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腓总神经的分支与阳陵泉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腓总神经的分支与阳陵泉的关系。方法:解剖观测80例腓总神经及其分支。结果:在小腿上段上区,腓骨头前下方趾长伸肌深面,有扇形分布的胫骨前肌支和膝关节支;在小腿上段中上区即腓骨头下方平均2.15cm~4.99cm,胫骨前缘外侧2.26cm~5.62cm有腓深神经的肌腓骨管段。结论阳陵泉穴略下方有腓总神经的胫骨前支和膝关节支,此穴后下方为腓深神经的肌腓骨管段  相似文献   

2.
阳陵泉穴的局部解剖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在针刺和穴位注射时掌握正确的进针方位,避免对神经的损伤并发挥其最大功效.方法:采用40具经甲醛固定的成人下肢标本,解剖阳陵泉穴进针时所涉及的层次结构及毗邻重要神经.结果:阳陵泉穴区可见扇形分布的腓总神经胫骨前肌支和膝关节支。此穴后下方为腓深神经肌腓骨管段和腓浅神经.结论:阳陵泉穴与腓总神经分支关系密切,探讨了该穴位的主治作用机理及进针时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足三里穴与胫前动脉,腓深神经及胫神经的定位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足三里穴位注射时,避免对胫前动脉,胫神经,腓深神经的损伤,方法:解剖70例成人下肢。结果:足三里穴直刺进针时,针体由皮肤穿及骨间膜的深度为2.22±0.31cm,针体由皮肤穿达胫骨后肌后缘的深度为4.42±0.53cm。胫骨后肌的后后需针体深方是含有胫神经,胫后血管的血管神经束。  相似文献   

4.
腓总神经为坐骨神经的分支,其下行的运动支支配腓骨长短肌、胫前肌、伸拇肌和伸趾肌,其感觉支分布于小腿外侧和足背。在大腿下1/3自坐骨神经分出后,沿窝外侧,绕过腓骨颈,穿越腓骨长短肌分为腓浅和腓深神经。所以腓总神经在窝部和腓骨颈处最易损伤,损伤后垂足...  相似文献   

5.
田士松  陈爱桂 《河北中医》2013,35(8):1267-1268
作为坐骨神经的一个重要分支,腓总神经位于腓骨颈处,位置较为表浅,紧贴骨面,且神经周围的软组织相对菲薄和稀少,神经移动性较差,因此在遭受外力的情况下,腓总神经容易受到损伤.腓总神经损伤作为周围神经损伤以及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的一种较为常见的损伤类型,临床上常见于膝关节内收造成的损伤,腓骨头、腓骨颈骨折造成的损伤,以及肿物或外部压迫等[1].对于踝关节扭伤造成的腓总神经损伤,临床报道较为罕见.2006-12-2012-03,我们收治了15例踝关节扭伤后致腓总神经损伤的患者,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
腓总神经是坐骨神经一个大的分支,因其位置表浅,故损伤与受压的机会较多,是临床最常见的神经麻痹之一。腓总神经麻痹以后,病人行走困难,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及劳动能力。手法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腓总神经一般在膕窝上角处由坐骨神经分支而来,沿膕窝上外侧缘下降,绕过腓骨  相似文献   

7.
腓总神经为坐骨神经的一个主要分支,在大腿下1/3,从坐骨神经分出,在腓骨头前方分出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在小腿外侧面,然后形成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腓总神经,位置表浅易受撞击、挤夹、受凉,也可能为代谢障碍,结缔组织疾病引起。腓总神经损伤引起腓骨肌及胫骨前肌群的瘫痪和萎缩,患者不能伸足,提足扬趾及伸足外翻,呈马蹄内翻足。步行时病人高举足,使髋关节、膝关节过度屈曲,当足落地时先足尖下垂,接着用整个足趾着地,似马或鸡的步态,或称跨阅步态。感觉障碍分布于小腿前外侧和足背,包括第1趾间隙,仅腱反射不受影响。诊断:根据典型的垂足证状,…  相似文献   

8.
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三才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生腓总神经损伤的原因多由外伤,糖尿病,感染,结缔组织疾病(结节性多动脉炎)臀部肌肉注射所致。  腓总神经来自腰4.5骶1,2,3神经根,为坐骨神经的主要分支之一。腓总神经损伤引起腓骨肌及胫骨肌群的瘫痪和萎缩。其典型症状:为足下垂并转向内侧,不能背屈,呈“马蹄内翻足”,行走呈“跨阈步态”,小腿外侧有肌肉萎缩,小腿前外侧足背和第1~4足趾背面有感觉障碍,足趾每一节屈曲。归属中医的“伤筋”,“瘘证”范畴。1 三才的来源  天地人三才一气之说,是古代哲学中的一个概念,也是中医学整体观念的主导思想。天在…  相似文献   

9.
腓总神经沿腘窝外侧缘下行,绕腓骨头下外方至小腿前面,分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腓总神经位置表浅易在胭部及腓骨小头处损伤,多以外伤、牵拉、压迫等引起小腿前外侧伸肌麻痹,出现足不能背屈,足下垂并内翻,形成"马蹄内翻足",以及小腿前外侧面和足背皮肤感觉障碍.如不及时治疗,将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致残.笔者在跟师临床实践中,采取针刺加穴位注射疗法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患者1例,收到了显著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腓总神经支配区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采用挤压腓总神经来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辅助诊断依据之一应用于临床,通过几年的观察,对297例经CT、脊碘造影及手术最后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例统计,发现93.6%的患者腓总神经挤压试验出现异常,81.2%的患者患侧小腿外侧皮肤感觉迟钝,84.8%的患者患侧伸姆趾肌背伸力降低。体会:腰椎间盘突出。侧隐窝狭窄、黄韧带肥厚等因素造成腰神经根受压、均有可能使组成腓总神经的部分纤维受累,以致腓总神经支配区出现异常。  相似文献   

11.
腓总神经嵌压综合征是指腓总神经在(月国)窝至腓骨颈段受各种因素压迫所引起的一组症状和体征.关于此病的文献已有很多.本文的目的就是对近年来相关的文献进行回顾总结,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腓总神经麻痹2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腓总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常因臀部坐骨神经被压或腓骨小头部的腓总神经被压等形成。笔者自2000年以来采用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腓总神经麻痹2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腓总神经又称腓神经或腘外神经,来自4、5腰神经和1、2骶神经前支的后股,在大腿下1,3处,从坐殷神经分出。腓总神经损伤多见于腓骨头处外伤、骨折、石膏、或夹板固定不当等压迫所致,肌肉注射所致的腓总神经损伤并不多见。近年来,笔者用按摩配合水针的方法治疗肌肉注射所导致的腓总神经损伤,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现将10例儿童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合谷穴与正中神经返支的定位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为了探讨合谷穴药物注射时, 正中神经返支损伤的可能原因。方法: 解剖80 例正中神经返支。结果: 拇指呈伸位时, 针体由手背合谷穴皮肤至拇收肌掌侧面的组织厚度是2 . 56 ±0. 22cm , 为手背合谷穴皮肤至掌面皮肤组织厚度的一半以上。针体穿达拇收肌掌侧面处与正中神经返支的最短距离为1 . 61 ±0. 34cm ,针体由手背合谷穴皮肤穿及正中神经返支的最小组织厚度为3 .70±0 . 30cm 。当拇指屈和内收时,针体与正中神经返支的距离为0. 94 ±0. 47cm , 与拇指伸位时相比, 距离显著变小。结论: 穴位注射时, 病人手方位的改变, 进针过深, 使用易损伤神经的药物是导致正中神经返支损伤的可能原因。当手平置于桌面, 拇指呈伸位, 使拇指与其余4指在同一平面时进针, 同时, 进针深度不超过合谷穴手背至手掌皮肤组织厚度的一半, 则可减少对神经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针、灸法与走罐联合应用与西药对比治疗腓总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0例腓总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和西药组,各45例。综合组应用电针阳陵泉、足三里、悬钟、解溪、太冲、足临泣等穴并结合温和艾条灸以及患肢小腿外侧走罐3种方法综合治疗,每日1次;西药组应用药物口服维生素B1每次10mg,每日3次,甲钴胺每次0.5mg,每日3次。两组均15天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综合组治疗后感觉、运动神经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97.8%(44/45),西药组为82.2%(37/45),综合组疗效优于西药组(P0.01)。电生理检查显示综合组腓深神经运动传导和腓浅神经感觉传导波幅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均P0.05),综合组较西药组治疗后腓深神经运动传导波幅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电针、灸法与走罐综合疗法治疗腓总神经麻痹较西药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腓总神经麻痹为下肢周围神经病中常见的病症,典型症状为足下垂,并转向内侧。不能背曲,走路时须用力提高下肢,呈跨越步态,小腿前外侧。足背和足1—4节趾背面有感觉减退,小腿外侧有肌肉萎缩,腓深神经麻痹则足不能内翻,腓浅神经麻痹则足不能外翻。  相似文献   

17.
腓总神经麻痹的预防和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朱彩香 《中医正骨》2002,14(7):58-59
腓总神经在膝部穿越腓肠肌外侧头肌腱及跨过腓骨小头处 ,因其位置表浅 ,易受石膏、夹板及肢体自身等压迫而麻痹。若受压时间过长 ,将使腓总神经麻痹不能恢复而致残。在近 5年的临床护理中 ,曾遇到 14例腓总神经麻痹患者。由于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  相似文献   

18.
略论足三里的配伍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足三里出自《灵枢·本输》。别名下陵、鬼邪 ,为足阳明经合穴、胃下合穴。位于小腿前外侧 ,当犊鼻下 3寸 ,距胫骨前嵴一横指。局部有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前肌、趾长伸肌、小腿骨间膜、胫骨后肌。浅层分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 ;深层分布有腓深神经肌支、胫前动脉 ;小腿骨间膜深面有胫神经、胫后动、静脉分支或属支。有健脾和胃、通腑化痰、升降气机、扶正培元等功效。主治 :胃痛、呕吐、腹胀、消化不良、肠鸣泄泻、便秘、痢疾、疳积、癫狂、中风、水肿、心悸、气短、虚劳羸瘦、下肢麻痹、膝胫酸痛等症。本穴有强壮作用 ,为保健要穴。被历代医家…  相似文献   

19.
刺激穴位下神经对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在乌拉坦、氯醛糖混合麻醉的大鼠和猫上进行,弱电流刺激腓深神经,桡深神经均起明显降压效应,强电流刺激时降压效应减小,刺激腓浅神经以升压反应为主,刺激正中神经引起强烈的升压反应,失血状态下刺激上述神经均起升压反应,除正中神经外,刺激所引起的升压反应都可被静脉推注东莨菪碱阻断,另外,电生理实验显示,刺激腓深、腓浅神经引起的传入冲动可聚合于延髓巨细胞旁外侧核的神经元,刺激腓深神经可抑制兴奋反应,而刺激腓浅神经多数起兴奋作用。  相似文献   

20.
1病例资料 患某,女性,43岁,2011年5月10日初诊.诉"左小腿外侧及足背疼痛、麻木1月".1月前散步时不慎扭伤左踝关节,当时左踝关节疼痛、肿胀,并出现左小腿外侧及左足背疼痛、麻木、无力,行走困难.肌电图检查诊断为左腓总神经损伤.予以中频脉冲治疗后左踝关节肿胀消失,但左小腿外侧及左足背疼痛、麻木未有改善,左踝关节处也仍有疼痛感.体检:患者左小腿外侧、左踝关节、左足背部压痛,左小腿外侧及左第一趾蹼皮肤感觉减弱并有麻木感.左踝关节及左拇趾不能背伸,行走呈跨越步态,无肌肉萎缩.肌电图检测结果示:左腓总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左腓总(腓骨小头处)神经运动传导诱发电位波幅降低.左腓肠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左胫骨前肌检肌重收缩时运动单位数量减少,峰值电位降低.诊断:左腓总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