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验观察了神经节苷脂GM1拮抗剂——霍乱毒素对应激性高血压大鼠海马脑片体外人工缺血30、60、120minCA1区神经元形态结构的影响。缺血30min时胞体变小,胞内小空泡形成,细胞器减少,少量的线粒体和内质网肿胀。核不规则,染色质分布不均,出现边集。随缺血时间的延长胞内细胞器破碎,残存细胞器结构不清,胞核固缩,部分裂解。而霍乱毒素则加重缺血30、60、120minCA1区神经元形态学上的改变,具有明显的神经元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2.
神经节苷脂对缺血性大鼠脑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GM1)的脑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用四血管闭塞(4VO)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柱前衍生色谱法测定假手术组、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生理盐水(NS)处理组、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GM1处理组的海马组织兴奋性氨基酸(EAA)含量,并观察缺血30min再灌注4d海马CA1区病理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NS处理组海马组织EAA含量显著性降低(P<0.01),海马CA1区多数神经元坏死,残存神经元呈较严重缺血性改变,GM1处理组上述生化病理改变明显为轻。结论推测GM1可调控缺血再灌注早期EAA的过度释放和(或)重摄取受阻,减轻其在细胞外堆聚引起的兴奋毒性损伤,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神经节苷脂对缺血性大鼠脑损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GM1)的脑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用四血管闭塞4VO)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柱前衍生色谱法测定假手术组,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生理盐水(NS)处理组、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GM1处理组的海马组织兴奋性氨基酸(EAA)含量,并观察缺血30min再灌注4d海马CA1区病理变化。结果 缺血再灌注NS处理组海马组EAA含量显著性降低,海马CA1区多  相似文献   

4.
脑缺血早期大脑皮质区神经元内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大鼠MCAO局灶脑缺血模型,利用NADPH-d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缺血早期大脑皮质缺血区神经元内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脑缺血早期30min神经元内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开始至高峰,随后下降,脑缺血后60min,降至正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时鼠脑纹状体区细胞外液(ECF)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及其代谢产物高香草酸(HVA)和5-羟吲哚乙酸(5-HIAA)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脑内微透析技术,用高压液相色谱测定了前脑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时ECFDA、NE和5-HT的变化。结果脑缺血10min时ECFDA、NE迅速升高为缺血前的282和914倍,持续整个缺血期,再灌注后迅速下降达缺血前水平。脑缺血期HVA、5-HIAA迅速下降,在缺血30min时达缺血前的45%和52%,再灌注后升高并在再灌注后60min,90min达缺血前的150%、113%。结论单胺类介质代谢紊乱参与了缺血性神经元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时的作用方法;民凝大鼠大脑中动脉制成脑缺血模型,选择脑缺血30min,60min,120min,180min为研究时点,观察各时点用选择性,非选择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亚硝酸盐含量测定,缺血脑组织坏死体积测定及损伤海马CA1电镜观察。  相似文献   

7.
脑缺血选择性海马CA1区神经元损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Pulsineli-Brierley4血管阻塞脑缺血模型观察了大鼠全脑缺血20min再灌流8h,c-fos基因表达及再灌流7d海马CA1区迟发性神经元损害。在缺血再灌流早期(8h)海马CA1区极少c-fos表达,而齿状回、海马CA3区、杏仁核大量c-fos表达。缺血再灌流晚期(7d)镀银染色显示海马CA1区神经元及其突触终末带呈黑色溃变相,而齿状回、海马CA3区、杏仁核呈金黄色正常相。相邻切片HE染色示缺血组海马CA1区核完整的锥体细胞数(5±2.6个/200μm)与对照组(40±2.9个/μm)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脑缺血诱导的c-fos基因表达对于缺血易损海马CA1区迟发性神经元坏死可能起直接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8.
小檗碱对大鼠海马CA_1区迟发性神经元坏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Pulsinelli-Brierley4血管结扎致SD大鼠全脑缺血(10min)再灌流模型,分别观察了早期不同再灌流时间(12、24、48h)点上,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超微结构以及再灌7d时光镜结构变化,同时观察了小檗碱对CA1区迟发性神经元坏死的影响。结果显示脑缺血再灌流早期,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发生明显改变,7d时光镜下绝大部分细胞脱失;而用药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在相应时间点上超微结构变化相对较轻,7d时仍有绝大多数(82%)细胞存活,细胞密度为172±12.2个/mm,显著高于缺血对照组27±7.6个/mm,P<0.001。提示小檗碱对大鼠短暂脑缺血再灌流造成的海马CA1区迟发性神经元坏死具有显著的对抗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观察了应激性高血压大鼠海马脑片在体外人工缺血条件下30,60,120min海马CAl区神经元形态结构的变化。同时观察了神经节苷脂GMl对其形态结构变化的影响。发现缺血30min神经元胞体变小,胞内小空泡形成,细胞器减少,少量的线粒体和内质网肿胀。核不规则,染色质分布不均,出现边集。随缺血时间的延长胞内大量细胞器破碎,残存细胞器结构不清,胞核固缩,部分裂解。神经节苷脂GMl(0.01%)具有明显的抗损害作用,减轻缺血所造成的上述形态学上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光化学诱导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及再通模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光化冷光源仪(金属卤化物灯)诱导鼠大脑中动脉(MCA)闭塞,并于光照血管局部滴注尼莫地平致闭塞血管再通。结果发现:光照30min后鼠脑皮质及基底节局部脑组织血流量(rCBF)明显下降,且维持90min以上。同时,光照侧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增加。尼莫地平局部滴注20min后皮质rCBF则有所回升,用药后30minrCBF明显上升,为缺血前rCBF的131.1%。组织病理形态观察显示:光照例鼠MCA及其周围毛细血管管腔内均有明显血栓形成,缺血12h梗塞区神经元、线粒体及内质同明显肿胀,神经元坏死。再灌注后病理损害更为明显。实验鼠先照例额、顶叶皮质及新纹状体出现边界清晰、范围较恒定的苍白梗塞灶。该模型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脑缺血及脑梗塞提供了新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小檗碱对小鼠海马CA1区迟发性神经元坏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Pulsinelli-Brierley4血管结扎致SD大鼠全脑缺血(10min)再灌流模型,分别观察了早期不同再灌流时间(12、24、48h)点上,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超微结构以及早灌7d时光镜结构变化,同时观察了小檗碱对CA1区迟发性神经元坏死的影响。结果显示脑缺血再灌流早期,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发生明显改变,7d时光镜下绝大部分细胞脱失,而用药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在相应时间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动态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时鼠脑纹状体区细胞外液半胱氨酸(Cys)含量变化及丹参的影响,探讨Cys对缺血性神经元的损害作用,方法 应用脑内微透析技术,采用高灵敏度的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手段,动态观察沙土鼠前脑缺血30分钟再灌注120分钟时,纹状体区细胞外液Cys的变化。结果前脑缺血30分钟时,细胞外液Cys浓度迅速升高,达缺血前的18倍。再灌注30、60分钟时,分别为缺血前的5倍和2倍,90分钟时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GM1)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中钙平衡紊乱、氧自由基代谢异常以及病理损伤的影响。方法 运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4VO),观察假手术组、脑缺血30 分钟再灌注60 分钟生理盐水(NS)处理组(NS组)和缺血30 分钟再灌注60 分钟GM1 处理组(GM1 组)的脑海马组织线粒体钙(MCa)、钙调素(CaM)、丙二醛(MDA)及海马CA1 区病理改变。结果 NS组海马组织MCa、CaM、MDA含量显著升高(P< 0.01),海马CA1 区神经元呈较严重缺血损伤性改变,而GM1 组较NS组生化和病理变化明显改善。结论 GM1 能改善脑缺血再灌注中钙平衡紊乱和氧自由基代谢异常,减轻脑缺血再灌注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14.
内啡肽和单胺类介质在脑缺血时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大白鼠全脑缺血动物模型,用RIA法及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了缺血脑组织匀浆的LEK、β-EP.DynA1-13及 5-HT和 5-HIAA的含量,LEK在脑组织缺血 60 min时含量略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β-EP在脑组织缺血 30 min时显著下降(P<0. 05),缺血 60 min时下降非常显著(P<0. 01);DynA1-13和 5-HIAA含量在缺血 60 min时明显上升,而 5-HT含量则显著下降。上述结果提示内啡肽和单胺类介质均参与了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动态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时鼠脑纹状体区细胞外液半胱氨酸(Cys)含量变化及丹参的影响,探讨Cys对缺血性神经元的损害作用。方法应用脑内微透析技术,采用高灵敏度的高压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手段,动态观察沙土鼠前脑缺血30分钟再灌注120分钟时,纹状体区细胞外液Cys的变化。结果前脑缺血30分钟时,细胞外液Cys浓度迅速升高,达缺血前的18倍。再灌注30、60分钟时,分别为缺血前的5倍和2倍,90分钟时基本恢复到缺血前的水平。丹参治疗组脑缺血时细胞外液Cys的含量较对照组低。结论Cys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损伤,而丹参可降低Cys水平,从而对缺血脑组织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GM1对脑缺血/再灌流的保护作用。动态观察神经节苷脂GM1对大鼠MCAO/IR模型细胞外液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采用缺血1h再灌流2h模型,用活体微透析法,检测缺血皮层脑组织细胞外液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结果(1)脑缺血后60minGlu上升到峰值浓度,随后很快下降,再灌流2h内未见回升;(2)GM1组各类氨基酸都明显下降。结论GM1能使包括Glu在内的多种氨基酸明显下降,它的保护机制与其可能维护神经元膜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反复惊厥对P77PMC大鼠脑内BDNF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反复听源性惊厥(ACS)对遗传性癫痫易感大鼠P77PMC脑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未发生ACS的P77PMC大鼠脑内,BDNF蛋白的基础表达可见于海马齿状回门区神经元、CA3区锥体细胞及大脑皮质神经元的胞浆内,在经过30次ACS发作后,鼠脑内齿状回门区、CA1-CA3区以及皮质区免疫标记阳性的的神经元数目增多,标记强度增强。除了胞体,在神经元突起上也可见明显的免疫标记。这表明在P77PMC这种遗传性癫痫易感大鼠模型中,非人为伤害因素造成的惊厥反复发作能导致脑内BDNF表达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L-NNA)对大鼠半球持续性缺血时兴奋性和抑制性氨基酸释放的影响。方法:用微透析结合高效液相法测定半球缺血30,60,90,120分钟时大鼠纹体Glu,Asp,Gly,Tau和GABA的释放。结果:大鼠半球缺血30,60,90,120分钟时纹体所有五种氨基酸的释放都显著增加,除了120分钟缺血时L-NNA可影响Glu的释放外,并不明显影响缺血时纹体Glu和Asp的释放。然而,它可明显地促进大鼠半球缺血30,60,90,120分钟时纹体Gly,Tau和GABA的释放。结论:半球缺血时所有五种氨基酸的不正常释放都参与了脑缺血病理过程,L-NNA促进半球缺血时抑制性氨基酸的释放可能是其保护缺血大脑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不同直径胶体金结合霍乱毒素B亚单位的逆行轴浆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直径胶体金结合霍乱毒素B亚单位复合物(CB-Au)注射于大鼠不同部位,观察对神经元的标记效果。实验结果:(1)CB-Au较CB-HRP注射靶区扩散范围小,经银加强后CB-Au呈黑色致密的圆颗粒。(2)肌肉注射以5nm和10nmCB-Au对神经元的标记效果较好,17nmCB-Au几乎难以标记神经元。在中枢神经系统,此三咱直径CB-Au标记效果相似。(3)银加强标认神经元后复合免疫细胞化学(ICC  相似文献   

20.
不同直径胶体金结合霍乱毒素B亚单位复合物(CB-Au)注射于大鼠不同部位,观察对神经元的标记效果。实验结果:(1)CB-Au较CB-HRP注射靶区扩散范围小,经银加强后CB-Au呈黑色致密的圆颗粒。(2)肌肉注射以5nm和10nmCB-Au对神经元的标记效果较好,17nmCB-Au几乎难以标记神经元。在中枢神经系统,此三种直径CB-Au标记效果相似。(3)银加强标认神经元后可复合免疫细胞化学(ICC)方法,双标记神经元的银颗粒与ICC反应产物极易分辨;由此发现大鼠cal-bindin-D28K阴性和阳性的红核脊髓投射神经元。(4)CB-Au滞留神经元内至少35d,故可行慢性实验。因此在比目鱼肌注射CB-Au的第5天切除该肌,30d后经银加强复合用CGRPICC仍能清晰分辨标认的神经元。结果表明,CB-Au为一很好的轴浆转运示踪剂尤适合复合ICC的双标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