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迎随补泻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当令针灸界流行的迎随补泻观点,提出了不同看法。文章以《内经》《难经》为理论依据,以临床实践为检验标准,阐明了所谓迎随补泻并非是根据针尖逆顺于经络循行方向而定补泻的方法,而是泛指一般的补泻,包括各种补泻方法。正本清源,还其本来面目,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具有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苏美銮 《四川中医》2011,(11):43-44
迎随补泻最早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亲身实践经验,提出了不同见解。本文主要是罗列出不同时期不同医家对迎随补泻的看法,并着重对"针尖迎随补泻法"做了分析,为刺法学术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段洪涛 《陕西中医》2011,32(6):713-714
目的:阐明了迎随是"逆而夺之,追而济之"补虚泻实原则的简要概括,而并非是根据针尖逆顺于经络循行方向而定补泻的方法。方法:通过对历代关于迎随补泻法源流的文献考析归纳。结论:迎随补泻并非狭义的针芒所向,而是在辨明病证的八纲属性及经脉气血的营卫盛衰等来确定补泻之法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曹世强 《河北中医》2012,34(9):1376-1377
迎随补泻针法在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供中医学专业用)和现出版的许多有关针灸学的医学书籍中,一般都记载为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循行去的方向刺入为随,是补法;针尖迎着经脉循行来的方向刺入为迎,是泻法。《针灸聚英》卷四中补泻雪心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内经》为理论依据,阐明了迎随是“逆而夺之,追而济之”这补虚泻实原则的简要概括,而并非是根据针尖逆顺于经络循行方向而定补泻的方法,“顺逆”“来往”也不是指经脉或经气的方向,而是指经气流注的盛衰。本文正本清源,还“迎随”本来面目,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具有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迎随补泻”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是岐伯回答黄帝提问的首要答题,这一点本身就说明了其具有的纲领性意义。原文指出:“往者为逆,来者为顺,明知逆顺,正行无问。逆而夺之,恶得无虚?追而济之,恶得无实?”这里,“往者为逆”与“逆而夺之”相呼应,“往”,气去也,经气去而衰为逆,逆而泻之,怎么能不虚呢?“来者为顺”与“追而济之”相呼应,“来”气至也,经气来而盛为顺,顺而补之,怎么能不实呢?此文中“迎随”的本义就是机体经脉  相似文献   

8.
迎随补泻非针向而在经气流注之盛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耀 《中国针灸》2002,22(2):42-50
始见于《灵枢》的迎随补泻刺法理论 ,由于后世医家根据自己的体验心悟一再发挥甚至曲解 ,致使该理论在现代竟演变成一种“针向迎随补泻法”。如《针灸学》(邱茂良主编 ,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 :15 9)解释说 :“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循行去的方向刺入为补法 ;针尖迎着经脉循行来的方向刺入为泻法。”这种释义既有悖经文原旨 ,也不符合针刺临床实际 ,同时还对针刺手法理论的研习和传播带来了混乱。鉴此 ,兹以原始经文为据并结合临床作一浅析 ,以还迎随补泻之真。1 迎随是针对经气往来流注之盛衰《灵枢》涉论迎随补泻的主…  相似文献   

9.
<正>迎随补泻之法最早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逆而夺之,恶得无虚,追而济之,恶得无实,迎之随之,以意和之,针道毕矣。"此外,《灵枢·小针解》亦有:"迎而夺之者,泻也;追而济之者,补也。"更进一步指出了"迎泻"、"随补"之意。下面谈谈笔者对迎随补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针刺迎随补泻法浅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延智 《陕西中医》2001,22(11):672-674
通过研习《内经中灵枢经》、《难经》、《针灸大成》等经典或名著中关於迎随补泻之法的记述 ,并结合作者实践体会 ,提出随经补泻并非狭义的针芒所向 ,而是在辨明病证的八纲属性及经脉气血的营卫盛衰等来确定补泻之法的原则。作者同时从三个方面列举了迎随补泻的手法、原则、特点等  相似文献   

11.
迎随是针刺补泻的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寿康 《中国针灸》2003,23(12):725-727
以《灵枢·九针十二原》《难经·七十二难》等篇为据 ,说明在《内经》《难经》中 ,迎随不是某一具体的针刺补泻手法 ,只是一切针刺补泻法的代称和原则。对于迎随 ,后世大多宗于《难经》 ,发展为深浅迎随、针向迎随、流注盛衰时间迎随、补母泻子迎随等。现代多以针向迎随为补泻 ,但在临床上很少单独用。针向迎随在理论上不符合《灵枢》本义 ,在临床上只能在四肢穴作行气法用 ,没必要作为一种具体的针刺补泻手法存在  相似文献   

12.
"迎随补泻"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笑菲 《河南中医》2004,24(11):11-12
迎随补泻之法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 :“逆而夺之 ,恶得无虚 ,追而济之 ,恶得无实 ,迎之随之 ,以意和之 ,针道毕矣。”此外 ,《灵枢·小针解》 :“迎而夺之者 ,泻也 ;追而济之者 ,补也。”更进一步指出了“迎泻”、“随补”之意。但由于《内经》成书年代久远 ,而且文字简练 ,至于具体操作时如何“迎” ,如何“泻”却无从得知。后世历代医家在《内经》的基础上 ,结合各自亲身实践体验 ,对此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认识 ,但究其所言“迎随补泻”之意 ,似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1 候时补泻 视“迎随补泻”为一种候经脉气血盛衰…  相似文献   

13.
李瑞 《浙江中医杂志》1995,30(10):453-454
迎随补泻与子午流注关系探讨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李瑞迎随补泻针法,首载于《灵枢·九针十二原》,现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和临床治疗。然而,究其真义,现在我们通常所使用的迎随补泻却与《灵枢经》中记载的迎随补泻已有所不同,名同而实异。探讨其形成和根由,无...  相似文献   

14.
"迎随补泻"是针灸学的重要内容,临床运用广泛,但目前无统一的操作依据和手法要求。依据《黄帝内经》关于迎随补泻的记载,结合历代医家对迎随补泻的认识,我们认为可从营卫循行的角度探究迎随补泻本义,分析迎随补泻的理论依据和针刺手法要求,认为迎随补泻是针刺补泻的统称,而非某一种具体的补泻手法。  相似文献   

15.
迎随补泻针刺法治疗尿潴留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笔者采用迎随补泻手法针刺治疗尿潴留38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8例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最小者12岁,最大者68岁;神经性尿潴留30例,精神性尿潴留3例,机械性尿潴留5例;病程最短7h,最长3年。2治疗方法虚证:小便滴...  相似文献   

16.
本文深入分析了《灵枢·九针十二原》中迎随补泻的具体内容,认为迎随补泻的关键是把握针刺补泻的时机。在迎随补泻中,首先要感知到穴位之中经气的存在,然后在气机的运动变化过程中,进一步体察经气的盛衰变化,把握住经气运动来去和聚散的时机,及时应用或补或泻的针刺手法。迎即夺其盛,引邪气外出,为泻;随即济其衰,使正气复聚,为补。迎随补泻的具体操作展现了针刺补泻的原始内涵。  相似文献   

17.
易敏 《西部中医药》2011,24(11):46-47
通过对后世医家把"迎随"发挥成具体的"针向迎随""子母迎随""候时迎随"等补泻法的探讨,追溯<黄帝内经>"迎随"之本义,提出"迎随"就是补泻的代名词,以期为针刺手法理论的研究和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李圣平 《针灸学报》1992,8(4):27-29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观察运用针灸学迎随补泻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手痉挛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手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进行迎随补泻针刺法的手法操作,对照组采用《针灸学》所示方法选取患侧肢体穴位针刺。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75%,经统计学处理,P&lt;0.05,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迎随补泻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手痉挛,可显著提高其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