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患者李某,男,38岁,司机,于1991年5月1日晚被重物击中头部(表皮无破损),当时只感头部闷痛,自第2d起出现面部(左侧)强硬不适,遂渐出现口角歪斜,双眼球均偏向右侧,不能左右转动,视物不清,伴恶心呕吐(呈喷射状)曾在外院诊治,无效,于5月5日来我院针灸科住院治疗。  相似文献   

2.
张x,男,36岁.1984年3月18日以阵发性晕厥加重三天求治于余.家人代述:七个月前患者连续使用、接触农药后出现严重农药中毒症状,经当地卫生院积极抢救后脱险.一个月后,患者突然不明原因晕倒,二便失禁,口吐涎床,(齿介)似冷状,汗出,醒后如常人.当时曾疑为癫痛,经作脑电图并结合家族及既往史予以排除,然而上病愈发愈频,甚时日发作十余  相似文献   

3.
陈××,女,34岁。1986年12月1日诊。患者自述素禀体虚,气短懒言,腰膝酸软,冬天尤其畏寒。1985年10月曾因骑自行车不慎与汽车相撞,身体被抛出数米远而头部撞地,当即昏迷不醒,后送某医院抢救,经西医诊断为“中度脑震荡”,经门诊观察治疗两天,神志清醒、病情稳定后,嘱其带药回家中调  相似文献   

4.
邢某,男,42岁,住讷河县团结乡,该患3个月前在天津打工时,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急送天津市某医院诊断为脑出血。当即手术,术后昏迷1周左右,经治疗后清醒。住院月余归籍,遗留半身不遂后遗症。 初诊:1995—7中旬。  相似文献   

5.
淮××,男,58岁。1985年8月20日诊。患者于1989年5月突然昏倒,不知人事,西医诊断为脑溢血,治疗后脱险,留下严重后遗症。刻诊: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口流痰涎,右半身不遂,大小便失控,舌歪,头昏,耳鸣,腰痛,膝软,苔白,舌淡,舌底静脉瘀紫,脉细弱无力。证属气虚血瘀,脉络痹阻,  相似文献   

6.
<正> 煤气中毒后遗症亦称一氧化碳中毒性精神病。本病在临床上并不多见。笔者曾收治三例,均为煤气中毒以后,昏迷不省人事,经抢救治疗得以复苏,并已恢复正常,但经一个时期以后,又复发生痴呆、语言障碍、行为紊乱等一系列精神失常症状。现举一例如下:郑某,男,63岁。1974年8月15日入院。患者于1973年11月13日在睡眠中煤气中毒,次日凌晨被发现,已不省人事,床边有呕吐物及大小便。经某医院抢救至下午八时  相似文献   

7.
陈××,男,13岁,住北京市怀柔县下元村,于1976年10月20日中午被坏分子用1米长10cm粗的木棒击中头顶中央稍偏左处,当即被害致伤。患处隆起面积约10cm~2的球形血肿疱块,意识丧失,深度昏迷,各种反应消失,肌肉松弛,脉息微弱,面色呈灰白带黄,表浅呼吸,在急送县医院途中,连续不断出现阵发性喷射状呕吐。在县医院急诊室观察:物理反射消失,神志昏迷,BP130/90mmHg,脉搏细弱无力,呼  相似文献   

8.
李某,男,40岁,1995年3月6日诊。外伤头痛年余,一年前因严重外伤,有短时期昏迷,经县院外科检查“颅底骨折、脑震荡”。住院治疗半年后出院,但头痛反复发作、记忆力减退,共济失调,并有忧郁感,睡眠较少,曾用多种西药治疗罔效,求余诊治。证见时感头痛以右半侧为甚,记忆力差,说话每不能自控;步行摇摆不稳,心情郁郁不乐,夜寐不易入睡,睡则惊恐多梦。脉沉细,苔薄白尖红,证属脑震荡后遗症,血瘀脑髓,神明失养。治宜活血化瘀,健脑安神。桃红四物汤化裁:川芎、红花、赤白芍、川牛膝10g,制乳香、制没药、石菖蒲各6g,桃仁、当归、生地各12g,龙骨20g,夜交藤各25g,酸枣仁15g。水煎服,每日1剂。  相似文献   

9.
林××,男,43岁。1984年2月21日初诊。患者于一个月前始觉头部经常疼痛,1月20日中午饮酒后,即感精神烦闷,头痛加剧,继之四肢痿软而倒仆于地,但神志尚清。次日即送××县医院就诊,作脑脊液等项检查,诊断为“病毒性脑炎”而收治入院。治疗月余出院。刻诊:不能站立,右侧上、下肢不遂且冷,  相似文献   

10.
肖××,女,4岁6月。1979年9月29日因患乙脑病未愈而就诊。诊见颈项强硬,头面后仰,左手掌外翻,右手痿软不能握物,双目向左斜视,声哑,鼻腔干燥,大便微结,小便不清,食则呛逆干呕,舌质紫红少津,脉弦细  相似文献   

11.
刘××,男,7岁。患儿于1971年8月患乙型脑炎,经地区人民医院抢救脱险,但留有严重之后遗症达四年之久,经多方医治无效。至1976年6月。邀余就诊,诊见患儿痴呆不语,口流涎沫,面肌时时抽搐,时而齘齿,双上肢呈僵直性挛缩,双下肢因拘急而行走不稳。  相似文献   

12.
赵某某,女,36岁,2002年10月15日初诊。患者3个月前突然发热,头痛。以感冒治疗无效,转县、市医院,病情加重,高热不退,昏迷,抽搐。又转省立医院,经CT等检查诊断:流行性播散性脑脊髓膜炎。经脱水、抗病毒、抗惊厥、气管切开等抢救,病情缓解。但体温仍在37℃~38℃之间,并遗有四肢瘫痪,失语,表情痴呆,饮水呛咳,二便失禁,舌质红无苔,脉细数。证属:正气虚损,邪热内蕴,灼伤筋脉。治以益气养阴清热,活血通络荣筋。方用补中益气汤合青蒿鳖甲汤加减:黄芪15g,人参10g(先煎),白术10g,当归10g,升麻3g,陈皮3g,鳖甲18g(先煎),龟甲18g(先煎),知母10g,地骨皮1…  相似文献   

13.
王××,男,47岁。1988年9月14日诊。患者一月前患“脑血栓形成”,经某医院给予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酣等药物治疗,肢体功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笔者运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脑震荡后遗症十余例,取得较为满意疗效。补阳还五汤是《医林改错》方。由黄芪60克、当归6克、赤芍6克、地龙、川芎、桃仁、红花各3克组成。功效:补气、活血、通络。运用本方治疗脑震荡后遗症的具体方法是:一、以头脑刺痛、跳痛、痛有定处兼有眩晕为主症者,加重活血通络之品,减轻补气黄芪的用量。活血通络的药物用量为黄芪的2~4倍。再酌情选用丹参、丹皮、玄胡、血竭、鸡血藤、青皮、北辛、大黄等药。二、以眩晕为主症、兼有头痛的病例,则以黄芪为君,用  相似文献   

15.
解颅治验     
吴×,男,八个月。1975年2月15日初诊。主诉:五天前突然发高烧,经芦观卫生院治疗后热退,但头颅肿大,诊为肺积水,治疗三天无效,乃来我院就诊。诊见:舌质红、苔薄黄、指纹深红。头颅肿大,周长61.5cm,前囟3×5cm,颅缝宽1.5cm。(?)属肺郁不宣,气失清降,不能通调  相似文献   

16.
解颅治验     
小儿禀赋先天父母精血不足而孕生,则其肾气不壮,骨软不坚,导致囟门不能应期闭合,反而解开,其头颅日见增大,形成解颅,现代医学称之为脑积水。解颅与囟填、囟陷,同属先天胎禀不足之小儿怯弱病的范畴,只是其轻重程度有所不同和其先天肾气精髓的盛弱和后天脾胃调养之差异,加之其感受寒、热、风、痰、湿等邪气侵扰不一,因而三者虽同为肾气不足、但以骨软颅缝开者为解颅,邪气上冲者为囟填、正气衰败者为囟陷。正如明·万全所  相似文献   

17.
海某,女,56岁,家务。1988年8月13日初诊。1987年10月初,着凉后突发口眼歪斜,右眼闭不合,口角左歪,经治虽略有进步,但症未能消除,右眼时有干涩感并发红疼痛,口角无力,常有流涎不收现象。舌红暗、苔白,脉弦细。神经系统检查:神志清楚,双眼底正常,右额纹  相似文献   

18.
尹×,女,25岁。1989年9月14日因发热、咽痛5天,心悸、气短、胸闷2天.就诊于市某医院。体温38.5℃,面色苍白,心率92次/分钟,心律不齐,频发早搏,呈二联律,第一心音低钝,心尖区可闻及收缩期Ⅱ级吹风样杂音。X 线胸片,示左心室轻度扩大。心电图,频发室性早搏呈二联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S—T 段抬高,T 波低平,运动试验阳性。实验室检查示,末梢血白细胞4×10~9/L,淋巴细胞0.5;血沉30mm  相似文献   

19.
治疗方法 1、针刺疗法与穴位注射给药:具有疏通经络,达到运行气血及调整内脏功能等作用.下肢麻痹选穴:肾脊、肾俞、环跳、髀关、迈步、风市、伏兔、阳陵泉、阴陵泉、委中、足三里、承筋、承间、承山、三阴交、解谿、昆仑、太谿等。如用维生素B1(100mg/2ml)或加兰他敏(1mg/1ml)或三磷酸腺甙(20mg/2ml)作穴位注射给药,仅选环跳、承扶、足三里、太谿等穴。每次选穴  相似文献   

20.
余治脑震荡后遗症,常用如下处方:生黄芪30克,当归尾10克,紫丹参、五灵脂各15克,血竭、青木香各5克,生牡蛎30克。若泛恶纳差者,去芪、归,加代赭石30克,姜半夏10克,陈皮5克;畏光羞明者,加五味子10克,大白芍15克;耳鸣不已者,加灵磁石30克,胡桃夹10克,嫩钩藤60克;不能入睡者,加夜交藤30克,徐长卿15克,珀琥多寐丸(吞服)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脑为髓海,是人体重要生命器官,一旦受暴力击撞或遭意外事故,必致心神惊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