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齐开春 《四川中医》1999,17(8):41-41
漏肩风又称冻结肩、五十肩。是以肩痛和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证。笔者目拟甲虫散治疗113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13例均系1993年1月一1997年12月门诊病例。男53例,女60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65岁;病程1个月以下8例,1-6个月20例,6-12个月27例,1-3年29例,3年以上29例,最长为30余年。由于骨折而继发的12例,出现典型社肩现象者89例,肩关节功能活动严重受限兼有肌肉萎缩者对例。2治疗方法甲虫散处方:炒芥子、制南星、白鹰蚕、炮山甲、谈全蝎、海蛤壳、土元、水经、瓦楞子、片姜黄各…  相似文献   

2.
3.
4.
5.
温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昌民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5):699-699,736
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肩手综合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康复训练的同时给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进行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手功能视觉模拟评分(VAS),Fugl-Meyer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两个月后治疗组的手功能VAS评分、FMA评分及MBI评分优于对照组,结论温针灸结合康复疗法能有效缓解肩痛、手肿等症状,增加肩关节活动度,提高上肢运动功能,是治疗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漏肩风亦称肩关节周围炎 ,患者年龄多在 50岁左右 ,故俗称“五十肩”,以单侧或双侧肩关节酸重疼痛 ,运动受限为主症。笔者自 1 998年以来 ,用火针疗法治疗漏肩风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31例患者中男性 1 2例 ,女性 1 9例 ;年龄 2 8~69岁 ;病程 1 4天~ 8年 ;单侧 2 2例 ,双侧 9例。患者的主要症状为肩关节周围酸胀疼痛 ,昼轻夜重 ,动则痛甚 ,并向颈和整个上肢放射。肩关节各方向的主动、被动活动均有不同程度的受限 ,并呈不同程度僵直 ,关节周围有广泛压痛。X光检查未见明显骨质增生。治疗方法取穴曲池、足三里、阿是…  相似文献   

7.
杨玉柱 《山西中医》2007,23(5):50-50
目的:观察肩切钩针治疗漏肩风的疗效。方法:采用肩切钩针治疗漏肩风30例。结果:痊愈19例,显效8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7%。结论:运用肩切钩针治疗漏肩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针、药、推拿综合治疗漏肩风31例526000广东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针灸科叶立汉笔者采用推拿、针刺、自拟解凝汤,病人配合功能锻炼等综合治疗漏肩风31例,同时设对照组比较,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针药推拿组:81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6...  相似文献   

9.
温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48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8例中,其中男8例,女40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68岁,平均51.5岁;右侧38例,左侧10例,无双侧同发者;发病部位,第2支5例,第3支10例,第1、2支8例,第2、3支20例,第1、2、3支5例。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5年。1.2 诊断依据 单侧面部急起骤发的,阵发性、刀割样或电击样剧痛,每次发作数秒或持续数十秒后突然停止。每天可发作数次,间歇期可无任何痛苦,严重时伴有患侧面肌反射性抽搐。一般患者在说话、咀嚼、洗脸,风吹患侧上唇近鼻翼处激痛点,可导致疼痛发作。…  相似文献   

10.
漏肩风是以肩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疼痛,以及活动受限为主症的疾病。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漏肩风起病慢、病程长,常给中老年患者的晚年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相似文献   

11.
漏肩风是以肩痛和肩部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的骨伤科常见病,以中老年人居多,该病直接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劳动。笔者采用以肩部穴位按摩为主配合热敷与中药内外应用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漏肩风59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59例中,男23例,女36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70岁,平均52岁;病程最短15d,最长1浕,平均36个月;痹证型28例,退变型19例,损伤型12例。12 分型标准 痹证型:指因肩部露卧受凉,风湿侵袭,寒凝筋膜,表现为以肩部酸痛并有沉重感,伴关节活动不利;退变型:指因肩部慢性劳损及退行性改变,筋失濡养,致肩周肌肉…  相似文献   

12.
漏肩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五十肩、肩凝症、冻结肩等.是中、老年人常见多发病.应用5%马钱子液导入法,共治疗漏肩风50例,疗效比较显著,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50例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42岁~65岁。部位:左肩19例,右肩27例,双肩4例.病程:短的一周,长的12年.病因:多因感受风寒,劳损和外伤等所致。50例漏肩风病人的临床  相似文献   

13.
腕踝针合温针灸治疗冻结肩8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腕踝针配合温针灸治疗冻结肩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冻结肩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腕踝针配合温针灸治疗及功能锻炼,对照组采用温针灸治疗及功能锻炼,观察活动相关性疼痛度、肩关节活动度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活动相关性疼痛度、肩关节活动度及痊愈例数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腕踝针配合温针灸治疗冻结肩疗效优于单纯温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对温针灸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将患者采用随机区组化分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法,1次/d;对照组采用毫针法,1次/d,疗程均为20 d。结果:治疗前后2组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VAS疼痛指数、手肿程度方面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1)。2组间治疗前后的FMA差值及VAS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治疗前后的手肿程度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3)。结论:温针灸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是有效的,特别是在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和疼痛方面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拟散寒祛风汤联合针刺对风寒型漏肩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就诊的80例经中医辨证为风寒型漏肩风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采取自拟散寒祛风汤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40例使用针刺治疗,比较2组患者简式McGill疼痛问卷(MPQ)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综合功能评分。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观察指标没有统计学差异(P 0. 05),治疗后试验组观察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风寒型漏肩风患者采用自拟散寒祛风汤联合针刺治疗可以有效提高其肩周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正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是以肩部疼痛性运动障碍及同侧手、腕疼痛和肢体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早期预防和治疗SHS具有重要意义。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具有温阳益气通络、活血化瘀止痛之功,尤其适用于气虚血瘀证。笔者在西医基础治疗和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用温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SHS患者30例,并与常规针刺疗法相比较,现总  相似文献   

18.
孔荣 《内蒙古中医药》2011,31(24):36-37
三伏天采用温针灸治疗肩凝症总治愈率86%,三伏天阳热盛于外,伏阴潜于内,此时采用温针灸治疗肩凝症,更能充分的鼓舞人体的阳热之气,祛除体内的寒邪,温通经脉,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在治疗过程中遵循效法自然、顺应四时阴阳变化,是因时施治的医学典范,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  相似文献   

19.
笔者自 1998~ 2 0 0 0年 ,通过运用推拿配用利多卡因对 4 5例患者的观察 ,收到较好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年龄最小 35岁 ,最大 5 5岁 ,其中男 15例 ,女 30例。病程最长 18个月 ,最短 3个月 ,扭伤致 4例 ,骨折后遗症 1例 ,多数患者由于年老体虚 ,气血不足或因睡卧露肩感受风寒湿邪 ,经脉聚集不通及慢性劳损或外来暴力所致等原因。1.2 治疗方法 :患者取坐位 ,医者站于患者后侧方 ,运用掌根推法、小鱼际滚法、拇指剥筋法、多指拿揉法、双掌对揉法、旋转抖动关节夹法。重点施术于肩关节周围肌肉群 ,配合点肩井、缺盆、天宗、肩…  相似文献   

20.
艾条隔纸灸治疗漏肩风60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敖齐  章程 《浙江中医杂志》1998,33(11):524-524
漏肩风属痹证范畴,多由风寒湿邪客犯肩部经络,致气血瘀滞,筋脉收引而成;亦有因外伤所致者。笔者按经络辨证,采用艾条隔纸灸为主治疗60例,获得佳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60例中,男29例,女31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85岁;病程最短7天,最长15年,以1年左右为多数,占总数60%以上;病患部位是右肩32例,左肩21例,双肩7例;病因与风寒湿相关者29例,有外伤史者18例,诱因不明者13例。2治疗方法2.1艾灸疗法:取卫生纸4张折成8层,放置于需灸穴位上,然后点燃艾条,用力按压穴位,约3~5秒钟,不可移动,以患者能耐受、不灼伤皮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