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LAD和VDR基因多态性与铅肾毒性易感性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δ 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 (ALAD)和维生素D受体 (VDR)基因多态性与铅肾毒性的关系。 [方法 ]选择 2 16名职业铅接触工人。测定血铅 (BPb)、尿铅 (UPb)、尿ALA(UALA)、尿N 乙酰 β D 葡萄糖苷酶 (NAG)活性、尿白蛋白 (ALB)含量和尿肌酐。尿相关指标采用肌酐进行校正。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 (RFLP)技术进行基因型分析。 [结果 ]铅接触浓度≥ 0 0 3mg/m3 时 ,ALDA 11基因型和ALAD 12基因型工人的平均血铅水平分别是 2 0 6μmol/L和 2 45μmol/L(P >0 0 5 ) ,VDR BB/Bb基因型工人的平均血铅水平 (2 91μmol/L)高于VDR bb基因型工人的平均血铅水平 (2 0μmol/L) ,P <0 0 5。当血铅水平≥ 1 92 μmol/L时 ,ALAD 12基因型工人的NAG活性 (4 5 4U/mmolCr)明显高于ALAD 11基因型工人 (1 2 6U/mmolCr) ,P <0 0 5。ALDA 11基因型工人血铅与NAG活性不呈剂量 效应关系 ,而ALAD 12基因型工人的血铅与NAG活性呈剂量 效应关系 ,回归直线的斜率为 1 5 8(P <0 0 5 )。 [结论 ]本研究提示ALAD和VDR基因多态与血铅水平升高可能有关 ,ALAD 2等位基因可能加重铅肾毒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δ 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 (ALAD)基因多态性对职业铅接触工人血铅 (PbB)和锌原卟啉 (ZPP)的影响。 [方法 ]采集 170名上海市某蓄电池厂职业铅接触工人外周静脉血样 ,多聚酶链式反应 (PCR)和限制性内切酶 (MspⅠ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方法进行ALAD基因分型分析 ,用PE 80 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和ZPP 3 80 0型血液锌原卟啉测定仪分别测定PbB和ZPP含量 ,并分析其与基因型的关系。 [结果 ]①ALAD11纯合子基因型者有 15 4名 ,占90 5 9% ;ALAD12杂合子基因型者有 16名 ,占 9.41% ;未检出ALAD2 2纯合子基因型者 ;②ALAD1和ALAD2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是 95 .2 9%和 4.71% ;③在同等外暴露条件下 ,ALAD12杂合子基因型组工人血铅水平 ( 1.0 4± 0 .48μmol/L)明显高于ALAD11纯合子基因型组工人血铅水平 ( 0 .78± 0 .3 4μmol/L)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④ALAD12基因型工人锌原卟啉(ZPP)含量比ALAD11基因型者稍低 ,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前者为 ( 0 .42± 0 .2 4) μmol/L ,后者为 ( 0 .46± 0 .41) μmol/L。[结论 ]ALAD2等位基因频率与文献报道的亚洲人群的结果相近 ,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 ,在同样职业铅暴露环境下 ,具有ALAD2等位基因的工人血铅水平增高 ,ALAD2等位基因可加重工人体内的铅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δ-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ALAD)基因多态性对职业铅接触工人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采集171名上海市某蓄电池厂职业铅接触工人外周静脉血样,用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测定工人甲状腺激素水平,包括T3、FT3、T4、FT4和TSH。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对ALAD基因进行分型分析,限制性内切酶为MspⅠ,并分析甲状腺激素水平与ALAD基因型的关系。[结果]171名工人中ALAD1-1纯合子基因型工人156名,基因型频率为91.23%;ALAD1-2杂合子基因型工人15名,基因型频率为8.77%;未检测出有ALAD2-2纯合子基因型工人。等位基因ALAD1和ALAD2的频率分别为95.61%和4.39%。协方差分析,ALAD1-2基因型工人PbB水平为1.06(0.87-1.24)μmol/L,明显比ALAD1-1基因型工人PhB水平0.77(0.72—0.83)μmol/L高,(F=8.14,P〈0.05)。高血铅组工人(PbB≥0.97μmol/L)与低血铅组工人(PbB〈0.97μmol/L)相比,甲状腺激素中除了FT4水平略有升高以外,T3、FT3、T4和TSH均是高血铅组工人低干低血铅组工人。ALAD1-2基因型组工人和ALAD1-1基因型组工人相比.T3、FT3和TSH的水平下降比较明显,而T4和FT4水平没有很大差异或是略有升高。低血铅组和高血铅组,都是ALAD1-2基因型工人的T3、FT3和TSH比ALAD1-1基因型工人的低,而T4和FT4的平均水平差不多或是略有升高。[结论]ALAD2等位基因可使工人体内血铅水平增高,增加体内铅负荷;在相同铅负荷下,ALAD2等位基因有加重铅对工人甲状腺功能影响的趋势,但需要扩大样本量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δ-氨基-γ-酮戊酸脱水酶(ALAD)和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以及基因-基因、基因-环境之间的联合作用对铅肾毒性的作用。方法选择233名铅作业工人,根据工人接触铅水平是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测定血铅、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β2-微球蛋白(β2-MG)和尿肌酐,全血提取DAN基因组,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分析ALAD和VDR基因多态性。结果超职业限值组,ALAD1-2/2-2基因型和ALAD1-1基因型工人尿NAG的浓度分别为(2.12±0.07)U/mmol Cr和(1.73±0.03)U/mmol Cr,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VDR-Bb基因型的工人尿β2-MG浓度[(20.94±0.12)μg/mmol Cr]高于携带VDR-bb基因型工人的尿β2-MG浓度[(15.28±0.09)μg/mmol Cr](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铅接触、高血铅等环境因素以及环境-基因的联合作用都是铅作业工人肾损害的危险因素,接铅水平、血铅水平、ALAD基因型和接铅水平的联合作用引起尿NAG异常的OR值分别为6.85(2.51~10.87)、2.41(1.70~3.41)、3.01(1.10~8.19)。结论在高铅浓度接触下ALAD和VDR基因型与铅肾毒性有关,ALAD-2等位基因和高铅接触是加重铅肾毒性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铅作业工人的δ-氨基酮戊酸脱氢酶(ALAD)基因分布并分析不同基因型与工人血铅(PbB)、临床症状表现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分析法分析不同ALAD基因型与PbB、工人症状表现的关系,比较预防措施实施前后含ALAD2型等位基因工人PbB等指标的变化.结果铅作业工人176人ALAD基因分布呈现多态现象,ALAD1-1型占89.77%,ALAD1-2型占10.23%.ALAD1等位基因比例为94.88%,ALAD2等位基因比例为5.12%,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符合遗传学Hardy-Weinberg平衡.含ALAD2等位基因的个体较ALAD1型等位基因的个体具有较高的PbB浓度、较明显的神经征表现,采取措施后含ALAD2等位基因的18名工人的PbB、尿δ-氨基酮戊酸(δ-ALA)、锌原卟啉(ZPP)值有明显的降低,PbB平均下降19.06%,δ-ALA平均下降18.64%,ZPP平均下降15.88%.结论相同职业性铅接触条件下,ALAD2等位基因个体的PbB浓度增加并出现一些临床症状表现,通过采取针对性防护对策,可降低工人PbB浓度,保护含ALAD2等位基因的个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δ-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δ-aminolevulinic acid dehydratase,ALAD)基因多态性对职业铅暴露工人血铅和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武汉市某铅蓄电池厂187名职业铅暴露工人,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水平,氰化高铁法检测血红蛋白含量,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ALAD基因亚型,限制性内切酶为MspⅠ。结果 187名职业铅暴露工人中,ALAD11纯合子基因型175人,占93.58%,ALAD12杂合子基因型12人,占6.42%,未检测到ALAD22纯合子基因型;ALAD12基因型铅暴露工人血铅浓度高于ALD11基因型的工人,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7,P=0.640);ALAD11基因型工人的血红蛋白浓度高于ALAD12基因型工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P=0.004)。结论 ALAD12基因型工人较ALAD11基因型对铅的血液毒性更易感。  相似文献   

7.
累积铅暴露工人ALAD基因多态性与肾损害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累积铅暴露工人δ-氨基-γ-酮戊酸脱氢酶(ALAD)基因多态性与肾损害的关系,实现通过基因型筛选铅作业易感人群。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42名男性铅作业工人为研究对象,对每名工人进行基本信息收集和外周静脉血采集,检测血铅、血清肌酐、尿素氮、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并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分析ALAD基因多态性,在对累积肌酐清除率计算和累积铅暴露估计的基础上,根据基因对肾功能指标的调节作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考虑ALAD基因型,血铅和累积肌酐清除率呈正相关(P<0.05);ALAD1-2基因型,在低、高累积铅暴露时Person’s相关系数分别是0.39和-0.56(P<0.01);多因素线性回归:在高剂量累积铅暴露时,ALAD1-2基因型和累积铅暴露的交互作用与累积肌酐清除率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同时考虑血铅与实际铅暴露工龄(累积铅暴露)时,机体达到一定代偿负荷水平后,ALAD基因与累积铅暴露对肾功能起交互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MAD基因多态性对男性铅作业工人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63名蓄电池厂和冶炼厂工人作为研究对象。原子吸收法测定血铅,ELISA法测定血清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睾酮(T)水平。PCR-RFLP法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ALADII基因型和ALAD12基因型工人的血铅水平分别是1.45μmol/L和1.56μmol/L,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在控制年龄、工龄、血铅水平和累计铅接触量等因素后发现ALAD12基因型工人的LH和FSH水平分别是8.9IU/L和3.6IU/L,分别比ALAD11基因型工人高(LH=5.5IU/L,P=0.07;FSH=2.3IU/L,P=0.04);两组人群的血清T水平没有差异。在血铅水平≥1.92μmol/L的工人中,ALAD12基因型工人的血清LH水平(7.8IU/L)高于AlAD11基因型工人(6.0I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FSH水平(3.5IU/L)和T水平(4.1nmol/L)也比ALAD11基因型工人(2.4IU/L和3.3nmol/L)高(P=0.07和P=0.08)。[结论]ALAD2等位基因与血清LH和FSH水平升高有关,推测其可能是铅生殖毒性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δ-氨基-γ-酮戊酸脱水酶(ALAD)基因多态性是否对铅肾脏毒性易感性产生影响。方法抽取某钢铁企业的142名男性铅接触炉前工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基本信息,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血铅及相关指标、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肌酐清除率、血尿素氮、和氨基-乙酰-β-葡萄糖苷酶),同时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ALAD基因型测定,估计累积铅暴露,进行ALAD基因多态性与肾脏损害易感性分析。结果 142名铅接触工人中ALAD1-1基因型有120人(84.51%),ALAD1-2基因型有22人(15.49%),未发现ALAD2-2基因型。等位基因ALAD-1和ALAD-2的频率分别为92.25%和7.75%。ALAD1-2基因型组血铅水平和肌酐清除率分别高于ALAD1-1基因型组的个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ALAD1-2基因型组平均血清肌酐低于ALAD1-1基因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累积铅暴露时,肌酐清除率随着暴露剂量的增加而升高;但高累积铅暴露时,肌酐清除率随着暴露剂量的增加而下降,而且ALAD1-2基因型个体随着暴露剂量的增加下降更为明显。结论在相同铅暴露情况下,ALAD1-2基因引起血铅升高,进而可能影响血清肌酐和肌酐清除率,而这种作用在累积铅暴露达到一定高的阈值时才显示出来,说明ALAD1-2基因多态性会增加铅慢性肾功能损害的易感性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质γ-羧基谷氨酸蛋白(MGP)和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ALAD)基因多态性在儿童铅中毒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测定了345名6-12岁的中国汉族儿童的血铅水平;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PCR-RFLP)分析MGP和ALAD基因的多态性。[结果]在ALAD基因未发生变异的情况下,MGP基因变异导致血铅水平降低;携带ALAD1-2、ALAD2-2或MGP TT基因型儿童的血铅水平(2.32μmol/L)高于携带ALAD1-1和MGP CT、MGP CC基因型儿童(2.1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1)。[结论]MGP和ALAD基因多态性可影响儿童铅中毒的易感性,ALAD1-2、ALAD2-2或MGP TT基因型可能是儿童铅中毒的易感基因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δ 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 (ALAD)基因多态性与血铅和锌原卟啉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样分析 370名严重铅污染区儿童的血铅、锌原卟啉和ALAD基因型。结果 ALAD1 2 / 2 2 基因型的血铅水平 (2 6 2 1± 0 5 6 1) μmol/L高于ALAD1 1基因型 (2 36 0± 0 5 96 ) μmol/L ;而锌原卟啉水平也增高 ,前者 (13 0 7± 9 38) μmol/L ,后者 (9 90± 6 30 ) μmol/L。 结论 在同样的高铅暴露条件下 ,ALAD1 2 / 2 2 基因型可影响儿童体内铅负荷水平以及铅所致血液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12.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铅作业工人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铅作业工人血压的关系。方法 选择216名职业铅接触工人,测定血铅、尿铅、尿ALA、尿肌酐和测量血压。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RFLP)技术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 VDR-bb,VDR-Bb和VDR-BB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90.7%,7.4%,1.8%.VDR-Bb/BB基因型的血铅几何均数(1.96μmol/L)高于VDR-bb基因型的血铅几何均数(1.54μmol/L),P<0.05。VDR—Bb/BB基因型工人的血铅与收缩压呈剂量-效应关系,回归系数为53.195(P=0.003),远大于不携带VDR-B等位基因(VDR-bb基因型)工人的回归系数(b=5.512,P=0.237)。结论 VDR-B等位基因可能与血铅水平和收缩压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儿童血铅水平的因素,以及血铅水平与ALAD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16年云南省某铅冶炼厂周边某小学1~3年级281名学生进行研究。用调查表对调查对象一般情况进行收集;测量身高、体重等发育指标;同时采集外周静脉血样,进行ALAD基因分型以及血铅检测。结果 ALAD1-2组儿童血铅水平[(114.71±96.11)mg/L]高于ALAD1-1组[(87.17±73.11)mg/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间的血铅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826;P0.01);进一步对影响血铅水平的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儿童血铅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r=-0.197,P0.01)。结论较低血铅水平儿童ALAD基因多态性与血铅水平的关系需进一步进行研究。儿童的血铅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儿童血铅水平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加强对儿童良好生活习惯的健康教育,必要时可同时进行行为学的干预,可有效地降低儿童的血铅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铅暴露工人相关基因甲基化与遗传损伤的关系,从而探讨铅致遗传损伤的机制。方法选择50名铅暴露工人和30名非铅暴露工人,应用胞质分裂阻滞微核试验(CBMN)和彗星试验检测工人遗传损伤情况,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ALAD、MGMT、hMLH1、BRCA1 4个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结果铅暴露组微核细胞率、彗尾长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微核细胞率有随着血铅水平升高而升高的趋势(P0.05);彗星发生率在血铅400~600μg/L组及600μg/L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铅暴露组ALAD、MGMT、hMLH1、BRCA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上述4个基因发生甲基化者的微核细胞率显著高于未发生甲基化者(P0.05)。结论铅暴露可引起工人遗传损伤,且血铅水平越高损伤越重。上述4个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与铅暴露工人的遗传损伤程度有明显关联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组合基因型与职业性铅作业者血铅浓度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铅作业工人专项体检中377名高暴露铅作业工人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中《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GBZ 37-2002),以血铅<1.9 μmol/L者,为血铅正常组,血铅≥1.9 μmol/L者为血铅异常组.采用统一调查表问卷调查工人的基本情况:年龄、工龄、经济收入、吸烟、饮酒等.采用TaqMan探针技术对VDR基因Bs-mI、Tru9I和ApaI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进行检测,利用ABI7500 SDS Software V1.4软件,进行组合基因型的计算和构建.结果 高铅暴露人群中,VDR基因BsmI-Tru9I-ApaI的组合基因型中,与分布频率最高CC+ CC+ CC比较,CC+ CC+ AC是血铅浓度异常的危险因素,OR值为5.214(95% CI 2.569~ 10.582),P<0.01.结论 VDR基因BsmI-Tru9I-ApaI的组合基因型CC+ CC+ AC可能是铅中毒的易感基因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DNA修复基因XRCC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铅毒性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集326名某蓄电池企业铅作业工人外周静脉血样品,检测血铅和血锌原卟啉(ZPP),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检测XRCC1基因型,分析不同基因型铅作业工人与铅毒性易感性的关系。结果 326名铅作业工人XRCC1基因分布呈现多态现象,各基因型的分布频率符合遗传学的Hardy-Weinberg平衡(P>0.05);不同基因型组(XRCC1-194CC/CT+TT、XRCC1-280 GG/GA+AA、XRCC1-399GG/GA+AA)工人ZP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RCC1-194CT+TT基因型组工人平均血铅值高于XRCC1-241CC基因型组(P<0.05),而XRCC1-280GG/GA+AA、XRCC1-399GG/GA+AA基因型组工人平均血铅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血铅水平1.90μmol/L为界,经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铅组XRCC1-194CT+TT基因型的比例大于低铅组(P<0.05),XRCC1-194CT+TT基因型组工人较XRCC1-194CC基因型组工人高血铅发生率的风险明显增高(OR=2.78,95%CI=1.49~5.28)。结论XRCC1 Arg194Tr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血铅升高有一定关联性,C→T多态性提高了接铅工人对铅毒性易感的风险性,XRCC1-194CT/TT基因型可能是铅毒性易感基因型;XRCC1 Arg280His和XRCC1 Arg399Gln多态性可能与铅毒性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水平铅暴露儿童的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GH/IGF-1)轴的变化及其与δ-氨基-γ-酮戊酸脱氢酶(ALAD)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用钨舟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来自深圳市区242例学龄前儿童静脉血铅水平(BLL)。按血铅水平将患儿分为两组,A组BLL<50μg/L,B组BLL≥50μg/L。对两组对象的身高(H)、血红蛋白水平(Hb)、ALAD基因、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进行比较。身高测量和血红蛋白检测用常规方法进行;ALAD基因多态性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生长激素测定采用化学发光法;IGF-1和IGFBP-3测定采用ELISA法。结果:242例儿童的血铅水平范围为8~146μg/L,几何均数47μg/L。BLL≥50μg/L者占43%,≥100μg/L者占0.8%。两组儿童的IGFBP-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明显低于A组。身高和IGF-1略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基因多态性分析显示,223例为ALAD1-1型,19例为ALAD1-2型,未发现ALAD2-2型。ALAD2基因出现的频率为7.85%。两组儿童突变基因的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发现即使低水平铅暴露也与儿童血IGFBP-3水平明显降低有关,表明铅中毒损害儿童GH/IGF-1轴功能。在低水平铅暴露状态下,ALAD基因的多态性对儿童血铅水平并无明显影响。可能只有在高水平铅暴露时,ALAD基因变异才会对儿童铅中毒易感性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铅增高易感性与中国汉族人群VDR基因BsmI(rs1544410)、Tru9I(rs757343)、ApaI (rs7975232)、TaqI (rs731236)组成单倍型及组合基因型之间的关联.方法 根据GBZ37-2002《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物质》,按工作场所的铅烟、铅尘浓度将工人分为高接触组(工作场所铅尘≥0.05 mg/m3,铅烟≥0.03mg/m3)、低接触组(铅尘<0.05 mg/m3,铅烟<0.03 mg/m3),高接触组中按血铅水平分为血铅正常组(用肝素抗凝管采集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用Qiagen试剂盒方法抽提基因组DNA,TaqMan探针法化学荧光等位基因鉴别试验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Haploview软件进行单倍型的计算和两组比较.结果 血铅正常组VDR基因BsmI、Tru9I 、ApaI和TaqI和血铅增高组的分布符合遗传学Hardy-Weinbery平衡(P>O.05);与分布频率最高的单倍型CCCA相比,单倍型CCAA和单倍型CTCA是血铅增高的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1.814(1.055~3.119)和1.919(1.040~3.540),发生血铅增高的风险高;与分布频率最高的组合基因型CC+CC+CC+AA相比,组合基因型CC+CC+AC+AA是血铅增高的危险因素,OR(95%CI)为2.800(1.282~6.116),发生血铅增高的风险高.结论 VDR基因BsmI、Tru9I、ApaI、TaqI组成单倍型CCAA和单倍型CTCA,及组合基因型CC+CC+AC+AA与血铅增高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和汉族儿童δ-氨基-γ-酮戊酸脱水酶(ALAD)基因多态性及其与铅中毒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PCR-RFLP方法对新疆乌鲁木齐市的维吾尔族443名和汉族469名儿童ALAD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了维吾尔族和汉族儿童ALAD基因多态性与血铅水平的关系,及影响血铅水平的因素。结果在维吾尔族人群中,ALAD1和ALAD2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0.52%和9.48%;在汉族人群中,ALAD1和ALAD2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5.73%和4.2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维族儿童血铅浓度为(55.86±2.23)μg/L,铅中毒流行率为23.25%;汉族儿童血铅浓度为(53.05±2.24)μg/L,铅中毒的流行率为23.31%,两民族血铅水平和铅中毒流行率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吾尔族和汉族儿童ALAD基因多态性与血铅水平间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对某蓄电池厂632名铅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和血铅含量测定。结果显示, 632名铅作业工人中血铅>600 μg/L者68人(10.76%),血铅400~600 μg/L者201人(31.80%)。男性血铅异常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男性心电图、血红蛋白、血常规各项异常率均高于女性(P>0.05);尿常规异常率女性高于男性(P<0.05)。提示该蓄电池厂铅作业工人职业危害现状较为严峻,应采取有效地防治措施,控制铅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