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恩凯 《广西医学》2003,25(1):48-50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 ,若及早发现可以手术切除 ,但大部分病人因临床症状不典型 ,就诊时病情已进入中晚期。在临床工作中 ,对中晚期肝癌手术切除率较低约 5 %~ 2 0 % ,且手术切除的病例 1年生存率仅为 2 8%。肝动脉栓塞术 (TAE)被公认为是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的重要治疗方法〔1~ 5〕。现将肝癌介入治疗的近况综述如下。1 治疗原理及方法肝脏接受门静脉与肝动脉双重供血 ,正常肝组织血供 75 %来自门静脉系统 ,2 5 %来自肝动脉 ,而肝癌的血供 90 %~ 95 %来自肝动脉 ,其余来自门静脉系统〔1〕 。肝动脉栓塞后 ,正常肝组织的…  相似文献   

2.
彩色多普勒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进行疗效评价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谱勒超声监测2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介入治疗后1周、1月、2月时肝脏及瘤体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本组病例均为高血供型,以肝固有动脉血流量增加为特点;介入治疗1周后表现为肝固有动脉血流明显减少而门静脉血流量明显增加。治疗1月后肝固有动脉血流进一步减少,而门静脉血流量亦明显减低。介入治疗超过两月后部份病例肿块周边又出现高速动脉血流信号。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反映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前后瘤体的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对于评价介入治疗的纳果及指导再次治疗时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蔡杰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11):1292-1293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来,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成为治疗不能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方法。但是,肝癌病人实施介入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差异很大,这主要与肿瘤大小、病理类型、肿瘤子灶、肿瘤血供、有无门脉癌栓等因素直接相关。本文就巨块型、结节型、弥漫型等不同影像学分型的100例肝癌初次介入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癌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8年8月~2009年2月来就诊的30例肝癌患者行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后评价疗效.结果 30例患者经介入治疗后,显效10例,有效13例,稳定5例,总有效率为93.3%.治疗后1年生存率为53.33%;2年生存率为33.33%;本组30例患者发生白细胞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介入法治疗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介入法治疗68例肝癌患者,全部采用肝动脉内灌注技术(TAI),并部分采用肝动脉栓塞术(TAE)54例。结果:随访介入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4%(57/68)、60%(41/68)、41%(28/68)。结论:肝癌介入治疗应成为重要的非手术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共28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介入治疗前后瘤体内血液动力学变化情况以及声像改变情况.结果:14例巨块肝患者经过治疗,肿瘤大小平均为11 cm×8 cm,有明显的缩小,6例巨块型肝癌患者没有明显的变化.8例多节型肝癌患者中,有5例患者的肝癌治疗后缩小为5 cm×4 cm,3例多节型肝癌患者大小没有明显的变化.27例肝癌患者肿瘤周围的回声晕消失.1例肝癌患者肿块后半部分回声消失,周围有较强的回声包膜.治疗前后均进行AFP检测,治疗前为(725±31)mg/L,治疗后为(145±21)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1.640 6,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肝癌患者,在进行肝动脉栓塞术治疗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进行疗效评价,能够明显的观察到病灶大小变化、碘油沉积分布、肿瘤内部供血状态等,方法简单,同时也没有创伤之痛,因而有着较高的评价价值.  相似文献   

7.
肝癌介入治疗的进展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华 《现代实用医学》2003,15(6):338-340
我国的原发性肝癌 ,就死亡率而言 ,已位居第三位 ,若不治疗 ,平均生存期为 13个月 ,可谓形势严峻。直至目前 ,肝癌首选治疗仍是手术切除 ,但由于其本身的病理特点 ,早期常无症状 ,一经发现 ,多已至中晚期 ,能手术切除者仅达 10 %~ 15 %。近年来 ,用介入放射学的方法治疗肝癌 ,已获得令人鼓舞的疗效 ,并逐渐成为非手术治疗中最有效且最成熟的一种治疗方法〔1〕。1 经血管介入治疗的理论依据肝癌的介入治疗主要采取经动脉灌注化疗和动脉栓塞及其他的物理化学方法 ,其理论依据为 :1.1 灌注化疗 (TAI) ①抗癌药物杀伤癌细胞的效果取决于药…  相似文献   

8.
对34例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患者运用介入治疗,单纯灌注化疗6例,灌注加碘油栓塞16例,灌注加葡聚糖微球栓塞6例,灌注加碘油及明胶海绵或(和)葡聚糖微球栓塞6例。结果显示,微球栓塞疗效最佳。1年内复发27例(79.41%),另外复发于手术同侧叶者21例(61.76%)。本组介入治疗后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3.33%、46.30%、33.34%;17例经CT或B超复查显示肿瘤缩小;12例AFP阳性中8例治疗后下降,4例降至正常。介入治疗对肝癌切除后复发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应早期(术后2~4月)进行。  相似文献   

9.
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一经诊断 ,80 %已失去手术机会。对中晚期肝癌国内已广泛开展了介入性治疗 ,但疗效不能令人满意 [1]。本文总结我院 1994~ 1999年收治的肝癌病人 85例 (共计 114次 ) ,追踪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85例中男 75例 ,女 10例 ,年龄为 30~ 76岁。诊断依据 B超、CT、MR、DSA、AFP,符合 1977年全国肝癌防治协会制定的标准 ,其中原发性肝癌 5 8例 ,转移性肝癌 2 7例。方法采用 Seldinger技术 ,经股动脉穿刺插管 ,超选至肝癌供血动脉后 ,行单纯药物化疗或推注碘油药物混合剂 ,根据情况给予明胶海绵碎块栓塞 ,稍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245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了随访和回顾性分析,对其疗效及影响其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明显;肿瘤临床分期、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门脉癌栓、动静脉瘘、动门静脉瘘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结论 肝动脉化疗、栓塞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治疗方法,对不同病期的肝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配合其他疗法能使疗效得以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冯士芳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8):657-65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灌注化疗加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该院6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灌注化疗加栓塞治疗进行治疗,均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结果全组2、4、6、8、12和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5.52%、92.53%、77.61%、65.67%、50.75%和16.41%。结论采用灌注化疗加栓塞治疗进行治疗,对提高肝癌患者近期治疗效果及延长生存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建华  张林 《海南医学》2001,12(12):56-57
肝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很高 ,多数中、晚期肝癌确诊时已失去了手术机会。TEA可最大限度地提高化疗药物的浓度 ,可基本消除化疗药物对全身的毒副反应而成为目前非手术治疗首选的方法[1 ] 。但是单纯的TAE治疗并不能使肝脏肿瘤完全消失。残留的肝癌组织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增加复发、播散的机会。我们对 5 6例先行TAE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术后一周再行PEI治疗取得了明显效果。1  临床资料1 1 对象是 1996年 3月至 2 0 0 1年5月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采用单纯TAE治疗后一周 ,又在B超引导下行PEI治疗的中、晚…  相似文献   

13.
朱曼  郝建成 《医学综述》2013,19(6):1015-101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肝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如何提高无法手术治疗的肝癌的疗效一直是研究热点。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是姑息治疗中较为成熟和有效的方法,术后及时随访和准确评价疗效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是目前唯一能在活体组织内进行水分子弥散测量和成像的方法,通过检测组织内水分子运动的状态来反映组织的结构特点,主要应用于神经系统。近年来DWI在腹部脏器的应用也日渐增多,在预测及评价肿瘤疗效的应用上也有了一定的进展。该文总结DWI在肝癌介入术后疗效评价方面的应用现状及进展,以提高对中晚期肝癌治疗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效果。方法:采用方法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至肝总动脉,造影后超选进入供瘤动脉,依次注入5-氟尿嘧啶(5-FU)1000mg、丝裂霉素(MMC)14mg、卡铂(CBDCA)400mg、吡柔比星(EADM)40mg和碘化油,1个月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全组受益患者27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疗效的因素,并对其治疗后不良反应及疗效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对我院36例原发性肝癌住院患者经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后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36例原发性肝癌住院患者经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后,完全缓解17例(47.2%)、部分缓解8例(22.2%)、无变化9例(25.0%)、进展2例(5.6%),总有效25例(69.4%)。不良反应,术后发生穿刺点出血、淤血及血肿8例,灌注化疗、栓塞后出现恶心、呕吐、发热、肝区疼痛13例,肝功能损害3例。结论:介入治疗是原发性肝癌的微创治疗,其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可重复进行,在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中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效果。方法:对不能手术切除的61例中晚期肝癌患者行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后评价疗效并随访两年,观察其生存率。结果:61例患者多数病例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32例患者介入术后肿瘤有不同程度缩小,其中2例患者肿块完全消失,肿块缩小50%以上者11例,缩小低于50%者19例,无明显变化15例。随访6~24个月,死亡43例,其中34例死于肝衰,5例死于上消化道出血及癌转移,3例死于肝内瘤体破裂出血,1例死于急性胆囊炎。存活1年以上29例,生存率约47.5%,存活两年以上18例,两年生存率约29.5%。结论:对失去手术机会的肝癌串者.存条件弁许情况下,行灌注和栓塞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选择性肝动脉内药物灌注加栓塞治疗肝癌,已成为中晚期肝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其技术日臻成熟。在介入治疗过程中,栓塞剂的应用至关重要,但术中易发生较多并发症。对上述情况如何预防处理,对于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我院2000年3月-2008年4月,对肝癌栓塞治疗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采用的方法,进行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欧阳天昭 《中外医疗》2014,(26):179-180
目的探析螺旋CT扫描在肝癌介入治疗中所发挥的评估作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以该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所收治的60例进行肝癌介入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所选患者均给予血管造影(DSA)和螺旋CT扫描及增强图像处理,对比两种处理方式下对栓塞后瘤体供血变化的显示情况及影像显示价值。结果螺旋CT扫描结果和DSA检查结果在呈现病灶形态、大小、数量以及周边组织的血供情况等方面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螺旋CT检查与DSA检查相比,可以更加清晰以及准确地显示患者门静脉癌栓的形成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DSA在显示动-静脉漏方面较螺旋CT而言有明显优势,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给予螺旋CT扫描影像学复查,不仅操作简单、方便,而且无创,同时平扫及增强图像有助于呈现栓塞后瘤体周边组织的血供变化,这对于医师判断治疗效果和指导后续治疗有着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经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收集2008年3月-2011年3月在本科做介入治疗的51例中晚期肝癌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皆以导管超选择插入肿瘤的供血动脉,以奥沙利铂+氟尿嘧啶+吡柔比星化疗,再以超液态碘化油、明胶海绵栓塞.结果 所有病例皆成功进行了化疗和栓塞治疗.51例患者术后均进行了C T或B超随访,其中瘤体缩小20例>200%,16例>100%,12例>50%,3例缩小不明显.51例患者中,生存期5年以上者16例,3年以上20例,2年以上者12例,12个月以下者3例,其中48例患者术后症状明显减轻,总有效率92.2%,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超选择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