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三叉神经为十二对脑神经中的第五对,共分三支,第一支为眼支,第二支为上颌支,第三支为下颌支。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骤起的阵发性闪电式剧痛(烧灼样或刺痛),间歇期可无症状,无三叉神经器质性病变的感觉和运动障碍。临床上第一支很少疼痛,一般以第二支、第三支同时发病较多,年龄均在中年以后,女性多于男性。目前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和继发两种,近年来采用针刺方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收到理想效果,兹介绍如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针刺治疗以局部取穴为主,循经取穴为辅、第一支痛…  相似文献   

2.
张晓华 《河北中医》2009,31(3):425-425
颈源性三叉神经痛是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一种。由于病因不明,一般认为是因颈椎退行性病变引起的面部三叉神经一支或一支以上分布区的电击样、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是临床上难治性颈源性疾病之一。本病多发于中老年女性。2005-01-2007-12,笔者采用小针刀治疗颈源性三叉神经痛12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3.
三叉神经痛是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出现阵发性短暂的剧烈疼痛,无感觉缺损等神经功能障碍、病理检查亦无异常。多发于40岁以上女性,临床以第2支、第3支发病较多,分别占60%和36%。可一支单独发病或三支皆病。自1998年12月至2005年12月期间,我科采用“激发点”穴位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36例,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刘晶晶  王玉才  刘银波 《河北中医》2013,(11):1643-1644
三叉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疾病,是指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的发作性短暂性剧痛,每次数秒钟,每日数十至数百次,痛如电击样、烧灼样、刀割样、针刺样,以三叉神经第二支和第三支受累最为多见,绝大多数为单侧,双侧性极少,仅占3%。本病好发于成年及老年人,70%~80%患者在40岁以上发病[1]。2009-12-2013-04,我们应用补肾益阳法治疗三叉神经痛17例,并与西药治疗17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三叉神经痛是三叉神经分布区短暂的反复发作性剧痛,疼痛一般局限于一或两支,多为单侧发作,极少三支同时受累。笔者采用针刺治疗双侧三支同时受累的三叉神经痛患者1例,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三叉神经痛是神经病学中最常见的疼痛性疾病,其特点是沿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出现短暂的发作性剧烈疼痛,该病变可位于三叉神经的某一支或二、三支同时受累,以第二、三支同时受累最为多见,第三支次之。疼痛发作时病人常用手揉搓同侧面部久而久之面部皮肤变得粗糙增厚。笔者自2005年8  相似文献   

7.
三叉神经痛是在三叉神经感觉支分布区域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疼痛,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据流行病学统计,其患病率高达182/10万人。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是目前中西医界共同面临的棘手问题。近年来。西医学对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取得了一定进  相似文献   

8.
<正> 三叉神经痛亦称“痛性痉挛”,系头面部疼痛的一种,是(?)部三叉神经的一支或数支分布区多次短时发作引起剧烈痛感的疑难病症。本疾病虽诊疗方便,但是对病因认识各异。 有人认为该病是一个症状,并非是一种独立的疾病,牙齿感染、义牙不适,半月节神经细胞中毒、副鼻窦感染、外伤病灶刺激三叉神经周围支,使其神经发炎,三叉神经肿瘤等均可导致三叉神经痛。祖国中医学认为,外感风寒、肝胃实热,阴虚阳亢.虚火上升也会造成,阳经筋受邪,使三叉神经成疾,频繁疼痛,严重危害广大民的身体健康。 数十年的临床实践证明,三叉神经痛老年人患者居多,中年人患者次之,也有的妇女进入老年期绝经后颅骨脱钙,骨质疏松,有的部位压迫三叉神经根后致使疼痛。 三叉神经痛病发后的痛感不一,有的似刀割,有的似火灼,有的似抽筋等,总之疼痛剧烈,难以忍受。这种病痛一般可持续1-3分钟,发病前没有先兆。 三叉神经患者的发病区因在面部,故给患者洗脸、剃须、说话、进食造成了障碍。有的患者从眉毛至齿龈、  相似文献   

9.
温针拔罐法治疗风寒型下颌支三叉神经痛200例疗效报告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红十字会门诊部(125000)李凌山三叉神经痛是指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受风寒、风热或肝郁化火、气虚血瘀等因素的影响,使面部某一扳肌点发生阵发性、放射性、如刀削、针刺、火灼、电击样...  相似文献   

10.
编读往来     
(一) 编辑同志: 前些天,我因右侧下颔部、鼻旁部、太阳穴处剧痛2~3小时,被当地医院确诊为三叉神经痛。我想了解一下该病的临床表现以及如何治疗。 吉林 李延臣 李延臣同志: 从信中得知您想了解一些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及其治疗情况,现简单介绍如下: 三叉神经在解剖上分为眼支、上颌支和下颌支。三叉神经痛指三  相似文献   

11.
三叉神经痛是指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出现的阵发性短暂性剧烈疼痛。临床上以单侧面颊部和上下颌部(第2、3支)最为常见,额部(第1支)很少发生,中老年患者发病较多。  相似文献   

12.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表现为三叉神经一支或几支分布区内,骤然发生闪电式剧烈疼痛,饮食、说话、洗脸、风吹均可引起本病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多采用针刺法治疗三叉神经痛,并且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正>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是三叉神经分布区短暂的反复发作性剧痛为主的疾病,多发生于4岁以上的女性。疼痛局限于三叉神经一或两个分支分布区,第2、3支最为常见,疼痛为短暂的电击样、刀割  相似文献   

14.
三叉神经痛是三叉神经分布区阵发性闪电样疼痛,相当于中医的“偏头痛”、“偏头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可能由于三叉神经下降核有阵发性放电,与半月神经节退行性和纤维性变,神经根受岩骨嵴突或颅底动脉分支的机械性压迫有关。自1989年以来用蒙药治疗17例三叉神经...  相似文献   

15.
魏彦国  高计华 《河北中医》2000,22(4):277-277
三叉神经痛系指三叉神经分布区的发作性、短暂性剧痛.每次发作数秒至数分钟,每日数十次至上百次,痛如电击样、烧灼样、刀割样、针刺样.以三叉神经第2支和第3支受累最为常见,多为单侧,双侧仅为3%.严重者洗脸、刷牙、说话、咀嚼、吞咽时均可诱发.本病好发于成年及老年人,70%~80%患者在40岁以上发病.三叉神经痛分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类,继发者多表现持续性疼痛且伴有三叉神经受损的客观体征,如面部感觉减退、角膜反射消失、颞肌和咬肌萎缩、张口下颌偏斜等.应查明病因,进行对因治疗.我们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进行辨证施治,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6.
肝肾阴虚是本,风邪作祟是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善举 《河南中医》2001,21(6):38-38
三叉神经痛系在三叉神经分布范围内以反复发作的、短暂的、阵发性剧痛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原发性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未明 ,可能为多种原因导致三叉神经半月节或感觉根发生脱髓鞘性变所致 ;继发性者可见于肿瘤、蛛网膜粘连、颅骨畸形、外伤等。本病的特点是局限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 ,多为一侧 ,亦可数支或双侧剧烈疼痛 ,来去突然 ,反复发作 ,病程较长 ,间歇期正常。根据三叉神经痛局限于耳、目、鼻、口附近区域及与肝肾经络分布的关系 ,以及中年以上肝肾多虚的特点 ,加之本病疼痛来去突然的特征 ,认为三叉神经痛肝肾阴虚是本 ,风邪作祟是标。…  相似文献   

17.
三叉神经痛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剧烈电击样、针刺样、刀割样或撕裂样疼痛,每次持续数秒或1~2min,突发突止,呈周期性发作,间歇期完全正常。常局限于三叉神经一或两支分布区,以上颌支、下颌支多见,口角、鼻翼、颊部或舌部为敏感区,轻触可诱发,称为扳机点  相似文献   

18.
三叉神经痛又名"痛性痉挛",是累及面部限于三叉神经的一支或几支分布区反复发作、阵发性剧痛,是最典型的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真性或特发性)和继发性(症状性)两种.对于此类疼痛,西医学多采用针对性治疗,如服用神经抑制剂,但该类药物均有明显的副作用,并且尚有20%的患者无效.或切断或破坏三叉神经痛觉传导纤维的外科手术治疗,但仍有30%的复发率.我们采用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显示良好的前景,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各种手术治疗方法日益完善,但药物治疗仍占相当的地位,特别是因各种原因不能接受手术的患者,即使对于手术治疗的患者,药物治疗亦可作为术前的准备治疗及术后的补充治疗。近年来,笔者采用硫酸链霉素和硫酸镁与麝香和维生素B12交替阻滞三叉神经周围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45例,  相似文献   

20.
三叉神经痛是指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发生的阵发性烧灼样疼痛,有原发性和继发性的区别,临床上以Ⅱ支(上颌支)、Ⅲ支(下颌支)同时疼痛较多,Ⅰ支(眼支)疼痛较少.笔者自1990年以来采用头针治疗本病4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