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村妇女围绝经期综合症现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大农村地区围绝经期妇女围绝经期综合症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农村围绝经期妇女的健 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问卷在黑龙江、河南、陕西、河北、四川5省随机调查900名45~55岁围绝经期妇女,问卷由基本资料部分、改良更年期Kupperman评分表和抑郁量表(CES-D)组成.[结果]农村围绝经期妇女...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中国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流行水平及影响因素,为探讨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研究数据来源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资料,研究对象为45~55岁围绝经期女性,共纳入2 807例有效样本,采用流调用抑郁量表CES-D10评定抑郁症状。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0.99±2.9)岁,抑郁症状检出率35.5%,抑郁平均得分为(8.43±6.6)。其中绝经前妇女抑郁症状检出率33.1%,绝经后抑郁率3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抑郁症状与受教育水平OR = 1.765(1.267~2.458)、日常生活活动能力OR = 0.776(0.662~0.957)、睡眠时长OR = 1.289(1.075~1.546)、自评生活满意度OR = 52.392(20.879~131.468)有关。结论 中国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应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以促进围绝经期妇女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广州市社区围绝经期女性抑郁症状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社区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与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以广州某城区和市郊两社区为流调现场,抽取40~55岁721例围绝经期女性为研究对象,其中市区368人,郊区各353人,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生活事件量表(L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应对方式问卷(CSQ)和一般社会人口学调查表(SDQ)进行调查和评价,运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影响其抑郁水平的保护因素和危险因素。结果抑郁症状发生率为8.04%,46~50岁组发生率(12.35%)显著高于40~45岁组(6.22%)和51~55岁组(5.49%,χ2=9.2552,P〈0.01);城市社区抑郁症状发生率(10.33%)显著高于郊区社区(5.67%,χ2=5.2902,P〈0.05);负性事件刺激量和自责是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对支持利用度则是其保护因素;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均与自评抑郁量表评分存在正性或负性显著性相关,各因子间也存在一些显著性相关。结论围绝经期抑郁的发生受多因素影响,应采取多层次和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女性抑郁、焦虑症状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手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选取新疆医科大学6所附属医院围绝经期女性在编员工600例为研究主体。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探究,参照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SAS),及自行编制的《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焦虑症状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结果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为99.67%,抑郁症及焦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2.07%、10.37%。家庭收入满意度、生活环境满意度、夫妻关系、子女关系、精神病家族史、性欲、运动情况、患病情况、月经史、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年龄为抑郁/焦虑评分的影响因素。家庭收入满意度、生活环境满意度、夫妻关系、子女关系、性欲、运动情况、月经史、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年龄为抑郁/焦虑症发生率的影响因素。结论新疆医科大学六所附属医院围绝经期女性抑郁、焦虑症状的发生率较高,生理、性格、经济、社会、家庭均是围绝经期女性抑郁、焦虑症状的影响因素。今后应加强对围绝经期医务人员的保健及健康宣传工作,防止其焦虑症、抑郁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青岛市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焦虑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整群与随机抽样结合方法,选取1600名35~59岁的女性,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抑郁症、焦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06%,1.19%;45~54岁组发生率最高(P〈0.05)。不同年龄组抑郁及焦虑分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年龄、人际关系、对工作和生活失去兴趣、易烦躁、增加腹压时溢尿、失眠、耳鸣为抑郁、焦虑分数的影响因素,影响抑郁分数的还有生活压力、生活水平、焦虑、外阴瘙痒;影响焦虑分数的还有多疑、尿频、颈椎疼痛。结论围绝经期女性更容易发生抑郁焦虑症。除生理因素外,家庭、社会、经济、个性等均是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农村社区开展围绝经期妇女保健的模式,在对上海市某农村社区40~55岁全部女性1667名基线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以社区为主体的综合干预。基线调查发现,49%的农村妇女有至少1种及以上的围绝经期综合征不适症状,对围绝经期保健知识缺乏,专业机构在这方面服务滞后。通过18月的研究,建立了一个干预模式,包括建立一支社区专业队伍,建立一个服务网络,建立一套社区服务指南,建立一个服务保障体系,建立一套服务评估指标。干预对象保健知识知晓率从35%提高到95%,有症状妇女就诊率从14%提高到38%,对该课题模式应用的满意率为90%。  相似文献   

7.
围绝经期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及影响因素(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绝经期抑郁症是一种首次发病于围绝经期,以焦虑不安和情绪低落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属于情感性精神障碍[1].发病年龄多在45~55岁,女性围绝经期抑郁症的发病率较高,但临床识别率不足,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该疾病逐渐引起广泛的重视.围绝经期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尚不太明确,目前的研究表明,性激素、神经递质对脑功能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并认为围绝经期妇女体内神经内分泌的改变与抑郁症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同时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也与围绝经期抑郁症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就围绝经期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与影响因素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上海市部分城区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发生现状、影响因素及其心理保健需求。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改良更年期Kupperman评分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围绝经期妇女心理卫生保健态度及需求调查表,于2010年12月~2011年2月在上海某社区内对935名参加普查的45~59岁妇女进行调查。结果:①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呈现率24.8%。上海本地户籍者抑郁症状呈现率22.7%,外地户籍者抑郁症状呈现率50.7%。②与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发生有关的影响因素包括户籍、痛经程度、1年内子女长期离家、重病、感觉异常、关节肌肉痛、更年期综合征、主观支持评分、客观支持评分等。③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意识和知识:39.8%的围绝经期妇女不关心心理卫生保健,分别有69.5%和61.9%围绝经期妇女选择视听媒体和报刊杂志作为保健知识的主要获得途径。结论:上海市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呈现率较高,与多种社会、心理、生物学影响因素有关,为围绝经期妇女提供心理保健应该纳入妇女保健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农村40~55岁妇女更年期症状出现情况以及她们所采取的相应医疗保健行为进行干预。方法:通过3年的行为干预,对1573名40~55岁妇女进行现场一对一、面对面的调查。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结果:以询问法获得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至少有1项与围绝经期有关)93.32%,高于干预前(48.59%)。干预后出现围绝经期症状后到一级医院就诊、更年期专科就医的比例增加;出现症状后使用药物比例为16.96%,使用激素替代疗法比例为3.81%;干预后主要从医务人员而对照组主要从媒体接受知识。结论:加强农村更年期保健,普及小剂量的激素补充的知识;发挥三级网络作用,在村里建立更年期咨询点,社区和二级医院建立更年期保健门诊;根据农村的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更年期健康教育,提高更年期妇女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妇女的围绝经期现状,为改善农村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和建立农村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服务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东、中、西部地区7个省,选取年龄在40~65岁的农村妇女3 500人为调查对象,使用统一问卷进行入户现场调查,获得3 463份有效问卷.结果:55.0%的调查对象已经绝经,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平均绝经年龄分别为49.6岁、48.3岁、47.7岁,地区间年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00).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为60.3%,14.8%的妇女反应较严重,中部地区妇女围绝经期有严重反应的比例高于西部、东部地区,对围绝经期知晓的妇女围绝经症状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明显高于不清楚的妇女.进入围绝经期的妇女中有626名妇女放置了宫内节育器避孕,147名(23.5%)妇女绝经后没有取出,其中,中部和西部地区妇女绝经后没有取出宫内节育器发生率明显高于东部地区,分别占32.7%和31.9%,地区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0).结论:农村妇女围绝经期保健意识薄弱,容易忽视围绝经期有关的症状及对绝经后安全取出宫内节育器的必要性没有明确的认识.应将妇幼专干、村医、计生专干的工作有效整合与分工,提升在第一线面对面咨询服务的能力,承担起对农村妇女的健康教育与咨询指导责任.  相似文献   

11.
孕妇贫血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风芝  郝伟伟  姜雯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0):3833-3834,3839
[目的]了解聊城市孕妇贫血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聊城市区2 363名孕妇的血红蛋白、妊娠基本情况及妊娠结局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孕妇血红蛋白(Hb)平均为(107.06±15.66)g/L,贫血的患病率为55.6%;本调查分析与贫血有关的影响因素有文化程度、胎儿体重、妊娠周数等。[结论]孕妇的贫血患病率较高,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对影响贫血发生的主要因素进行预防和控制,降低贫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大豆异黄酮对绝经早期妇女围绝经期症状的改善效应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确定大豆异黄酮(soybean isoflavone,SI)改善由于雌激素缺失导致的围绝经期症状的生理效应有效剂量,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90例45~60岁的绝经早期妇女,随机单盲分为SI84、126mg/(kgbw·d)两个剂量组和安慰剂对照组,每组30人接受追踪观察24w,每4w要求对象记录1w的潮热、出汗次数,做1次围绝经期症状评分(Kuppermanuscore),并在试验前、12w和24w时测定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的浓度。结果在试验期间低、高剂量两组的潮热次数(%)分别为57.8±37.4和56.7±26.7和症状评分的下降率(%)分别为44.3±19.1和48.5±27.2,两组间无显著差异,而安慰剂组的潮热次数和症状评分下降率仅为(34.6±46.2)%和(27.8±15.5)%,显著低于前两组。血清E2、FSH和LH在试验各期各组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大豆异黄酮84mg/d可以改善各种围绝经期症状,尤其是潮热、出汗症状,此效应与激素的调节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农村女性结核病防治知识认知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农村女性结核病防治知识现状,分析影响知识认知的因素,为有效开展该类人群的健康教育提供方法。[方法]采用逐级整群抽样,对江苏省的金湖县,邳州市,扬中市,姜堰市四个地区女性居民2 193人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中文盲和小学文化水平约占61%,肺结核病防治相关知识总知晓率水平为49.35%,合格率38.39%。与结核病发现率相关的知识及政策认知情况总知晓率水平为40.54%,合格率26.7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教育状况、年龄、听过广播,看过电视、听人讲5项因素对肺结核知识得分有影响。其中"听人讲"这一因素对肺结核知识得分的影响最大(Sx=0.30)。[结论]该群体文化水平低,结核病的知识认知上还不够全面,需要开展该类人群的健康教育。同时应充分考虑他们的特点选择人际传播、广播电视等方式。  相似文献   

14.
影响农村孕产妇保健的卫生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卫生系统中影响重庆市农村孕产妇保健服务的因素。[方法]采用定性研究方法,从卫生系统内部的因素如:资金、人力、设施设备、监督管理机制等方面探讨影响农村孕产妇保健的因素。[结果]县乡妇幼保健经费严重不足,主要采取以“临床养保健”;妇幼人员缺乏,大多数医院没有专职保健人员,妇幼人员队伍不稳定,人员更换频繁;部分乡镇卫生院设备陈旧,没有能力添置或更新必要的设备;缺乏有效的奖惩激励机制,人员的积极性难以调动;与计生部门的沟通合作不够。[结论]建议政府加强对农村孕产妇保健的重视程度,加大对基层妇幼保健事业的投入。  相似文献   

15.
肖东升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4):5055-5056,5059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抑郁的发生情况以及与影响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 [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外伤患者共计240名,病案科收集患者的基本人口学资料,并采用自制问卷收集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抑郁的因素. [结果]抑郁在颅脑损伤病人中的发生率为47.00%.脑外伤患者抑郁组与非抑郁组两组在年龄、文化程度、出院后是否恢复工作、是否有经济赔偿、两组患者入院时意识得分(CGS)、两组患者生命质量的躯体健康(PCS)和精神健康得分(MC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采用Logistic回归发现,患者文化程度为大专以上、入院时的意识得分(CGS)>8分、PCS< 55分和MCS< 57分能显著影响患者患抑郁的风险,OR值(95%CI)为0.51 (0.33~0.98),0.47 (0.22~0.74),3.56 (2.53~7.94)和4.13 (1.96~7.45). [结论]因此,颅脑外伤患者患抑郁症风险较高,并且与受伤时意识情况、患者文化程度和患者生命质量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清远市农村妇女细菌性阴道炎(BV)的患病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清远地区9个镇作为调查现场,对年龄1859岁的全体已婚农村妇女进行调查。结果农村妇女BV患病率为29.7%,4059岁的全体已婚农村妇女进行调查。结果农村妇女BV患病率为29.7%,4049岁年龄组及小学文化程度组患病率最高,分别为11.3%(691/6 135),13.9%(854/6 135)。年龄大、白带清洁度差、绝经及文化程度低是细菌性阴道炎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114(1.06249岁年龄组及小学文化程度组患病率最高,分别为11.3%(691/6 135),13.9%(854/6 135)。年龄大、白带清洁度差、绝经及文化程度低是细菌性阴道炎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114(1.0622.304),1.757(1.3632.304),1.757(1.3633.682),2.418(2.2833.682),2.418(2.2834.729),1.219(1.0934.729),1.219(1.0933.728)。结论清远地区农村妇女BV患病率较高,加强细菌性阴道炎的卫生保健知识宣传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农村教师职业紧张与抑郁之间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农村教师职业紧张与抑郁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整群抽取四川省和重庆市所辖市的20所农村学校的456名在职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与工作内容量表中文版(C-JCQ)分别了解职业紧张与抑郁的特征。[结果]农村教师的抑郁程度(49.5±10.6)高于一般人群(41.9±10.6);农村教师抑郁发生率高达51.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工作场所的社会支持度(OR=0.354)与抑郁有关(P﹤0.05)。[结论]农村教师抑郁情况严重,有必要提高其应对职业紧张的技能。  相似文献   

18.
天津市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天津市蓟县农村社区15岁以上居民健康状况、卫生服务需要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探索卫生服务需要向需求转化的影响因素及为当地卫生部门制定相应的卫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该地区两个行政村2000例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该地15岁以上居民两周患病率为19.4%;慢性病患病率15.6%。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卫生服务需要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口数和家庭收入。[结论]天津市蓟县农村居民的卫生服务需要仍处于较高水平,人口学特征和经济因素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胡奎  王德斌  洪倩  丁瑞  姜柯  潘淑萍  周楚  马戈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2):4384-4386
[目的]了解安徽省农村育龄妇女产褥期卫生服务需求及卫生服务利用情况,为日后改进公共卫生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安徽省1398名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用结构化问卷进行入户调查。[结果]共收集有效问卷1221份,应答率为87.3%。产褥期患病率为60.51%,就诊率为32.3%,出现症状后3d内就诊比例为64.6%,就诊单位78.6%是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未就诊的首要原因是"认为没有必要看医生",占78.6%。[结论]产褥期患病率较高,就诊率较低的原因是大部分妇女认为"没有必要看医生",因此应加强育龄妇女特别是产褥期妇女的健康教育。同时就诊的患者大部分选择在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就诊,提示应加强村、乡两级医疗机构的建设,合理配置卫生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