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伤与失血性休克216例的院前急救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创伤与失血性休克的院前急救处置成为急诊医学面临的新课题。我科从2001年6月至2003年5月共院前救治创伤与失血性休克患者216例,现将救治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脑疝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分级救治效果和护理重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8例重型颅脑损伤脑疝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不同脑疝分期与休克等级患者的分级救治效果及护理配合措施。结果所有患者根据休克等级进行分类治疗后,休克等级I~Ⅳ级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依次为75.00%、41.17%、30.00%和20.00%。结论急诊分级救治对于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疗效较好,救治过程中应重视对患者病情的识别、加强护理评估和诊断,并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以提高分级救治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全球每年有150万人死于创伤失血性休克,本文基于2017年12月发布的"创伤失血性休克诊治中国急诊专家共识"和"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救治规范",以及2018年1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文献综述,结合外军战伤救治经验,从致伤机制、临床分级、影像学检查、对液体复苏的初期反应、复苏阶段划分、晶体复苏以及血液制品输注等方面,详细介绍创伤失血性休克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综合一体化救治模式在复合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2年4月我院实施综合一体化救治模式前后所救治的80例复合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救治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救治模式,观察组接受综合一体化救治模式,比较两组救治成功率、死亡率、完成检查时间、术前准备时间、休克缓解时间和救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救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完成检查时间、术前准备时间、休克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救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一体化救治模式应用于复合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中,可提高救治成功率和救治满意度,缩短完成检查时间、术前准备时间和休克缓解时间。  相似文献   

5.
所谓失血性休克就是各种因素如消化道出血、肝脾破裂、大血管损伤等,造成全身有效循环血量锐减,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病情急,需要紧急救治,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快速补充血容量是抢救失血性休克的关键措施。自2000年以来笔者对失血性休克的输液进行了科学的管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王仙园  周娟  董燕  程红缨 《护理研究》2004,18(8):663-664
高原地区由于低氧、低气压和低温的影响,如发生失血性休克时,缺氧和失血的复合作用使休克的全身反应更为严重,病情进展快,救治极为困难,存活时间短,死亡率高[1] 。只有充分认识高原创伤失血性休克的特点、发病机理,采取针对性强的救治和护理措施,才能取得较好的救治效果。1 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恶性外周神经鞘瘤术致失血性休克的救治和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恶性外周神经鞘瘤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方案。结果:经医护人员紧密配合成功救治患者生命,治愈出院。结论:及时、有效、细致的护理在整个救治过程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血性休克属于严重创伤,如果救治措施不当或不及时,常导致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或死亡。自1996-01~2003-05我们参与抢救失血性休克患150例,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严重复合伤系机体在同一机械因素作用下所致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或其中脏器的严重损伤(ISS〉20),其创伤失血性休克的发生率很高。救治时护理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其救治成功率。我院于2003-2006年共收治严重多发伤104例,其中伴发创伤失血性休克72例,现将72例的救治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军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11):1099-1100
液体复苏是失血性休克的一线救治方案,近10年来随着对失血性休克病理生理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休克的传统输液理论有了较大的变革。复苏液体的种类及使用方法也不断增加并不断改良。现在临床上应用于失血性休克复苏的液体种类较多,各有优缺点,尚无最佳的复苏液体。现将液体复苏中各类液体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产科失血性休克的原因有胎盘早剥、前置胎盘、产后宫缩乏力性出血、胎盘滞留、软产道裂伤、子宫破裂等。产科失血性休克,如果抢救不及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有效的紧急救治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住的产妇中发生失血性休克12例,由于我们救护措施得力,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失血性休克是临床急诊科最常见的休克之一。常见于内脏破裂、大血管破裂、严重多发损伤及消化道出血等,迅速失血超过20%时即出现休克,病人多伤情复杂,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护理工作在救治休克病人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我院自2000~2003年共抢救失血性休克病人40例,疗效满意。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救治方法。方法对48例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急诊行积极抗休克治疗、动脉栓塞治疗和骨盆外固定。结果救治成功率87.5%,术后随访骨折恢复情况优良率95.2%。结论对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采取积极救治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急性失血性休克是l临床非常常见的危重症,救治不及时或不合理常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较多研究表明,积极大量的液体复苏可能诱发“究致死三联征”(凝血功能障碍、酸中毒、低体温)。允许性低血压复苏则是一种较新的治疗理念,对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失血性休克救治具有重要意义。现将近年我院急诊科采用允许性低血压复苏救治上消化道大出血急性失血性休克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异位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围手术期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薇  余艳红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9):1595-1596
[摘要] 目的 探讨异位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围手术期救治措施。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间,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妇产科治疗的65例异位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异位妊娠女性存在慢性输卵管炎,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有助于降低异位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的发生率。结论 医患双方互相配合早期诊断异位妊娠,对于预防异位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不容忽视。围手术期液体复苏方案应注意个体化及灵活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林正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2):5441-5442
目的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的院前救治的妥善方法。方法对广西柳州市人民医院2008-01-2009-12 96例急诊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伤者,通过病情评估、判断失血量、合理体位、改善微循环等。结果治愈91例,死亡5例。结论院前及时采取措施,在"白金10 min"内做好现场急救,对提高创伤失血性休克的存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自体血回输救治连续失血性休克犬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自体血回输对连续失血性休克犬的救治效果 ,为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以 Wiggers法为基础制作犬腹部伤连续出血性休克模型。将杂种犬随机分为 3组 :休克组 (空白组 )、休克回输林格氏液救治组 (对照组 )、休克回输自体血救治组 (实验组 )。观察动物的存活时间、生理指标、红细胞各项参数和血小板数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动物的存活时间明显延长 ( P<0 .0 5 ) ,血液中红细胞各项参数保持良好。结论 自体血回输对腹部连续失血性休克犬有明显的救治作用  相似文献   

18.
1例严重失血达12000ml的休克病人救治成功,充分及适量的扩容,有创监测,综合治疗是成功抢救失血性休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回顾性分析25例外伤性脾破裂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与护理过程,认为外伤性脾破裂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成功救治与及时有效补充血容量和手术抢救、术后精心护理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理论的急诊处置路径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设为对照组, 将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68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设为观察组, 对照组行常规急诊救治, 观察组实施基于循证理论的急诊处置路径。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时间、救治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院前救治时间、分诊时间、入院至下达医嘱时间、入院后检查时间、等待急诊时间、纠正休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出急诊后早期预警评分(MEWS)、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救治成功率、救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 不良事件发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循证理论的急诊处置路径能有效提高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救治效率, 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提高患者救治效果及救治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