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按时取穴针灸治疗痛证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炜 《针灸临床杂志》1996,12(11):44-44
  相似文献   

3.
十四经之穴主治不同,同经之穴功效各异,其理何在?穴性不同也.前贤孙震寰说:“穴性喻药性,处方不识药性,何以调燮寒热虚实,针灸不明穴性,焉起诸病之机.”足见明辨穴性之重要.  相似文献   

4.
不寐多为七情所伤、五志过极、劳逸失度、饮食不节等原因所致。笔者通过辨证求因 ,详分虚实 ,辅以精神治疗、生活调摄 ,屡获良效 ,现介绍如下。例 1 .李某 ,男性 ,44岁 ,2 0 0 0年 4月 9日初诊。患者 1年前受惊吓后出现头晕、寐少梦多易惊 ,伴精神委靡、纳差 ,小便清长 ,舌淡红苔薄白 ,脉弦细。证属心虚胆怯 ,复受惊骇 ,治宜镇惊安神 ,调摄心气 ,方选安神定志丸加减。药用党参 1 5 g,炙远志1 5 g,煅龙齿 (先煎 ) 2 0 g,茯苓 1 0 g,茯神 30 g,夜交藤1 5 g,炒枣仁 1 2 g,石菖蒲 6g,桔梗 1 0 g,甘草 6g,每日 1剂水煎服 ,3剂后症状明显减轻 ,精…  相似文献   

5.
朱新太针灸治验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新太针灸治验举隅江苏省江都县吴堡卫生院(225200)陶英航【关键词】朱新太,老中医经验,针灸吾师朱新太,扬州市苏北人民医院针灸科主任。江苏东台人,出生于1935年。自幼爱好医学,祖传针灸。1958年考入扬州医专,系统学习祖国医学理论5年,熟知四大...  相似文献   

6.
胆绞痛王某 ,男性 ,35岁。因反复发作右上腹痛 1年 ,加重 1周 ,以胆绞痛收住院。入院后应用阿托品、杜冷丁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现症右上腹疼痛 ,阵发加重 ,伴腹胀、烦躁、口苦、恶心欲呕 ,舌苔黄腻 ,脉数。辨证属肝胆湿热型 ,予针刺治疗。取穴内关(双 )、胆囊穴 (双 )。嘱患者仰卧位 ,穴位常规消毒后内关穴直刺 0 .5寸 ,用泻法 ,使针刺局部有酸胀感且针感循经传导 ;胆囊穴直刺 1寸 ,用泻法 ,使针感向腹部传导。隔 5min行针 1次。患者在进针 5min后疼痛即有减轻 ,留针 2 0 min后 ,患者腹痛、腹胀、恶心等症状基本缓解。继而再用王不留行籽贴…  相似文献   

7.
潘华 《河南中医》2004,24(2):61-62
肝胆实热证乃临床常见病之一 ,临床常用龙胆泻肝汤治疗。龙胆泻肝汤源于《医方集解》 ,具有泻肝胆实火 ,清利肝胆湿热的作用 ,主治由肝胆实火循经上扰引起的耳鸣、耳聋、目赤不寐、胁痛、头痛、鼻衄、吐血、眩晕 ,由肝经湿热下注引起的阴部瘙痒、小便混浊、淋病、带下等病。笔者根据其证进行针灸治疗。本汤证的选穴处方是 :针泻具有清泻肝胆实火作用的太冲、丘墟 ,和具有利湿作用的阴陵泉 (使湿从小便而出 ) ,三穴配伍 ,共奏泻肝胆实火和清利肝胆湿热的功效 ,类似龙胆泻肝汤的作用。凡属于龙胆泻肝汤症 ,使用龙胆泻肝汤方者 ,均可取泻以上三…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临床运用《灵枢·官针篇》中的燔刺法、扬刺法、豹纹刺法分别治疗面瘫、扁平疣、红丝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燔刺法治疗面瘫 患者李××,女,48岁,1993年10月15日就诊。症状:口眼偏左歪斜三天,右侧脸部肌肉胀硬不适,口不能紧闭,吹而漏气,含水则自然外溢,右眼不能自主闭开,言语不利。证属面瘫,宜用燔刺法。操作手法①取普通线一根,量患者口之长度,取口长度之1/2长为定位备用,②以1/2长的线按予右地仓穴处,对出的另一头即为燔针之位置③局部常规消毒,取7号注射针头一枚,放酒精灯上烧红,连刺…  相似文献   

9.
温胆汤出自《三因极—病证方论》,该方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功,是方虽曰温胆。实无温胆之药。《成方便读》曰:“此方纯以二陈竹茹枳实,生姜和胃豁痰,破气开郁之品,内中并无温胆之药,而以温胆名方者,亦以胆为甲木、常欲其得春气温和之意耳。”所言甚是,是方药见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  相似文献   

10.
<正>失眠,又称为"不寐",指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和深度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生活和健康。早在《内经》中就有对失眠的论述,《灵枢.邪客》云:"夫邪气之客人也,或令人目不暝者,何气使然?……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  相似文献   

11.
王成碧 《四川中医》1997,15(6):54-54
桂枝汤方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是调和营卫、解肌发汗、滋阴和阳的名方。我将之广泛用于临床,收效良多,观取几案于下。1.失眠案陈××,男,40岁,干部。1993年11月5日初诊。患失眠证一年,曾长期服用中西药物及民间单方验方。多数药物无效,少数药物初服时睡眠好转,继续服用,病又依然如故,甚感烦恼,经人介绍来我处诊治。一年来,每于夜间发热,出汗,但又觉得被子透风,身有寒意,迟迟不能入睡,入睡后也多梦易醒。神疲乏力,经常感冒,查其面色少华,舌淡,苔白脉缓。辨证为营卫不和,气血不足。拟调和营卫,养血益气法。用桂校…  相似文献   

12.
1 癫痫古称痫证,俗称“羊痫风”.它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暂时性脑功能紊乱的疾病,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多见于青少年和儿童,老年较少见,多由伤食、痰积、惊恐,久则可使心肝脾肾功能失调,导致肝风内动,痰火上逆而发病;继发性年龄不限,可因先天性脑缺陷或其它脑病,如脑炎、脑膜炎、脑肿瘤、脑外伤、脑寄生虫病所致.本病临床有大发作,小发作和局限性发作之不同.大发作可见突然昏倒,神志丧失,两目上翻或斜视,头多歪向一侧,肢体抽动,口吐白沫,牙关紧闭,甚至  相似文献   

13.
<正>血府逐瘀汤是清代医学家王清任的名方,用于治疗"胸中血府血瘀之证",由当归15g、生地黄15g、桃仁20g、红花15g、枳壳10g、赤芍10g、柴胡5g、甘草10g、桔梗  相似文献   

14.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王清任《医林改错》。笔者遵其方义 ,用于治疗顽固性失眠、多汗症、胃痞症获良效 ,报告如下。1 顽固性失眠男 ,40岁 ,1 999年 6月 2日就诊。自诉患顽固性失眠 2年 ,曾服安定、舒乐安定及中药重镇安神、养心安神剂无效。近来彻夜不眠 ,头晕头胀。诊见 :精神抑郁 ,面色黧黑 ,舌质红 ,苔薄黄 ,脉弦。证属气滞血瘀 ,神魂失养。血府逐瘀汤加味 :柴胡1 0 g,生地黄 1 0 g,赤芍 1 5 g,当归 1 0 g,川芎 1 5g,红花 1 0 g,桃仁 1 0 g,枳壳 1 0 g,桔梗 6 g,川牛膝 1 5 g,生甘草 6 g,生龙骨 3 0 g,生牡蛎 3 0 g。水煎服 ,日 1剂。 6剂…  相似文献   

15.
一、心脾两虚重病之后,伤及阴血,以致心脾两虚,阴虚阳亢,扰动心神导致不寐。病例:黄×,男,1岁半。1985年12月16日诊。因患腹泻重症,经住院一周治疗,腹泻痊愈。出院三日来,昼间烦躁,夜来不寐,昨夜乃至通宵不眠,时惊惕。形瘦面晦,神疲乏力,烦哭声嘶,唇红干焦,口渴喜饮,大便拉杂。舌红赤苔白薄干,指纹淡紫。证属心脾两虚,  相似文献   

16.
针灸治疗不寐证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寐,又称失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而言。轻者入睡困难,重者彻夜不能成寐,严重影响患者日常工作和身心健康。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申脉、照海二穴为主结合艾灸百会穴等方法治疗该病78例,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交叉对应取穴针法治验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叉对应取穴针刺法,即将《内经》中“左刺右,右刺左”的“巨刺”、“缪刺”与“病在上,取之下”的上病下取,下病上取的“远道刺”相结合的一种针刺法。这一刺法疗效卓著,颇具临床应用价值,兹将本人的几则验案介绍如下,谨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8.
达原饮是明代吴又可所创,载于《温疫论》,主治温疫初起邪伏膜原之证。清代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将达原饮的药味略作增减,治疗“中焦热结,阳陷之症”甚验。笔者临证用本方加减治疗多种湿热疾患,仅举3例,略述管见。  相似文献   

19.
温胆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该方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功,是方虽日温胆,实无温胆之药.<成方便读>日:"此方纯以二陈竹茹枳实,生姜和胃豁痰,破气开郁之品,内中并无温胆之药,而以温胆名方者,亦以胆为甲木、常欲其得春气温和之意耳."所言甚是,是方药见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本方所治诸证,均属痰热为患,胆为木,为清净之府,喜温和而主生发,失其常则木郁不达,胃气因之不和进而化热生痰,治宜利胆和胃,涤痰清热.  相似文献   

20.
1 小儿高热惊厥王某 ,男 ,9个月 ,1 995年 3月 1 5日晚 9时初诊。母代诉 :患儿高热抽搐 2 h。证见 :壮热颊赤 ,T40 .5℃ ,气急鼻煽 ,黑睛上吊 ,两手握固 ,手足抽搐 ,口唇青紫颤动 ,印堂色青 ,指纹青紫 ,已过气关 ,不省人事。诊断 :小儿高热惊厥。速取 :水沟穴。向上斜浅刺并捻转行针 ,较强刺激 ,同时用三棱针点刺十宣出血 ,抽搐立即减弱 ,2min后张口啼哭 ,两手慢慢放松 ,手足抽搐缓解 ,口唇慢慢转红 ,意识清醒 ,抽动停止 ,复测 T 38.5℃ ,行针 5min起针 ,随后给予西药庆大霉素、复方氨基比林治疗。按 :小儿高热惊厥即中医之小儿急惊风 ,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