-分泌酶(BACE)是启动Aβ形成的关键限速酶,因此BACE是开发治疗AD药物的一个具有吸引力的作用靶点。该文就近来对β-分泌酶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靶向β和γ分泌酶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β淀粉样蛋白沉积所形成的老年斑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三大病理改变之一。淀粉样蛋白代谢关键的分泌酶成为治疗AD很有潜力的靶点,β和γ分泌酶及其抑制成为AD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在β淀粉样蛋白假说、分泌酶及其抑制剂上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和尚存在的不足,为此类新药的开发提供一个很好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N2a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β淀粉样蛋白(Aβ)浓度及斑块聚集的抑制作用,以期为临床治疗AD提供一种新的途径。方法将多步离心提取的外泌体持续注入表达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的小鼠脑内,一段时间后检测Aβ浓度、Aβ老年斑块的形成以及APP小鼠的突触活性。结果经过持续外泌体注射的APP小鼠,Aβ浓度显著降低(P<0.05),Aβ斑块的形成也显著降低(P<0.05),而突触灵活性显著提高(P<0.05)。结论 N2a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对APP小鼠Aβ的表达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剑敏  姜凤超 《药学进展》2004,28(11):491-497
β淀粉样蛋白沉积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病理特征之一,β淀粉样蛋白是经β和卜分泌酶水解口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而产生,故β和γ-分泌酶是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代谢的关键性酶,因而成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很有潜力的靶点。根据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的代谢、β淀粉样蛋白的形成过程及γ-分泌酶的结构、特性和作用机制,分类综述γ-分泌酶抑制剂抑制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的活性及构效关系。  相似文献   

7.
阿尔茨海默病(AD)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β淀粉样肽(Aβ)在脑内沉积是AD特征性病理表现之一.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的翻译后修饰异常是影响APP代谢导致Aβ沉积病理过程的关键.APP通过泛素化、糖基化、磷酸化、棕榈酰化和小泛素相关修饰物(SUMO)化等形式进行翻译后修饰.APP的翻译后修饰可调控APP的...  相似文献   

8.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是AD主要病因之一.Aβ引发神经元损伤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通过与细胞膜上的Aβ受体结合进而引起下游信号通路改变,直接损伤神经元或增加神经元的易感性.目前,Aβ受体和转运体主要包括:PirB、FcγRⅡB、PrPc、NgR1、EphB2、p75NTR、...  相似文献   

9.
阿尔茨海默病严重的影响了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虽然治疗该病的药物种类不少,但效果并未如人所愿。β淀粉样蛋白(Aβ)的沉积是所有因素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共同途径。对邸通过不同的免疫途径和方式进行主动免疫,也能够在转基因动物模型中阻止老年斑的形成。在中枢神经系统Aβ以沉积和溶解两种形式存在,并在脑脊液和血液内动态平衡分布。  相似文献   

10.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D)最典型的病理变化是β-淀粉样蛋白(Aβ)在脑部沉积形成的老年斑和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聚集导致的神经纤维原缠结(NFT),同时伴随氧化应激、神经炎症、突触损伤、神经元变性或死亡等。本研究利用APP/PS1/tau三转基因(3x Tg)模型小鼠,观察山茱萸环烯醚萜苷(CIG)对小鼠脑内多种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 16月龄3x Tg模型小鼠每天灌胃给予CIG 100或200 mg·kg~(-1)至18月龄。采用刚果红染色法观察3x Tg小鼠海马中老年斑沉积;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tau蛋白在Thr212和Thr217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免疫组化法观察小鼠海马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和分布;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 RT-PCR)检测小鼠BDNF转录水平;尼氏染色法观察小鼠海马中尼氏小体的变化。结果 18月龄模型组小鼠与对照组相比,Aβ淀粉样斑块沉积明显增加,而给予CIG 100或200 mg·kg~(-1)均能不同程度降低脑内斑块负荷。模型组小鼠tau蛋白在Thr217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而在Thr212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无明显升高;CIG治疗组能明显拮抗tau蛋白在Thr217位点的过度磷酸化。模型组小鼠海马BDNF蛋白和m RNA的水平均降低,CIG能够明显恢复BDNF蛋白和m RNA表达;模型组小鼠海马内尼氏小体数量减少,染色变浅,排列散乱,CIG有增高尼氏体数量的趋势。结论 CIG能够减少Aβ在脑内的沉积和tau蛋白异常过度磷酸化,恢复BDNF在脑内的表达,并且保护神经元。  相似文献   

11.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以学习记忆减退和认知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病理学改变为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rotein, Aβ)沉积和Tau蛋白异常磷酸化,但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双底物特异性酪氨酸磷酸化调节激酶1A(dual specificity tyrosine-phosphorylation-regulated kinase 1A,DYRK1A)是一种在进化中高度保守的蛋白激酶,与大脑发育异常、神经退行性改变、认知障碍和早发性AD相关。DYRK1A可通过磷酸化多种底物的丝氨酸或苏氨酸残基促进AD疾病中老年斑形成、神经纤维缠结、氧化应激和神经炎症反应,因此DYRK1A可能是防治AD的重要靶点。本文将对DYRK1A的结构、分布、功能及其在AD发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为AD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常见的、以认知障碍为主要症状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β-淀粉样蛋白(Aβ)聚集形成的淀粉样斑块(SP)和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引发的神经原纤维缠结(NFT)是AD临床上的主要病理特征。拟人参皂苷F11(PF11)是西洋参茎叶中分离提取的一种三萜皂苷化合物,本文通过自发快速老化(SAMP8)模型小鼠,从Aβ沉积和Tau过度磷酸化等方面,结合神经行为学、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质免疫印迹等手段,进一步评价PF11对AD模型动物认知障碍的改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灌胃给予6月龄雄性SAMP 8快速衰老小鼠PF11(2,8和32 mg·kg~(-1)),在给药3个月后进行行为学实验,并检测APP和β-分泌酶(BACE1)、晚期内含体Rab7和循环内含体Rab11的表达。结果灌胃给予PF11(8和32 mg·kg~(-1))3个月可以显著改善SAMP8小鼠的识别记忆和空间学习记忆障碍,显著增加SAMP8小鼠海马和皮质中突触后致密蛋白95的水平;显著降低SAMP8小鼠海马和皮质中胞浆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PP)和β-分泌酶(BACE1)的水平,减少海马和皮质中APP与晚期内含体(LE)的共定位,从而降低脑内Aβ的沉积;PF11可以显著提高SAMP8小鼠海马和皮质中异常降低的亮氨酸羧甲基转移酶(LCMT-1)水平,增加甲基化蛋白磷酸酶2A(PP2A)的水平,从而减少过度磷酸化的Tau。结论 PF11能够明显改善SAMP8小鼠的认知障碍,其机制与抑制海马和皮质脑区中APP淀粉样剪切途径进而减少Aβ沉积,以及增加PP2A活力进而减少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体外实验条件下,观察糖皮质激素是否促进β-淀粉样蛋白的神经元毒性作用。方法通过LDH释放率法检测细胞活力、TUNEL法测细胞凋亡以及LSCM测胞内Ca2 浓度的变化。结果单独的地塞米松(10-8,10-7,10-6mol.L-1)组或Aβ25-35(0.5μmol.L-1)组分别作用海马神经元后,细胞活力变化不明显(P>0.05);但与同剂量的DEX、Aβ25-35组相比,DEX Aβ25-35组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P<0.05),同时胞内Ca2 显著上升(P<0.05),神经元的凋亡率增加明显,细胞内出现凋亡的典型形态学特征。结论糖皮质激素可能通过促进Aβ引起海马神经元胞内Ca2 升高增加神经元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β淀粉样蛋白(Aβ)分子量约为4kDa,是由39~4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其被认为是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发病的核心蛋白。脑内Aβ由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protein,APP)水解产生,主要通过跨血脑屏障外向转运清除。正常生理条件下,脑内Aβ的产生和清除保持动态平衡。若失衡(清除小于产生),则导致Aβ水平异常升高,继而聚集、沉淀,形成老年斑,引发一系列的病理反应,如突出功能异常、神经元凋亡、记忆损害等,继而引发AD。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low-density-lipoprotein receptor-related protein 1,LRP1)为600 kDa的Ⅰ型跨膜糖蛋白,属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LDLR)家族成员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清β-淀粉样蛋白(Aβ)和空腹血糖(FPG)表达水平。方法随机选取40例AD患者和50名健康人分别作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检验其血清Aβ1-40、Aβ1-42和FPG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随着AD病情严重程度增加,血清Aβ1-40水平逐渐升高,Aβ1-42水平先升高后降低(P<0.05),FPG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0.05)。结论 AD患者血清β-淀粉样蛋白和空腹血糖表达水平的改变,与AD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张宁宁  丁也  桑亮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7):2605-2606
茨海默病(AD)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病理变化是老年斑、神经原纤维缠结和神经元缺失等.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B)是老年斑的主要成分,本文就AB的来源、分子结构特点、毒性作用机理及其靶位治疗AD等方面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阿尔采末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疾病,AD的主要病理特征之一是在大脑皮层和海马出现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beta-protein,Aβ)聚积形成的老年斑[1]。针叶聚戊烯醇是从松科植物针叶不皂化的脂溶  相似文献   

18.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及行动和社会适应能力下降为基本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临床上仍缺乏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手段。已有大量研究表明淀粉样蛋白聚集型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可能是AD发生的原发性病理因素之一,并提出Aβ是目前AD治疗药物研发中主要的靶点之一。本文综述了以Aβ为靶点治疗AD的最新研究概况,旨在为AD的新药研发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主要发生在老年人的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神经功能衰退性疾病,其典型的病理特征包括β-淀粉样蛋白沉积形成老年斑以及神经元内纤维缠结、大脑淀粉样血管病和神经元凋亡等.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金属离子尤其是锌离子在大脑Aβ沉积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并参与AD的发病进程.本文就锌离子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五味子乙素保护神经细胞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五味子乙素对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诱导褐家鼠肾上腺嗜铬瘤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20μmol.L-1Aβ25-35诱导PC12细胞损伤,加入5,10,25μmol.L-1五味子乙素,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T-PCR法)检测PC12细胞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基因及空泡分选蛋白35(VPS35)基因在mRNA水平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APP及VPS35在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MTT结果显示,5,10,25μmol.L-1五味子乙素组PC12细胞存活率较Aβ25-35组高(P<0.05);RT-PCR、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Aβ25-35组较正常对照组APP、VPS35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上调(P<0.05);不同浓度五味子乙素组APP及VPS35 mRNA和蛋白表达较Aβ25-35组减少(P<0.05),VPS35与APP变化趋势一致。结论 5,10,25μmol.L-1五味子乙素可降低Aβ25-35对PC12细胞的损伤,该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降低VPS35表达、减少sorLA含量、延长APP运输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