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8 毫秒
1.
目的探讨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预测意义的性别差异。方法本文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治疗的患者82例,进行脉搏波速度测定,与冠脉造影对比,分析不同性别间脉搏波速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冠脉造影结果与baPWV: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男性(16例)baPWV为右侧肢体(1508-1-300)cm/s,左侧肢体(1529±301)cm/s,冠状动脉造影异常男性(33例)baPWV为右侧肢体(1676±312)cm/s,左侧肢体(1733±342)cm/s,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女性(14例)baPWV为右侧肢体(1569±223)cm/s,左侧肢体(1600±248)cm/s,冠状动脉造影异常女性(19例)baPWV为右侧肢体(1856±278)cm/s,左侧肢体(1896±291)cm/s。结论男性冠脉造影正常组与异常组间baPWV未见显著性差异(右侧肢体P=0.46,左侧肢体P=O.56),在女性冠脉造影正常组与异常组之间baPWV存在显著性差异(右侧肢体/左侧肢体P〈0.0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HT)患者尿微量白蛋白(UMA)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372例高血压患者按照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分为4组:冠状动脉正常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左主干病变相当于双支病变);三支病变组。比较4组患者UMA的变化,评价UMA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冠心病(CHD)各组UMA均明显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P0.01);UM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成正相关,单支病变与双支病变、三支病变两两比较,UM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UMA水平具有相关性,UMA增高是高血压患者冠心病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关系,以期为冠心病的早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37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老年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非冠心病组(对照组)、冠脉单支病变组、冠脉双支病变组及冠脉三支病变组。对4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以及冠心病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RDW逐渐升高。冠脉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组RDW(13.64%±0.84%、13.89%±0.97%、14.02%±1.07%)较非冠心病组(13.27%±0.51%)升高,三支病变组RDW高于单支及双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RDW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冠脉单支、双支及三支病变组与非冠心病组相比,左心房内径(LAD)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明显增大,冠脉双支和三支病变组左室后壁厚度(LVPW)较非冠心病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冠心病的因素有RDW、年龄、收缩压、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结论RDW与老年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能是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预测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D-二聚体(D-D)水平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冠心病的预测和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浙江省湖州市中医院住院并确诊的21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47例)、双支病变组(82例)和多支病变组(81例),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35例)。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通过冠脉狭窄程度Gensini评分定量分析冠状动脉造影管腔狭窄程度,测定研究对象的Hcy、hs-CRP和D-D水平。用SPSS 17.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χ~2检验。结果 4组患者的年龄、体质指数(BMI)、性别、吸烟史和饮酒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的4组患者Hcy、hs-CRP和D-D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Hcy、hs-CRP和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均高于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高于双支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Gensini评分患者Hcy、hs-CRP和D-D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分组、5~15分组和15分组Hcy、hs-CRP和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5~15分组和15分组均高于5分组,15分组高于5~15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hs-CRP及D-D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可能性关系密切,及时测定Hcy、hs-CRP、D-D水平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方法 检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的冠心病(CHD)患者81例(CHD组)及非CHD患者21例(对照组)的血浆BNP水平,将CHD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数量分为单支病变组(28例)、双支病变(左主干病变视为双支病变)组(25例)、多支病变组(28例).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与美国心脏协会冠状动脉病变分型标准分为A型病变组(32例)、B型病变组(30例)、C型病变组(19例).根据Gensini积分分为0~20分组(21例)、21 ~40分组(35例)、40分以上组(25例).观察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血浆BNP水平.结果 多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对照组BNP水平分别为(608.97±297.21)、(377.32±66.07)、(30.95±14.19)、( 18.40±15.52) ng/L,多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BNP水平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和对照组(P<0.01),多支病变组BNP水平显著高于双支病变组(P<0.01),单支病变组与对照组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型病变组BNP水平高于B型病变组和A型病变组,B型病变组BNP水平高于A型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浆BNP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793,P<0.01).结论 血浆BNP水平能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及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对76例住院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49例和非冠心病组27例.冠心病组同时根据血管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18例,双支病变组17例,三支病变组14例.全部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血管后壁内膜-中层厚度(IMT),并记录斑块发生率.结果 冠心病组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7.4%(2/27)比61.2%(3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的增加,斑块发生率逐渐升高,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斑块发生率高于单支病变组(12/17、10/14比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IMT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0.96±0.22) mm比(0.78 ±0.24)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的增加,IMT逐渐升高,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IMT高于单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高于双支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IMT及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患者,且随着冠心病病变血管支数的增加,颈动脉IMT与斑块数目也增高;颈动脉硬化超声标识可间接评估冠心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影响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临床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影响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多种临床因素. [方法]随机抽取278例健康体检人员,使用日本科林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仪检测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按照所测baPWV值分成4组,<1 400 cm/s的为正常对照组(1组),1 400~1 600 cm/s为2组,1 600~1 800 cm/s为3组,>1 800 cm/s为4组,收集各组的临床相关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①2、3、4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总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无明显差异(P>0.05);年龄(age)、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脉压(PP)、血糖(GLU)、baPWV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且随着baPWV升高,各指标也明显升高(P<0.05).②行单因素相关分析,年龄、SBP、DBP、MAP、PP、HR、GLU、LDL与baPWV呈正相关.③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收缩压、年龄和心率与baPWV关系最为密切(P<0.001). [结论]年龄、SBP、DBP、MAP、PP、HR、GLU、LDL与baPWV呈正相关,其中SBP、年龄、HR与baPWV的关系最为密切,是影响动脉弹性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尿酸(SUA)和脂蛋白-a[Lp(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224例患者根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21例,正常对照组103例,再根据Gensini评分系统将冠心病组分为2组,其中Gensini积分﹤30分66例为冠心病A组,Gensini积分≥30分55例为冠心病B组;再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46例,双支病变组46例,多支病变组29例。分别测定其SUA和Lp(a)水平,并分析二者与冠心病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SUA和Lp(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冠心病B组SUA和Lp(a)的水平明显高于冠心病A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之间比较冠脉病变支数越多,SUA和Lp(a)水平就越高,单支病变组与对照组比较SUA和Lp(a)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A与Gensini积分相关系数为0.451,Lp(a)与Gensini积分相关系数为0.413。结论冠心病组SUA和Lp(a)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冠心病患者SUA和Lp(a)水平的高低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既往无糖尿病史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测定,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冠状动脉病变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HbA1C的相关性.方法 冠心病患者12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4组:冠脉造影无明显意义性狭窄组10例;单支病变组28例;双支病变组28例;三支病变组54例.所有入选的研究对象均抽血化验HbA1C指标及颈动脉超声.应用SAS6.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变量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指标与糖化血红蛋白关系.结果 4组研究对象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HbA1C与冠状病变程度相关,与颈动脉斑块级别的增加而升高(P<0.05).结论 本研究结果支持HbA1C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的论断.隐性糖尿病的临床判断,为预测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和预后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浆脑利钠肽及和肽素水平的变化及其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112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其中单支病变组43例,双支病变组36例,多支病变组33例,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验法检测血浆脑利钠肽及和肽素水平,并与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冠心病组脑利钠肽、和肽素水平分别为(112.36±26.51) ng/L和(11.72±3.38) p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25±5.43) ng/L和(4.53±1.27) pmol/L(P<0.05).多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血浆脑利钠肽及和肽素水平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血浆脑利钠肽及和肽素水平显著高于双支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浆脑利钠肽及和肽素水平明显升高,并且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明显相关,可以作为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合并勃起功能障碍(ED)的男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表现。方法选择男性冠心病患者197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勃起功能障碍国际指数问卷表(IIEF-5)"评估。结果 197例男性冠心病患者中合并ED患者112例(合并ED组,56.85%),未合并ED的冠心病患者85例(对照组);合并ED组3支病变29例,占25.89%,双支病变51例,占45.54%,平均病变支数5例,占5.88%,均明显多于对照组(36例,42.35%),同时前者的单支病变32例,占38.79%,明显少于对照组44例,51.76%(P均<0.01);合并ED组冠脉重度狭窄27例,占24.11%,中度狭窄50例,占44.64%,以及冠脉狭窄程度评分系统评分(Gensini积分)均明显多于对照组(4例,4.71%和34例,40.00%),同时前者的轻度狭窄35例,占31.25%,明显少于对照组47例,55.29%(P均<0.01)。结论冠心病合并ED常常提示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和程度均较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患者2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患者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测定血清瘦素水平,并与20例虽有类似心绞痛症状,但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未见冠状动脉病变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血清瘦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瘦素水平[(10.39±8.09)μg/L]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7.65±4.46)μgL]及对照组[(3.93±2.66)μg/L](P<0.01),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对照组血清瘦素水平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冠心病患者中,冠状动脉TIMI分级越低,血清瘦素水平越高,但TIMI分级同一水平时,稳定型心绞痛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瘦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瘦素水平与Gensini积分及TIMI分级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654、0.542,P<0.05);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瘦素水平与Gensini积分及TIMI分级也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466、0.518,P<0.05).结论 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升高,且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较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瘦素水平高.血清瘦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范围、病变支数、冠状动脉末稍血流情况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06例急性心肌梗死入院的患者根据空腹或即刻血糖、糖化血清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指标进行分组,分成血糖正常组(A组,38例)、应激性高血糖组(B组,33例)和糖尿病组(C组,35例),并对三组患者的血脂指标、C反应蛋白、左室射血分数以及冠脉积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应激性高血糖组(B组)和糖尿病组(C组)与血糖正常组(A组)相比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降低,冠脉积分显著增高(P<0.05),C反应蛋白也显著增高(P<0.01),B、C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激性高血糖可加重冠脉病变程度,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首次行血运重建治疗的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233例,其中PCI组160例,CABG组73例,比较两组患者2年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全因死亡和非致死性卒中/心肌梗死联合终点;再次血运重建术)。[结果]CABG组的2年再次血运重建率低于PCI组,但由于术后院内死亡率较高导致CABG组2年全因死亡发生率高于PCI组(P﹤0.05),2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major adverse cardiac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2年全因死亡和非致死性卒中/心肌梗死联合终点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2年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两组间并无差异,但PCI组的2年再次血运重建率仍高于CABG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死病变(CTO)的临床特点。方法对825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的57例CTO病变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7例患者中,单支病变11例,双支病变29例,三支病变17例。在70支病变血管中,无前向血流通过44支,少量血流通过26支;前降支病变32支,回旋支病变16支,右冠状动脉病变22支;闭死时间≤3个月41支,>3个月29支;闭死长度≤20 mm43支,>20 mm27支;闭死末端形态呈鼠尾状42支,呈刀切状28支;70支完全闭死血管成功植入支架57支,PCI成功率81.4%。结论对心肌梗死患者尤其是合并糖尿病的男性患者,早期进行冠状动脉造影,选择适当的病例及病变,对预防CTO形成及提高PCI成功率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与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的关系。方法将2008年12月至2010年3月期间入院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脉有重度狭窄的,将其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Coil+组,/7,=42)和侧支循环不良组(Coll一组,n=50)。采集研究对象外周血40m1进行EPCs的分离培养,计数EPCs的数量,测定其体外成血管能力,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92例入选者血浆SDF-1d水平。结果Coll+组EPCs数量显著高于Coll一组[(22.10±4.69)CFUs/10。EPCsVS(16.90±3.66)CFUs/10。EPCs,P〈0.01],其体外成血管能力也明显强于Coil一组(25.3±3.2Vfi17.4±2.6,P〈0.01),血浆SDF—1a水平显著高于Coll一组[(243.7±19.2)ng/mlvs(203.1±17.8)ng/ml,P〈0.01]。EPCs的数量、体外成血管能力、血浆SDF-1d水平与侧支循环程度呈正相关(r=0.74,0.69,0.82,P〈0.01),同时EPCs的数量、体外成血管能力与血浆SDF-10【水平呈正相关(r=0.81,0.64,P〈0.01)。结论冠脉严重狭窄的冠心病患者其冠脉侧支良好者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增多、体外成血管能力增强,这种变化可能与血浆SDF-1“水平升高有关,提高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功能以及SDF-1仅活性的治疗方法将对冠心病患者有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浆网膜素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8年4-9月住院的患者88例,分为冠心病组56例(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28例,稳定型心绞痛28例)和非冠心病组32例.分别于入院次日空腹经肘静脉抽取静脉血,使用ELISA法测定血浆网膜素水平,并测量身高、体重、血压、总胆同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高敏C反应蛋白.结果 冠心病组血浆网膜素水平较非冠心病组低[(33.4±6.4)μg/L(51.8±7.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网膜素水平下降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2).结论 血浆网膜素水平下降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浆网膜素可能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中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及临床特点.方法观察冠心病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特点,结合临床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冠心病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冠脉3支病变和弥漫性病变发生率分别为55.56%,57.78%,较非糖尿病组患者(23.33%、20.0%)明显增多(P<0.01);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比例明显多于非糖尿病组患者(P<0.05).结论积极防治糖尿病、控制有关心血管危险因素如血糖、血脂、血压、体重等,将有助于预防、延缓冠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徐爱萍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0):4314-4315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择在我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80例设为实验组,同期在我院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8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心源性休克、冠状动脉损伤、低血糖等的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局部血肿、出血、尿潴留、血栓形成等方面的发生情况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时心源性休克、冠状动脉损伤、低血糖等的发生率较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高,在围手术期间要注意预防,并做好病情的观察,做好对应的有效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