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脑双频谱分析技术在硬膜外加全麻胸腔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双频谱脑电分析技术在麻醉监测中的作用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双频谱脑电分析技术在麻醉监测中的应用,双频谱指数(BI)可以对麻醉深浅作出定量判断,简便实用。在判定镇静程度和麻醉后苏醒方面价值较大;BI越小,病人对手术刺激的反应越小,反之亦然,两者有良好的相关性,但由于镇静药物和镇痛药物对BI的影响程度不一,所以尚不能以BI作为判断麻醉深度的唯一指标。  相似文献   

3.
<正> 70例胸腔手术患者采用全麻复合硬脊膜外神经阻滞效果满意,对血压心率影响小,术中麻醉药平均用量减少1/3,术后苏醒快,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ASAⅡ~Ⅲ级胸腔手术病人70例,男性41例,女性29例,其中食管癌45例,肺癌18例,纵隔肿瘤7例。年龄35~70例,年龄35~70岁,手术时间2小时20分~4小时30分。先全麻复合连续硬膜外麻醉,另选择70例ASAⅡ~Ⅲ,手术种类、性别、年龄无差别,麻醉先单用静脉复合全麻对照。 1.2 麻醉方法:术前半小时肌注苯巴比妥0.1g、阿托品  相似文献   

4.
全麻手术后,常易表现躁动、无法安抚、不合作,典型出现哭喊、手脚乱动.躁动可使血压升高,心率增快挣扎后可使输液器、引流管等脱出;可以引起手术部位的出血及各种意外伤害发生.寻找这些表现的相关因素主要有对环境的不适应和焦虑、术后的体温低、伤口渗血和疼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国产麻醉深度检测仪与脑电双频谱指数在全身麻醉手术镇静深度监测中的相关性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行全身麻醉手术40例,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患者入室后同时进行国产麻醉深度检测仪(记录麻醉深度指数,Cerebral State Index,CSI)与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监测,记录麻醉诱导前(t0)、插管后3min(t1)、切皮即刻(t2)、切皮后30min(t3)、术毕(t4)、拔管时(t5)及出手术室时(t6)的CSI和BIS值(每个时点记录3组数据),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监测部位均未发生不良反应,各时点CSI和BIS变化一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麻醉深度检测仪与BIS具有良好相关性,能较好反映围术期麻醉深度变化,使用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脑电功率谱和双频谱指数在判断麻醉深度上的同期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脑电图(EEG)功率谱分析,包括90%的边界谱(SEF)、50%的中位频率(MPF)以及其它一些计算值如δ比率,是否为反映麻醉深度的较好指标,近年来一直存在争议。而双频谱指数(BIS)由于是包含了频率、振幅、位相三种特性的EEG定量指标,认为它可以反映EEG信号的全部信息。本实验在异氟醚(ISO)麻醉下,以及麻醉后唤醒时将功率谱和双频谱指数在判断麻醉深度上的作用进行一下同期比较。  相似文献   

7.
异丙酚麻醉时,脑电双频谱指数(BIS)能准确地反映患者的意识状态,镇静深度与异丙酚血药浓度的相关性良好。但药物效应取决于效应室浓度。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脑脊液异丙酚浓度与BIS相关性良好。人脑脊液异丙酚和血浆异丙酚浓度与BIS的关系尚需进一步探讨。本研究拟观察开颅手术患者脑脊液和血浆异丙酚浓度与BIS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急性薄层硬膜下血肿伴脑肿胀临床上并不少见,是影响颅脑损伤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本院自1995年1月至2005年1月,共收治经CT和术中证实的41例急性薄层硬膜下血肿伴脑肿胀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喉导管在全麻腹腔手术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喉导管(laryngeal tube,LT)是一种新型声门外通气装置。与普通喉罩相比,LT插入容易,密封效果更好,可用于常规麻醉或急救复苏。本文观察了LT在全麻腹腔手术应用的可行性及通气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meta分析评价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用于预防全麻患者术中知晓的效果.方法 检索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Central)、Pubmed、Medline、EMBASE等数据库有关BIS监测与未应用BIS监测全麻患者术中知晓效果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应用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法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和资料提取,评价指标为术中知晓发生率.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5项研究,包括34181例患者,其中应用BIS监测患者17432例,术中知晓发生率0.132%;未应用BIS监测患者16749例,术中知晓发生率0.245%,BIS监测组与未应用BIS监测组术中知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麻醉方式不同进一步分析:在吸入麻醉中,应用BIS监测患者13288例,术中知晓发生率0.128%,未应用BIS监测患者13202例,术中知晓发生率0.113%,BIS监测组与未应用BIS监测组术中知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全凭静脉麻醉中,应用BIS监测患者4144例,术中知晓发生率0.145%,未应用BIS监测患者3547例,术中知晓发生率0.733%,BIS监测组术中知晓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应用BIS监测组(P<0.01).结论 监测BIS可预防全凭静脉麻醉患者术中知晓的发生,但不能预防吸入麻醉患者术中知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双频谱脑电分析技术在麻醉监测中的作用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双频谱脑电分析技术在麻醉监测中的应用,双频谱指数(BI)可以对麻醉深浅作出定理判断,简便实用,在判定镇静程度和麻醉后苏醒方面价值较大,BI越小,病人对手术刺激的反应越小,反之亦然,两者有良好的相关性,但由于镇静药物和镇痛药物对BI的程度不一,所以尚不能以BI作为判断麻醉深度的唯一指标。  相似文献   

12.
双频谱指数临床应用的某些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双频谱指数脑电图分析技术和多种全麻药之间有线性相关性,受手术刺激而变化,与患者术中意识状态、镇静程度有关,并易于控制术中用药,表明其在监测麻醉深度判断预后上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时心率变异性分析中复杂度和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的变化,探讨复杂度和BIS在监测麻醉深度时的相关性。方法:30例全身麻醉病人,测定麻醉前(T1)、诱导插管(T2)、术中(T3)、苏醒(T4)4个时间点各5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和复杂度变化。结果:HR在T2、T3和T4较T1值升高(P〈0.01或0.05)。MAP在T2时较T1值降低(P〈0.05),T3和T4较T1值升高(P〈0.05),而T3和T4相比变化较大(P〈0.01)。BIS值在各时点较T1值下降明显(P〈0.01),其中T4较T1略下降(P〈0.05),T3与T2时相比明显降低(P〈0.01),而T4较T3明显升高(P〈0.01)。复杂度值的T1值均大于各个点(P〈0.01或0.05),其T4较T2和T3时升高(P〈0.05),T3较T2时升高(P〈0.05)。结论:作为心率变异性非线性指标的复杂度能描述围术期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的变化,但其与BIS并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全麻联合针刺对老年腹部手术中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及全麻药用量的影响。方法:80例择期行腹部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A组)和全麻联合针刺组(B组),B组全麻诱导前先行针刺诱导,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检测麻醉前、切皮后和术毕血清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和血糖(Glu)浓度。结果:A组气管插管后1min、切皮时、拔管毕的HR、MAP显著高于B组(P〈0.05),切皮后及术毕B组血清Cor、NE、E及Glu浓度明显降低(P〈0.05),B组术中丙泊酚、芬太尼用量减少,睁眼时间、完成指令时间、定位功能恢复时间缩短,术后躁动发生率低(P〈0.05)。结论:全麻联合针刺应用于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可使血流动力学稳定、应激反应降低、全麻药用量及术后躁动例数减少。  相似文献   

15.
16.
脑电双频谱指数(BIS)被认为是当今评价麻醉深度的较为准确可靠的方法之一,近来研究也发现,心率变异(HRV)可以定量反应全麻药物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因此许多研究认为其可以用于麻醉深度的判断。本研究利用脑电双频谱指数作为麻醉深度的参考标准,在相同的BIS值(50)下,观察单纯异氟醚麻醉和异氟醚及N2O复合麻醉两种麻醉方法手术切皮时病人的BIS和HRV改变,探讨两者在麻醉深度监测中的不同意义。 资料与方法 选择 ASAⅠ— Ⅱ级在全麻下行择期子宫全切手术病人20例,年龄34~53岁,体重52~75kg…  相似文献   

17.
骶管阻滞复合全麻在婴幼儿腹部手术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总结我院近两年来采用骶管阻滞复合全麻对 10 0例 2岁以下婴幼儿腹部手术的经验和体会。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全组 10 0例 ,男 81例 ,女 19例。年龄最小出生仅 7h ,最大 2 4个月。其中不足 10d 2 5例 ,11~ 30d2 0例 ,足月~ 6月 2 7例 ,6月以上 2 8例。体重 1 3~12 5kg。手术类别 :肠套叠、梗阻或穿孔 2 7例 ,先天性巨结肠 38例 ,食管、胃手术 2 1例 ,肝、胆、肾手术 14例。身体状况普遍较差 ,ASA多为Ⅱ~Ⅲ级 ;手术时间最长 6h ,最短1h。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均先行全麻插管再作骶管阻滞。麻醉前常规肌注阿托品 0 1mg ,1~ 2岁患儿…  相似文献   

18.
诱发电位中的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已用于麻醉深度的监测,但对听觉传导通路受损的病人不适用。有研究认为体感诱发电位(SSEP)与麻醉深度有关,而SSEP与全麻药血药浓度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已较广泛地用于全麻深度的监测。本研究拟探讨手术病人正中神经SSEP(MnSSEP)、BIS与异丙酚血药浓度、异氟醚呼气末浓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以脑电双频谱指数 (BIS)为麻醉深度指标 ,研究七氟醚和氧化亚氮 (N2 O)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 :选择 2 0例ASAⅠ~Ⅱ级非心脑外科手术患者 ,术中调整N2 O流量 ,使呼气末N2 O浓度 (CN2 O)分别为 0 %、2 0 %、4 0 %、60 %和 70 %时 ,再调整七氟醚挥发罐浓度 ,维持BIS值 4 5± 3 ,记录不同CN2 O对应的呼气末七氟醚浓度 (CSEV) ,以等效线的方法验证两者相互作用是否具有相加性。结果 :CSEV和CN2 O呈显著线性相关 ,相关系数r =- 0 98(P <0 0 1) ,建立回归方程为 :CSEV=2 2 1% - 0 0 12·CN2 O。结论 :以脑电BIS为麻醉深度指标 ,七氟醚和N2 O具有线性相加关系 ,维持相同麻醉浓度 ,N2 O每增加 10 % ,可减少七氟醚 0 12 % ,N2 O作为七氟醚的载气 ,其药效强度小于按MAC值计算的药效强度。  相似文献   

20.
喉罩(LMA)通气道开创了一种新的通气模式,具有操作简便、易掌握、对咽喉部损伤小、有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心血管反应小等特点。作者于2004年3月至2006年3月,采用喉罩通气全麻下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