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调查西安市区不同人群中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及时了解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感染状况.[方法]选取市内两个区,选定5个年龄组的1500人为调查对象,采用国家统一的调查表进行调查并采血.国家疾控中心统一用血凝抑制方法对血清标本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检测,抗体效价1:40判为阳性.[结果]实际共调查1508人,其中甲型H1N1流感抗体阳性率为29.38%,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25.29,6~15与16~24岁组抗体阳性率最高.男性人群抗体阳性率高于女性(χ2=6.90,P<0.05).接种甲流疫苗后人群抗体阳性率为62.90%,明显高于未接种疫苗人群的22.78%(χ2=168.01,P<0.001).[结论]我市人群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水平不到30%,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可显著提高人群的保护率.接种疫苗对于防控可能造成新的暴发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仍然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健康人群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评价甲型H1N1流感疫苗免疫效果,为卫生部门制定预防控制措施和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顺义区12个乡街的5岁以上健康人群(202名)采集免疫前静脉血检测抗体,评估健康人群抗体水平;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各年龄组随机选取部分人群做免疫后抗体水平检测,评估疫苗免疫效果。结果 202份血清标本中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阳性率46.53%(94/202),与北京市人群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倒数(GMRT)为32.78。不同性别人群之间甲型H1N1流感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之间抗体水平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29岁、10~14岁组抗体水平阳性率高。50名评估对象免疫前抗体阳性率50%(25/50),免疫后抗体阳性率94%(47/50),甲型H1N1流感抗体阳转率80%(30/50)。免疫前阴性和阳性评估对象之间抗体阳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评估对象总体抗体滴度呈6倍增高,各年龄组免疫前、后抗体GMRT的变化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29岁、60岁以上组滴度升高倍数最低。结论顺义区甲型H1N1流感实际感染数高于北京市甲型H1N1流感平均感染水平。疫苗接种使目标人群达到了形成该样本人群免疫屏障的要求,提示在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之际接种疫苗是控制疫情的必要手段。免疫前抗体水平、年龄是甲型H1N1流感抗体阳转率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甲型H1N1流感隐性感染者抗体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在山东省流行性感冒流行季节,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隐性感染状况,分析我省甲型H1N1流感病毒疫情趋势。[方法]2009年12月在我省部分医院门诊检验室和自愿献血站分年龄组采集就诊者和献血者血清400份,采用血凝抑制试验(HI试验)检测甲型H1N1流感抗体,观察人群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感染状况。[结果]调查400人特定人群,甲型H1N1流感抗体阳性者19人,其中2名抗体阳性者注射了甲型H1N1流感疫苗,隐性感染率为4.25%。18~55岁年龄组隐性感染率最高(9.00%),不同年龄组间隐性感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流感样症状者抗体阳性率高于无流感样症状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省甲型H1N1流感在人群中隐性感染率较低,人群主动免疫力低下。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人群甲型H1N1流感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了解和掌握北京市人群对甲型H1N1流感的免疫水平.方法 在2009年11月27日至12月23日从医院患者(排除感染科和呼吸科)、血液中心志愿者和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中随机选取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清标本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抑制(HI)抗体检测.结果 共选取调查对象856名,其中127名(14.8%)调查对象体内甲型H1N1流感病毒HI抗体为阳性.0~5岁、6~17岁、18~55岁、≥56岁年龄组HI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4.5%、19.4%、17.4℅和8.0%(P=0.009).不同性别HI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3).人群血清HI抗体年龄加权阳性率为1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出现过急性呼吸道症状以及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与HI抗体阳性呈显著性相关.结论 北京市已经有超过15%的人群具有甲型H1N1流感保护性抗体,普通人群中已经建立一定的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5.
2009年华容县健康人群甲型H1N1流感疫苗免疫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华东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7):1244-1246
目的了解健康人群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的免疫效果及抗体水平。方法观察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人群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按照不同的年龄组随机抽取350人,采用描叙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微量血凝抑制试验检测接种者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接种30 d后甲型H1N1流感与普通流感的发病率、就诊率及HI抗体阳转率进行比较。结果接种组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30 d后甲型H1N1流感与普通流感的发病率与就诊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人群中共出现不良反应1 891例,总不良反应率为4.35%;接种组总体HI抗体阳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27,P〈0.05),达到欧盟药品评价委员会的标准,各年龄组间HI抗体阳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甲型H1N1流感疫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较好的免疫原性,适合在健康人群中普遍接种。  相似文献   

6.
任丽娟  胡静  庄丽  付琳  曾正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10):2486-2487,2490
目的:了解贵州省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高峰后期人群感染水平及流行趋势。方法:于2010年1月4日-2010年3月29日共4次在贵阳市随机抽取医院门诊患者、血液中心志愿者,利用血凝抑制(HI)方法进行血清标本甲型H1N1流感抗体检测。结果:4次调查的人群抗体阳性率依次为27.17%、14.99%、23.65%、12.59%。不同时间段之间抗体阳性率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别之间抗体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个年龄组中6岁~17岁组抗体阳性率除第2次调查时略低于0岁~5岁组,其余3次均为最高。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人群抗体阳性率为48%,高于非接种者的18.75%。结论:贵阳市人群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较低,仍需加强防控,及时接种流感疫苗是获得保护性抗体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时间分布特征和检测抽样人群血凝抗体水平,拟合人群实际感染和免疫状况.方法 对陕西省的甲型H1N1流感全部、重症和死亡病例进行时间分布描述,并在流行高峰后第2、4个月,对9 006名分层整群抽样人群进行甲型H1N1流感血凝抗体检测.结果 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经过了输入期、国内流行期、快速放大期、危重病例出现期和流行高峰后期等5个流行过程;流行高峰后,甲型H1N1流感血凝抗体阳性率大城市高于中小城镇和农村,男性高于女性,6~17岁中小学年龄段人群阳性率最高,60岁~人群最低,人群隐性感染率23.40%:感冒对甲型H1N1流感抗体形成的超额贡献率为4.87%;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净阳转率为25.10%,在1:20以上各滴度中,接种组抗体形成率高于非接种组0.75~1.52倍.结论 甲型H1N1流感流行经历了5期过程,人群隐性感染率23.40%,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净阳转率为25.10%.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人群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及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免疫效果,为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科学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安定镇、黄村镇、亦庄镇和兴丰街道5个地区各年龄组共200人作为人群抗体监测对象,其中各年龄组共选择50人作为免疫效果评估对象,抽取静脉血250份,采用血凝抑制实验方法测定HI抗体。结果 200人中抗体阳性者48人,阳性率为24%,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80.25,不同性别、地区人群的HI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20岁和60岁以上组人群抗体阳性率最高,分别为42%和40%。监测免疫后人群50人,免疫成功率为92%,GMT是免疫前的8.7倍。结论大兴区已有24%的人群具有甲型H1N1流感保护性抗体;甲型H1N1流感疫苗具有良好的流行病学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成都市甲型H1N1流感血清学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成都市人群甲型H1N1流感感染现状。方法按照国家方案采集不同年龄组人群血清标本,用血凝抑制(HI)试验方法进行抗体检测,HI抗体滴度≥1∶40判为阳性。结果成都市甲型H1N1流感阳性率8.85%(108/1221);13~17岁组阳性率最高(13.85%,P0.05);男女性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就诊人群阳性率低于一般人群,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成都市发生了甲型H1N1流感社区流行,但在人群中的自然感染未形成有效免疫屏障,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仍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兵团2010年自然人群新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及流行趋势。方法:利用血凝抑制(HI)试验方法检测兵团不同时间、人群新甲型H1N1流感抗体,比较不同时间、人群的新甲型H1N1流感抗体阳性率。结果:从1月-3月不同时间的检测,甲型H1N1流感抗体阳性率随着时间推移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依次为16.7%、15.6%、5.0和4.6%,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人群的甲型H1N1抗体阳性率差别较大,7岁~17岁年龄组最高(35.0%),不同年龄组抗体阳性率(P)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人群接种甲型H1N1疫苗后抗体阳性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兵团有10.2%的人群具有甲型H1N1流感保护性抗体,普通人群中已经建立一定的免疫屏障。7岁~17岁人群是新甲型H1N1流感暴发的主要人群,应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11.
曹海兰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4):988-989,992
[目的]通过对青海省2009年甲型H1N1流感进行疫情资料的分析,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描述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青海省2009年共报告甲型H1N1流感2109例,死亡7例,发病率为38.05/10万,死亡率为0.13/10万,病死率为0.33%;发病率居甲、乙类传染病第3位。病例主要集中在人口比较集中的西宁市和海东地区;发病高峰期在9~10月份,占全年甲型H1N1流感发病数的86.11%;发病年龄以8~24岁组青少年为主,占总病例数的80.56%;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男、女性别发病数之比为1.68︰1。[结论]2009年甲型H1N1流感发病率较高,发病以8~24岁青少年为主,职业主要以学生为主,防治的重点应放在人口比较密集的场所,学生为甲型H1N1流感发病的高危人群。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是预防和控制甲型H1N1流感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2.
李晨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3):414-417,422
[目的]了解2009年南京市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政府今后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建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对2009年南京市甲型H1N1流感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南京市首次报告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时间为6月17日,至2009年第53周共报告发病数1209例,报告发病率18.78/10万。2009年南京市甲型H1N1流感发病有2个高峰期,8~9月第1个高峰期,11~12月第2个高峰期。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23︰1。报告发病率最高的区县为鼓楼区48.7/10万。报告发病率最高的年龄组为10~19岁组,发病率为66.56/10万。2009年南京市共发生4起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疫情,均发生在9月。2起发生在中学,1起发生在小学,1起发生在大专院校。南京市流感样病例数最高峰为第48周4275例,ILI%的最高峰为第48周9.95%。南京市流感病原学监测显示第44周甲型H1N1流感阳性标本占总阳性标本的比例为100%。[结论]2009年南京市甲型H1N1流感发病有2个高峰期,分别为8~9月和11~12月,疫情整体态势体现为一个流行的状态。病例中主要表现为轻症病例,青壮年组、男性的发病率较高,学生人群发病数较多,城区发病率高于农村。以上结论提示我们应当密切关注甲型H1N1流感处于高发季节时这些人群中的疾病动态,谨防甲型H1N1流感疫情在高发季节时在这些人群发生较大散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查找深圳市某看守所暴发疫情的病原体,并通过分析其发生、发展规律及疫情控制效果,为预防控制人口密集单位暴发疫情积累经验.[方法]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接种MDCK细胞培养,并做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结果]38例流感样病例的咽拭子标本中,荧光定量RT-PCR检测出20份甲型H1N1流感病毒阳性,经MDCK细胞分离出11株流感病毒毒株.流行病学分析不能明确传染源,所以无法追踪该事件的源头.[结论]这是一起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暴发疫情,并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4.
海南省2009年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海南省2009年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海南省2009年确诊的861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年龄、性别、职业、报告时间、地区分布、临床表现等流行病学特征及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海南省2009年9月份甲型H1N1流感病例迅速攀升,10月底~11月份初达到新的高峰,报告的861例确诊病例中男性占58.54,年龄中位数为15岁;学生占82.58;病例主要集中在海口市(475例,占55.17),其次为三亚市(138例,占16.03)、文昌市(78例,占9.06);重症9例,占1.05;有个案资料的171例病例的临床表现以发热(91.81)、咳嗽(80.70)、咽痛(57.89)、头痛(30.99)等症状为主。[结论]海南省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主要经历了2个高峰,学生是主要的感染人群,病例以轻症为主,重症病例发生率低于全国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广州市某区2009年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下载某区上报的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相关信息,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年5月29日~12月31日,共报告315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4例死亡,病死率为1.3%;病例主要分布在10~49岁的儿童和青壮年;职业以学生为主;平均每周发病10例,并出现3个发病高峰;大多数病例临床症状温和,50岁及以上年龄段病死率较高;所有死亡病例均患有基础疾病。[结论]甲型H1N1流感出现小范围聚集性疫情的危险依然存在,重点关注学生、年老体弱者、婴幼儿、孕妇等特殊人群及抵抗力差合并有其他慢性或先天性疾病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昆明市经性途径感染HIV-1的人群中HIVgag基因亚型流行情况,为科学客观地分析昆明市HIV流行传播模式的变化提供参考。[方法]以2005~2007年间所发现的经性途径感染HIV-1的昆明市本地感染者为研究对象,取得他们口头知情同意后,利用问卷调查表进行"一对一"的当面调查,并采集血样,提取血液细胞DNA,对HIV前病毒的gag基因进行套式PCR扩增、纯化,测序,所得序列经过质量评价、校对、整理后,利用MEGA3.1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同时通过使用洛斯阿拉莫斯HIV核酸序列库和美国NCBI提供的在线分析工具,对所获得序列进行在线比对,根据在线比对结果与所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来判定序列所属HIV基因亚型。[结果]40名研究对象所感染HIV-1gag基因被成功扩增、测序、判定基因亚型。其中2人所感染HIV为CRF01-AE重组型,7人为CRF07-BC重组型,21人为CRF08-BC重组型。研究对象年龄在18~64岁之间;女性24人,男性16人;已婚者占80.0%;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占60%;农民所占比例达57.5%。[结论]2005~2007年间所发现的经性途径感染HIV-1的昆明市本地感染者中,重组型毒株占据了绝对优势,流行情况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维生素A(VA)缺乏对大鼠十二指肠二价金属离子转运蛋白(DMT1),膜铁转运蛋白(FPN1)mRNA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维生素A缺乏影响铁代谢的相关机制提供基础。方法雄性SD大鼠52只,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每组13只,Ⅰ组VA正常对照组,Ⅱ组VA完全缺乏组,Ⅲ组VA轻度缺乏组,IV组VA和铁轻度缺乏组。实验动物喂饲8w后处死,测定血清VA、血红蛋白、血清铁、血清铁蛋白,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十二指肠二价金属离子转运蛋白(DMT1),膜铁转运蛋白(FPN1)mRNA表达的情况。结果 VA缺乏可使血清铁、血清铁蛋白含量显著降低。VA缺乏时十二指肠二价金属离子转运蛋白(DMT1)、膜铁转运蛋白(FPN1)mRNA的表达显著增强。结论 VA缺乏可能通过多种途径使大鼠十二指肠DMT1、FPN1 mRNA的表达增强,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8.
灰色模型在血吸虫病感染率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张姝  张强  尹治成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7):1291-1293
[目的]探讨灰色GM(1,1)模型在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预测中的应用。[方法]资料来自于四川省西昌市川兴监测点2000~2005年连续6年血吸虫病监测数据,采用灰色GM(1,1)模型对该资料进行拟合,确定GM(1,1)预测模型,并对今后3年血吸虫病感染率进行预测。[结果]人群感染率预测模型为X(1)(i 1)=-54.4781e-0.37524i 84.4281,连续3年预测值分别为2.61%,1.79%和1.23%。[结论]GM(1,1)模型可以用于血吸虫病感染率的预测,为合理分配卫生资源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冯静  尹仲良  岳勇  杜长慧  王成  张亚兰  孙丁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3):4815-4816,4821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流行和发病规律,制定行之有效和切合实际的防控措施. [方法]对成都市1266例病例进行整理分析.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甲型H1N1流感信息管理系统及成都市疫情报送处理分析系统收集成都市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相关信息、流感哨点监测数据和发热症状监测数据.采用Excel做统计描述. [结果]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流行病学特征.该市流感哨点监测和发热症状监测和甲型H1N1流感流行趋势相似.[结论]根据疫情的不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防控措施,有不同的防控重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检测高迁移率组蛋白B1(High mobilitygroup protein B1,HMGB1)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表达差异在其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0例高血压不伴靶器官损害、62例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以及45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HMGB1的浓度。[结果]高血压病患者血清HMGB1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组患者血清中HMGB1的水平明显高于高血压不伴靶器官损害组。[结论]从3组患者血清HMGB1的表达差异,推测HMGB1可能作为一种重要的炎症介质参与了高血压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