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丹参疗效观察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探讨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丹参注射液治疗效果。方法对15例OA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较全面的检测,并与正常人进行对照分析,同时观察丹参注射液治疗OA患者的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OA组较对照组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粘附率,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均明显增加;应用丹参注射液治疗OA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得到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0.01,0.05),以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的脑梗死患者8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用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150mg加5 %葡萄糖250ml缓慢静滴 ,每日一次。对照组用复方丹参针剂20ml加5%葡萄糖250ml静滴 ,每日1次。连续用14d为一个疗程。治疗前与治疗后检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结果治疗组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 ,并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丁咯地尔注射液通过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改善微循环 ,从而促进患者临床康复  相似文献   

3.
丹参对脊髓损伤后伤区血流量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应用丹参对兔脊髓损伤 (SCI)后伤区血流量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探讨丹参对脊髓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5 8只成年日本大耳白兔 ,随机分成四组 ,A组 10只 ,作为正常组 ;B、C、D组各 16只 ,分别作对照组、地塞米松 (Dex)治疗组和丹参治疗组。比较脊髓损伤前后及应用Dex、丹参治疗后伤区血流量 (SCBF)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脊髓损伤后 ,SCBF下降 ,血液粘度(ηb)、纤维蛋白原 (Fib)、细胞聚集指数 (RAI)增高。Dex对脊髓SCBF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的改善不明显 ,而使用丹参治疗后 ,脊髓SCBF增高 ,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结论 :丹参对脊髓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且疗效较Dex明显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性的变化。方法:检测15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两组人群上述指标的差异及高血压病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参数的统计学分析结果。结果:高血压病组除红细胞变形系数明显低于健康组外,其它指标均明显高于健康组。老年高血压病组经使用降粘药物和方法后,红细胞变形指数升高,血液粘稠度和红细胞聚集性下降。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液呈高粘状态;降粘药物和方法对其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对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性质的影响. 方法对42例脑梗死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观察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疗效.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5%,对照组有效率61. 9%. 治疗组全血粘度(低切、高切) 、毛细血管血浆粘度、血沉、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较前明显下降,红细胞变形指数较治疗前增加(p<0.05). 结论激光血管内照射能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性质,改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显著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对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性质的影响 .方法 对 4 2例脑梗死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 ,观察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疗效 .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 85 % ,对照组有效率 6 1.9% .治疗组全血粘度 (低切、高切 )、毛细血管血浆粘度、血沉、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较前明显下降 ,红细胞变形指数较治疗前增加 (p<0 .0 5 ) .结论 激光血管内照射能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性质 ,改善微循环 ,增加脑血流量 ,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显著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王依鹭  孙艳华  杨琴 《微循环学杂志》2011,21(3):36-38,88,91
目的:观察羟苯磺酸钙对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就诊于我院的RVO患者86例107眼,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54眼,应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43例53眼,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30天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底变化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57%)明显优于对照组(71.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视力、眼底病变及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全血表观粘度、血浆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和改善,以观察组更为明显;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降低,红细胞电泳时间缩短,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能明显改善RVO患者血液流变性,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张德发  余英 《微循环学杂志》2011,21(1):24-25,27,80,84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并加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hs-CRP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hs-CRP明显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中红细胞变形指数较治疗前升高,其它指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变化较对照组更为显著,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可显著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显著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注射液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异常血液流变性和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奥扎格雷钠8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2次,疗程15天。患者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综合定量评价甲襞微血管形态、微血流流态,并与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组对比分析。结果:TIA患者治疗前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增高,甲襞微循环形态异常,红细胞聚集,出现粒缓流。经两种药物治疗后,上述指标有不同程度改善,尤以奥扎格雷治疗组改善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奥扎格雷钠注射液能明显改善TIA患者血液流变性异常和微循环障碍,且效果优于川芎嗪注射液。  相似文献   

10.
参附注射液对中晚期肿瘤患者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SF)对中晚期肿瘤患者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中晚期肿瘤患者配对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予放射治疗,每次2 Gy,每周5次,共6周.治疗组30例予放疗联合SF治疗,每日1次,每次50ml,每周5次,共6周.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检测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肿瘤患者的甲襞微循环以血管囊状扩张、毛细血管血流减慢、红细胞聚集等改变最显著,治疗组能明显降低流态积分、综合积分(P<0.01),从而改善微血管状态;肿瘤患者存在全面的血液流变学异常,其中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RE)、纤维蛋白原(Fg)明显增高,SF可显著降低全血低切黏度、RE及Fg(P<0.01),改善血液流变性.结论 SF可改善中晚期肿瘤患者的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异常,为肿瘤防治开辟了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视网膜动脉阻塞(RAO)患者血液流变性变化。方法:用血液流变学技术和方法测定RAO患者(RAO组,男20例,女10例)血液流变学8项指标,经与健康对照组(男、女各30例)比较后,再行不同性别RAO患者血流变指标分析。结果:RAO组全血表观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血沉和血沉方程K值无明显差异(P>0.05)。男性RAO患者全血表观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和血沉显著高于女性患者(P<0.05或P<0.01)。结论: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升高可能在RAO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活血益气补肾方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液流变学参数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 NOS)活性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中医治疗组服用活血益气补肾方,肝素治疗组皮下注射依诺肝素,对照组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检测3组术前、术后第1、10天血液e NOS、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中医治疗组患者术后1 d血液e NOS、NO含量、全血黏度(whole blood viscosity,WBV)、血浆黏度(plasma viscosity,PV)、红细胞比积(hematocrit,HCT)、红细胞聚集系数(erythrocyte aggregation index,EAI)、刚性指数(index of rigidity,IR)、红细胞变形指数(erythrocyte deformation index,EDI)和红细胞电泳时间(erythrocyte electrophoresis time,EET)与其余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 d中医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血液e NOS和NO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中医治疗组和肝素治疗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活血益气补肾方能有效提高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液e NOS和NO浓度,改善血液流变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术中输注缩合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对硬膜外麻醉下机体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代血浆组 (n=20)、平衡液组 (n=20)。麻醉开始快速输注代血浆或平衡液1000ml后术中两组均用少量平衡液维持。分别于输注前、输注后1、2h采血测定全血粘度、血浆粘度、HCT、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纤维蛋白原 ,观察代血浆及平衡液对机体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并进行比较。结果输注代血浆和平衡液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HCT、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两组均较输注前明显降低 (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红细胞变形指数逐渐升高 ,但组内及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术中输注代血浆扩容对机体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与血液稀释所致的血液流变学相符。输注期间既能有效地维持血流动力学的衡稳 ,又能达到血液稀释的目的 ,还能保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减轻术后组织水肿的发生。扩容期间只要不过度稀释 ,监测血细胞压积不低于30 % ,就能明显的降低全血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性 ,改善机体血液流变学状态 ,有利于微循环灌注。  相似文献   

14.
丹参对应激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目的:探讨丹参对应激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液粘度计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荧光法检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结果:束缚应激大鼠血浆去甲状腺素的含量增高,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聚集指数、压积、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均增高。经相关分析,去甲肾上腺素含量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呈中高度相关。胃灌丹参后,上述各指标均显著下降。结论:丹参能明显改善应激大鼠的血液流变性,可能是通过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妊高征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方法 :用北京普利生LBY N6A自清洗旋转式粘度计测定正常孕妇 32例 (对照组 )和妊高征患者 78例 (轻度组 33例、中度组 2 0例、重度组 2 5例 )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HCT、ESR、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轻度组只有红细胞聚集指数升高 (P <0 .0 5 ) ;中度组的HCT、ESR、血沉方程K值、全血低切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升高 (P <0 .0 5~ 0 .0 1 ) ,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下降 (P <0 .0 5 ) ;重度组的HCT、ESR、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及全血粘度 (低切、中切、高切 )均明显升高(P <0 .0 5~ 0 .0 1 ) ,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下降 (P <0 .0 1 )。结论 :各期妊高征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重度妊高征改变最显著。因而对妊高征的病情监测和指导治疗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强度激光血管内照射(ILLLI)治疗对脑血管病高粘血症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材料与方法:用ILLLI治疗脑血管病高粘血症患者60例,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结果:脑血管病高粘血症患者经ILLLI治疗后,其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电泳,纤维蛋白元,血沉,红细胞刚性指数都有显著下降结论:ILLLI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性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杏丁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活性氧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DN患者按自愿原则分为杏丁注射液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光甘肽过氧化酶(GSH-Px)、丙二醛(MDA)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SOD、GSH-Px、MDA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无明显差异。杏丁注射液治疗后SOD、GSH-Px较对照组明显升高,MDA明显降低(P<0.01);尿蛋白定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低切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小板聚集率较对照组和同组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而高切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下降不明显;红细胞变形性显著增高(P<0.01)。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细胞抗氧化能力明显降低;杏丁注射液通过升高SOD、GSH-Px活性减缓肾组织细胞过氧化,从而达到迟发性肾小球硬化症的效果,改善血液流变性,对肾脏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液流变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肝 )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改变 ,并分析其与患者HBVDNA、肝功能、氧化损伤各项指标间的关系。方法 检测 5 5例慢性乙肝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氧化损伤指标、肝功能、HBVDNA ,并对此做出相关分析。结果 乙肝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全血低切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有明显升高 (P <0.0 5 )。ALT异常组与正常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 :红细胞压积、全血低切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有明显升高 (P <0 .0 5 )。HBVDNA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 5 )。血液流变学指标和氧化损伤指标间无相关关系 (P >0.0 5 )。结论 慢性乙肝患者体内存在微循环障碍及氧化损伤 ,血液流变学及氧化损伤指标与HBVDNA是慢性乙肝患者检查中相对独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液对内毒素引起白细胞粘附分子CD11a、血小板粘附分子CD61、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ICAM -1表达的变化 ,观察复方丹参液预防细胞粘附和聚集的作用及对血液粘度的影响。方法复方丹参液大剂量组大鼠每天用0.5g/2ml复方丹参液灌胃2次/d ,复方丹参液小剂量组每天用0.3mg/2ml灌胃2次/d ,喂药10d。正常组和对照组不给药。各组大鼠由尾静脉注入内毒素1mg/kg,注入后2和4h分别由心脏取血 ,进行CD11a、CD61、血液流变学及脑血管ICAM -1免疫组化的测定 ,正常组不给内毒素。结果大鼠注入内毒素后2h ,血小板CD61表达(142.3±23.2)明显比正常组(126.2±19.6)高。复方丹参液大剂量、小剂量用药组血小板CD61表达比对照组明显减少 ,注入内毒素4h后对照组CD61表达比正常组低 ,复方丹参液大剂量、小剂量组CD61表达与正常组相近。血液流变学的测定结果显示 :复方丹参液大剂量组全血粘度和全血屈服应力均比对照组低 ,红细胞变形指数比对照组高。结论复方丹参液可通过减少血小板粘附蛋白CD61的表达 ,减轻血小板粘附和聚集 ,降低血液的粘度 ,改变红细胞的变形性 ,达到改善或促进微循环的作用。对白细胞CD11a和内皮ICAM -1的表达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 对 6 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抗精神药物治疗前、治疗 8周后分别作血液流变学检测及 PANSS量表评定。对精神分裂症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PANSS评分作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液流变学 ,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前血浆粘度、血沉、血沉方程 K值、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值、而红细胞电泳时间低于正常标准。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 ,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前后对照无明显差异。结论 血液流变学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治疗及预后估计无辅助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