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防垂足防压疮自动充放气脚垫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因脊髓骨折、脱位导致截瘫住院病人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常规肢体功能锻炼护理加防垂足防压疮自动充放气脚垫,对照组采用常规肢体功能锻炼护理加丁字鞋,观察两组足下垂和足部压疮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足下垂和足部压疮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卧床病人应用新型防垂足防压疮自动充放气脚垫,能有效预防足下垂和足部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截瘫病人病程长,致残率高,在后期病人大多留有不同程度的足下垂.据报道[1]:截瘫病人出院后3个月足下垂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5%.足下垂的发生直接给患者的康复带来影响,临床常用的预防方法是在病人的双足底垫一软枕,或为病人穿丁字鞋,而截瘫病人肌力下降或为肌张力减,垫软枕或病人穿丁字鞋,均不能很好地维持影响的良姿位.为较好地预防病人的足下垂发生,我们采用在以往丁字鞋的基础上进行改良,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导致下肢瘫痪及股骨颈骨折选择保守治疗的老年患者使用改良丁字鞋的临床效果,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方法 选取160例脑卒后导致下肢瘫痪及40例股骨颈骨折保守治疗患者,将其按收治时间的不同分为研究组(收治时间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和对照组(收治时间2009年2月至2011年1月),各100例.研究组使用改良丁字鞋,对照组使用传统丁字鞋.观察2组临床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随访2~9个月,研究组未见无足外旋及压疮发生,满意度为100%,对照组发生2例足下垂及5例压疮,满意度为80%.研究组足下垂及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改良丁字鞋用于脑卒中下肢瘫痪及骨折保守治疗患者,能有效预防其足下垂及压疮的发生,且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功能可调式足下垂矫正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及功能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穿戴由我科自主研发的多功能可调式足下垂矫正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 Maryland 足部功能评分、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 指数);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足下垂、压疮、肌肉萎缩、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Maryland 足部功能评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足下垂、压疮、肌肉萎缩、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多功能可调式足下垂矫正鞋可有效保持患肢功能位,增强下肢运动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步行训练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防垂足垫在预防足下垂患者中出现足部皮肤压疮发生率。方法将60例脊髓损伤伴截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丁"字鞋、沙袋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使用自行设计制作的防垂足垫。比较两组压疮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发生压疮9例,观察组发生压疮1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制防垂足垫通过保持踝关节功能位,预防足下垂的发生,避免传统护理用具引起的压疮、不便于观察等,同时增加了患者的舒适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电动踝关节功能康复仪预防及矫正足下垂的效果.方法 预防组为长期卧床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实验组(8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将患肢踝关节处于功能位并穿夹板鞋的传统护理方法,实验组用电动踝关节功能康复仪(简称康复仪)治疗.比较2组预防足下垂的有效率.矫正组为足下垂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对照组采用手法按摩矫正,实验组应用康复仪矫正.比较2组矫正足下垂的有效率和下肢肌容积变化.结果 在预防组中,对照组和实验组预防足下垂的有效率分别为68.7%和97.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有效率较高.在矫正组中,对照组和实验组矫正足下垂的有效率分别为60%和83.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有效率较高.两组30 d时的下肢肌容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较高.结论 康复仪比传统护理能更有效地预防和矫正足下垂,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护理人员负担.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集束化护理策略对重型颅脑损伤后足下垂的预防作用。方法纳入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预防足下垂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集束化护理策略。比较两组足下垂发生情况(干预有效率)及干预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FMA下肢功能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足下垂的发生,为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肖秋香  陈仁英 《护理研究》2013,27(16):1661-1662
研制一个防止足下垂的工具,采用常见的弹力袜、弹性绷带、羊羔毛、软魔术贴等材料,制作了一个预防足下垂的装置。长期卧床伴全身乏力、下肢主动运动功能有缺陷的病人使用该装置可预防足下垂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经临床应用,该类病人使用方便、局部皮肤无损伤,起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网球鞋用于长期卧床病人防治足下垂的效果。方法:设治疗组和对照组,对其疗效进行综合评估,统计学处理。结果:对治疗组及对照组病例进行比较分析,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5)。结论:应用网球鞋防治足下垂有较好的作用,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防足下垂功能带的制作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足下垂又称垂足畸形,下肢瘫痪患者极易形成,预防足下垂是康复护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临床上多数使用足板托、丁字鞋、沙袋,使足与躯体成直角,可预防足下垂,这些虽能起预防的作用,但也存在很多的缺点.沙袋,不能很好的固定而移位,导致不能长期保持肢体良肢位,而足板托与丁字鞋虽能很好的固定,但对于患者翻身时容易引起肢体受伤或不易受力.为解决上述问题,我科设计了防足下垂功能带,2007年1月至今应用于40例患者,临床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电动踝关节功能康复仪预防及矫正足下垂的效果。方法预防组为长期卧床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实验组(8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将患肢踝关节处于功能位并穿夹板鞋的传统护理方法,实验组用电动踝关节功能康复仪(简称康复仪)治疗。比较2组预防足下垂的有效率。矫正组为足下垂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对照组采用手法按摩矫正,实验组应用康复仪矫正。比较2组矫正足下垂的有效率和下肢肌容积变化。结果在预防组中,对照组和实验组预防足下垂的有效率分别为68.7%和97.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有效率较高。在矫正组中,对照组和实验组矫正足下垂的有效率分别为60%和83.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有效率较高。两组30d时的下肢肌容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较高。结论康复仪比传统护理能更有效地预防和矫正足下垂,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护理人员负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预防脊柱骨折病人便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脊柱骨折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制订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病人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病人的满意度、便秘发生情况及通便药物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便秘发生及使用通便药物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预防脊柱骨折病人便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预防脊柱骨折病人便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脊柱骨折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制订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病人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病人的满意度、便秘发生情况及通便药物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便秘发生及使用通便药物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预防脊柱骨折病人便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设计基于足形与足底压力的老年糖尿病危险足护足鞋具,并评价其应用效果,以期为预防足溃疡的发生提供有效护具。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研究团队的前期研究、专家意见以及预实验确定鞋具的设计方案。在上海市长宁区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募老年糖尿病危险足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穿着根据鞋码统一制作的老人鞋,观察组穿着依据护足鞋具设计方案制作的鞋具,干预3个月。干预前后评估两组患者赤足及穿鞋状态下的足底峰值压力、冲量以及足底压力中心轨迹(center of pressure, COP)曲线等指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赤足及穿鞋状态下的足底峰值压力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赤足状态下左、右足的最大冲量、总冲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 COP曲线异常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基于足形与足底压力设计的老年糖尿病危险足护足鞋具,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足底峰值压力、冲量及改善足底压力中心轨迹,对预防足溃疡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何笑霞  温惠芬  钱旺兴 《全科护理》2011,(16):1431-1432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预防脊柱骨折病人便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脊柱骨折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制订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病人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病人的满意度、便秘发生情况及通便药物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便秘发生及使用通便药物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预防脊柱骨折病人便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预防足下垂支架的制作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预防足下垂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目前,防止足下垂的措施主要是护理人员经常用手向上推握病人的足部并活动踝关节,足部不活动时用被褥、衣物、硬板或垫子夹在足底与床栏杆之间,使足部保持背屈位,但这种方法费时、费力且效果不确定.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于1998年自行设计了预防足下垂支架,经6年临床应用于426例病人,效果良好,仅3例下肢严重多发骨折病人因上架时间晚而发生轻度足下垂.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主研发的下肢多功能固定垫应用于骨科患者在固定患肢,促进静脉回流,预防足下垂、足跟压疮等并发症方面的效果。方法根据骨科患者下肢需抬高的高度、人体下肢的生理曲线与长度、踝关节的功能位等因素设计并制作多功能固定垫,将2018年1月—2018年12月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一科需抬高患肢的30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采用软枕、软垫等传统方法抬高患肢,观察组采用下肢多功能固定垫抬高患肢,从足下垂发生例数、足踝与足跟压疮发生例数、患者舒适与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足下垂发生例数、足踝与足跟压疮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舒适与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自主研发的下肢多功能固定垫抬高患肢,效果优于传统的抬高方法,降低了患肢足下垂、足部压疮的发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自1996年8月~2003年1月,对我院收治的病人进行临床观察发现,表明长期卧床者并发足下垂,发病率占54%。从2001年4月护理组采用自制防患肢外旋鞋护理了97例下肢功能障碍的病人,效果良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下肢防旋具的制作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小春 《现代护理》2003,9(9):725-725
髋部骨折及人工髋关节置技术后,为防下肢旋转常用“丁字鞋”固定患足。但临床使用传统的“丁字鞋”常发生固定不稳、足跟、跟腱部及足背部易发生压疮、足不透气、病人感觉不适等现象,且不便触摸足肯动脉和观察末稍血运。为此自行设计制造了下肢防施具。临床应用115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足枕在重型颅脑损伤或脑卒中后偏瘫病人对预防肢体继发障碍的效果。方法:选择重型颅脑损伤GCS评分≤8分或脑卒中后昏迷病人2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对观察组病人确诊后即应用自行研制的足枕并进行常规肢体功能锻炼;对照组100例,给予常规肢体功能锻炼的同时应用被褥、衣物、硬板、枕头等衬垫作为足枕。结果:追踪所有病人,对两组患者继发障碍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继发功能障碍发生率高。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GCS评分≤8分或脑卒中后昏迷伴偏瘫病人,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加足枕能有效预防足下垂、足内外翻、肌腱萎缩等继发功能障碍,降低致残率,提升护理质量和提高患者康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