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文花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7):1230-1231
目的:探讨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护理干预。方法:收集胃肠镜患者160例,按是否用药分成:无痛胃肠镜(观察组)80例,其中40例行无痛胃镜检查,40例行无痛结肠镜检查。同期选取常规行胃镜和肠镜检查患者80例(对照组)。观察2组疼痛结果、入镜时间等。结果:对照组肠镜和胃镜检查:平均入镜时间、平均心率、疼痛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t=2.451,t=2.601,t=2.457,t=2.461,P均〈0.05;t=2.711,t=2.811,P〈0.01);观察组平均呼吸频率用药前(21.30±2.98)次/min高于用药后(13.11±3.25)次/min(t=2.461,P〈0.05)。结论:无痛胃肠镜检查安全可行,可明显减轻痛苦和不良反应,有利于提高检查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胃肠镜检查是消化道疾病的一项基本检查,损伤小、住院时间短,应用非常广泛。清醒条件下进行手术操作常可引起患者的不适与疼痛,因惧怕胃肠镜检查而延误疾病诊断与治疗的病例在临床上时有发生。随着静脉麻醉药品日益增多,麻醉技术的不断提高,我院在复合全身麻醉下进行胃肠镜手术,大大减少了患者痛苦。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亚剂量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于天津市人民医院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组(EP组)30例和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FP组)30例。EP组采用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进行静脉麻醉;FP组采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进行静脉麻醉。记录并比较2组丙泊酚使用量、麻醉诱导时间、内镜检查时间、苏醒时间、离室时间、患者及内镜医师满意度、不同时间点生命体征、不良反应发生率、术中镇静、术后疼痛和术后认知功能水平变化等指标。结果 与FP组比较,EP组丙泊酚使用量、苏醒时间和离室时间减少,患者及内镜医师的满意度评分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905、7.761、3.584、6.039、5.125,P<0.001、<0.001、=0.001、<0.001、<0.001)。与FP组比较,EP组术中镇静效果增强,术后疼痛程度减轻,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648、5.455、t=...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肠镜检查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接受肠镜检查的病人512例,其中麻醉组243例,选用手背静脉推注丙泊酚2mg/kg,行肠镜检查;对照组269例不用静脉麻醉,行常规肠镜检查。记录病人接受检查前后不同时点的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观察操作时间、清醒时间和不良反应等。结果:麻醉组操作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麻醉组检查中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较检查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病人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肠镜检查中应用丙泊酚静脉麻醉,可缩短操作时间,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检查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应用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2-5月就诊于解放军第三〇五医院符合麻醉评估要求的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2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依托咪酯-丙泊酚组(E-P组),每组120例,P组用丙泊酚静脉麻醉诱导,E-P组用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诱导,麻醉维持阶段两组均使用丙泊酚,麻醉期间全程监测各组患者的无创血压(non-invasive blood pressure, NBP)、心率(heart rate, 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aturation of pulse oximetry, SPO2),并记录麻醉诱导时间、胃肠镜检查时间、患者苏醒时间,以及循环抑制、呼吸抑制、注射痛、肌阵挛等不良反应发生的数量。结果 与P组比较,E-P组的患者出现平均血压下降(11.67% vs. 24.17%,P=0.0184)、呼吸抑制(8.33% vs. 22.50%,P=0.0042 )和注射痛(5.83% vs. 50.83%,P<0.0001)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两组间肌阵挛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E-P组发生率较高(15.00% vs. 5.83%, P=0.0346)。结论 依托咪酯-丙泊酚混合液静脉麻醉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更加安全、舒适,循环呼吸抑制和注射痛的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丙泊酚静脉全麻辅助老年患者肠镜检查效果。方法:将行肠镜检查老年患者1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76例,观察组鼻导管低流量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缓慢静脉推注丙泊酚,达到镇静效果后进镜;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行肠镜检查。观察比较两组血压、心率、呼吸、氧饱和度、感受、操作时间、丙泊酚总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感受、操作时间和检查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血压、心率、呼吸和血氧饱和度有一过性降低,1~1.5min内可自行恢复。结论:丙泊酚静脉全麻辅助老年患者肠镜检查舒适和安全。  相似文献   

7.
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无痛肠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军  宋文先  陈涛  焦丽 《人民军医》2012,(3):227-228
目的:观察丙泊酚联合小剂量芬太尼在无痛肠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肠镜检查2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肠镜检查,观察组经静脉缓慢注入芬太尼0.5~1μg/kg、丙泊酚1.5~2mg/kg,至睫毛反射消失后,行肠镜检查。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O2)的变化情况,以及患者术后感受等。结果:观察组检查中SBP、DBP和H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检查中SBP、DBP和HR水平与检查前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检查中SBP、DBP和HR水平显著高于观察组和本组检查前(P<0.05)。两组SO2水平检查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完成检查率及愿意再次接受检查率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无痛肠镜检查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刘玉春  侯惠如 《武警医学》2011,22(4):366-366
胃肠镜检查术是目前诊断胃肠道疾病最为直接、有效的手段,但由于常规胃肠镜检查患者常有咽喉部剧烈的刺激感、恶心呕吐、肠管痉挛、扩张致剧烈腹痛等难以忍受的痛苦感,使患者恐惧、紧张,甚至难以忍受致检查失败,并惧怕再次接受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在小儿肠镜检查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0例拟行肠镜检查或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丙泊酚组(A组)和七氟醚组(B组),每组各30例。A组静脉给予丙泊酚2mg/kg,B组吸人七氟醚与氧气的混合气体。待患儿入睡后,对比观察两组患儿不同时点MAP、HR、RR、SpO2,入睡和清醒时间、术中体动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患儿均顺利完成肠镜检查。A组患儿检查中的MAP、HR及RR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与检查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MAP、HR及RR检查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检查中的MAP、HR及RR大于A组(P〈0.05);A组的入睡时间、苏醒时间均长于B组(P〈0.05),术中体动发生率大于B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和七氟醚均可安全地用于小儿无痛肠镜检查及治疗。与丙泊酚相比,七氟醚麻醉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更平稳,入睡及苏醒更快,麻醉效果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肖萧  聂川  栾琰  金茜 《西南国防医药》2011,21(10):1129-1130
便血为大肠息肉的主要症状,幼年性息肉便血率最高,这是因为幼年性息肉多发生于儿童,便血是其就诊的主要原因,而幼年性息肉间质增生,有较多炎性细胞浸润,又是表面糜烂及溃疡形成均易出血,甚至出现消瘦、贫血等,从而影响生长发育。高频电结肠、直肠息肉切除术切除息肉效果可靠,病人痛苦小,是治疗结肠息肉的首选方法。2006年2月~2010年11月我中心使用结肠镜治疗208例结肠或直肠息肉,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以往小儿眼科手术的麻醉多采用单纯氯胺酮麻醉或氯胺酮与安定复合麻醉。存在的问题是术中小儿眼压高、眼球振颤等。不利于手术顺利进行。现采用丙泊酚-氯胺酮静脉微泵复合与地西泮-氯胺酮麻醉应用于小儿手术进行比较,观察其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丙泊酚患者自控镇静在全小肠镜检查中的效果.方法 32例全小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4例和丙泊酚组18例.对照组行常规全小肠镜检查,不使用任何麻醉性镇痛、镇静药;丙泊酚组通过奥美PCA注射泵由患者自行控制使用丙泊酚进行自控镇静.两组检查过程中持续检测ECG、心率、血压、SPO2,并行患者镇静程度评分,检查完毕后询问检查过程中的感受和满意度.结果 检查过程中对照组和丙泊酚组相比:心率、血压显著升高,SPO2显著下降(P<0.05);丙泊酚组镇静评分和满意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全部患者因检查过程中不能耐受而改为丙泊酚静脉麻醉.结论 丙泊酚患者自控镇静用于全小肠镜检查具有安全、循环稳定等优点,能增强患者的配合程度和舒适度.  相似文献   

13.
病例男,彝族,49岁,体重63 kg,因“大便不成形,次数增多1个月”,自愿行门诊无痛结肠镜检查。否认药物过敏史,食物过敏史,ASAⅠ级。经肠道准备后,入室监测BP116/72 mmHg,HR 68次/min,SaO2为98%~99%。  相似文献   

14.
<正>丙泊酚因起效快,持续时间短及优良的麻醉效果和恢复性,而成为目前胃肠镜诊疗中首选的静脉麻醉药。但由于镇痛作用弱,单独使用仍显不足。如同时伍用小剂量镇痛效果佳的静脉麻醉药可增强  相似文献   

15.
结肠镜检查是内科诊疗中的一项非创伤性操作,检查时患者常出现腹胀、腹痛等不适,常影响检查效果。我院自2010-06~2011-06采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无痛肠镜检查麻醉570例,拟观  相似文献   

16.
张有春 《航空航天医药》2014,(10):1380-1381
目的:分析胃肠镜在消化内科中的临床疗效,以供参考。方法对胃肠镜诊疗的患者322例纳入研究,根据是否接受麻醉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胃肠镜诊疗,实验组接受无痛胃肠镜诊疗。对比两组在检查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检查时间明显较短,检查成功率明显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 P<0.05)。结论胃肠镜是消化内科临床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其中无痛胃肠镜诊疗效果更好,患者痛苦小。  相似文献   

17.
丙泊酚合用氯胺酮在小儿腹部以下手术麻醉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丙泊酚单独使用及与氯胺酮合用在小儿椎管内麻醉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科40名腹部以下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和Ⅱ组),分别以单独使用丙泊酚及联合氯胺酮给药的方式,记录术中生命体征及不良事件情况。术后记录恶心、呕吐等不适及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术中均无呼吸暂停等严重事件发生。手术开始及手术开始后各时段Ⅰ组的生命体征均有显著差异(P(0.05),Ⅱ组手术开始时的收缩压与手术前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恢复时间与不适发生无显著差异(P〉0.05),Ⅱ组术后镇痛效果优于Ⅰ组(P〈0.05)。结论丙泊酚合用氯胺酮能够提供更平稳的镇静效果,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不影响苏醒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及疼痛发生率较低,是一种理想的小儿椎管内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无痛胃肠镜是通过静脉注射镇静、镇痛及麻醉药后,在一根比圆珠笔略粗的软管(长约100cm)前端装有微型摄像仪,可直接将消化道的图像传到电视屏幕上,医生在患者麻醉状态下诊断分析。医务人员可以通过无痛胃镜清楚地观察胃肠道内部诸如溃疡、息肉、憩室炎症等病变。无痛胃肠镜,具有图像清晰、屏幕画面大、操控灵活、影像质量好、分辨率高、弯曲角度大等优点.能准确发现黏膜的水肿、充血、色泽改变等,并在无痛胃肠镜下行切除息肉、止血、抓取异物和活检做病理检查等吲。同时可以保存患者镜下的内容,对患者的内镜下结构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进行效果和诊疗技术的对。2011年3月~2012年1月我院实施无痛胃肠镜诊疗技术治疗患者9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应用于胃肠镜检查中的优势和重要性,观察比较单纯靶控输注(TCI)丙泊酚和TCI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两种方法在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及不良反应。方法 132例ASAⅠ~Ⅱ级接受胃肠镜检查的病人(35~68岁),随机分成3组(n=44):单纯TCI丙泊酚组(A组),BIS监测TCI丙泊酚组(B组),BIS监测TCI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C组)。A组根据病人意识和血流动力学调整血浆丙泊酚TCI靶浓度,B、C组根据BIS值和血流动力学调整丙泊酚和(或)瑞芬太尼TCI血浆靶浓度,术中维持BIS值在45~60。分别记录手术中丙泊酚总量,术后清醒和出院时间,术中呼吸抑制、心动过缓、不自主体动、呛咳、呃逆、术后恶心、呕吐和躁动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与A组比较,B、C组的丙泊酚总量减少,苏醒和出院时间均缩短,术中体动减少(P<0.05),与B组比较,C组丙泊酚总量减少,苏醒时间缩短(P<0.05),出院时间和体动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B组比较,C组术中发生呼吸抑制、心动过缓的概率明显增高(P<0.05),三组术中呛咳、呃逆,术后恶心、呕吐、躁动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S监测下TCI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胃肠镜检查的价值在于可以达到更合理的麻醉深度以减少术中不良刺激反应,且能减少丙泊酚用量,保证术后麻醉快速苏醒,缺点是需要特殊设备并需加强术中呼吸循环管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咪唑安定复合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是否较单纯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在小儿腭裂修复术中使用更为安全合理。方法30例择期行腭裂修复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咪唑安定复合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组(MRP组),Ⅱ组为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组(RP组)。每组15例。比较两组麻醉各时段血流动力学变化、瑞芬太尼丙泊酚使用剂量及苏醒情况。结果两组在术中维持及拔管前血压及心率较基础值均降低(P〈0.05);Ⅱ组在插管时血压升高明显,与Ⅰ组相比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Ⅱ组使用丙泊酚量较Ⅰ组显著增加(P〈0.05),瑞芬太尼用量也有增加趋势但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Ⅰ组拔管期躁动的患儿比例也较低。两组拔管时间差异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是一种有效的小儿腭裂麻醉方法,而复合咪唑安定则更为安全、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