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秦山核电基地周围20km范围内居民1988~2000年主要死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秦山核电基地周围20km范围内居民健康状况数据库。方法:通过各疾病监测点上报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结合回顾性调查,获取相关数据:结果1988~2000年居民死亡率为6.89%“呼吸系统居死因首位,循环系统、恶性肿瘤位居第2、3位:男性、女性前5位死因均为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23.05/10万(标化率为102.10/10万),肝癌居首位,肺癌、胃癌位居第2、3位,白血病是少儿期、青年期恶性肿瘤的主要死因,中年期为肝癌、肺癌,老年期为肺癌、胃癌。结论: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是居民的主要死因,恶性肿瘤死亡率低于省疾病监测点的监测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深圳居民死亡原因,为预防和治疗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分析罗湖区2001年的死因资料。结果:2001年罗湖区年死亡率为25.09/10万。主要死因顺位为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营莽代谢性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这五类死因死亡人数占总死亡数的64.4%。结论:深圳罗湖区居民健康状况良好,死亡率较低,应注重加强对恶性肿瘤和循环系统疾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报道:887名男性汽车驾驶员13年的死因回顾定群调查结果。前三位死因顺序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和意外死亡,其粗死亡率分别为168.04/10万、158.70/10万和37.34/10万。与当地15岁以上男性  相似文献   

4.
1990~2000年上海市金山区60岁以上老年人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金山区60岁以上老年人死亡原因,探讨疾病防治对策。[方法]应用金山区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按ICD-9进行编码,统计分析1990~2000年的死亡数、全死因构成比、死亡率。[结果]60岁以上死亡人数占全部死亡的比例,男性为73.88%,女性为81.42%;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前3位死因60岁以上是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男性是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女性是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结论]60岁以上老年人的主要死亡原因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应加强对慢性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眉县监测点居民主要死因及动念变化趋势,为制定防制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95年-2004年眉县疾病监测点死凶进行动念分析。结果1995年-2004年监测点死亡率呈缓慢下降趋势,年均死亡率515.76/10万,标化死亡率627.78/10万。男性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10年间死因顺位居于前四位的依次是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恶性肿瘤、意外损伤中毒,传染病波动较大,位于5—7位之间。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年龄有年轻化趋势,损伤与中毒54岁以下年龄组死亡率均远远高于其它疾病。潜在减寿年数(PYLL)顺位依次为损伤与中毒,恶性肿瘤,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传染病。循环系统死因主要为脑血管病(占68.7%);呼吸系统主要为慢支、哮喘、肺气肿(占90.1%);恶性肿瘤主要为肝癌(占25.4%),胃癌(占20.7%),食道癌(占12.9%),肺癌(占12.7%);损伤中毒以自杀(占32.7%)和交通事故(占21.6%)为主。结论1995年-2004年眉县居民死因顺位前四位是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恶性肿瘤、意外损伤中毒。传染病波动较大,意外损伤与中毒是“早死”的主要原因,肿瘤次之。因此加强慢性病、损伤中毒、传染病的防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6.
郑州市2003年城区居民死亡谱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艳红  张跃忠  刘建勋  杨菊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12):1706-1707,1710
目的:分析2003年郑州市城区居民死因及潜在寿命损失,了解其死亡特点。方法:按ICD-9方法分类整理个案资料,用Epilnfo6.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并计算1~69岁组的人群死因明确个案的PYLL。结果:总死亡率为328.09/10万,男性高于女性。分病种死因顺位前5位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PYLL顺位依次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结论:郑州市城区居民的主要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造成早死的主要死因是损伤和中毒。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1990~1999年汽车驾驶员潜在减寿年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汽车驾驶员的健康状况和明确20世纪90年代主要死因对江苏省汽车驾驶员“早死”之危害。方法:采用Reed-Merrell方法编制截缩简略寿命表,并应用减寿分析方法对江苏省5城市驾驶员与非驾驶员1990-1999年的死因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驾驶员在20周岁时平均预期寿命为55.36岁,较同期对照组低0.70岁;驾驶员和非驾驶员全死因减寿率分别为35.07‰和42.65‰,而全死因标化减寿率分别为42.45‰和41.14‰。损伤与中毒在驾驶员死因构成顺位中居第4位,而在减寿率顺位排列中居首位。结论:驾驶员健康水平低于非驾驶员,尤其是进入中年后的死亡风险增加,健康水平下降,值得重视。对驾驶员“早死”危害最大的疾病是损伤和中毒。  相似文献   

8.
我院2003-2008年住院死亡病例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2003—2008年死亡病例的性别、年龄和病种的构成情况。方法收集整理我院2003—2008年住院死亡病案224份。结果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为损伤及中毒、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病死人数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2.39:1;60岁以上年龄组占38.39%。结论必须加强对驾驶员和广大群众的交通安全教育,加强肿瘤、循环系统疾病等疾病的防治工作,提高医院的救治水平,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泰州市居民慢性病死因顺位,以及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等主要死因的年龄构成情况,为疾病防控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首先通过乡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死亡病例填报《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录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死因登记报告系统;其次,进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数据库下载数据,最后进行死因数据分析。结果泰州市2009年报告死亡29544例,死于慢性病的25700例,占全死因的86.99%;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为主要的慢性病死亡疾病,占慢性病死因的93.27%。65岁以上的老年组以慢性病为主要死因,前三位死因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结论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应加强对恶性肿瘤及循环系统疾病的健康教育,以减少老年人慢性病的发生和死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中山市小榄镇居民死亡谱的特点,为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中山市小榄镇2012年居民死因资料,分别计算死亡率、死因构成和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等指标,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2年小榄镇居民死亡率为588.61/10万(971/164966),男性(646.56/10万)死亡率高于女性(532.22/10万)(P〈0.01)。前5位死因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占42.53%,413/971)、恶性肿瘤(占30.28%,294/971)、呼吸系统疾病(占13.29%,129/971)、损伤和中毒(占3.19%,31/971)、内分泌及代谢疾病(占3.09%,30/971)。不同死因造成的PYLL前5位依次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疾病,PYLL分别为2455.00、945.00、625.00、564.00、304.50年。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小榄镇居民的主要死因,应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江苏五城市1990—1999年汽车驾驶员截缩简略寿命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为了解汽车驾驶员的健康状况。本文以同行业非驾驶员寿命表作为对照。编制了1990-1999年间江苏省五个城市汽车驾驶员截缩简略寿命表。方法 采用Reed-Merrell方法编制截缩简略寿命表,高年龄组lx用Makeham-Gompertz公式估计;采用标准人口调整死亡率;运用平均预期寿命数列损失寿命的方法计算年龄段损失寿命和累计损失寿命。结果 驾驶员调整死亡率为10.30‰,是对照的1.54倍;驾驶员在20周岁时平均预期寿命为55.36岁,较同期对照组低0.70岁;与对照组相比,驾驶员的死亡概率nqx呈“两头低,中间高”;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与心血管疾病是危害驾驶员健康的主要疾病;45岁以后驾驶员与对照组累计损失寿命之差值呈上升之趋势。结论 驾驶员进入中年后的死亡风险增加,健康水平下降。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了解衢州市分枝杆菌菌种分布和耐药情况,为结核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4- 2017年衢州市各结核病定点医院上送衢州市人民医院的2384株分枝杆菌菌株,采用PNB/TCH (P Nitro benzoicacid/thiophene 2 carboxylicacid)生长试验进行菌种鉴定,对四种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isoni azid,INH)、利福平(rifampicin,RFP)、乙胺丁醇(ethambutol,EMB)、链霉素(streptomycin,SM) 进行耐药性监测。结果 2384株分枝杆菌经过鉴定,结核分枝杆菌2270株(95.22%),非结核分枝杆菌 (nontuberculosismycobacterial,NTM)114株(4.78%);2270 株结核分枝杆菌总耐多药率为5.51% ; 复治患者的总耐药率、耐多药率以及对INH 、RFP、EMB、SM 任一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初治患者,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均犘<0.01);单一耐药的前3位为SM>INH>RFP;多耐药和耐多药的前3位为INH+ RFP + SM>INH + SM>INH +RFP。结论 衢州市的复治患者的耐药情况较为严重,需进一步改善结 核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关键词:肺结核;分枝杆菌;PNB/TCH 生长试验;药敏;耐药率;耐多药 中图分类号:R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9)03 0191 04  相似文献   

13.
徐兴  沈洪兵  姚根红 《职业与健康》2012,28(9):1106-1107
目的探究泰兴市居民的死亡水平和主要死亡原因,为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全死因网络直报系统将数据导出,用ICD-10分类方法进行统计描述,对2010年该市居民的死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泰兴市死亡率为727.03/10万,死因顺位前5位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伤害、神经系统疾病。男性的死亡首位是恶性肿瘤,构成比45.85%;女性的死亡首位为心脑血管疾病,构成比为40.27%。该市的伤害死亡人数占全死因人数的9.36%。0~4岁组死因以新生儿异常占首位,达到40.91%;5岁~年龄段的死因主要为伤害,占45.84%;15岁~年龄组以恶性肿瘤为主,达到54.5%;60岁~组居民的死因构成以心脑血管疾病为首(46.81),第2位为恶性肿瘤(31.06%),第3位为呼吸系统疾病(10.21%),前3位死因占总死因的88.08%。结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为该市居民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伤害死亡比例也较高,需要扩大恶性肿瘤的早诊早治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交通安全意识及农村妇女的心理素质,加大老年人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投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重庆市主城区女性居民的主要死因及分布特征,为疾病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收集女性人口和死亡资料,利用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YPLL)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年均(粗)死亡率为599.72/10万,标化死亡率为382.27/10万,不同年份的死亡率呈线性上升趋势,而标化死亡率呈线性下降趋势。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65岁组死亡构成比为74.5%,死亡率居前5位的依次为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和意外伤害。YPLL率居前3位的依次为恶性肿瘤,意外伤害和脑血管病。乳腺癌为恶性肿瘤死因的第7位。其它生殖系统肿瘤均位于前10位之外。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及意外伤害是危害本地区女性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应加强健康教育和伤害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天津市2009年院内死亡病例信息报告质量,为进一步完善死因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分析天津市2009年死因监测网络直报数据及2008年现场漏报调查数据。结果 2009年院内死亡病例前5位死因分别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与户籍人口中的前5位死因构成顺序有所不同。根本死因编码错误率为0.41%,76.9%的死亡病例其根本死因诊断依据科学、可靠,77.7%的患者死亡后7 d内能够通过网络直报进行报告,99.7%的报告卡能够在网络直报后7 d内得到审核。院内死亡病例存在漏报,漏报率为4.5%,门、急诊漏报率高于住院。结论天津市住院死亡病例死因报告准确、有效,可以正确评估我市住院死亡人群的死因模式;但也存在不足,院内死亡病例的报告和管理仍是今后死因监测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住院病人死亡原因。方法:分析某院住院病人死亡资料。结果:恶性肿瘤疾病患者居各类疾病系统死亡位次之首,其次为循环系统,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等。结论:应重点加强死因顺位前五位疾病的防治,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濉溪县居民死亡顺位、死亡原因、分布特征,为制定区域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死亡资料来源于常规监测报告,用Deaha Reg002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年濉溪县居民粗死亡率为5.04‰;前5位死因顺位是: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损伤与中毒、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是影响濉溪县居民尤其是中老年人生命安全和健康的主要疾病;损伤与中毒的高发人群是25~49岁的青壮年男性,同时危及到各个年龄层次,也是导致居民潜在寿命损失的第1位原因。结论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脑血管病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损伤与中毒已经成为威胁濉溪县居民的主要疾病。针对不同的人群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与中毒的预防控制工作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8.
Summary The causes of death in Minamata disease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control subjects. Of the 1422 Minamata disease patients in the Kumamoto Prefecture, 378 had died by the end of 1980. Of these 378, the first death occurred in 1954 with a peak incidence in 1956 when Minamata disease was officially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 number of deaths increased rapidly after 1972 with a second peak in 1976. The male: female ratio was 1.8: 1 and the mean age-at-death was 67.2 years (SD = ± 18.65). The mean age-at-death was younger in the cases of the initial outbreak than in those recently. There were, on the average, 2.8 causes of death per person. Of these cases, 157 (41.5%) had Minamata disease indicated on the death certificate, though 64 (16.9%) had Minamata disease coded as the underlying cause. Minamata disease and the noninflammatory disease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were the main underlying causes of death between 1954 and 1969, while, in the multiple cause data, pneumonia and non-ischemic heart disease were the most prevalent.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18.0%) were the main underlying causes of death followed by malignant neoplasms (14.7%),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14.1%) and Minamata disease (14.1%) in 1970 or later, while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18.6%), Minamata disease (14.5%),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10.4%) and malignant neoplasms (7.1%) were the major multiple causes of death. 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the proportions of deaths due to noninflammatory diseases of CNS and pneumonia were higher in the initial outbreak. Although the difference in the causes of death was less apparent recently, malignant neoplasms and hypertensive diseases tended to be lower.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re is a need for a long-term follow-up of Minamata disease patients. The data also show the potential value of multiple causes of death coding in analyses of mortality.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湖北省秦巴地区农村居民的死亡水平和主要死亡原因,为疾病防治提供信患。方法应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湖北省秦巴农村地区3个调查点1998年7月至2001年6月居民死亡情况进行现场调查。数据按IED-10分类方法进行统计描述,计算死亡统计结果。结果居民死亡率为617.77/10万,死因顺位居前5位的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占全部死因的88.38%。感染性疾病在死因顺位中居第6位。胃癌和食管癌死亡率达55.50/10万。结论心脑血管性疾病、恶性肿瘤、中毒是该地居民的主要死因。胃癌和食管癌死亡率较高,肺结核仍然是重要死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2014—2019年平凉市居民病伤死亡率变化趋势,分析早死及寿命损失。方法 收集2014—2019年平凉市常住人口全死因监测数据,采用Excel 2007、SPSS 17.0、Joinpoint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14—2019年平凉市年均死亡率531.97/10万,标化死亡率652.96 /10万,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全死因APC为2.37%,女性APC为3.49%;人均期望寿命为77.36岁,其中男性为75.77岁,女性为79.10岁,去死因顺位前5位的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及中毒对寿命损失的影响较大;导致30~70 岁人群早死的主要疾病为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早死概率呈上升趋势,APC为2.86%,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早死概率呈下降趋势,APC分别为-1.83%、-7.51%、-10.04%;全死因PYLL为81861人年,AYLL为7.30年/人,PYLLR为38.83‰。结论 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是造成平凉市居民寿命损伤和早死的主要疾病,伤害是威胁平凉市人群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