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析2006~2007年度河北省流感流行特征与流感病毒亚型分布情况.[方法]收集2006~2007年度河北省流感样病例(Influenza Like Illness, ILI)监测资料,采集ILI咽拭子标本用MDCK细胞分离病毒,血凝抑制试验鉴定病毒型别.[结果]2006~2007年度河北省流感监测表明:ILI就诊百分比为3.22%,其中儿童为6.59%,成人为0.74%,按月统计ILI就诊高峰出现在2007年1月;采集ILI咽拭子标本727份,分离到流感病毒88株,分离率为12.10%,毒株型别以甲3亚型为主,66株(占75%),甲1亚型次之,21株(占23.86%),乙型最少,仅1株(占1.14%),其中67株是1月分离到的,其高峰值出现时间与ILI就诊高峰期一致.[结论]2006~2007年度河北省流感流行高峰为1月,先后出现甲1、甲3和乙型流感病毒的流行,甲3亚型为优势毒株.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2013—2014年度连云港市流行性感冒的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连云港市流感流行动态,探索流行规律,为流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流感样病例(ILI)的鼻咽拭子标本,用狗肾细胞(MDCK)进行病毒分离,采用血凝抑制方法(HI)进行流感病毒型别鉴定。结果 2013年4月—2014年3月共检测流感哨点医院ILI鼻咽拭子标本970份,分离到流感病毒44株,阳性分离率为4.54%,经分型鉴定新甲H1N1亚型35株(79.55%),A型H3亚型5株(11.36%),B型Yamagata亚型4株(9.10%)。结论 2013年流行的优势毒株为新甲H1N1亚型,2014年流行的优势毒株为B型Yamagata亚型,每年的3、4月份会出现流感亚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2005年湖南省流行性感冒病原学监测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 对2005年湖南省流行性感冒的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湖南省监测地区流感流行情况,为流感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流感样病例(ILI)的咽拭子标本用狗肾细胞(MDCK)进行病毒分离,采用血凝抑制方法(H1)进行流感病毒型别鉴定.结果 全年共检测2所监测医院ILI咽拭子标本481份,分离到流感病毒57株,阳性分离率为11.85%,经分型鉴定A(H3N2)亚型29株,A(H1N1)亚型14株,B型7株,7株因HA<1:8未能分型;疑似流感疫情ILI咽拭子标本144份,分离到流感病毒25株,阳性分离率为17.36%,其中16株为A(H3N2)亚型,A(H1N1)亚型6株,B型2株,1株未定型.结论 2005年湖南省年监测地区全年均有流感流行,流行的优势毒株仍为A(H3N2)亚型,但同时有A(H1N1)亚型和B型毒株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深圳市福田区2009-2011年流感样病例(ILI)监测结果,探讨流感大流行后疫情趋势与预防控制对策.方法 根据《全国流感监测方案(试行)》,收集哨点医院ILI就诊数,采集流感样病例鼻咽拭子,采用MDCK细胞进行流感病毒分离,采用血凝抑制试验进行流感病毒型别的鉴定.结果 3年累计报告流感样病例25 654例,平均ITL%为5.09%,共采集ILI咽拭子标本1 061份,分离到阳性菌株335份,阳性率为31.57%.结论 福田区流感流行高峰在6-7月,3月有1个小高峰,各亚型交替出现.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后,未监测到流感变异毒株.  相似文献   

5.
2006年湖南省流行性感冒病原学监测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湖南省流感监测地区的流感流行状况及流感毒株的型别分布,分析其流行趋势,为流感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流感样病例(ILI)的咽拭子标本,用传代狗肾细胞(MDCK)进行病毒分离,采用血凝抑制实验(HI)进行流感病毒型别鉴定。分离的毒株再送国家流感中心(NIC)进行复核鉴定。结果全省12家哨点医院3499份ILI咽拭子标本,分离到毒株258株,分离阳性率为7.37%,经NIC最后复核鉴定的结果为:A(H1N1)亚型202株,A(H3N2)亚型11株,B型43株,另有2株送NIC后转阴;流感及ILI暴发疫情病例咽拭子标本179份,分离到流感病毒75株,分离阳性率为41.90%,分型鉴定为A(H1N1)亚型12株,B型62株,1株送国家流感中心后转阴。结论2006年湖南省流感监测地区全年均有流感活动,A(H1N1)亚型、A(H3N2)亚型和B型均能被分离到,A(H1N1)亚型为优势株,而暴发疫情则以B型为主。  相似文献   

6.
上海某哨点医院2007—2009年流感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本院2007—2009年流感监测结果,探索流感流行特征及规律,为制定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2009年国家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发热门诊流感样病例(ILI)发病动态以及流感病毒分离结果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2007年ILI 1 656例,患病率为1.20%,2008年ILI 1 606例,患病率为1.12%,2009年ILI5 486例,患病率为3.10%,明显高于2007、2008年水平。流感病毒监测结果:2007年标本采集330份,阳性标本为45份,分离率为13.6%,优势株A(H3N2)占68.9%,2008年标本采集229份,阳性标本为30份,分离率为13.1%,优势株B型占60%,2009年标本采集713份,阳性标本为250份,分离率为35.1%,优势株甲型H1N1占70.8%,其次为A(H3N2)型,占20.4%。2009年8月标本的阳性率明显上升,优势株为季节性A型(H3N2)流感病毒(58.7%),出现新的亚型即甲型H1N1流感(34.7%)病毒,12月甲型H1N1流感病毒成为优势株(91.4%)。[结论]上海徐汇区哨点医院附近地区流感流行高峰期为夏季与冬季,2007年该地区的流行毒株以A(H3N2)亚型为主,2008年该地区的流行毒株以B型亚型为主,2009年8—10月该地区出现季节性流感A(H3N2)亚型与甲型H1N1流感共同流行,11—12月以甲型H1N1流感流行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监测流感流行趋势,了解流感流行优势株。[方法]对齐齐哈尔市2007~2008年流感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家哨点测医院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合计报告流感样病例2956例,占同期门急诊就诊病例总数75153例的3.93%。全市未发生流感暴发疫情,实验室收到并检测302份ILI标本,分离出19株流感病毒(分离率为6.29%)。其中,A(H1N1)亚型2株,A(H3N2)亚型10株,B型Yamagata系6株,B型Victoria系1株。[结论]2007~2008年度齐齐哈尔市流感呈散发状态,分离的流感毒株主要是H3N2和B/Yamagata。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流感流行趋势及流感病毒的活动特点,探明流感流行规律,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流感流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照<全国流感,人禽流感监测方案(2005~2010)试行>要求进行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监测,即由国家级监测哨点医院每日统计就诊的流感样病例数和门急诊总人数,并采集部分流感样病例的鼻咽拭子标本,用MDCK细胞分离流感病毒.[结果]2006年4月~2007年3月国家级监测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总数的4.66%,儿童流感样病例占流感样总病例的79.45%,成人占20.55%.2006年8月和2007年2月出现流感发病高峰.共采集标本522份,分离出流感病毒47株,分离率9.00%,其中H1N1亚型18株、H3N2 1株、B型(Yamagatal系)28株.[结论]曲靖市有H1N1亚型、H3N2亚型和B型(Yamagata系)流感病毒流行,其中H1N1亚型和B型毒株表现出不同季节交替占优势的流行特征.15岁以下儿童是此流行期的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9.
了解贵州省2010 - 2016年流感流行特征,为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性方法对2010年4月1日 - 2016年3月31日流感样病例(简称ILI)监测情况、病原学检测结果和流感病毒分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0 - 2016年6个流感监测年度贵州省门急诊病例就诊总数在逐年增多,ILI比例平均为6.18%。0~15岁小年龄组ILI%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人群,占91.20%。ILI病例共采集60 829份,检出阳性7 817份,阳性率平均为12.85%,流行株主要为季H3、新甲H1N1、Yamagata系和Victoria系;6个监测年度,优势流感病毒分别为A型流感、B型流感、季H3+新甲H1N1流感、新甲H1N1+Yamagata系流感、季H3流感、季H3+Victoria系+Yamagata系流感;共分离到1 652株流感病毒,季H3和By最多;0岁~年龄组分离到毒株670株,5岁~年龄组433株。结论 贵州省2010 - 2016年流感监测年度ILI比例较高,ILI病例以0~15岁小年龄群体为主;随年度优势流感呈单独流行或多种共同流行特点;各年龄组毒株分离情况与ILI年龄分布整体上一致,流感病毒的分离情况也能反映流感的流行情况。加强ILI病例病原学监测和小年龄人群疫情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太原市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状况和流感病毒优势株的变化,探索流感流行规律。[方法]对太原市2010~2011年流感样病例监测及其标本的流感病毒分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哨点医院门(急)诊病人中流感样病例所占比例,2010年为5.37%,超过5%的有1、2、6、11和12月;2011年为4.15%,超过5%的有1和2月。2010年分离出190株流感病毒,其中乙型80株,甲型H3N2亚型88株,甲型HINI亚型22株;2011年分离138株流感病毒,其中乙型40株,甲型H3N2亚型19株,甲型HINI亚型79株。2010--2011年的47679例流感样病例中,0~4岁占69.03%,5~14岁占24.50%,15~24岁占2.24%,25~59岁占3.58%,≥60岁占0.66%。[结论]2010~2011年太原市流感监测医院的流感样病例冬季最多。2010年流感主要流行株为甲型H3N2毒株,2011年为甲型HINI毒株。  相似文献   

11.
2001~2003年湖北省流行性感冒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为控制湖北省流感流行提供参考。方法总结、分析流感监测点病毒分离及流感样病人三间分布。结果3年的监测结果表明,H3N2、H1N1和B型流感毒株在我省都有流行,三种毒株的流行优势交替出现,2001年以流行H1N1为主,2002年B型流感是主要流行株,2003年为H3N2。湖北省的流感流行有三个流行峰,分别为1~2月,7~9月和12月,流感所累及的人群以0~4岁儿童为主。结论引起湖北省流感流行的毒株是H3N2、H1N1和B型流感病毒,流行规律没有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描述四川省2015—2019年流感病毒流行特征,为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流感监测系统上报的流感样病例数据开展回顾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5—2019年间,四川省共监测流感样病例标本131 477份,其中阳性标本23 844份,流感阳性率为18.14%。2015—2019年四川省优势流感亚型主要为甲型H1N1,季节性H3N2和B(Victoria)系流感。流感阳性率随月份、季节而改变,四川省流感阳性率高峰主要出现在冬季,其次为秋季。甲型流感主要在秋冬季流行,乙型流感主要在冬春季流行。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在5~14岁组年龄段最高。结论 四川省流感有明显的冬季流行高峰,各型别呈交替流行。秋冬季应加强流感防控工作;甲型和乙型流感好发于5~14岁群体,应继续加强对儿童学生流感的防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上海市金山区儿童流感的流行特征,为儿童流感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2019年12月上海市金山区的儿童流感样病例(ILI)的监测资料和病毒分离鉴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各监测年份中,2010、2016、2017、2018年有冬春季和秋季2个流行高峰,2011和2013年只有冬春季1个流行...  相似文献   

14.
2000~2005年大连市流感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倩文  王秀萍 《预防医学论坛》2007,13(4):344-344,352
[目的]掌握大连市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水平,准确监测流感毒株的变异情况,总结流感的流行规律。[方法]对大连市2000年10月至2005年3月流感监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0年10月至2005年3月,在13家流感监测哨点医院监测门诊病例2767156例,其中流感样病例622013例,占22.48%,12月和1月的流感样病例分别占监测病例总数的22.45%、21.33%。合计检测流感样病人咽拭子1038份,分离出流感病毒73株,阳性率为7.03%,其中A亚型的H1N1和H3N2分别为7株、65株,B群1株。[结论]监测5个年度的流感样病例数与病原学监测结果相吻合,可以反映出流感活动的强弱。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湛江市流感流行规律,以做好流感预防控制工作。[方法]通过流感监测系统和法定传染病监测系统,对湛江市2005-2006年流感进行流行病学、病原学、血清学监测。[结果]2005-2006年流感监测点流感样病例分别为9375和10086例,分别占门诊总病例数的10.1%和5.8%。发生13起流感暴发,发病190例,分离到103株流感病毒。其中,2005年上半年以H3N2亚型为优势毒株(21株),下半年B型为优势毒株(18株);2006年以H1N1为优势毒株(54株)。正常人群流感流行株抗体的总阳性率为1.0%~86.0%。[结论]不同型别的毒株表现出交替占优势的特征,人群流感抗体水平的消长与优势株的型别一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移动流行区间法(moving epidemic method, MEM)制定西南三省(四川、贵州、云南)流感流行阈值以及强度阈值,了解其流感流行特征,为流感的预警提供科学的信息。方法 选择西南三省2010年第40周—2017年第39周流感病毒周阳性检测率数据通过MEM建模,并计算三省流感流行阈值以及强度阈值,评估三省2017年第40周—2018年第39周的流行强度。结果 西南三省甲型流感阳性率为6.89%,乙型流感的阳性率为3.59%。其中,贵州省甲型流感阳性率最高,四川省乙型流感阳性率最高,云南省甲乙型流感阳性率均最低。四川、贵州具有双峰分布特征,而云南不具备典型的双峰特征。MEM模型结果显示四川、贵州、云南流行阈值分别为15.49%、12.13%、6.4%;反映模型拟合效果的约登指数分别为0.59、0.76、0.57。结论 MEM模型显示云南省流行阈值及强度阈值低于四川、贵州两省的阈值,本研究建立的省级层面的流感MEM模型可作为今后西南地区流感监测预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010—2011年大连市哨点医院流感监测结果,了解流感病毒的流行规律。方法对大连市2家国家级流感监测哨点医院的流感样病人咽拭子标本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和流感病毒分离培养,对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对583份标本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为16.98%,对623份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分离阳性率为5.51%,从2010年7月~2011年6月期间,共出现了2次流感流行高峰,第1个峰是在2010年9~11月,由甲型流感病毒H3N2亚型引起,第2个峰是在2011年3月,由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结论大连市2010—2011年流感的主要发病群体为儿童和中小学生;H3N2亚型和B型交替出现,流行前期以H3N2亚型为流行株,末期以B型(Yamagata系)流感病毒为  相似文献   

18.
符文华  陈叶  白杉 《职业与健康》2012,28(11):1379-1380
目的利用现有的流行性感冒(流感)监测数据,探讨流感早期预警指标及其在2009年甲型流感大流行中的预警效果。方法选用沈阳18所哨点医院门诊流感样病例既往监测数据,采用控制图法,建立预警线,对2009和2010年的流感样病例百分比(ILI%)数据进行拟合,并结合新甲型H1N1疫情和病原学监测结果综合分析其早期预警效果。结果控制图法显示,ILI%较病原学监测和大疫情数据提前1周超过警戒线,ILI%趋势于新甲型H1N1疫情、流感病毒检出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论 ILI%作为流感活动的监测指标较为可靠,控制图法可作为流感大流行敏感有效的早期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掌握山西省流行性感冒(流感)的流行动态和病原学特征,为山西省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年第20周至2010年第13周山西省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报告的流感样病例就诊比(ILI%)和流感样病例标本病原学检测资料进行。[结果]2009年第20周至2010年第13周,流感样病例就诊比(ILI%)为4.33%,高峰在第45周(13.89%);累计检测流感样病例标本5 656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的2 022份,阳性率为35.75%,其中甲型H1N1流感核酸阳性的占54.90%;季节性流感A(H3N2)亚型核酸阳性的占22.35%,季节性流感B型核酸阳性的占22.01%,季节性流感混合型核酸阳性的占0.49%,季节性流感A(H1N1)亚型核酸阳性的3份,占0.15%;季节性A型未分型2份,占0.10%。[结论]2009年第20周至2010年第13周山西省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报告的流感样病例就诊比与病原学监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监测流感病原学特点及流行趋势,为连云港市流感防控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对送检本中心的流感样病例(ILI)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及病毒培养,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连云港市流感监测数据。结果 2009年7月—2020年12月,哨点医院在流感监测系统中上报的流感样病例就诊率(ILI%)呈逐年上升趋势,连云港市疾控中心流感网络实验室在此监测期间共收集哨点医院送检的流感样病例鼻咽拭子13 410份,检测出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标本2 408份,总核酸阳性率为17.96%;流感病毒核酸阳性高峰集中在冬春季和秋冬季的换季期间。0~4岁年龄段病例占比最大(52.65%),流感样病例(ILI)在各年龄段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流感毒株分离率最高在2011年(60.78%),主要为新甲H1亚型和乙型。2020年2月开始,随着新冠防控措施的实施,本市流感网络实验室再未在哨点医院送检ILI标本中检测出流感核酸阳性标本。结论 连云港市存在春季和秋季两个流感流行高峰,不同流感监测年度各流感亚型交替流行,应进一步加强对流感的监测,注意流感优势流行株的变化情况,探索各项防控措施对流感流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