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料与方法 2006~2009年收治尼美舒利致婴幼儿肾脏不良反应9例,男5例,女4例.年龄9天~2岁,平均86天,均为足月晚期新生儿.出生体重2700~4100g.9例患儿于发热后服用尼美舒利颗粒(500mg/包),1/3包2~5顿,平均3顿后出现肾脏不良反应.其中发热9例,不显性失水增加,因食乳少或吐奶致入量减少3例,机体处失水状态.  相似文献   

2.
刘光磊   《中国医学工程》2013,(3):154-154
目的研究并探讨尼美舒利致新生儿肾脏不良反应,从而得到解决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尼美舒利致新生儿肾脏不良反应患者40例,将这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并服从所有准则)。对尼美舒利致新生儿肾脏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和处理,并将这些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通过处理之后,有12例患者在被治疗3天之后就康复了,而且患者在60h之后,发现了尿液。其余28例患者在治疗后5-10d痊愈。结论在对新生儿发热的治疗过程中,必须针对性的进行治疗,看患者是否为感染性发热或者非感染性发热。另外对尼美舒利的药物使用,必须要严格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尼美舒利致新生儿肾脏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朱婉红  芦芳菲 《浙江实用医学》2005,10(3):203-203,219
目的探讨尼美舒利胶囊对烧伤患者创面疼痛及换药后发热反应的影响.方法观察100例烧伤患者262例次口服尼美舒利胶囊后疼痛程度变化、换药后畏寒、发热反应发生率及服药后不良反应.结果口服尼美舒利胶囊后镇痛效果总有效率为90.8%,抑制换药后发热反应有效率为75.3%,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尼美舒利能有效控制烧伤创面及换药后与植皮后疼痛,并能缓解烧伤换药后的发热反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尼美舒利致肝严重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尼美舒利所致肝严重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信息。方法:检索国内有关尼美舒利不良反应的报告,整理、归纳,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尼美舒利致肝损害5例、肝衰竭甚至死亡1例、药物性肝炎2例、占总例数53.33%。结论:尼美舒利致肝严重不良反应引起高度关注和警惕,建议临床医师要充分掌握其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特点,权衡利弊,加强用药过程监测,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7例滥用尼美舒利颗粒致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防止滥用尼美舒利颗粒提供借鉴。方法对7例因发热家长自购尼美舒利颗粒服用引起不良反应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消化、神经系统症状,且预后不良,其中1例死亡。结论1岁以内小儿滥用尼美舒利颗粒可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和致死风险,应遵医嘱和说明书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尼美舒利时儿童高热的退热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1—12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高热儿童150例,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口服尼美舒利;对照1组:口服布洛芬;对照2组:肌肉注射安痛定。测定并记录治疗前、治疗后1小时、6小时体温,观察不良反应。结果:尼美舒利在1小时、6小时体温下降幅度及有效率均比口服布洛芬和肌肉注射安痛定大,且维持时间长。结论:尼美舒利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热具有效果快、作用强、副作用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口服尼美舒利与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小儿高热12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淳 《西部医学》2010,22(11):2088-2089
目的比较口服尼美舒利与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小儿高热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各种原因引起的高热(腋下温度≥39℃)病儿按入院顺序分为尼美舒利组和对乙酰氨基酚组,每组各60例。尼美舒利组予口服尼美舒利2.5mg/kg;对乙酰氨基酚组予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或混悬滴剂15 mg/kg,服药后0.5、1、1.5、2、4、6、8 h各测腋下体温1次,比较两组每次体温及退热例数。结果服药1 h后,尼美舒利组体温明显低于对乙酰氨基酚组,分别为[(38.0±0.6)℃和(38.5±0.5)℃,(P〈0.01)];服药2 h后,尼美舒利组退热病例多于对乙酰氨基酚组。尼美舒利组和对乙酰氨基酚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和15%(P〉0.05)。结论尼美舒利对小儿高热的退热效果优于对乙酰氨基酚。  相似文献   

8.
尼美舒利与布洛芬治疗儿童高热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俊  黄照国 《吉林医学》2009,30(22):2782-2783
目的:观察尼美舒利与布洛芬治疗儿童高热的退热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1~12岁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发热儿童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口服尼美舒利,对照组口服布洛芬。观察两组患者体温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尼美舒利降温作用优于对布洛芬,且药效维持时间长。结论:尼美舒利治疗儿童因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热具有效果快、作用强、维持体温正常时间长、使用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尼美舒利治疗儿科高热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霞 《中国医药导刊》2008,10(7):1039-1040
目的:探讨尼美舒利治疗儿科高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53例6月~8岁高热患儿279例次退热治疗,患儿随机分为尼美舒利治疗组、乙酰氨基酚治疗组、布洛芬治疗组,观察用药后30 min、1 h及4 h 体温变化和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情况,使用尼美舒利组复查肝、肾功能。结果:治疗后4 h 尼美舒利组的体温控制率明显优于其他二组(P〈0.05),体温下降幅度也大于布洛芬组和乙酰氨酚组(P〈0.01),3组患儿均于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尼美舒利治疗儿科高热疗效确切并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尼美舒利分散片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选择110例偏头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每晚睡前口服盐酸氟桂利嗪10mg,另加用安慰剂100mg,2次/d;治疗组患者在给予盐酸氟桂利嗪(方法同上)的同时,加用尼美舒利分散片100mg,2次/d。15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的疗效、依从性及随访结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1例、36例、15例、3例,对照组分别为O例、20例、17例、18例,两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满意度评分和尼美舒利口感满意度评分分别为(3.5±0.7)分和(3.4±0.7)分,对照组分别为(2.2±0.6)分和(1.9±0。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半年,治疗组患者的痊愈率、复发率分别为58.2%(32/55)和30.9%(17/55),对照组分男q为32.7%(18/55)和30.9%(17/55),两组痊愈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复发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美舒利分散片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且能显著提高治疗满意度和口感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高热是小儿急性感染常见症状之一,高热易导致婴儿惊厥,需要及时行退热处理,使用解热镇痛药尼美舒利颗粒(瑞芝清)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所致高热出现过敏性皮炎的临床报道较少,现将我们遇到尼美舒利颗粒致药物性皮炎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甾体抗炎药尼美舒利对儿童患者的退热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儿科门诊及住院发热患者120例,随机分成3组,即尼美舒利治疗组、对乙氨基酚组和布洛芬治疗组.尼美舒利颗粒(瑞芝清)5mg/(kg·日),饭后服用;对乙氨基酚组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溶液(百服宁)10mg/(kg·次).布洛芬组予口服布洛芬混悬液5~10mg/(kg·次)给药.观察用药前后3组患者体温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尼美舒利降温作用优于对乙氨基酚和布洛芬,且药效维持时间长,药物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尼美舒利治疗儿童高热具有效果快、作用强、维持体温正常时间长、使用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尼美舒利对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伴高热的退热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殷勇  陆奕  张磊  肖洁  岳孟源  王薇 《广东医学》2005,26(6):847-848
目的探讨尼美舒利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伴高热的退热疗效。方法选择2个月至13岁患急性呼吸道感染伴高热的儿童120例,随机分成尼美舒利治疗组、布洛芬治疗组和安乃近治疗组。观察治疗后1及4h的体温变化,并对治疗的依从性和不良反应进行评估。结果尼美舒利在治疗后1及4h的体温下降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布洛芬和安乃近,治疗满意度好,口感明显优于布洛芬。三者不良反应均较小。结论尼美舒利退热高效、安全,口感好,值得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伴高热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尼美舒利口服制剂国内文献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尼美舒利口服制剂所致不良反应(ADRs)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探讨预防其不良反应的措施。方法:对1998~2008年尼美舒利口服制剂不良反应11年来国内公开发表的文献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尼美舒利口服制剂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性别、年龄有关,妇女、儿童和老人易于发生不良反应;报道中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肝、肾功能的损害,并导致2例死亡。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尼美舒利口服制剂的不良反应,坚持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尼美舒利颗粒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伴高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小儿呼吸道感染伴高热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用尼美舒利颗粒5mg/(kg.d),分2~3次服用;对照组用小儿退热口服液(扑热息痛)10~15mg/(kg.次),4~6h重复1次。结果:两组相比,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尼美舒利颗粒退热作用显著、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尼美舒利、来比利、萘普生对儿童高热退热效果和不良反应,对照三种药物的优劣性。方法选择6个月至12岁的发热儿童18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予尼舒美利、来比林、萘普生治疗。测定治疗前、治疗后1小时、6小时体温情况,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使用尼美舒利在1小时内体温下降幅度比来比林、萘普生大(P〈0.05,P〈0.01),使用尼美舒利在6小时体温下降幅度比来比林、萘普生大(P〈0.01),维持时间长,使用来比林在6小时内体温下降幅度比萘普生无明显差异(P〈0.05),且维持时间接近。结论尼美舒利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所致的高热比来比林、萘普生退热起效快,持续时间长,三药不良反应轻微,物廉,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7.
杨黎  邓嘉虹 《中外医疗》2014,(13):139+141-139
目的探讨尼美舒利在治疗耳鼻喉炎症中的疗效。方法将该院收治的120例耳鼻喉炎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萘普生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尼美舒利治疗,于治疗7 d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85.00%,观察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9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1,P〈0.05)。两组患经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1,P〈0.03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尼美舒利治疗耳鼻喉炎症,效果显著,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与方法:为了验证尼美舒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采用随机双盲对照和开放共三组的Ⅱ期临床试验方案进行研究,对照药为萘普生(naproxen,NAP),观察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OA)病人96例。结果:经4周治疗,尼美舒力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3%(26/27),显效率为78.7%(21/27);萘普生总有效率为91.7%(22/24),显效率为58.3%(14/24);尼美舒利开放组总有效率为93.8%(30/32),显效率为78.1%(25/32),三组疗效接近,P>0.05,均无显性差异。尼美舒利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3/30);萘普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6/30);尼美舒利开放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36),P>0.05,均无显性差异,但尼美舒利没有一例重度药物不良反应,而萘普生重度不良反应占16.7%,P<0.05。差异显。结论:尼美舒利治疗骨性关节炎疗效明显,与萘普生的疗效相近,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轻于萘普生。  相似文献   

19.
李顺利 《右江医学》2009,37(5):549-550
目的观察口服曲马多缓释片与尼美舒利用于门诊手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及其应用的合理性。方法将96例门诊手术的病人分为曲马多组(48例)与尼美舒利组(48例)。术后曲马多组病人疼痛时服用曲马多缓释片100 mg/次,2次/d;尼美舒利组病人疼痛时服用尼美舒利片100 mg/次,3次/d。在服药后0.5 h、2 h、8 h和24 h用VAS评分法评定两组镇痛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服药后0.5 h两组镇痛效果相似(P>0.05),服药后2 h8、h和24 h曲马多组的镇痛效果优于尼美舒利组(P<0.01)。结论曲马多缓释片用于门诊手术后镇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沈健 《当代医师》2014,(7):974-976
目的对比分析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出现伊马替尼耐药后改用舒尼替尼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中本科应用舒尼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的GIST患者96例,47例患者直接改用舒尼替尼治疗(既往伊马替尼日最高剂量400mg组);49例患者按美国国立癌症综合网(NCCN)指南继续逐步加量至600,800mg/d(既往伊马替尼日最高剂量>400mg组),患者再次耐药后改用舒尼替尼。根据使用舒尼替尼用量不同将96例患者分为2组,A组采用舒尼替尼50mg/d,B组采用舒尼替尼37.5mg/d。观察总结其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1)既往伊马替尼400mg/d组总有效率为80.9%(38/47),>400mg/d组总有效率为69.4%(34/49),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既往伊马替尼400mg/d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生存期(0s)与>400mg/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所有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手足综合征(47例)、恶心(38例)、疲乏(35例)和中性粒细胞减少(34例)等。B组轻度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A组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现伊马替尼耐药的胃肠间质瘤患者改用舒尼替尼治疗,其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用伊马替尼400mg/d治疗出现耐药后应直接改用舒尼替尼37.5mg/d,可获得良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而不是选择加大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