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段凯  林丽红  韩丽萍 《当代医学》2011,17(10):48-4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时的显示方法,并总结其形态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426例患者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资料,共检出心肌桥-壁冠状动脉398例,观察其位置,测量心肌桥深度及壁冠状动脉长度,总结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显示方法及CT表现。结果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共检出378例(412段),检出率为28.5%(378/1326),发生于左前降支中段占65.3%(269/412),心肌桥深度0.5mm~12.3mm,平均约1.9mm,壁冠状动脉长度6.8mm~61.4mm,平均约21.7mm,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CT表现包括:冠状动脉主干或分支穿行于心肌内;迂曲成角;圆锥样改变;挤奶效应。结论 64层螺旋CT可准确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并可显示其形态学特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成像(CTA)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327例患者行冠状动脉CTA检查,观察有无心肌桥,并对异常段壁冠状动脉进行狭窄评估。心肌桥病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对比。结果 327例患者共发现57例66段心肌桥,其平均长度为(4.72±0.93)mm,平均厚度为(2.04±0.62)mm,壁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为(33±20)%。对比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共发现29例35段心肌桥,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CTA检查可以清晰显示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与传统造影方法相比对临床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利东  杨晓光  刘挨师  苏秉亮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41(10):1161-1163,F0004
目的:分析壁血管-心肌桥(MB—MCA)在16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成像的图像特征。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经MSCT检查临床疑似冠心病(CHD)患者300例中检出的67例MB—MCA影像学特点,并判断MB—MCA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MB—MCA在MSCT的检出率为22.3%,最常出现在左前降支,壁血管平均长度为13.1mm,心肌桥厚度为1.6mm,合并临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为29.9%。结论:MSCT可用于判断MB—MCA的结构特点;MB—MCA与动脉粥样硬化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吴宇 《四川医学》2014,(1):119-12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CA)对心肌桥的诊断价值,提高心肌桥检出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行CTCA与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CTCA心肌桥检出率为52.50%、心肌桥长度(1.94±0.53)cm和完全性心肌桥厚度(3.48±0.41)mm;CAG检出率为22.50%、心肌桥长度(1.13±0.40)cm和完全性心肌桥厚度(1.57±0.33)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CA检查与CAG检查显示的心肌桥主要位于前降支,分别为21处和9处.CTCA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重,心肌桥厚度越厚、长度越长(rY1=0.357,P<0.05;rY2=0.312,P<0.05).结论 CTCA能多方位、多角度、直观显示冠状动脉与心肌的解剖关系,提高心肌桥的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时心肌桥的检出率及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64层螺旋CT(64-MDCT)冠状动脉造影时心肌桥的检出率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2006年12月共3011例临床疑有冠心病患者的64.MD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资料.结果 MDCT共检出心肌桥174例,检出率为5.8%.其中168例(96.6%)为单发心肌桥,6例(3.4%)为多发心肌桥.前降支最多见,为167例(96.0%).心肌桥长5~120 mm,平均长度30.5 mm.壁冠状动脉深度为1.3~2.8 mm,平均厚度2.3 mm.单存表现为心肌桥79例(45.4%),心肌桥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狭窄95例(54.6%).结论 MDCT是一种诊断心肌桥的可靠、无创性方法,可直接测量心肌桥长度、壁冠状动脉深度,同时能检出合并其他的冠脉和心脏病变,为临床治疗计划的制定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单纯性心肌桥患者64层螺旋CT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147例经64层螺旋CT诊断为单纯性心肌桥的影像资料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与国内、外文献相对照.结果 浅表型肌桥109例(126段),深在型肌桥38例(38段),两种类型肌桥厚度、长度、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109例浅表型肌桥中典型心绞痛11例,不典型心绞痛及胸闷、心悸、乏力等症状57例,无明显临床症状41例;心电图有ST-T变化31例.38例深在型肌桥中典型心绞痛16例,不典型心绞痛及胸闷、心悸、乏力症状18例.无明显临床症状4例;心电图有ST-T变化33例.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x2=21.86,P<0.01).结论 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是诊断心肌桥可靠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深在型肌桥的临床症状明显较浅表型肌桥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e,MB)的诊断价值及检出率。方法:应用128层螺旋CT对305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 coronary angiograph ,CTA)。结果:305行 CTA的患者中发现141(46%)例心肌桥,共218段,多位于前降支中段115(52.8%)段,其次为回旋支远段35段(16.1%).结论:128层螺旋CTA可以显示MB的部位、长度、厚度及MCA管腔和管壁情况,是一种有效的诊断MB-MCA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e,MB)的诊断价值及检出率。方法:应用128层螺旋CT对305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 coronary angiograph,CTA)。结果:305行CTA的患者中发现141(46%)例心肌桥,共218段,多位于前降支中段115(52.8%)段,其次为回旋支远段35段(16.1%).结论:128层螺旋CTA可以显示MB的部位、长度、厚度及MCA管腔和管壁情况,是一种有效的诊断MB-MCA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探讨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关系。方法分析1 230例行冠状动脉CTA扫描患者,对心肌桥的发生率、位置、厚度、长度,壁冠状动脉在收缩期及舒张期受压及其伴随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进行评估;并按心肌桥存在与否进行分组配对,比较有心肌桥组与无心肌桥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的差别。结果1 230例患者中356例发现心肌桥(28.9%)。左前降支(LAD)中段发生率最高(220/356)。LAD心肌桥组与无心肌桥组相应节段冠脉斑块发生率以及狭窄程度的比较发现,二者不仅在冠状动脉斑块是否存在上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5),在冠状动脉斑块引起管腔不同程度的狭窄上也具有统计学差异(轻度,P0.01;中度,P0.02;以及重度,P0.001)。壁冠状动脉是否狭窄与心肌桥的厚度和长度相关。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能准确显示壁冠状动脉与心肌的解剖关系,是确诊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首选方法。心肌桥的存在预示着邻近心肌桥近端冠状动脉越容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心肌桥可以认为是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一个解剖学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40层螺旋CT诊断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40层螺旋CT对298例无症状患者体检、可疑冠心病患者及确诊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由两名CT诊断医师独立判断是否为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结果一致判定为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疾病.并测量心肌桥厚度,壁冠状动脉长度,分析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血管特点与临床关系.结果 298例患者检出80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122处,检出率26.8%.前降支近段、中段心肌桥比例最高(51.6%)心肌桥厚度1~2 mm组比例占61.2%.壁冠状动脉100 mm以下长度组为53.3%.疑有冠心病组检出单纯心肌桥(不合并有血管动脉硬化)多发生在前降支近段及中段且心肌桥厚度>10mm以上.结论:40层螺旋CT可以较准确判断出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检出率高.壁冠状动脉发生的部位、长度及心肌桥厚度可能与患者的临床症状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狭窄性疾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16例以冠心病入院的患者进行了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对照.采用Somatom Volume Zoom (4-detector-row, Siemens, Germany)进行扫描,并对冠状动脉的主干及主要分支进行了重建和诊断,其结果与金标准结果相对照,分析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多层螺旋CT所显示的1 512支冠状动脉中冠状动脉狭窄160支,正确诊断139支,漏诊21支,误诊9支,敏感性87%,特异性98%,假阳性率2%,假阴性率13%.其中,对左前降支发生的病变敏感最高,达到91%.结论:多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可用于高危人群的普查筛选,并可作为冠状动脉造影前的常规检查手段.但由于运动伪影的影响其临床应用还存在一定的限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疾病中的应用。方法:收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43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9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5例,共57例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MSCTA)并行冠状动脉三维重建,将其冠状动脉造影检查(DSA)与MSCTA结果进行比较。结果:MSCTA对冠状动脉狭窄显示的敏感性为80%以上,特异性可达90%以上,且冠状动脉狭窄的阴性预测值为94%左右,诊断的准确率为81%。结论:MSCTA对冠状动脉中度以上狭窄的阴性预测值较高,对冠状动脉中度以上狭窄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基本能够满足冠状动脉疾病初步诊断的影像学需求。  相似文献   

13.
李扬彬  谭理连 《广东医学》2006,27(5):611-612
CT的临床应用较MR早了10年左右,但由于以往常规CT扫描速度较慢及计算机技术相对落后,使CT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直至螺旋CT产生,由于其快速的容积扫描,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技术,结合采用高压注射器的造影剂团注技术等使CT血管成像在临床中逐步推广与应用。20世纪末发展起来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以其优异的性能使螺旋CT血管成像(spiral CT angiography,SCTA)技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某些血管疾病的诊断方面甚至可优于常规血管造影或DSA,有可能成为观察血管病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4例冠状动脉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用平扫图像行钙化积分测定,利用增强扫描重建像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及容积再现技术重建(VRT),其中11例患者有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作对照,总结CT冠状动脉造影的评价方法和显示情况,分析影响冠状动脉成像的原因。结果16层螺旋CT平扫可测定钙化积分,增强扫描MPR、MIP及VRT重建像能多角度各向同性地显示冠状动脉的所有1级、绝大部分2、3级以及部分4级分支。MPR及MIP图像对冠状动脉分支的显示优于VRT图像。VRT重建像图像质量的优良率:优75.0%(78/104),良14.4%(15/104),差10.6%(11/104),优良率为89.4%。图像质量影响因素有主动脉根部造影剂浓度、心率、有无心律不齐和患者屏气等。发现冠状动脉管壁欠光滑53例,管壁钙化斑块50例,非钙化斑块24例,管腔狭窄36例,管腔闭塞1例,搭桥血管2例,血管内支架6例。结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是一种无创、简便、优良的冠状动脉成像方法,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患的筛选手段及冠状动脉术后复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放射科34例(其中包括1例冠状动脉成形术后,9例支架置入术后)受检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评价64层螺旋CT对冠脉各支的显示能力。结果34名受检者,冠状动脉显示成功率96.9%,优良率87.97%,心率与图像质量呈负相关(r=0.948,P=0.014)。结论在控制心率(70次/min)下,优化检查方法,64层螺旋CT能显示冠脉所有1-3级分支及大部分4级分支,是无创、简便、优良、准确的冠状动脉成像方法。对冠状动脉病变的筛查与诊断、冠脉支架置入术及搭桥后的评价与随访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对冠状动脉的显影能力。方法 对 65例患者实施了冠状动脉MSCT扫描 ,并采用ECG门控方式对图像进行后处理。结果 MSCT共显示的狭窄为 3 0处 ,显示率为 94% ( 3 0 /3 2 ) ,有 4处狭窄未能诊断 ,定性诊断率为 87.5 % ( 2 8/3 2 ) ,假阳性率为 6% ( 2 /2 8) ,假阴性率 2 % ( 2 /2 8)。结论 采用ECG门控回顾性后处理的方法并辅以控制心率、扩张冠脉等措施可获得较满意的MSCT冠状动脉图像 ,是较理想的无创性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应用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技术方法并对成像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47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和3例植入冠状动脉支架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采用心脏平扫和经肘静脉以3 ml/s的速率注入100 ml对比剂增强扫描,分别进行钙化积分分析和冠状动脉MPR、MIP、VRT三维重建,评价冠状动脉主干和各级分支的显示情况.结果在患者准备充分和扫描技术合理的情况下,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主干和主要分支的显示达到诊断要求.三维重建的图像质量受心脏和呼吸运动、回顾性门控技术选择、扫描参数的设置以及射线硬化效应的影响.结论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于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和术后复查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在检查中充分准备和训练患者、选择合理的技术参数是获得高质量三维重建图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CT表现,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综合应用价值。方法:对398例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针对每个病例逐一进行冠状动脉13个节段的影像分析,以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应用价值。结果:本组398例中,共有5 038个节段显影,能达到诊断要求的4 399个节段,649段因运动或钙化、完全闭塞未进行血管评价;309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狭窄,LAD(Left Anterior Descendy Artery)有病变276例,LCX(Left Circumflex Artery)有病变163例,RCA(Right Coronary Artery)有病变154例;208例冠状动脉有钙化,钙化积分<400有158例,400~1 000之间有42例,>1 000有8例;32例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其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对病变诊断的敏感度为95.70%,特异度为90.91%,阳性预测值为82.40%,阴性预测值为97.94%;支架术后63例,共142段血管段上有支架;搭桥术后7例,共17支桥血管。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手段,在诊断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应用于冠状动脉病变的筛查和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随访。  相似文献   

19.
李慧君  杨明 《现代医学》2012,40(3):255-258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64- MSC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75例患者同时行64-M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CCA).以CCA结果为金标准,观察64- MSCT对冠状动脉狭窄率≥50%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75例患者中,651段血管的图像质量可用于临床诊断,64- MSCT诊断冠状动脉血管狭窄≥50%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87%、99%、92%、98%和98%.结论:64- MSCT可较好地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病变,同时具有无创和简便的特点,可以作为临床冠心病筛查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