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杨宝  范真  周联  朱锦萍  杨滔  丘茂松  金晶  赵钟祥 《中草药》2015,46(9):1333-1337
目的观察大鼠肠道菌群对紫丁香苷的体外代谢转化作用。方法将紫丁香苷与离体大鼠肠道菌群的孵育液分别培养O、4、8、12、24、48 h后取样,经正丁醇萃取后采用HPLC和LC-MS法对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扩大培养24h的孵育液经正丁醇萃取后,采用ODS柱色谱和重结晶方法分离制备代谢产物NMR法鉴定其结构。结果大鼠肠道菌群对紫丁香苷具有显著的代谢转化作用。在0~48 h代谢组的孵育液中共检测到2个代谢产物芥子醇(M_1)和右旋丁香树脂酚(M_2)。12h时有81%的紫丁香苷被代谢转化,24 h时紫丁香苷已经完全被代谢转化;并且检测到12h之前的主要代谢产物为M_1,24h后的主要代谢产物为M2,且24h后未能检测到M_1。结论在离体条件下,大鼠肠道菌群可以在24h内将紫丁香苷完全代谢转化为M_1,然后再将M_1代谢转化为M_2,且8~12h内转化紫丁香苷的速率最快。  相似文献   

2.
在离体培养的大鼠肠道菌群中加入类叶升麻苷进行厌氧孵育。采用HPLC监测类叶升麻苷在不同孵育时间点的变化,同时运用HPLC-Q-TOF-MS鉴定类叶升麻苷的代谢产物。结果表明离体的大鼠肠道菌群可以对类叶升麻苷进行代谢,代谢产物分别是3,4-二羟基苯乙醇、咖啡酸和3-(3'-羟苯基)丙酸。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肠道菌群对芍药苷在体内吸收和代谢的影响,该课题在离体培养的大鼠肠道菌群中,加入芍药苷进行厌氧孵育,分析芍药苷在48 h内的变化过程,探讨体外大鼠肠道菌群对芍药苷的代谢转化。采用UPLC监测芍药苷在不同孵育时间点的变化,色谱条件为:WelchromTMC18色谱柱(4.6 mm×100 mm,5μm),流动相0.1%甲酸(A)-乙腈(B),梯度洗脱,流速0.4m L·min-1,柱温30℃;同时运用UPLC-Q-TOF-MS/MS对转化产物进行分析鉴定(ESI离子源,正离子模式检测),结合化合物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和MS裂解碎片信息,并辅以保留时间及文献数据对代谢产物进行结构解析,分析芍药苷肠道代谢规律。结果发现孵育24 h后,芍药苷已经完全被代谢转化,得到的代谢产物包括芍药内酯苷、芍药内酯苷元、脱酰基-芍药内酯苷、脱酰基-芍药内酯苷元和芍药内酯B等。通过代谢途径分析发现,离体的大鼠肠道菌群先将芍药苷转化成芍药内酯苷,然后通过脱葡萄糖、脱苯甲酰基和四元环裂解重排等多个途径被进一步代谢,将芍药苷逐步转化生成相对分子质量更小、疏水性更强的代谢产物,从而更好被肠道吸收。  相似文献   

4.
肠内菌群对积雪草苷的代谢转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翁骏  吕秋军  田瑛  张敏  卞广兴  温利青 《中草药》2006,37(7):1008-1011
目的通过离体、在体实验研究大鼠肠道内菌群对积雪草苷的代谢作用,并确定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方法将积雪草苷加入大鼠肠内细菌的菌酶溶液中,温孵一定时间后,以TLC和LC-M S法检测体外实验代谢产物,LC-M S法检测在体实验大鼠尿、血中的代谢产物。结果发现了3个积雪草苷的代谢产物,鉴定了代谢产物的结构。结论积雪草苷可被大鼠肠内菌群代谢,原形物和代谢产物均为吸收入血成分。  相似文献   

5.
人肠道菌群对芒果苷体外代谢转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离体人肠道菌群在体外对芒果苷代谢转化的情况.方法:芒果苷与人肠道菌群在厌氧条件下孵育,通过大孔树脂、制备液相等方法对代谢产物进行分离和纯化,并通过质谱、核磁等手段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在与人肠道菌群共同孵育12 h后,芒果苷代谢物生成的量趋于平衡.代谢物经MS,1H和13C鉴定为芒果苷的苷元.结论:在离体条件下,芒果苷可被人肠道菌群代谢,主要代谢物为芒果苷的苷元(1,3,6,7-tetrahydroxyxanthen).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黄芪甲苷(AST)在生物样品中的稳定性和在大鼠体外肠菌代谢转化产物及代谢途径。本实验采用体外的方法对AST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及大鼠肝匀浆中的稳定性以及大鼠离体肠道菌群中的代谢产物进行探讨。采用HPLC法测定AST在生物样本中的含量,计算AST在生物样本中的剩余百分率。采用TLC,HPLC和LC-MS/MS相结合的分析手段,鉴定代谢产物。结果发现,AST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及肝脏中均较稳定,不易代谢;AST肠道菌群的代谢是通过脱糖基逐级进行的。首先,失去3位木糖基转化成次生代谢产物环黄芪醇-6-O-β-D-吡喃葡萄糖苷(CMG)。然后,失去6位葡萄糖基得到极性更小的皂苷元环黄芪醇(CAG)。研究结果表明AST在体内主要在肠道代谢,发生糖基水解作用。即肠道菌群的水解作用是AST代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异鼠李素-3-O-β-D-芸香糖苷经体外培养大鼠肠道菌群代谢转化的产物。方法:在离体培养的大鼠肠道菌群中,加入异鼠李素-3-O-β-D-芸香糖苷,采用HPLC检测代谢进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UPLC-ESI-Q-TOF-MS-MS)对转化产物进行分析,结合对照品、化合物精确分子量和CID-MS-MS裂解碎片信息进行化合物结构解析。结果:从异鼠李素-3-O-β-D-芸香糖苷的大鼠肠道代谢产物中鉴定了槲皮素-3-O-葡萄糖苷、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槲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另一化合物是否为5,7,3’,4’-四甲氧基黄酮-3-O-葡萄糖苷还需进一步确证。结论:肠道菌群代谢对异鼠李素-3-O-β-D-芸香糖苷的转化主要是苷水解、脱羟基和甲基化,增加了化合物疏水性和化学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和比较大鼠、家兔肠道菌群对双黄连口服液中连翘苷和芦丁的代谢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家兔的新鲜粪便37℃厌氧培养,用HPLC-MS方法对代谢成分进行分离定量分析。结果:家兔肠道菌群对连翘苷和芦丁的代谢较快,而大鼠肠道菌群对连翘苷和芦丁的代谢过程相比较慢。结论:在离体条件下,双黄连口服液中连翘苷和芦丁可以被大鼠、家兔的肠道菌群代谢,但不同种属动物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2016,(11)
目的:研究离体人肠道菌群对头花蓼提取物中槲皮素、槲皮苷和金丝桃苷3个单体成分在体外代谢转化的情况。方法:将3个成分与人肠道菌孵育液分别在37℃离体厌氧环境中培养24 h,采用超高压液相色谱-电喷雾-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仪进行检测,运用Metabolite Predict、Metabolite Detect对样品中的代谢产物进行预测并检测分析,结合Mass Defect Filter技术进一步有效提取代谢产物信息,排除基质背景干扰,并应用Data Analysis中Smart Formula功能推测代谢产物化学式。结果:槲皮苷和金丝桃苷主要以脱糖反应为主,苷元槲皮素进一步发生羟基化、甲基化、开环、还原等反应。结论:该实验建立了人肠道厌氧菌群体外代谢研究模型,为头花蓼提取物在人肠道内转化吸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大鼠肠道菌群体外实验,观察大鼠肠道菌群对知母皂苷BⅡ的代谢转化情况。方法收集大鼠新鲜粪便,将大鼠肠道菌加入厌氧培养液得到肠道菌孵育液,加入知母皂苷BⅡ,在厌氧环境中37℃温孵24 h,经沉淀离心,取上清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薄层色谱方法对知母皂苷BⅡ降解情况和代谢成分进行分析。结果知母皂苷BⅡ在大鼠粪便孵育液中很快发生代谢转化,24 h后孵育液中已检测不到知母皂苷BⅡ,能检测出较高浓度的代谢产物。代谢产物经检测为知母皂苷AⅢ。结论离体培养的大鼠肠道菌可对知母皂苷BⅡ进行代谢,初步确定代谢产物为知母皂苷AⅢ。  相似文献   

11.
考察大鼠肠道菌群对羊耳菊提取物中主要成分的代谢作用,将羊耳菊提取物与大鼠肠道菌液在厌氧条件下共同孵育24 h,通过正丁醇液液萃取处理后,采用色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MS)对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分析,并结合布鲁克公司研发的数据处理工具Metabolite Tools,Data Analysis等对代谢信息进行综合分析。通过比较空白样品图谱,肠菌样品图谱以及两者的差异图谱,各色谱峰的准分子离子,碎片离子,分析羊耳菊提取物在大鼠肠道菌群作用下可能产生的代谢产物。结果提示,羊耳菊提取物在肠道菌群作用下,检测到14个代谢产物,主要包括单咖啡酰基奎宁酸的异构,水解的小分子化合物和咖啡酸的还原,甲基化和乙酰化等代谢产物,同时仅检测到1个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甲基化代谢产物。以此推测,咖啡酰基奎宁酸类成分在肠道菌群的作用下可能多数水解为分子量小,疏水性更强的代谢产物,使得其更容易被肠道吸收。  相似文献   

12.
该试验主要研究槲皮苷在大鼠肠道菌群中的代谢情况及其可能的生物转化途径,为中药糖苷类成分的代谢机制奠定基础。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测定槲皮苷及其代谢产物的分析方法,流动相为0.1%甲酸水-0.1%甲酸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 L·min~(-1),扫描方式为电喷雾负离子模式,将大鼠肠道菌群在体外与槲皮苷共同孵育使其发生代谢,采用此方法对其代谢产物进行检测分析,结合Metabolite ToolsT M,质量亏损过滤(MDF)等技术,对代谢产物进行筛查分析以及推测代谢产物化学式。结果显示,槲皮苷发生脱糖、脱氧、乙酰化等反应,脱糖生成的苷元槲皮素进一步发生羟基化、脱氧、还原、开环等反应,得到槲皮素脱氧代谢产物山柰酚、槲皮素C2-C3双键加氢还原产物花旗松素、槲皮苷脱糖基产物槲皮素等。研究结果表明槲皮苷能够在大鼠肠道菌群中发生代谢,增加了化合物的疏水性和化学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黄芩汤及其代谢产物抗菌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比较黄芩汤及其肠道菌代谢产物的抗菌作用。方法 :分别用死亡保护法和琼脂稀释法进行体内外抗菌试验。结果 :黄芩汤及其代谢产物对所有试验菌均有体外抗菌作用 ,而黄芩汤代谢产物对沙门氏菌、痢疾杆菌和变形杆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均明显强于黄芩汤。黄芩汤代谢产物对分别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伪无菌小鼠死亡有明显保护作用 ,而黄芩汤对由该两种菌引起的伪无菌小鼠死亡均无明显保护作用。结论 :黄芩汤代谢产物的体内外抗菌作用均强于黄芩汤 ,这表明肠道菌在黄芩汤的抗菌作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序贯代谢方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UPLC-HRMS)技术,鉴定给药后不同血浆样品中的原型成分与代谢产物,研究栀子化学成分在大鼠体内不同部位的代谢情况。方法 首先制备栀子提取液,然后通过肠灌流和封闭肠环法分别收集肠壁代谢、肠道菌群代谢、肝代谢的血浆样品,ig给药后收集综合代谢血液样品,结合UPLC-HRMS对各个样品所含成分进行分析与鉴别。结果 从栀子提取液中共检测到环烯醚萜苷类、萜类、有机酸类和栀子黄色素类等46个化学成分。序贯代谢研究结果表明,在肠代谢样品中检测到38个原型入血成分和22个代谢产物,肝代谢样品中检测到25个原型入血成分和16个代谢产物,综合代谢组样品中检测到14个原型入血成分和10个代谢产物。结论 基于序贯代谢方法,解析栀子在大鼠体内的原型入血成分与代谢产物,不同代谢部位成分的差异为阐明栀子代谢成分在体内的生物转化过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李佳琪  高丽  王珂欣  周玉枝  秦雪梅  杜冠华 《中草药》2018,49(10):2265-2273
目的研究快速老化小鼠SAMP8模型老化过程中粪便代谢物和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采用1H-NMR代谢组学和宏基因组学技术,探索衰老相关的代谢标志物和肠道菌群,并对代谢物与肠道菌群进行Pearson关联分析。结果 SAMP8小鼠粪便中指认出31种内源性代谢物,与SAMR1小鼠相比,13种代谢物发生显著改变。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4条代谢途径: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组氨酸代谢。肠道菌群分析发现10月龄快速老化小鼠SAMP8肠道菌群多样性明显改变,10种菌群的相对丰度显著改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hristensenellaceae菌科与苯丙氨酸、组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和尿苷酸均呈正相关;Dehalobacterium菌属与酪氨酸,Planococcaceae动球菌科与缬氨酸均呈负相关。结论通过研究快速老化小鼠SAMP8模型粪便代谢物和菌群的变化规律,为衰老机制及抗衰老药物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龙胆苦苷的肠内菌群代谢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的大鼠肠内菌对龙胆苦苷的代谢及大鼠灌服龙胆苦苷经体内肠菌代谢后血清中的药物成分变化。方法:用HPLC法测定肠内菌培养液中和大鼠灌服龙胆苦苷后血清中的龙胆苦苷及其代谢产物龙胆碱、龙胆醛的含量。结果:血清中第2天检测到龙胆碱和龙胆醛,而龙胆苦苷的含量在第3天呈下降趋势;肠内菌体外培养液中龙胆苦苷含量的下降和龙胆碱与龙胆醛含量的上升呈同步变化。结论:龙胆碱和龙胆醛是龙胆苦苷体内代谢的重要生物活性产物。  相似文献   

17.
崔祥  陶金华  魏晓燕  江曙  徐君  钱大玮  段金廒 《中草药》2017,48(19):4024-4028
目的研究人肠道菌群对汉黄芩苷的代谢作用。方法采用UPLC-Q-TOF/MS技术分析肠道菌群对汉黄芩苷的代谢物;此外,采用16 S r DNA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肠道细菌的鉴定与组成分析。结果汉黄芩苷主要被代谢为汉黄芩素和少量的脱甲基代谢物,且肠道混合菌群的代谢能力较强。多数Enterococcus属和Escherichia属的肠道细菌具有代谢功能,其中具有较强代谢活性的一种单菌为Escherichia sp.41。结论汉黄芩苷主要被代谢为汉黄芩素和少量的脱甲基代谢物,鉴定出一种单菌为Escherichias sp.41。  相似文献   

18.
陈鹏  涂晶晶  李巧玲  周本宏 《中草药》2019,50(14):3396-3402
目的考察肠道菌群对石榴皮鞣质的分解代谢作用,阐明石榴皮鞣质在肠道的代谢途径。方法将石榴皮鞣质与大鼠肠道菌液共同孵育4、6、8、12、24、48 h后,检测不同时间点溶液中的代谢成分。结果通过LC-MS/MS从石榴皮鞣质肠道菌群孵育液中共鉴别出了10个代谢产物,分别为尿石素B、没食子酸、焦性没食子酸、3-O-甲基没食子酸、尿石素A、甲基化尿石素A、尿石素C、尿石素-M6、葡萄糖醛酸化尿石素A、葡萄糖醛酸化尿石素C。结论石榴皮鞣质在肠道菌群中主要通过代谢酶的水解、还原等作用将其代谢成具有生理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有可能是石榴皮鞣质在机体内发挥药理活性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