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头颈部CT扫描中,不同扫描模式对辐射剂量和影像质量的影响程度。方法 利用头颈部仿真模体和双源CT,分别使用固定扫描条件120 kV和200 mAs,以及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CARE Dose 4D)、自动管电压调制技术(CARE kV)和部分角度扫描模式(X-CARE)的组合进行成像,分别为120 kV+200 mAs、120 kV+200 mAs+X-CARE、CARE Dose 4D+120 kV、CARE Dose 4D+120 kV+X-CARE、CARE Dose 4D+CARE kV、CARE Dose 4D+CARE kV+X-CARE 6种扫描模式。每次扫描均使用两片热释光剂量片(TLD)分别测量眼晶状体和甲状腺的剂量,两片TLD所测数值取均值。记录以上各种扫描时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测量眼晶状体层面和甲状腺层面影像的对比度噪声比(CNR)。结果 120 kV+200 mAs扫描时,眼晶状体和甲状腺的器官剂量分别为19.8和26.0 mGy,使用120 kV+200 mAs+X-CARE可降低剂量至13.3和22.2 mGy;与CARE Dose 4D+120 kV相比,CARE Dose 4D+CARE kV可使CTDIvol由13.1降至10.1 mGy,眼晶状体剂量和甲状腺剂量由20.8和23.7 mGy分别降至16.6和19.9 mGy,而使用CARE Dose 4D+CARE kV+X-CARE时,器官剂量又进一步分别降至6.3和11.0 mGy,但影像质量显著降低;与CARE Dose 4D+120 kV相比,使用CARE Dose 4D+120 kV+X-CARE,眼晶状体和甲状腺剂量分别由20.8和23.7 mGy降至9.6和15.1 mGy,同时CTDIvol由13.1 mGy降至9.3 mGy。使用CARE Dose 4D+CARE kV+X-CARE时,CTDIvol和器官剂量降至最低,但头颅和颈部CNR也降至最低。结论 颅脑扫描时CARE Dose 4D+120 kV+X-CARE模式、颈部扫描时CARE Dose 4D+CARE kV模式在保持影像质量较好的同时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当对影像质量要求不高时可选用CARE Dose 4D+CARE kV+X-CARE模式,从而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评价双源CT(DSCT)前门控大螺距扫描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行DSCT血管造影并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7例,34例行前门控大螺距扫描(大螺距扫描组),33例行前门控序列扫描(序列扫描组)。比较两组的图像质量、有效辐射剂量及诊断效能。结果:大螺距扫描组与序列扫描组大血管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23,P>0.05),大螺距扫描组心内结构和冠状动脉近中段评分低于序列扫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74、4.728,P<0.05)。两组升主动脉、主肺动脉、左心室、右心室的CT值、噪声值及信噪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螺距扫描组和序列扫描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0.36±0.08)mSv、(0.51±0.08)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00,P<0.05)。大螺距扫描组和序列扫描组对心血管畸形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8.82%、99.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7,P>0.05)。结论:DSCT前门控大螺距扫描用于小儿先心病能够获得较高的图像质量和诊断符合率,且辐射剂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3.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时间窗设置与辐射剂量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少娟  黄玲  张翼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10):1281-1283
目的: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时,通过对心率与全剂量时间窗关系的研究分析,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方法:双源CT在心脏序列DEMO模式下,对插有左冠状动脉的胸部模体(RS-330)进行扫描。扫描参数中,只有全剂量时间窗的宽度从15%、20%、25%、35%、40%到48%不断增加,其他参数均固定不变。记录每次扫描的辐射剂量(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及剂量长度乘积DLP),每种全剂量时间窗的宽度重复扫描5次,计算5次剂量的平均值。利用SPSS11.5,得到DLP与全剂量时间窗的宽度(W)的拟合方程及拟合曲线。随机统计日常双源CT冠状动脉检查者200例,分析200例患者的心率与最佳重组期相的关系。结果:全剂量时间窗的宽度从15%、20%、25%、35%、40%到48%,其对应的DLP分别为643±7.07mGy、680±10.44mGy、712±14.58mGy、786±13.04mGy、821±9.12mGy、878±9.57mGy。利用spss得出的拟合方程及拟合曲线均为线性的。通过对200例患者的统计,心率≤65bpm时,最佳重组期相在65%~75%之间;心率≥85bpm时,最佳重组期相在35%~50%之间;心率介于65bpm~85bpm之间时,最佳重组期相在35%~75%之间。结论:全剂量时间窗的宽度越宽,患者的辐射剂量越高;患者的心率不同,则最佳重组期相不同,心率越快,最佳重组期相在一个心动周期内的位置越靠前。  相似文献   

4.
辐射剂量对头颅CT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辐射剂量行颅脑CT扫描对影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8例正常男性志愿者用 110~ 14 0kV ,180~ 36 0mAs分四组行轴位平扫 ;各影像按颗粒均匀性、脑灰白质细节、界面清晰度和有无射线硬化等积分评定质量。结果 :共扫描 192次 ,12 0kV、2 40mAs以上组影像质量均达优良 ;130kV、30 0mAs以上组优片率更高。结论 :采用适当辐射剂量 ( >12 0kV、2 40mAs)行颅脑CT扫描能提高密度分辨力 ,增加SNR ,改善影像质量  相似文献   

5.
_目的:比较第一代双源双能量 CT(DECT)与第二代双源双能量 CT 肺动脉成像(CTPA)的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方法:120例疑似肺栓塞患者行 DE-CTPA 检查,其中40例患者行第二代双源 DECT 80/Sn140 kV 检查(第一组),40例患者行第二代双源 DECT 100/Sn140 kV 检查(第二组),40例患者行第一代双源 DECT 140/80 kV 检查(第三组)。测量每例患者肺动脉主干、肺动脉段、空气及背部脂肪的 CT 值及标准差,对肺动脉图像进行主观评分,计算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每例患者的有效剂量(ED)。结果:第一组肺动脉平均 CT 值[(354.1±73.4)HU]明显高于第二组[(290.1±73.1)HU,P<0.001]和第三组[(303.9±73.3)HU,P<0.001],但第二组与第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9);第三组平均 SNR(24.8±8.4)低于第一组(40.4±12.9,P<0.001)和第二组(44.6±12.9,P<0.001),但第一组与第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5)。第一组平均 CNR(435.3±77.7)明显高于第二组(355.8±77.8,P<0.001)和第三组(384.8±79.0,P=0.005),但第二组与第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0)。三组图像主观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组的 ED[(1.2±0.3)mSv]明显低于第二组[(2.4±0.7)mSv]和第三组[(3.0±0.7)mS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二代双源 DECT 80/Sn140 kV 扫描方案可在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获得满足诊断需求的图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64层螺旋CT、第一代和第二代双源CT的CT血管成像(CTPA)的射线剂量和图像质量。方法共120例病人,每组30例分别进行CTPA、第一代双源CT(第一组:单源,120kV/145mAs;第二组:双源,140/80kV,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双源CT肺动脉成像双能量扫描与普通扫描(单能量扫描)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临床怀疑肺栓塞并行炫速双源CT肺动脉成像单、双能量扫描患者各61例,按扫描方式不同分为A、B2组,A组为双能量扫描(80/Sn140 kV),B组为普通扫描(Care kV选择输出管电压).对2组图像进行图像质量评分及测量2组肺动脉CT值、空气标准差(背景噪声)并计算信噪比(SNR),同时对2组图像的辐射剂量进行对比分析,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2名观察者间一致性较好,Kappa分别为0.705、0.827,2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右下肺动脉CT值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肺动脉的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图像噪声稍高于B组,SNR稍低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2组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分别为(6.13± 1.09)mGy和(12.41±3.42) mGy、(172.49士41.35)mGy· cm和(332.16±115.65) mGy.cm、(2.41±0.58) mSv和(4.65±1.62) mS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A组CTDIvol、DLP、ED较B组分别减少50.60%、48.07%、48.17%.结论 双源CT肺动脉成像双能量扫描(80/Sn140 kV)的图像质量与单能量扫描相近,X线辐射剂量较单能量扫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第一代与Flash双源CT不同扫描方式在肺动脉成像时剂量与图像质量.方法 收集120例临床疑诊为PE患者,按扫描方式随机分为4组:A组行第一代双源CT双能量扫描(80/140kV),B组行flash双源CT双能量扫描(80/sn140kV),C组行flash双源CT双能量扫描(100/sn140kV),D组行flash双源CT双能量扫描(140/80kV).比较4组间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 dose volume index,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背景噪声和肺动脉信噪比.结果 各组间患者一般情况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B组的CTDIvol,DLP值明显低于A、C两组,图像质量明显好于D组.结论 flash双源CT(80/sn140kV)在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的同时可以减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128层双源CT血管成像检查的两种不同方法——大螺距扫描方法与连续采集方法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准确率、影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区别。方法对40例疑为先天性心脏病的病人分别采用128层双源CT大螺距方法与连续采集方法进行血管成像检查,所有病人均经过外科手术和(或)常规血管造影证实。比较两种扫描方式的诊断准确率、影像的直接和间接质量,以及有效放射剂量。结果在诊断的准确率(χ2=0.963,P>0.05)、大血管影像质量(u=167.500,P>0.05)及影像质量的客观参数(P>0.05)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心脏内结构及冠状动脉影像质量上,连续采集扫描明显优于大螺距扫描方法(u=112.500,100.000;P<0.05)。大螺距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0.17±0.05)mSv]明显低于连续采集组[(0.29±0.09)mSv](t=5.287,P<0.05)。结论 128层CT血管成像大螺距及连续采集模式均提高了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评估的准确率,尽管大螺距扫描会产生一定的影像质量下降,但显著降低了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分析二代双源CT前瞻性心电触发高螺距螺旋扫描模式(Flash模式)和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模式(常规模式)下冠状动脉支架的显示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 常规模式和Flash模式下共计120例患者的155个冠状动脉植入支架纳入本研究,平均年龄(64.9±10.6)岁,所有患者的心率均控制在≤65次/min,且心律规则.所有患者分成两组,分别接受Flash模式和常规模式的冠状动脉成像.冠状动脉原始图像均进行Kernel B26和Kernel B46的数据重建,并由两位医师对支架的显示质量进行独立的4级评分.两种模式下的冠状动脉显示质量利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而不同冠状动脉扫描模式下的容积CT剂量指数值(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值(DLP),利用t检验进行辐射剂量的对比研究.结果 2位医师对所有冠状动脉支架显示质量的评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764,P<0.001),Flash模式和常规模式的平均评分分别为:1.61±0.77和1.65±0.82.两种冠状动脉扫描模式的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65,P=0.834).Flash模式的CTDIvol(3.24±1.21)明显低于常规模式(31.26±1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83,P<0.001);Flash模式的DLP(54.61±19.88)同样低于常规模式(468.30±174.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06,P<0.001).结论 控制患者心率≤65次/min且心律规则,Flash模式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前提下可获得与常规模式相同质量的冠状动脉支架图像.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a prospective ECG-gated high-pitch spiral technique (Flash) and conventional retrospective ECG-gated spiral technique for the image quality of coronary artery stent and radiation dose with a dual source CT.Methods One hundred and fifty five coronary stents in one hundred and twenty patients (mean age 64.9 ± 10.6 years,heart rates≤65 bpm) were examined using a dual source CT.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 two groups,receiving either Flash or conventional coronary artery CT angiography separately.After images of coronary artery were reconstructed using both the smooth (B26) and sharp (B46) kernel,the coronary stent image quality and stent lumen were scored by two observers individually using four point scale (1 = excellent,4 = unvaluable) .The effective radiation dose of volume CT dose index (CTDIvol,mGy) and dose length product (DLP,mGy x cm) were also calculated for each patient.x2-test analysis of image quality and t-test analysis of radiation dose were used respectively for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 Interobserver agreement for stent image quality was good (Kappa =0.764,P<0.001).The mean scores were 1.61 ±0.77 and 1.65 ±0.82 in Flash group and conventional group respectively.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mage qual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x2 = 0.865,P = 0.834).The effective radiation dose in Flash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conventional group.The mean values of CTDIvol were 3.24 ± 1.21 in Flash group and 31.26 ± 10.79 in conventional group (t = 19.83,P < 0.001) ,and the mean values of DLP in Flash group and conventional group were 54.61 ±19.88 and 468.30 ± 174.88,respectively (t = 18.06,P < 0.001).Conclusions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aonal coronary artery CT angiography,the Flash coronary artery CT angiography technique has a similar coronary stent image quality,but at a lower radiation dose in patients with heart rates lower than 65 beats per minute.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是对低千伏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coronary angiography,CTCA)的影像质量在不同扫描参数下进行的定性和定量研究,并计算  相似文献   

12.
13.
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已经成为临床评价冠状动脉的无创性的重要检查手段,然而随着采集层厚变薄、扫描范围增大及采集效率的改变,其辐射剂量较对其他部位检查的明显要高.如何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已愈加引起研究人员的关注.现就其最新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已经成为临床评价冠状动脉的无创性的重要检查手段,然而随着采集层厚变薄、扫描范围增大及采集效率的改变,其辐射剂量较对其他部位检查的明显要高.如何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已愈加引起研究人员的关注.现就其最新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是评估应用ECG门控双源CT检查胸痛的模式的辐射剂量。采用装有热释光剂量仪的Alderson Rando模型测定剂量。在不同模拟心率(HR)下应用双源CT系统以评估胸痛的标准模式(120kV,320mAs/r)曝光,并测量标准胸部CT检查(120kV,160mAs)的剂量。胸痛模式的有效剂量男、女分别为19.3、21.9mSv(HR60),17.9、20.4mSv(HR80)和14.7、16.7mSv(HR100)。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探讨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对50例临床怀疑冠心病的受检者进行双源CT自适应前瞻性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前均未服用琥珀酸美托洛尔。图像质量分4级,依照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冠状动脉分段标准分别评价各个冠状动脉节段的图像质量,分别计算每例的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50例受检者平均体重指数(BM I)为(25.00±2.58)kg/m2,扫描时平均心率(71.13±9.63)次/min,平均有效辐射剂量(3.31±1.08)mSv,显示了94.76%能满足诊断要求的冠状动脉节段,图像质量优秀占79.49%。结论:双源CT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对于无严重心律失常的受检者都可得到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辐射剂量低,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肩部活动受限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探讨手臂上举姿势对胸部多层CT自动曝光扫描技术的影响.方法 从CT工作站数据库中收集肩部活动受限的30例连续病例作为研究对象(1组);同时选入一般资料匹配的30例病例作为正常对照组(2组).60例患者均使用Care Dose 4D技术进行胸部平扫,其中1组和2组分别采用手臂上举随机定位和标准定位姿势.2位放射学医师评价2组图像的主观和客观图像质量指标,同时记录每层容积CT指数(CTDIV)和管电流乘积(mAs),计算2组的有效剂量(ED).结果 2组的上、中、下肺的CT图像诊断可接受性和噪声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胸部CT有效剂量(ED)有统计学差异,P<0.01,1组的ED(3.37 mSv)比2组(2.79 mSv)增加约17%.其中1组的上肺区域等效管电流比2组明显增加,但中、下肺区域的等效管电流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肩部活动受限患者使用 Care Dose 4D技术进行胸部CT扫描,可保持图像质量无明显降级,但是非标准定位的手臂上举姿势可增加患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8.
黄斌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10):1193-1195
当前CT已经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如何在获得高质量的诊断影像同时,又能减少CT对人体的辐射伤害,是现在各医疗部门及科研机构非常重视的一个关键问题。作者认为CT辐射剂量的增加是多种原因导致的,从合理选择CT设备、遵循最低剂量原则、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做好受检者的防护;合理选择CT检查、提高医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方面对CT辐射剂量控制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CT检查的辐射剂量及其对策   总被引:5,自引:1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 ,降低CT检查的照射剂量 ,现就国内外有关CT检查的放射剂量、风险意识及其对策概述如下。一、CT检查的辐射剂量根据美国医学会的统计资料显示 :美国在 1980年CT检查人数为 36 0万 ,1990年为 110 0万 ,而 1998年增至 330 0万[1 ] ,目前CT检查占放射学检查总量的 13%。在过去的 2 0年中 ,不仅检查人数迅猛增长 ,而且机器性能日臻完善。随着滑环技术的发展、管球热容量的增加、探测器的改进及其计算机性能的提高使亚秒扫描和螺旋CT扫描成为可能。多排CT可在一次屏气的状态下完成更大范围的CT打描。CT透视成像系统…  相似文献   

20.
螺旋CT机辐射剂量的评价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 1 98 9年引入螺旋CT技术后 ,极大地缩短了CT的扫描时间 ,如不严格使用将给病人带来较高辐射危害。笔者在给出头部和体部体模扫描条件下 ,对 8台螺旋CT机的剂量学和可能导致病人的有效剂量进行了估算。一、材料和方法8台螺旋CT机均为进口机器 ,分布在北京、广州、哈尔滨、石家庄等 4个城市的 8家医院中。测量所使用的仪器分别为 :美国Victoreen公司 660 1型静电计和 660 6笔型电离室 (长 1 0 0mm) ;瑞典RTI公司Solidose 40 0型剂量计和WDCT1 0LEMO笔型电离室 (长 1 0 0mm)。电离室分别放在 1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