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人体蠕形螨可寄生于人面部的毛囊和皮脂腺,引起面部皮肤病[1]。面部检获人体蠕形螨是面部人体蠕形螨病确诊的依据之一,标本采集常用透明胶纸法和刮拭法[2]。刮拭法是快速获得面部皮脂获检蠕形螨的方法,以往文献记载的刮取皮脂的工具有蘸水笔尖、皮肤刮铲和自制定量取螨器[3]等。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一次性刺血针较适宜蠕形螨检查。具体检查过程是:双手拇指相距1 cm左右先压后挤面部受检部位皮肤,然后皮肤表面消毒,手拿刺血针中部,用后端钝部的弧线部位刮取皮指。用盖玻片的一角挑取皮脂,涂在滴有1滴70%甘油的载玻片表面,用盖玻片挤压研磨皮…  相似文献   

2.
某高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某高校大学生人体蠕形螨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透明胶纸粘贴法,对大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调查420例学生,感染率20.95%(88/420),其中男生感染率18.62%(35/188),女生感染率22.84%(53/2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痤疮者感染率最高为33.77%,显著高于正常皮肤的感染率16.99%。每月护肤品费用在20元以下者感染率最高为23.94%,50元以上的学生感染率最低为14.15%。结论该校学生人体蠕形螨感染率比较低,大多数为毛囊蠕形螨。男女生蠕形螨感染率无差异,其感染率与面邵皮肤状况及使用护肤品优劣有关。  相似文献   

3.
某医校学生螨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某医校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透明胶纸粘贴法对652名学生进行螨虫检查,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学生螨虫感染率为21.93%.其中男生阳性率22.45%(64/285),女生阳性率21.52%(79/367),男女生感染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螨虫感染在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螨虫感染率与学生的居住环境、皮肤疾患有关.  相似文献   

4.
蠕形螨是人群感染中较为普遍的寄生虫,分为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主要寄生于面部,可引起痤疮、皮疹、毛囊炎、酒糟鼻等多种皮肤病。严重影响人类皮肤和身心健康,日益受到医学和科技界重视,为了解本院附近社区居民蠕形螨感染情况,我们对2个不同社区的部分居民进行了人体蠕形螨调查。一、材料和方法1.受检对象按不同生活条件、居住环境等特征抽取开发区63个小区(市区)和49个小区(郊区)的居民,共446名。2.检查方法(1)采用挤压刮试法:用拇指与食指相对用力挤压受检者的鼻尖、两侧鼻沟部,皮肤以挤出白色线头状皮脂为准。用一次性采血针(钢笔尖…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蠕形螨调查实验"方案实施的可行性,以及蠕形螨校内感染情况.方法 设计蠕形螨调查实验,对658名在校学生进行蠕形螨调查研究,统计蠕形螨感染率.结果 检出蠕形螨感染者75例,蠕形螨总感染率为11.40 %,男女性别构成比无显著差异.鼻部检出率最高达92%,皮肤毛囊蠕形螨感染者68例.感染度:Ⅰ度48例、Ⅱ度19例、Ⅲ度8例.以皮肤潮红、痤疮状丘疹症状为主要症状.结论 根据蠕形螨检出特点应加强大学生的个人卫生方面的宣传,以降低医学生中蠕形螨感染率."蠕形螨调查实验" 的设计合理,效果好,值得其他院校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协助临床诊断蠕形螨性睑缘炎及其相关眼表疾病。方法 选取2016年4月~7月在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门诊就诊,临床诊断为睑缘炎、干眼和睑缘炎相关角结膜病变(BKC)等眼病患者42例,同期健康体检无眼疾志愿者10例,采用拔取眼部睫毛,加无水乙醇诱导固定,光学显微镜下直接镜检蠕形螨及虫卵的方法进行实验室诊断。结果 42例眼病患者,蠕型螨阳性30例,检出率 71%; 10例健康志愿者,蠕形螨阳性1例,检出率10%,两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3,P<0.01)。结论 蠕形螨性睑缘炎发病率高,应重视及加强早期实验室诊断,指导临床精准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雅安市高职大学生蠕型螨感染情况,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 对雅安市高职大学生263例检查蠕形螨感染情况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雅安市高职大学生蠕形螨感染率达26.6%,其中男性占15.6%,女性占11.0 %,以毛囊蠕形螨为主,部位以鼻翼为主.结论 雅安市高职大学生蠕形螨感染较为普遍,痤疮、酒糟鼻、脂溢性皮炎等与蠕形螨感染确实有一定关联,在教学中要宣讲皮肤科相关知识,并且注意个人卫生、改善行为习惯,加强个人防护,做到防治结合,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人蠕形螨与皮肤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蠕形螨俗称毛囊虫 ,是一种小型螨类 ,为蠕形螨科蠕形螨属 ,已知的蠕形螨有 134种左右。寄生在人体的蠕形螨包括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两种 ,前者多寄生于人体的皮肤毛囊内 ,后者多寄生于皮脂腺内 ,可引起蠕形螨皮肤病 ,临床上习惯称之为“毛囊虫皮炎” ,由于两种螨的形态不同 ,寄生部位不同 ,引起的临床症状也不同。好发部位以面部、鼻、颊、额部多见 ,也可见于其他部位的皮肤。皮损常表现为弥漫性的红斑、丘疹、脱屑、毛细血管扩张、脱发等症状。国外对蠕形螨病研究较早 ,国内近年来也越来越引起重视 ,治疗方法也越来越多。1 形态和寄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实施精准化护理对睑缘炎患者蠕形螨检出率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1日~7月31日在门诊行蠕形螨睑缘炎治疗的8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精准化睫毛取样及护理措施;将2017年6月1日~12月31日的67例作为对照组,实施肉眼取样及护理措施。比较两组蠕形螨阳性检出率,同时对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专业知识及患者症状改善情况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对照组拔取睫毛蠕形螨数目为38个、阳性检出率7.9%,观察组拔取数目为471个、阳性检出率为9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睑缘炎患者提供精准化护理服务,不仅是护理人员夯实优质护理的本质需求,也是对患者关爱的一种体现,而且能提高蠕形螨的阳性检出率,有助于蠕形螨睑缘炎的临床确诊,对患者实际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蠕形螨多数寄生在哺乳动物身上,寄生于人体毛囊及皮脂腺的有毛囊和皮脂蠕形螨两种[1]。近年,对寄生人体蠕形螨的研究和调查日益增多,检查人体蠕形螨的方法也很多,各有其优缺点,我们于2005年11月-2006年6月用统一方法、部位对三中学生的蠕形螨进行调查,将结果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四种腹泻病毒(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抗原联检技术在临床儿童腹泻病毒病原学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荧光免疫法,四种腹泻病毒抗原联检技术(博晖腹泻四病毒联合检测系统)对临床采集的270份婴幼儿腹泻标本进行检测,并用进口的四种腹泻病毒酶免法单检试剂盒同时进行比对实验.结果 酶免法对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肠道腺病毒及星状病毒的抗原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37%,14.81%,1.48%和2.96%;荧光免疫法的抗原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63%,10.37%,4.07%和2.22%.采用配对资料的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两种方法对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及肠道腺病毒的抗原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卡方值分别为121.710,4.685和47.592,P值分别为0.000,0.030和0.000,P值均<0.05),对星状病毒的抗原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卡方值为0.187,P值为0.665,P值>0.05);两种方法对轮状病毒的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为0.558,0.4<Kappa值<0.75),对诺如病毒、肠道腺病毒和星状病毒的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差(Kappa值分别为0.142,-0.025和0.361,Kappa值均≤0.4).结论 两种腹泻病毒检测方法之间除轮状病毒外,其它病毒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较差,这些方法只可用于腹泻病原的初步筛查,确认必须进一步做培养或分子诊断.但是,在临床检测工效上,荧光免疫法有着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研究结核感染T细胞试验(T-SPOT.TB)在儿童结核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12月汕头市结核病防治所门诊和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就诊的结核病患儿112例、非结核病(有其他肺部疾病)患儿58例、结核病易罹患高危者60例、健康儿童60例,分别进行T-SPOT.TB、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皮肤试验(PPD皮试)、结核抗体检测(TB-DOT)、痰涂片抗酸染色、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比较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同时对儿童结核病组按痰菌结果、病变部位、免疫状态不同进行分组比较。结果在儿童结核病组,T-SPOT.TB的阳性率为92.9%,高于其他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3,P〈0.01;χ^2=81.71,P〈0.01;χ^2=142.00,P〈0.01;χ^2=101.71,P〈0.01);在非结核病组,T-SPOT.TB的假阳性率为3.4%,较痰涂片、痰培养稍高,与TB-DOT对比无异,但明显低于PPD的27.6%(χ^2=12.89,P〈0.01);在结核病易罹患高危组,T-SPOT.TB的检出率为25.0%,高于TB-DOT、痰涂片及痰培养(P〈0.05);在健康对照组,T-SPOT.TB的特异度为95.0%,高于PPD皮试的71.7%(χ^2=11.76,P〈0.01)。T-SPOT.TB在菌阴和菌阳、肺内和肺外结核、正常免疫和免疫缺陷组均具有良好的灵敏度(P〉0.05)。T-SPOT.TB与PPD皮试结果总符合率为78.6%。结论 T-SPOT.TB在儿童结核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且受其他因素影响较小,其结果客观、准确,对儿童结核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甲状腺结节普通钙化及微钙化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以及不同钙化类型对癌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超声诊断结果,并将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本次病理检查共显示癌变36例,占总例数的比例为28.8%。由超声检查出的钙化病例中,癌变率为88.9%,低于病理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82,P<0.05)。钙化组和非钙化组比较,钙化组癌变率显著高于非钙化组癌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606,P<0.01)。钙化组组内比较,微钙化癌变率显著高于普通钙化癌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8,P<0.05)。结论超声对于显示钙化病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患者如果被检出钙化病症特别是微钙化病症,其癌变的风险会显著增加,要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5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OP组)及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两组钙素(N MID),Ⅰ型胶原氨基末端延长肽(PINP),β胶原特殊序列(β cTX),并比较N MID,PINP和β cTX三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与各指标单项检测的阳性率.结果 OP组的N MID,PINP和β cTX分别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6.51±2.37 ng/ml,63.92±4.35 ng/ml,1.02±0.14 ng/ml vs 12.64±4.65 ng/ml,21.08±8.17 ng/ml,0.31±0.08 ng/ml),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5.863,P<0.05;t=16.273,P<0.01; t=3.713; P<0.05).OP组绝经后女性的N MID,PINP和β cTX均明显高于绝经后女性正常对照组(55.06±1.21 ng/ml,45.28±2.16 ng/ml,0.96±0.13 ng/ml vs 34.92±6.73 ng/ml,26.01±3.25 ng/ml,0.56±0.19 ng/ml),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5.163,P<0.01;t=7.935,P<0.01;t=2.823,P<0.05).N MID,PINP和βcTX三项骨代谢指标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N MID,PINP,β cTX各单项指标检测的阳性率(χ^2=4.863,P<0.05;χ^2=4.732,P<0.05;χ^2=4.339,P<0.05;x=4.278,P<0.05;χ^2=3.983,P<0.05).结论 N MID,PINP,β-cTX是反映骨形成和骨吸收特异度和敏感度较高的指标,将上述指标联合检测有利于对OP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抗原p62的自身免疫反应及其在结肠癌中的表达,评估其在结肠癌早期诊断、恶性程度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64例结肠癌患者、42例结肠腺瘤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的结肠组织及血清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受检者p62蛋白的表达情况;用ELISA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对血清中p62抗体进行检测;血清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结果三组患者血清中p62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钟=0.291,B0.003),结肠癌患者血清p62抗体的阳性率为23.4%,明显高于结肠腺瘤组(4.8%)和正常对照组(2.9%),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不同结肠组织中p62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钟=0.695,P=0.000),64例结肠癌组织标本中有48例(75.0%)出现p62阳性表达,均高于结肠腺瘤组织(14.3%)和正常对照组织(0.0%),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三组患者血清中A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629.P=0.000),ANA在结肠癌组中的阳性率为82.8%,明显高于结肠腺瘤组(21.4%)和正常对照组(17.6%),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其中结肠癌组ANA阳性核型以胞核为主47.2%(25/53),其次是核仁型24.5%(13/53)和胞浆型28.3%(15/53),其核仁和胞浆核型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和结肠腺瘤组。结论抗p62抗体和ANA的联合检测对于结肠癌的早期诊断、疾病预防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明智  庄华  彭玉兰 《华西医学》2010,(11):1956-1959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及其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7月75例经病理证实的GIST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表现,将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GIST患者中男性高危险度肿瘤的比例较女性高(χ^2=7.210,P〈0.01)。肿瘤的大小、内部回声与其病理危险度高低有关:危险度低者、肿瘤最大径〈5cm,内部回声较均匀;危险度高者,肿瘤最大径≥5cm,内部回声不均匀。肿瘤的彩色血流分布与其危险度高低无明显相关。常规的超声检查对肿瘤检出率较高,在胃及直肠的GIST诊断准确率高于其他部位的GIST。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助于GIST的定位及分化程度的判断,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成人与少儿癫痫患者脑电图改变及痫样放电的特点。方法将≥18a的165例癫痫患者设为成人组,〈18a的199例癫痫患者设为少儿组,对两组患者进行24h动态脑电图描记分析,比较两组清醒期与睡眠期脑电图改变及痫样放电状况。结果成人组清醒期脑电图正常和痫样放电率均显著低于睡眠期(χ^2=7.648、12.725,P〈0.01),而非特异性异常率显著高于睡眠期(χ^2=60.789,P〈0.01)。少儿组清醒期脑电图正常率显著高于睡眠期(χ^2=4.513,P〈0.05),痫样放电率显著低于睡眠期(χ^2=7.705,P〈0.01)。成人组清醒期非特异性异常率、睡眠期正常率均显著高于少儿组(P〈0.01),而痫样放电率均显著低于少儿组(P〈0.01)。结论成人与少儿癫痫患者腩电图改变和痫样放电各有其特征。成人癫痫患者在睡眠期脑电图呈正常或出现痫样放电的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酶联免疫法(ELISA)对无偿献血者血液HBsAg/抗HCV/HIV/Ag/Ab阳性检出率及核酸分析技术(NAT)对HBV/HCV/HIV阳性检出率,为优化血液安全检测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A方案(用两种不同生产厂家的ELISA试剂盒检测HBsAg/抗HCV/HIV/Ag/Ab,无反应性样本再进行NAT HBV/HCV/HIV检测)对2011年1月-2013年7月采集的198 783例无偿献血者血样进行检测;采用B方案(用1种ELISA试剂盒检测HBsAg/抗HCV/HIV/Ag/Ab,无反应性样本再进行NAT HBV/HCV/HIV检测)对2013年8月-12月采集的34 577例无偿献血者血样进行检测,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A,B两种检测方案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A方案的ELISA阳性检出率(1.32%)高于B方案的ELISA阳性检出率(0.76%)(χ^2=75.291,P<0.05);A方案的总阳性检出率(1.45%)高于B方案的总阳性检出率(0.92%)(χ^2=61.016,P<0.05);A方案ELISA检测的阳性检出率(1.32%)高于B方案总体阳性检出率(0.92%)(χ^2=38.986,P<0.05).结论 采用A方案对无偿献血者血液感染HBV/HCV/HIV进行检测的阳性检出率较高,能够较好地保证血液安全,但会增加检测成本和工作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安徽省枞阳县中小学生营养发育状况及肥胖水平。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于2007年对安徽省枞阳县县城及一个乡镇的中小学生进行健康体检,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 接受体检的19 523名中小学生中,男、女生营养不良率分别为27.38%和25.70%(I/Isup2/sup =7.03, IP/I<0.01),肥胖率分别为2.46%和1.95%(I/Isup2/sup =5.84, IP/I<0.05)。来自于县城地区的学生营养不良率为23.00%,低于乡镇的为29.11%(I/Isup2/sup=90.52, IP/I<0.01),但肥胖率高于乡镇(I/Isup2/sup =61.06, IP/I<0.01)。结论小学生营养不良率和肥胖率均高于初高中阶段学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亚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相关性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9例EMs病人异位内膜组织及20例正常子宫内膜标本中的雌激素受体亚型-α(ER-α)、雌激素受体亚型-β(ER-β)及VEGF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EMs预后的关系。结果异位内膜组ER-α、ER-β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均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χ^2=9.98、4.23,P〈0.01、0.05),VEGF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χ^2=4.11,P〈0.05)。异位内膜VEGF高表达的EMs病人复发率明显高于低表达者(χ^2=6.39,P〈0.05);异位内膜中ER-α高表达者VEGF表达率亦相应较高,ER-α低表达者其VEGF表达率亦相应较低(r=0.93,P〈0.01)。结论ER-α、ER-β可能参与了EMs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及异位内膜血管生成的调节,检测VEGF的表达对于估计EMs的预后可能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